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讀司法 司法正義從誰的角度看

(相片提供/視讀司法線上講座截圖)

【林婉婷採訪報導】司法院孢子囊電影院二度合作的「視讀司法」線上放映講座邁入最終回,於10月2日晚間舉行;選片是2018年上映、史蒂芬・布賽(Stéphane Brizé)執導的法國劇情片《全面開戰》(En Guerre),描述勞資糾紛下勞工為權益抗爭的過程;映後講座則邀請威秀影城資深公關經理兼影評人「膝關節」和台灣橋頭地方法院庭長陳明呈法官對談。

延伸閱讀:

視讀司法 談女性處境與身體自主權

視讀司法 思考與擇善的勇氣

《全面開戰》中,勞方抗爭最終未果;膝關節與陳明呈聊到,劇情裡再三重申不應為達到預想結果而干預司法,陳明呈認為這點可以延伸思考:社會通常會直覺地同情較弱勢的勞方,但在法律架構下,是否能因為同情就改變法律精神或規範目的?甚至可以去思想社會對勞方的正義感,是否就應該是司法的正義?

《全面開戰》海報。(製片公司/Nord-Ouest Films、France 3 Cinéma、France Télévisions,圖片取用/IMDb)

膝關節承接上述觀點提到,勞資雙方的「正義」觀點其實也不太相同,資方是要保障股東獲利與企業營運,但勞方是要保障生存權益,像這樣情形要如何達成共識?陳明呈指出,不同立場看待事件自然不同,當老闆的時候覺得員工不夠努力,當員工的時候覺得老闆太過苛刻,「每件爭議、每個問題都有不同角度的觀點。」法院處理是參考雙方立場,並從法律規範目的出發來判決,因此不是「情理法」,而是「法理情」,「如果法律不夠完善,就修法改善,而不是透過扭曲;因為違法的判決絕對不是正義。」

陳明呈表示,人遇到不公義,會產生「為何不是」等主觀預想,也會難以接受與自己所想不同的結果,並認為是司法有問題,「但在法律制度下,我們固然有一定的自由和權利規範,但是法律從來沒有保障每個人都有完美的人生,甚至法律本身也不完美。」就現實上來說,勞方與資方本身就不對等,法律會適度給予勞方協助,但不是因此破壞平衡、打壓資方,否則某種程度對資方也是不公平的。陳明呈強調,勞資爭議其實有助於點出問題並改善不足,這也是某種程度的幸福企業基礎,「幸福企業不是沒有勞資糾紛,而是如何理性、正面看待勞資糾紛。」

在問答時間,有觀眾請教為何台灣的罷工運動較難得到社會支持?膝關節分享自己的經驗:他曾在英國搭地鐵時遇到罷工,當地人都已非常習慣,也相對能夠理解;他認為或許也是因為國外的勞動權益觀念和罷工運動經驗較長久、成熟,所以當地人能從最開始的不接受轉變為認同。而陳明呈則認為這與法治社會對自己和他人權例行使程度的認知有關,或許台灣的包容度可以更提升;他另補充,罷工運動中,資方立場較為單純,但勞方因為牽涉的個人利益層面較複雜,因此最開始團結,但後容易產生內部矛盾、衝突,外界支持固然重要,但內部團結程度更是罷工能否堅持與成功的因素。

廣告

另有民眾請教如何看待台灣勞工未來?就陳明呈看來,台灣問題不只是法律是否完備,而是執法是否徹底,例如《勞動基準法》有保障育嬰假,但是否每個人都敢請假?如果資方違規是否有機制可以因應?面對法律應然面與實然面的落差,他認為在現有架構下要求資方徹底落實法規是第一步。

「戰鬥的人可能會輸,但不戰鬥的人必敗無疑。」陳明呈引用電影台詞並直言,權益爭取從來不是一蹴可幾,是爭取、甚至犧牲後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法律不完美」是因為永遠不知道什麼是對人民最好,但若民眾的權利意識夠完整也夠理性,那麼社會仍可以往好的方向前進。

今年度「視讀司法」系列講座順利落幕,線上講座影像紀錄歡迎關注「司法院」或「孢子囊電影院」臉書粉絲專頁。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