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網路宣教,教會準備好了嗎?

◎王宇軍 如今,很少再聽到不要使用網路的言論,最多就是要限制上網時間以及瀏覽的網站。因為,網路已經成為你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無論工作、通訊、教育、休閒、資訊的取得等等,幾乎都離不開網路世界。1995年之後出生的世代甚至被稱為網路原生族,意思即是生下來就活在網路普及的世代,顯見網路的使用影響人類生活之巨大,徹底改變人類訊息的獲得方式。 隨著網路普及化之後,網路作為傳福音的工具渠道的探討,也隨之增多。從最基本的在網路上分享見證文章,在網路上經營福音性質的部落格或臉書粉絲團、社團,甚至透過網路聚集特定興趣專長的弟兄姊妹,在網路上聚會或形成網路團契。 說一個有趣的歷史,貝爾發明電話並且逐漸普及開來之後,歐美的教會曾經有一段時間,架構了以電話為基礎的「電話主日崇拜」,會友透過家中電話連線到教會,聆聽講道、參與聚會。 套用麥克魯漢的說法,媒介是人類身體的延伸。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電話是耳朵的延伸。網路毋寧是人類五感的共同延伸,透過網路可以抵達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可以聽讀寫看感覺……,相信不久的將來還能夠嗅聞,出現像科幻電影「企業號」裡的全息室,透過虛擬實境的方式與遠方的人接觸,未來,什麼事情都能在網路上進行。 基督的教會的確不能自外於網路世界,固然網路世界也與真實世界一樣不完美。網路上各種訊息思想流通快速而氾濫,若基督徒與基督的教會不能在網路上分享福音,則高度仰賴網路的現代人,恐怕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認識福音管道,非常可惜。 能夠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參加聚會固然是最好,如果因為工作、生病或其他原因而無法親身來到教會,透過科技媒介參與教會生活未嘗不是一種好的補償方式,比起斷絕教會生活與肢體溝通,網路媒介至少幫助我們維持必要的基本交流。 不得不說,目前雖然眾教會在網路事工上陸續有所著墨,但仍未能在網路上形成氣候,不一定是我們人數少的緣故,很多大型網路企業的員工數也都很少,卻能發揮非常大的效益,可見得網路事工未能更加成熟,更可能是教會不夠了解網路世界的生態,以及在網路上傳福音、經營網路社群的方法。 我發現,不少教會都成立了自己的網站部落格或臉書社群粉絲團,然而,卻因為過於分散且過於小眾而被淹沒。在網路上,團結力量大,若要成立網路社團,應該以教派甚至是跨宗派的事工為單位來建立社群,才能夠凝聚夠多的人一起服事,才可能提高網站在搜尋引擎上的排名以及瀏覽率。教會界若要進入網路宣教事工,或許應該像網路行銷專業人士請益,經營網站的確有許多的專業know-how需要學習,並不是架一個網站或成立一個粉絲團就可以了。 我們應該在網路宣教與福音事工上更多著墨,除了網路行銷的學習,還有很重要的一門預備功夫:培養大量的文字與影像工作者,除此之外,還要有精通社群網站經營的弟兄姊妹投入,畢竟網路還是高度仰賴文字與影像來溝通。眾教會也應該在網路福音事工更多的聯合,畢竟網路無國界,在網路上能邂逅各種教派的弟兄姊妹,如果能夠在網路上共同服事,為主得人豈不美好!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淺談特殊保障、平等權與逆向歧視

◎陳文珊 一些男性批評女性主義者既然要講平等,去除性別歧視,為何還要主張應有婦女保障名額條款;原住民族享有入學考試加分、免學費等社會福利,常令家境也不富裕或考到同樣分數的漢人學子無緣進入理想學府;身心障礙者的家屬,即便沒有載送身心障礙者,卻也可以享受身心障礙停車證的種種優惠。 針對社會弱勢群體就學、就業及社會福利提供特殊保障,是否對主流社群成員不利,進而構成逆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的弊端?違反了憲法所保障的平等權?或者,是不是反倒加深了社會隔閡,坐實了社會歧視的正當性(你本來就跟別人不一樣,那有什麼好抱怨旁人對你的差別待遇)?甚至造成一種「過度保護」的箝制或歧視,反倒不利於弱勢群體的平等競爭?凡此種種,的確需要進一步討論、釐清,方能確立權利、公平及正義的理念。 據人權學者德沃金(Ronald Dworkin)的論述,平等權有二種意涵,一是「平等對待的權利」(right to equal treatment),即享有平等分配機會、資源或負擔的權利;另一則是「被視為平等者而加以對待的權利」(right to treatment as an equal),這種平等權要求的不是資源或機會的均等分配,而是像一般人一樣享有同等的尊嚴與照顧的權利。在倫理或法律位階上,後者是更為根本的基本人權,前者,原則上,是基於後者而推導出的。也就是說,在一般的情況下,人人都應享有資源或機會的分配均等,而這是為了促使人人都能夠享有「人之為人所應有的」尊重與照撫。 弱勢族群享有特殊社會福利,即便在個人的層面違反了「平等對待的權利」,比如說,考試分數相同的個人學生會因著族群加分制度而導致入學與落榜之別,但卻基於「被視為平等者而加以對待的權利」,像是藉由提供弱勢族群成員扶助,有助於企進族群整體發展與福祉的均等,而獲得了倫理或法律上的「原則性」證成。 說這僅只是「原則性」的,是擔心在實際政策面的損益評估與施行作法上,會扭曲並違反了上述的平等理念真意,反倒使得二種平等權的區分,為社會隱藏性歧視開了一扇「任何皆可」的後門。因而,凡會特定導致特定群體受到不同差別待遇的社會福利政策,有必要提出現況的實證分析,與相關經驗研究的數據,去說明採行某項干預措施是否獲益遠大於弊端?能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以及群體之間長期的平均福祉,是否更合於正義或平等的價值理念?這類研究必須指向社會區隔的廢除,因而部分國家會要求受特殊保障的個人,在享有權利之餘,也應當盡所應盡的義務,對其所屬的群體作出某種貢獻。 台灣社會不缺愛心,對社會弱勢群體提供了不少扶助或社會干預措施,但對這類政策的長期實證觀察研究,或法律倫理概念上的分析,卻還很缺乏。這使得在一般社會大眾的眼中,干預措施的採行,只見表面的差別待遇,卻未見實際步驟的有效落實,好使得既存的不平等現象,得以消弭。 (作者為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

走精ê海翁台灣文學營

◎郭燕霖 為復興台語文,一寡台語文社團固定辦台灣文學營chhui-sak台灣文化,海翁台灣文學營是一例,不過2013年海翁台灣文學營渡過烏水溝去中國福建廈門舉辦,主辦單位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榮譽理事長蔡金安表示uì 8月初2到初7,6工5暝ê行程,有台灣kap中國學員約120名,包括國小台語教師kap關心台文發展ê少年學員,探討台灣文學kap閩南文化,除了語文ê課程,營隊koh為學員安排廈門2日遊,包括海上花園、鼓浪嶼,以及參觀福建土樓。身兼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金安iah表示希望安平文教基金會kap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合作,佇廈門成立辦事處,設立「閩南文化沙龍」,hō͘藝文人士ē-tàng有場所kap台灣民眾進行交流。主辦者蔡金安運用台文營營主任kap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雙重ê身分chhui-sak閩南文化,這部分中國統戰ê手路值得台文工作者好禮仔思考。 文學營咱台灣學者有陳明仁「台語文學介紹」、林茂賢主講「台灣民俗漫談」、黃勁連講「台灣褒歌」、蔡金安講「『閩南語』古詩吟唱」,音樂人林垂立講「『閩南語』歌曲創作元素ê生活」。In中國學者有廈門市文化館副館長黃念旭講「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耕講「身為閩南人的驕傲」、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周長楫講授「閩南方言的語文的書寫問題」、徐學教授講「閩南語文學的觀察與思考、中華傳統文化與華人華僑」等。 這款 ê「交流法」,引起 bē 少台文工作者質疑。台文工作者鄭雅怡2011年參加佇南鯤鯓舉辦ê海翁台灣文學營,針對台文營透濫「廈門」閩南文化課程,bat以「台灣ê主體性kám m̄免khîⁿ hō͘ tiâu?」為題投稿《首都詩報》;2009年時擔任海翁台文營營主任李勤岸表示,佇海翁文學營理監事會議決議佮中國交流無反對,不過一定ài是徛佇對等。  若照李勤岸ê講法,今年the̍h「台胞證」去廈門參加文學營ê台灣學員kap工作人員,真有可能違反2009年 ê 理監事會決議,而且今年海翁台文營徙去中國廈門舉辦是毋是經過海翁文學營ê理監事會議討論、授權,mā值得外界關心;台文營活動是毋是有中資介入補助,這部分恐驚主辦單位有義務向外界說明。 2012年,馬政府bat透過成大閩南文化研究中心舉辦「世界閩南文化節」,目的是收編台灣文化做閩南文化,當然本國台灣人無一定認同筆者ê看法,不過中方透過chit-ê活動卻是達成向外界宣傳台灣文化閩南化ê策略。今年ê海翁台灣文學營,若無看名稱,kan-taⁿ看課程內容,hoān-sè外界kiò-sī「廈門閩南文學營」,che毋是咱台文工作者希望ê目標,不過中國統戰部門策略真清楚,Carthage hō͘生理人出賣亡國這段歷史thèng好運用之,台文運動兼個人生理cháu-chông,何者為重,歡迎「閩南人」蔡金安「台胞」賜教。 (作者為台灣教師聯盟秘書長)

禮拜一我們沒有休假

◎郭雅香 牧會至今30年,我們不曾向教會說過禮拜一是休假日。3208期《台灣教會公報》良藥苦口專欄,盧牧師寫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禮拜一成了傳道者的休假日?」筆者想要提出幾點淺見,互相勉勵。牧會不同於360行內任何一行,上帝付予傳道者很大的自由空間,除了面對來自人的煩擾,還要面對嚴謹的生活態度,及內心的自我省察,更重要的是來自上帝呼召的聲音,以及無法逃避的「上帝的眼」! 文中提到會友的付出顯然不比傳道者輕省,但以此和傳道者有無休假,放在同一天平討論,恐怕有誤導之疑。如果傳道者本身以身作則,帶領會友在生活中全心仰望信靠上帝,認知生命須直接從神那裡建立關係,其實多數的會友會願意主動來到教會敬拜,以及忙碌完下班後,再辦理教會瑣事及行政事務。馬大和馬利亞的服侍,我相信都同樣蒙主的喜悅,差別只在於馬大發怨言了,因此傳道者在教導信徒不埋怨的同時,自己亦需要在各樣事情的態度,謹慎為之。休或不休?其實都有自由空間的! 盧牧師言:「探訪也不是『工作』,反而應該是傳道者最美好的『休息』時間。」這也是肯定的,但以筆者的經驗,牧者常自己開車一站一站探訪下去,有些老人家在鄉下老家,有更多是失能的老人,住在郊外安養院,只要探望兩間不同安養院,來回就將近一天,這已經不是休息,而是身體的勞累。以高齡化社會和200人左右的教會來說,其實是常常且必然的工作!何來美好的休息時間? 至於喝咖啡、泡茶、逛百貨公司、看電影等活動,今日已經不是什麼高消費奢侈品,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牧者坦誠,透明地擺在上帝面前,泡茶、泡咖啡、電影欣賞等,都可以成為傳道者與會友分享交通的好時光。禮拜一若有事外出,或朋友客人來訪,只要知會同工,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並非嚴苛到禮拜一都不能外出! 筆者於牧會中曾經受到攻擊與傷害,如今發現過程中有神特別的恩典與帶領,其實是有益於生命的成熟與擴展,因此禮拜一有沒有休假,已經不重要了。只要上帝參與生命的每個時刻,隨時都能享受祂給予的休假!上一代的傳道者,大環境諸多缺乏艱困,上山下海拚命三郎似的牧會形態,沒聽過什麼休假制度,也沒見過具體的休假行動,牧會生涯處處充滿奇蹟,精彩豐盛!時至今日物換星移,不能再以老朽之姿看待世間迅速的變遷。其實,能在主裡得到心靈休息,應該比編造探訪為由,卻不巧被信徒撞見於電影院、百貨公司來得實在且永恆! (作者為壽山中會五甲教會牧師娘)  

從新聞省思夫妻關係

◎林倩如 近日看到柯文哲的妻子,開記者會砲轟台大高層偽造不實報告,讓她的丈夫為器官捐贈案背黑鍋,語氣鏗鏘有力還夾帶著憤怒,並自喻犀利人妻,要對付不公不義的事情。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讓人為她的勇氣與魄力喝采! 李國修的妻子王月愛他愛入骨裡,傾全力支持老公所做的一切,李國修是個鬼才,也是個工作狂,光編劇勢必耗掉許多精力,加上財務問題,讓搞藝術的李導疲於奔命,如果這時妻子沒扮演好踩剎車的角色,只是理盲的支持與鼓勵,埋頭苦幹的另一半終將氣力耗盡。 我回頭發現我的媽媽也是這麼崇拜我的爸爸,爸爸多才多藝又善良,且非常有生意頭腦,賺了很多錢。他那跳躍的靈魂,像個拚命三郎,永遠不懂得休息,媽媽從來不阻止也不喊苦,總是咬著牙默默跟隨。就這樣忘情的爸爸越跑越快,提早跑到人生的終點,那一年他51歲,父親一生的寫照,總在我腦海裡閃過馬太福音16章26節的一段話: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他沒有愛惜生命,榨乾自己,令人不捨,但我還是很懷念我的父親!他帶給我很多美好回憶!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放下是為了累積更多能量,走在前頭的人容易迷失方向,也容易志得意滿,另一半應該要像賽車場上的副駕駛一樣,不時提醒路況,而不是一起沉淪在速度的快感裡。 背負太多社會責任,攬下太多道義重擔,卻忘了我們不是神。如果你的另一半扮演了踩剎車的角色,你要感謝他,也藉此省思是否該停下來休息一下,沒有智慧的埋頭苦幹是不對的。至於休在哪一刻?息在哪一點?總令人矛盾又猶豫,禱告吧!交給上帝去抉擇! (作者為七星中會大直教會會友)  

月圓,神人共圓

◎柯玉雪 中秋佳節,當多數人在歡慶闔家團圓時,您可曾注意到黑暗角落瑟縮著的,孤單的某些需要關心人?3個月前不經意間,我在捷運站出口看到了戴著斗笠賣口香糖、牛奶糖的阿婆,雖然完全不認識她,但第一次看到她,就帶給我強烈的不安:「我怎麼能忍心看那麼老的人在受苦,卻不幫助她?」之後每次看到她時,內心的不安感更加強烈,尤其,每當天下著雨,阿婆披著塑膠布撐著破傘,淋著雨叨叨念著:「先生、太太、小姐……幫助我一下,買一點……幫幫忙……」她賣那些糖並不健康,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 每次我看到她時,我總是急著去上班、開會、赴約,處於即將遲到的焦慮中,無法停下來關心她,只能匆匆掏錢放在她的盒子,有時連掏錢的時間都沒有。我心裡很疑惑著,她80幾歲了吧,不在家頤養天年,卻在公共場所像要飯的一般賣糖,若沒子女孝敬奉養,也該有社會局收容療養吧。 但是當我忙完瑣事,卻忘記她。每回早上又看到她,心裡才又想起,等我回程再好好關心她,可是下午回程時她就不見了。內心正在盤算要不要先打電話給社會局報案時,有一天早上,匆忙間,我看到一位姊妹很有耐心地聽阿婆說話,我進捷運站前聽到姊妹正在為她禱告,哈利路亞! 這正是基督徒該做的事,我一則高興終於有人關心阿婆;一則羞愧,並求神赦免我的匆忙路過。自從那位姊妹幫阿婆禱告之後,我沒有再看過阿婆出現在捷運站附近,想必已經通知政府做了安置。傳統儒家說「仁」,其核心是說人與人相互親愛,就是哥林多前書13章說的要愛人,因為「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愛人是基督徒一生的任務和功課,上帝再次給我機會。半個月前教會的長老和牧師紛紛叮嚀我,有一位新會友是獨居老人,住在我家附近,要我有空多關照一下。我一聽其情況,替她的遭遇和景況非常擔心,親自去她家看過了才放心,因為她還能走路,沒有我想像的糟。而且因為她信主,即使家庭「月圓人不圓」,她仍滿有喜樂,這就是信主的福氣,當看到別人家月圓人團圓時,我們即使孤單一人或家庭殘破,或老弱無依,但只要有上帝同在,就團圓在主裡面,進入月圓神人共圓啦。 (作者為台北中會金城教會會友)  

建造自己的巴別塔

◎蘭慈慧 今年2月初我寫一篇文章《收割的時候到了》,刊登教會公報(3180~3181期11版),現在又要入秋了,來看我們人類如何建造自己的巴別塔干犯上帝的旨意與榮耀。箴言16章9節「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58屆總會,通過臨時動議案提出長榮大學董事會事件,已約6年之久未解決。有關銓衡董事的弊端不符合長老教會總會體制需積極改善,但一而再違反長老教會總會宗旨之規定辦理董事的銓衡。董事會私下作業操弄人事調動,在政府不知情長老教會總會所有相關規定與制度下,未經長老教會總會的開會通過擅自自選董事,並修改章程以欺騙上帝和眾教會兄姊的手段取得職權,把長榮大學歸給政府教育部核定,並自稱是合法的。以今年7月8日教育部核定通過的「財團法人長榮大學捐助章程」文件,顯然與長老教會總會制度相違背,更凸顯董事會確實違法,自稱合法與實際違法是有衝突,這樣的大學有盼望嗎? 長榮大學是上帝的資產,一定要慎重處置,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秉承基督的精神,有責任妥善管理與監督長榮大學以防備有心人操控。若未經長老教會總委會和總會通過而交給失去公信力的政府核定,怎能取信於人呢?這是不智之舉,況且現今社會「少子化」形態,有朝一日若政府接管長榮大學,絕對不可能再銓衡長老教會的牧長。 不義的董事昧著良心為自己圖利,鞏固地位與勢力建造自己的巴別塔,如同聖經記載的巴別塔。上帝卻變亂人類口音,阻止做惡的企圖。其後果會使長老教會失去長榮大學,惟恐關門大吉,這罪惡有誰能擔當呢?因此,有必要回到信仰恢復總會正常運作。將近6年來長榮大學董事會不遵守上帝的話,怎能培育身、心、靈健全的人呢!難道這些董事身、心、靈也都敗壞了嗎?以前你們是長老教會總會所銓衡的董事,後來自己主張自己選自己為董事,這是背叛的行為,失格做上帝的僕人,實在愧對上帝。 如今若能及時改善,藉著上帝大能保守每一個人的心思意念做真實的基督徒,仰望上帝的引導,才不致於建造自己的巴別塔,應該效法宣教師犧牲與奉獻的精神來榮神益人。願人人做上帝盡忠的好僕人,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才能承受上帝的國。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總會平安基金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委員)

如羊入狼群

◎貝洛雅人 宏達電(HTC)8月31日驚爆副總遭中國四川成都市政府挖角的商業間諜案,震撼了企業界,這也不意外!過去台灣很多科技大老一直想「聯中制韓」,殊不知中國早已對台灣擁有優勢的高科技包括:晶圓代工、面板製造、智慧型手機製造等技術虎視眈眈。因此,類似案件會接二連三發生,也就不足為奇。 近日,由中國宗教事務局介入的「兩岸基督教論壇」亦充滿「假宗教、真統戰」的味道,國人要與中國接觸,更要小心翼翼,才能減低危害。企業界與各界人士如何面對中國市場?應考量中國是否真正的民主化、自由化、法治化,及經濟改革是否能成功?若不成功可能會造成中共政權崩潰!基督徒面對中國的處境,記住耶穌所說:「要留意!我派遣你們出去,正像把羊送進狼群中。你們要像蛇一樣機警,像鴿子一樣溫馴。」(馬太福音10章16節) 當然我們要倚靠上帝,及從上帝而來的智慧,祂必應許:「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詩篇34篇7節)並且讓我們經驗「看不見的,比看得見更大」的權能。總之,馬英九執政以來,我們不得不關心近20年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及人權的保障。盼望我們再思台灣的未來,因為聖經教導我們:「不要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的利益。」 (作者為長老教會牧師)

沒禮貌比犯罪更可惡嗎?

◎王乾任 前一陣子,網路上流傳一段影片,主旨是「上帝向康希牧師道歉」,引發不少人的強烈不滿,指責康希牧師竟然在講道時公然對會眾說上帝向他道歉。不過,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是有心人刻意斷章取義,為了批判康希牧師涉嫌侵占教會公款而被新加坡政府起訴的事情。支持康希牧師的人甚至認為,這些批判康希牧師的人的態度更糟糕,更應該檢討,甚至將來回到天上時,恐怕上帝會叫這些人跟康希牧師道歉。 上述的爭議方式,最近幾年在台灣也很常見。歸納起來,就是犯錯者的錯誤可以不被追究,沒禮貌地追究犯錯者的人,反而比犯錯者本身更可惡、更值得被追究。例如:有大學生嗆教育部長的教育政策有問題,有些人認為大學生不應該對教育部長沒禮貌,卻反而放過了推動禍國殃民的教育政策的教育部長;有人自發性地到內政部門口抗議強拆民宅的政府很可惡、霸佔火車站月台抗議政府為資本家護航而不幫助勞工朋友爭取權益,這些爭取權益的抗議人士被人指責妨礙交通、很沒禮貌,然而指責者卻輕放那些替資本家和財團護航,甚至造成人民枉死的政府。 這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犯錯者出現重大錯誤,人們並不生氣,反而有人想要追究此一錯誤時,被公眾以沒禮貌為由指責之。替犯錯者辯護當然可以,只不過是否應該就事論事,流於情緒或形式對錯的爭辯,會否反而是一種無法在事理上站得住腳,只好拿出這種程序正義瑕疵來說嘴的辯護?難道沒禮貌的抗議民眾真的比強拆人家民宅甚至逼死無辜百姓者的罪更大嗎? 禮貌比正義更重要的思維,是中國傳統儒家封建思想的惡俗。雖說儒家思想並非全然都是拙劣不堪,但是儒家思想中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種人際關係和諧比真理更重要的倫理秩序觀,未必是正確的。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耶穌都曾以相當不客氣的言語批判法利賽人,更曾經說過:「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遵守真道比維持人際關係的和諧更重要,我們應該小心傳統思想的偏誤,謙卑地自省,究竟是實質犯罪者的罪較大?還是沒禮貌的罪更大?以及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想法產生? (作者為景美浸信會會友、文字工作者)  

清除仇恨的癌細胞

◎黃以撒 恨一個人,想必非常難受,而且往往到最後,苦的是自己,隨時隨地悶悶不樂。仇恨就像癌細胞一樣,一旦在我們心中種下,便非常容易生長及擴散。這癌細胞不是來自於神,而是撒但的詭計。當我們恨一個辜負我們的人時,魔鬼便在一旁歡欣鼓舞,因為牠知道最後受傷最嚴重的,是我們自己。仇恨的癌細胞,會迅速的擴散到我們的生活中一切的想法裡面。被我們討厭的人,往往感受不到我們的的仇恨,但我們卻每分每秒在經歷,漸漸的身體便被所有仇恨佔領,心理受到影響變得不健康,失去快樂的笑容,好比失去免疫系統般,負面悲觀的念頭就像病毒一樣跟著出現,十分容易在心中滋長。 當病人發現身體有癌細胞後,大部分的人會選擇積極治療。當我們心中的癌細胞開始生長時,是否一樣需要積極的治療?答案是肯定的。治療這癌細胞的良藥無它,乃是寬恕。寬恕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要一番工夫。第一階段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寬」,也就是寬容。有一顆寬闊的心,才能夠包容大小的錯誤,而要做到這樣的功課,最好的例子便是耶穌。耶穌從開始傳道到受釘十字架,不知道被多少人欺騙、辜負,或者惹祂生氣,耶穌能夠一再寬容他們,只因為祂的心中有豐盛的慈愛,耶穌愛世上所有的人,所以祂有無限的寬容,成為我們的好榜樣。 第二階段的功課是饒「恕」,當我們的心寬了,才有機會將原先被塞滿的仇恨一點一點挪出去,「恕」在字面上可以拆成如心二字,即將心比心。能夠體會對方的困難和想法,感同身受之後,很多事情不見得是我們原先所想的那樣。或許某些我們覺得小氣的朋友,他們正經歷經濟上的困難;或許某些我們覺得說話容易得罪人的朋友,他們只是欠缺委婉,心中卻是充滿真誠。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以及處境都不一樣,我們如果能夠將心比心,那麼饒恕可以變得比較容易。不只饒恕對方,也放過了自己。 癌細胞的治療,必須徹底清除,免得殘留的癌細胞逮到機會便又開始生長擴散;治療仇恨的心也是一樣,寬容這帖良藥,除了我們自己的努力外,重要的乃是依靠大醫生上帝,求祂為我們把心中的仇恨清除乾淨,時時透過神的話語保守我們的心,用祂的愛建立起一道強壯的免疫系統,只要惡毒一出現,聖靈白血球便迅速的將其消滅。常常聽到一句醫院的口頭禪:「預防勝於治療。」保守我們的心,需要花費的努力勝過事後的治療。現在開始,就把你的心中的仇恨,求神為你挪去,用寬恕來醫治它,並且時時刻刻以上帝的愛做為屏障,能夠體貼周遭的人,常常為他們著想,自己常保喜樂。 (作者為碩士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