【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營】首屆登場 見證上帝合一

|原青接受裝備 承接宣教使命|

【林婉婷屏東報導】為發展並組織原住民普世事工、人才,促進原住民族基督徒青年對普世與在地歷史、文化認識,進而具有普世觀和人文素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原住民普世小組主辦首屆「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營」,於9月8日至11日在墾丁天主教服務中心舉行。

開會禮拜中,總會原宣主委Sulja Pakedavai(左金男)牧師以「展翅高飛,擴展神國」為題分享信息,首先談到Payuan(排灣)中會安排「保羅宣教之旅」時曾到土耳其,過程中搭乘熱氣球眺望,他意識到要觀看全局就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上帝的宣教不是侷限在一個地方。」Sulja Pakedavai指出,因此要理解上帝的需要、回應上帝呼召時,就必須想像所經歷的不同挑戰,預備自己有更高、更遠的眼界。

「宣教事上帝的使命,是代代相傳的。」Sulja Pakedavai強調,傳承中有不同經驗與挑戰,有值得學習的,也有值得謹惕的;他也以「老鷹不是天生下來就會飛翔」說明必須受訓練,勉勵青年們要能夠展翅高飛,才能被上帝所使用,也祝願這幾日上帝賜予新眼光,學員們不只是看見宣教的成敗,而是看見宣教的契機。

本次營會安排4場主題專講,分別是:「PCT對於原住民宣教的核心價值及核心反省」由總會助理總幹事Sudu Tada(舒度・大達)牧師主講,原住民普世小組顧問林明珠與Payuan(排灣)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牧師與談。「青年如何參與PCT原宣普世宣教」由總會原宣教育幹事Rii Taljimaraw(日依・達里瑪勞)準牧師主講,青年代表Qelen Zingla(額冷・璟拉)師母與談。

「福音與文化對話」由台灣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理事長Sifo Lakaw(鍾文觀)主講,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Ciwang Teyra、Payuan(排灣)中會Pucunug(文樂)教會牧師Tjuwu Vatjesan(竹嫵・法之山)與談。「原住民傳統慣習及國家律法」由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王增勇教授主講,立法委員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與談。另有宣教工作坊,分「原住民大專」「都市宣教」與「小型教會」組別;最後由總會副書記Fuyan Suda(張培理)牧師主持開放空間會議與主禮閉會禮拜。

延伸閱讀:

【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營】經驗他者 更新自我

【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營】福音與文化的對話

【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營】以文化為根 實現部落自主

 


|認識原宣精神 面對時代挑戰|

【林婉婷屏東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原住民普世小組主辦之第1屆「原住民普世人才培訓營」於9月8日至11日在墾丁天主教服務中心舉行。9日上午展開的首場講座「PCT對於原住民宣教的核心價值及核心反省」,邀請總會助理總幹事Sudu Tada(舒度・大達)牧師主講,總會原宣原住民普世小組顧問林明珠與Payuan(排灣)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牧師與談。

Sudu Tada首先列出常見的普世議題,這也是一間教會的發展與責任所在,包含「人權與宗教自由」,例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曾舉辦台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TIRFF),且玉山神學院院長Pusin Tali(布興・大立)獲任為台灣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關於「公義與和平」,目前普世教會組織們主要推動以巴、韓國、南美洲和台灣普世等相關論壇,探討這些國家與地區所面臨的處境與挑戰;在「對抗帝國」方面,中國與美國是目前普世公認的「帝國」,佔據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等領域影響力。

廣告

接著Sudu Tada也說明,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成立已經67年,最核心價值是認同、委身與永續;認同是肯定族群身份、委身是善盡族人責任、永續是將個人生命成為族人祝福,因此早期長老教會牧者們便投身參與還我土地、正名、族語等原權運動,至今仍然在努力。他也以「善盡普世信仰責任」提醒會眾們,過去原住民族教會是被幫助者,現在要成為能夠給予者,總會原宣已出版《台灣原住民族宣教故事》並翻譯英文版本,計畫將來出版國際議題倡議相關著作。

Sudu Tada強調,原住民教會曾經是部落的教育、資源、文化與歷史中心,現在應該繼續掌握這樣的角色,「族群得救勝於個人得救,個別教會成長不如普世教會成長。」他也指出,與其追求成功神學,不如背起耶穌的十字架,在經濟導向的當代社會,常常人數多的教會才是獲得重視,人數少的教會則被遺忘,這需要眾人反思。

Sudu Tada提出幾項原住民宣教的核心反省:他以自己上學時因為說不出漢名而被老師處罰的成長經驗談「去殖民化」,也直言黨國基督教遺毒尚未去除:當年教會為了維護統治者權力而導致信仰價值偏離,追求自由、公義與人權成為異端,甚至教會早期曾有不能穿傳統服飾的規定,她自己也曾因為穿著族服背心而被批評「不倫不類」,「如何讓教會成為教會,讓基督的十字架成為基督的十字架,而不是維護政黨的意志,這需要思考。」

最後Sudu Tada談到對「全球化」的擔憂:疫情衝擊、環境破壞、貧富差距等問題發生,而經濟取向的社會似乎也導致宣教世俗化,不少擔心教會僅沒有奉獻就經營不下去,但他點出,耶穌基督的宣教不是經營教會與建立禮拜堂,這些世俗思想會影響事奉上帝的心志。另在「後現代」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影響下,每個族群都認為自己最重要,也使得傳統信仰崛起,產生福音與文化的挑戰。

「普世宣教是基督信仰實踐的過程,是只有持續和真實的生活體驗,才能獲得的信仰教育。」林明珠回應時表示,普世的意義是顯示上帝創造整全、合一性,而基督徒彼此學習、共融,也是見證基督的愛與救贖。她也分析普世的任務,包含「覺知」,有意識並敏感自己是誰,且從他者看見自我,「探索」為觀察世界的面向,「認同」是辨識各樣角色並連結、歸屬自己選擇的價值,「委身」為有認同感後,能決志並持續參與、真實付出,不會半途而廢,也不是為別人而做,而是與上帝的關係,「創新」是以新眼光、意念與心態去體驗每次互動、交流。

她並拋出「我們具有真實的自我認知嗎?」「我們的信仰體驗有更新的領受嗎?」「我們的宣教是負責任的宣教嗎?」等問題和與會者們共思,最後坦言人才培育有不同模式,要持續並不簡單,但盼望每個人都成為有宣教熱忱的人,「教會要成為有使命的社群,才有為上帝國見證的根基。」

(攝影/林婉婷)

Ljegean Tudalimaw則以自己親身經歷黨國教育禁錮、神學教育啟發、靈恩運動衝擊和社會運動崛起等過程,直言長老教會發起許多宣教運動,也提出整全宣教六大面向,但對於實際在牧會的傳道人而言卻常常是「知易行難」,因為實在有太多外在因素影響。「我們的困難點是容易窄化。」Ljegean Tudalimaw說明,例如著重在資源挹注和滿足,忽略讓人的靈性滋養,另一方面也可能安逸舒適圈,無法突破;她還觀察到近來長老教會每年度的宣教會議,中會參與度下降,難以凝聚長老教會共同異象,也是削弱本土神學的力量。

她以母會、Payuan中會Kazangiljan(佳義)教會為例:解嚴以前,前任牧師林健二有會友信任與部落敬重,另以清晰的神學觀點掌握聖經詮釋,能夠透過信息表達原權理念與議題關懷,並帶動會友們參與社會運動;在靈恩運動時期,教會也曾面臨分裂處境,同樣是藉由神學解釋和信徒們說明,而能穩定根基、度過危機。Ljegean Tudalimaw認為在普世宣教中也需要找到類似典範,讓普世價值能透過牧會經驗累積與牧者身份形塑更被教會、信徒接納。

 


|花絮影像|

 透過各原住民族舞蹈感受族群之美。

藉著普世詩歌認識不同族群的神學精神。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