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讀司法 談女性處境與身體自主權

(相片提供/視讀司法線上講座截圖)

【林婉婷採訪報導】「國民法官」制度將在2023年上路,為了讓社會能逐步累積對司法議題的認識與關注,司法院孢子囊電影院在2020年首度推出「視讀司法」司法放映講座,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帶領社會思想司法與生活的距離;今年再次合作系列講座,9月18日晚間為第4場,透過2021年在台灣上映的芬蘭電影《女性日常》(Tottumiskysymys)討論性別暴力議題,由雲林地方法院法官王子榮和洪雅書房創辦人余國信對談「#MeToo,漠視是惡行的起源?」。

《女性日常》海報。(製片公司/Tuffi Films,圖片取用/IMDb)

《女性日常》由7位女性導演執導的6段故事組成,呈現女性在日常生活遭遇性暴力、性騷擾,但求助無門或反被檢討的困境;例如女子在公車上被騷擾卻無人出手相救,女演員反對卻仍被迫參演性侵戲碼,女性在公司慶功派對說出被上司騷擾經歷反遭同事指責等。

王子榮與余國信從劇情切入司法程序討論:在劇情裡,妻子被路人性騷擾,丈夫只想息事寧人的態度反而造成二度傷害。王子榮指出,為避免性暴力案件受害人遭到二度傷害,除了雙向法庭、隔離訊問,也會避免讓被害人反覆陳述、制止被告或辯護人對受害人的人格攻擊詰問等;至於這種路過觸碰式的性騷擾又如何舉證?王子榮說明,被害人證述本身就是一種證據,另外就是靠警察、檢察官蒐證。

另有段劇情透露出性騷擾案件被視為「小案」;余國信好奇在台灣是否有這類的現象?王子榮談到,自己1個月約負責40個案件,他個人不會有大小分別,因為那些案件可能是某個人生命中唯一的案件與司法經驗,因此每個案子都是重要的案件,都需要重視、謹慎。

問答時間,有人問到拍攝性侵戲碼如何界定為性騷擾?王子榮坦言要看當下情境,因為性騷擾關乎於被害人感受,不過在拍攝時都會確認身體碰觸動作、部位等界線,逾越就可能有冒犯之嫌。另有人詢問在同樣條件下,男性被告與女性被告是否會有判決差異?「法官是人,但斷是非的工作是戒慎恐懼的。」王子榮表示自己不會有性別差異,但實際性別暴力審判結果是否真的有性別差異,可能就要找到相關研究的數據為基礎才能分析、討論。

有民眾提問若性騷擾行為人是「未成年人」、受害人是「成年人」該怎麼辦?王子榮回覆,因為是未成年人,屬於少年法庭範疇,但若是12歲以下兒童,則會由教育機關處理而不是司法機關;王子榮坦言,司法偏向事後處理,有些問題其實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安全網在前端的支持。

延伸閱讀:

視讀司法 思考與擇善的勇氣

視讀司法 司法正義從誰的角度看

王子榮結語提到,《女性日常》強調女性的身體與性自主權,不論在職場、家庭都應該被重視與落實,也期待透過制度改善與人員進修等方式強化司法對性別的友善;而余國信則指出不管是怎樣的性別或性傾向,都要尊重他人,現代社會普遍看來男性還是比較可能有逾越之舉,呼籲還是要從小就養成尊重認知。

廣告

本次系列放映講座共有6場,其中3部為主辦單位嚴選強片《你才女巫,你全家都女巫》《十年》和《全面開戰》,另外3部是從觀眾票選脫穎而出的《漢娜鄂蘭:真理無懼》《女性日常》和《私法拘留》,前幾場次講座亦收獲不少好評回饋,如「人民與政府司法互動的活動確值得推廣,不管效果多緩慢,但我覺得就是需要,因為人民與司法間的整個問題已經累積很久了,能改變1微米就是1微米」「透過導演與法官的座談,更了解影片內容與傳達意念以及和生活的連結」和「能從不同角度分析影片的內容,更多元的觀點,進而反思自己的價值判斷」等。因應疫情,實體座談改為線上直播,影像記錄都可在主辦單位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9月25日晚間登場的是《漢娜鄂蘭:真理無懼》,呈現政治學家漢娜鄂蘭在提出著名理論「平庸之惡」時面臨的挑戰與異議;講座由台灣導演易智言和台南地方法院法官陳欽賢主講。更多即時資訊歡迎關注「司法院」和「孢子囊電影院」臉書粉絲專頁。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