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 3198

琴音中的安歇

&nbsp◎程珮瑄 多少年了,已佈滿灰塵的《三一鋼琴》(Trinity Piano)音樂專輯,還在我無限哀傷的夜晚裡,以神永恆的愛來安慰我的內心,給予我無限的力量。 在我18歲高三的一個夜晚,我因為升學壓力而情緒煩躁,無法好好的靜下來讀書,於是到台東市街上的基督教書坊,買了這張伴隨我走到現在的專輯《三一鋼琴》。 還記得我的高三生活,是無比慘澹又煎熬的歲月,常常因為學校繁重的課業壓力,與家人之間的衝突和不諒解,使得我常常在夜晚失眠。在無數個憂戚的深夜,我反覆聆聽著這張韓國的三一音樂專輯,聽神的感動,化作鋼琴聲,從音樂家的指尖如星光般的流瀉,神的愛安慰我,在我的生命最最受苦,也最最需要愛的時刻。那段日子,幸虧有神,幸虧有台東教會的美國籍朋友Matt與Rebecca,有他們的支持與陪伴、關懷,帶領我每週日上教堂禮拜,會後與我聚餐,讓我能夠親近神、倚靠神而活。我常常想著,那段日子裡如果沒有信仰、沒有上帝的愛,沒有萬能的神做我得勝的磐石與倚靠,我怎麼能夠撐過來,就連我自己也無法想像。 讓音響轉開CD轉盤,隨鋼琴樂聲流瀉而出的,是那一個個我得到安慰的寧靜冬夜,寒風在窗外呼颯颯的颳著,無比淒冷的夜晚,我因為課業壓力帶來的焦慮感而無法成眠,琴音以天堂般的溫暖,如天使所發出的讚嘆聲一樣,溫柔的擁抱著我沉沉入睡,回憶在我24歲的寒冷秋夜,瀰漫了我的整個思緒,我彷彿正在對18歲的自己說:「不要害怕,只要倚靠神,神將使你得勝世界。」 而我果然在神的保守中,如願在高三畢業之後的夏天,通過升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考上了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我如願以償的帶著神滿滿的祝福,以及這張鋼琴專輯,一個人負笈到了台北讀大學。有高三那段與神相隨的日子做為基礎,我在21歲夏天正式受洗,成為身上烙印著神之印記的基督徒。這張專輯仍舊隨著我在這個未知的世界探索,在我最需要神的愛的時候,溫柔的安慰我、給我力量,在每一個寧靜的夜晚,我聽著琴音,洗滌憂愁的心緒,讓自己重溫那些舊有的、美好的、在痛苦中看見神聖光芒的時光。 聖經詩篇23篇1~4節記載著:「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與我同在,?的杖、?的竿,都要安慰我。」 感謝神!我今天能夠為著信神,做出世界上美好的見證,是上帝的聖手親自帶領我走向十字架的道路,也是基督教感人的聖歌與音樂,歌頌出神的奇妙力量!感謝神!倚靠神,我必得勝世界!在18歲那年我因為痛苦所流下的淚水,一切神都知道也都看在眼裡,青春期的痛苦不在了,唯有美好是留下來了,唯有對的信仰留下來了。這張鋼琴專輯陪伴我走過黑暗時刻的見證,因為有《三一鋼琴》,使得我在黑暗中得以見到神的榮光!

字義深邃有情

&nbsp我讀《更寬廣的生命:加爾文著作文選》 ◎劉錦昌(新竹聖經學院院長) 收到《更寬廣的生命:加爾文著作文選》一書,不禁喜歡,自封面到書中的圖像、編排,令讀者手不釋卷。中文選譯者乃是對加爾文思想素有專研、著譯豐富的陳佐人教授,從譯者序、附錄一及附錄二,這3篇所提供的就足夠讓我們對加爾文的生平和思想具有基本的了解。 陳佐人教授首先提醒我們,由加爾文對《基督教要義》不同版本的處理,可見他在尋找最妥善的表達形式,加爾文不斷改善、修訂其中的內容、秩序,陳佐人教授認為如果我們稱中世紀神學大師多瑪斯(St. Thomas Aquinas)的鉅著是《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ca),那加爾文的則應稱是完全了《敬虔大全》(summa pietatis),只是加爾文的「敬虔」與自由主義、新正統派所謂的敬虔不同。陳佐人教授要我們注意加爾文的文風及簡明性的風格,加爾文重視的是教義主題彼此的關聯體系性而非建立系統性;陳教授說道:「加爾文豐饒而深邃的字與情、意與義,絕對不是字面之意可以完全捕捉的」。 本書的編譯分為3部分:1為行動的人生,2為敬虔的視野,3為活出寬廣的生命。從這3部分讓我們透過各部分裡面每一章加氏自身文字的閱讀,可以認識這位宗教改革第2代人物的生平和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生命之所向。全書13章中,第5~7、11~12章文出自《基督教要義》;而其他則是加爾文的信函,內容雖不長卻很容易看到,這位在日內瓦穿著黑袍,令一些人不舒服的威儀孔時者,心中熱情、真誠卻又壓抑的天性。妻子別世後的心情,以及亡妻伊德蕾(Idelette de Bure)的信心,皆流露於文字思念情間;2封致因信仰被囚於里昂的青年慰勉的信,讀來令人感動不已,死刑既定營救無方,加氏信中告誡5位受差派卻下監的傳道:「神似乎截斷了所有可以找到的出路。&hellip&hellip在現今的時刻,你們需要把整個心思轉向屬天的方向,更甚以往。&hellip&hellip神似乎決定要使用你們的血來見證祂的真理,你們最好先為這樣的結局作準備。」當我們讀到這些文字時,彷彿聽到使徒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所說的那樣:「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什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使徒行傳20章22~24節)加爾文不避諱對他一手訓練出來的青年,臨刑前與他們談到死亡,提醒他們:「既然神的意思是要使用你們的死來為其爭辯,祂會堅固你們爭戰的手,不白流任何一滴血。」 第4章選自加爾文1557年《詩篇註釋》序言,內容透露他參與宗教改革歷程的心路,他說:「透過詩篇,聖靈喚醒了人生命中所有哀傷、憂愁、懼怕、懷疑、希望、關心及迷惑的感受,也就是人心思中一切慣於被激起的紛亂情緒。」我們內心深處的思維與情感在頌讀詩篇時被引發出來,心靈為此得蒙光照。他從為自己生命安逸的規劃到捲入宗教改革的行列,看到了上主奇妙的帶領,加爾文提到:「教會的安康福祉是我心之所繫,願為此毫不猶豫獻上生命,此話屬實,但怯懦仍使我多方逃避責任,不願肩負起如此沈重的擔子。」雖有這些掙扎的過程,最後他依然順服來服事、甘心被差遣到任何地方。 第9章是1562年3月27日受難週的講章,將近9000字的講稿,讓我們看到加爾文講道的典型,整篇講道緊扣著主題信息,帶領聽道者進入經文的氛圍內,加爾文不斷以經解經,幾乎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一段接續一段,只為將主的百姓領至施恩寶座前,仰望吾主耶穌。 這本加爾文著作文選,讓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各種面貌來貼近本宗創辦人的思想和生命,有時展現他的嚴密思辯,有時感受他深刻的情懷,有時聽到他苦口婆心不斷耳提面命。本書對初步了解加爾文思想,並以不一樣的風格來接近加氏的生命,提供新的閱讀方式;書中內容對神學生、牧者及弟兄姊妹皆適宜。 &nbsp

創造

&nbsp◎范泉山 那天地震之後,引起了「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我一步踉蹌,撞到了盤古。我上前招呼:「盤古老先生,這下你可忙了,你開天闢地的作品竟然東倒西歪了。」老先生皺緊眉頭:「都怪我年輕讀建築系時,分心偷看女媧,課沒修好,天地的根基才這麼不穩。」 我倒是稀奇:「啊,你與女媧上頭還有教授呀?不是一直傳說是你造天地、她造人嗎?」他哈哈大笑:「傻小子,那是皇帝為了讓你們甘心被管,胡謅出來的。不這麼誆你們,你們會聽命於自稱為天子的他?」聽他這麼一講,我更稀奇了:「那你們是誰創造的?」他回答:「上帝,連你們也是祂創造的。」我問:「上帝為什麼創造?」他答:「上帝因為愛才創世,創造本身就是愛。」我蹙了一下眉頭,盤古看出我的狐疑,就接著說:「上帝不會無聊到想蓄奴、養寵物。」我回答:「難怪我在聖經上看過『上帝是愛』。」 他又說:「對,愛是上帝的本質,而不是創造之後,祂才學習什麼是愛。」我問:「那這地震又是怎麼回事?」他說:「只是善之一出,惡即隨焉,因為愛只有在缺陷中才能呈現,這讓罪有了空間。」我點頭:「有道理,人如果完全了就不需要愛了。」他接著說:「父仍然本著愛來收拾這缺陷,乃有子的受苦、犧牲。」我說:「難怪禱告中總要感謝主耶穌為我們贖罪。」他意猶未盡:「但是子的道成肉身絕對不只是為了贖罪祭,否則此祭的階段性任務完成了,一切終將歸零──父歸父仍是神,子歸道是神,人充滿聖靈似神,一切歸回太初,那創造何苦來哉?」我問:「那不然是為了什麼?」他答:「子的道成肉身仍然是因為愛,愛存在於被愛者的需要之前──在創造之前的上帝就已是愛。愛絕對不是因為被需要以後才存在,所以當需要被滿足以後,愛仍會永續存在;也就是完成贖罪祭之後,道成肉身的愛仍會一直存在。」 我終於知道耶穌為什麼存在、我又為什麼存在了,但是我又問:「上帝創造的原因是愛,那祂創造的目的是什麼?」他說:「上帝對這個世界有祂的目的,但是你卻不能把你需要的美好當成世界的目的。」顯然盤古一眼就看出我在懷疑上帝為何不一次把世界創好,他接著說:「將你的需要設想上帝的必然性是嚴重的錯誤,因為自由的上帝不是應你的需要而創世的。」他追問:「想想看,神是否必然要創世?神既然創世了,是否必然要賦予世界一個目的?神若給定世界一個目的,祂是否就此在寶座上打瞌睡?祂是一位懶惰的上帝?行動的上帝?無情的上帝?還是慈愛的上帝?」 我正想思索下去時,他又阻止了我:「上帝不能單獨以『祂』被討論,必須以『我的上帝』、『我們的上帝』來被討論,要在我們的共同信仰上討論上帝。如果被討論的那個上帝不是『我的上帝』,那被討論的將會是魔鬼。因為當上帝被當成客體來討論時,『祂』就成了『它』,成了偶像。如果再偏激地討論下去,『它』更成了『牠』,將變成了魔鬼。這種上帝是會死的上帝,因為神可神,不是神。」 哇!這場地震讓我見識到盤古老先生比我還基督徒,知道他忙,我就沒再打擾了。

福音傳道飛魚故鄉

&nbsp◎張德謙 飛魚之故鄉 蘭嶼Syapen Lamolan 董森永牧師的宣教故事 &nbsp出版/台灣教會公報社 作者/董森永 適合對象/想認識蘭嶼、對宣教有熱情的人 這是一本傳道史記,可以稱為蘭嶼的宣教故事、傳道印記的篇章,記載董牧師傳道經歷的傳記。本書中記錄基督的福音不但拯救全人類,也是拯救飛魚之故鄉的族人、飛魚、植物與美麗的生態環境。宣教史記的內容非常的多,幾乎把島嶼長達60年的傳道活動、宣教師來往狀況與服事成果,以及部落的人物和景物描寫得非常詳細又精采。從黑白相片的映像,倒流時空看到過去的歷史人物與宣教路程之面貌。 台灣以外的海島,唯有蘭嶼是原住民達悟族人居住的島嶼,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飲食文化與傳統地下房屋,最有優勢條件成立民族自治議會。達悟族人口雖然僅僅3000之多,基督福音傳入蘭嶼,早有基督教會的成立,但當時並沒有傳道人。上主顧念島嶼信徒的靈命,派遣加拿大魏克琳(Wakelin)宣教師,默默耕耘撒福音種子給達悟族人。 早期島上除了在地囑託宣道師投入宣教工作外,還有受派到蘭嶼島的宣教師或支援傳道的台灣人牧師,如駱先春牧師、顏明福牧師、楊富男宣道師等約有17名。許多在當地發生的傳奇宣教故事,都收錄在本書中,值得後人閱讀。 蘭嶼究竟是怎樣天邊的世界?70年前知道的人稀少。美麗的Orchid Island蘭嶼,過去長滿蝴蝶蘭花,比台灣更多樣生物種類之地。還有島嶼上,世界唯一的傳統地下屋也是建築的奇蹟。可惜後來錯誤的社區營造政策,毀了獨一無二的地下屋,現在僅存野銀與朗島部落還有地下屋。更惡劣的是,政府把蘭嶼當做核廢掩埋場!教會理應盡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維持島嶼的清境與完整。 鼓勵大家閱讀《飛魚之故鄉》,從達悟族的語言、血統、生活習慣、祖先發源地與祖先遷移行跡,去了解他們的祖先與台灣漢人民族沒有一點關係。從而在書中,了解過去不論基督教宣教師或天主教神父的傳道事工,對於蘭嶼的文化語言保存與人才培育,都有不可忽視的貢獻。 天天散步禱告 &nbsp出版/橄欖 作者/珍娜.賀姆.麥海妮 譯者/柯美玲 適合對象/想鍛鍊禱告的人 散步禱告,是一種快樂親近神的方式,不僅能鍛鍊身體與靈命的肌肉,也能使你真實加入代禱行列。 本書包含50篇禱告沉思錄,每篇以一段較長的經文作為開始,稱之為每日散步禱告。另外的散步禱告焦點,無論散步與否,都可用來當作默想的重點,以展開你的禱告時段。內文包含對經文的教導、與主題相關的文章,以及有助於了解神如何在人身上動工的個人故事。每篇沉思錄之後還有兩小段文章:禱告啟動器會幫助你針對剛剛所讀的文章禱告;健康小叮嚀則是關於散步的訓練祕訣。 榻榻米上的晚禱 為什麼哭泣是幸福, 如何由不安中得到平安 &nbsp出版/天下雜誌 作者/曾野綾子 譯者/王文萱 適合對象/想活出聖經真理的人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amphellip&amphellip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在我幼時,總覺得比起大張旗鼓行事,深藏不露的行事風格,更是優美。我的這種美學意識,強烈支配了我所有的生活&amphellip&amphellip然而世界上大多的狀況,與聖經的這種美學相反&amphellip&amphellip。」 本文作者為天主教作家,曾出版多與聖經相關的著作。本書中,她結合了生活經驗與想法,娓娓道來聖經中對她影響至深的話語。舉凡個人生活美學、生活態度、對他人應抱持的敬重、教育孩子的方式等,提出她個人對聖經的解讀,以及聖經教誨的無限詮釋可能。 聖靈在呢喃 在新約裡禱告 &nbsp 出版/校園 作者、繪圖/楊克勤、瑪瑟妮 譯者、朗讀/王凡、林秀梅 適合對象/想以詩、畫與神心心相印的人 &nbsp &nbsp &nbsp &nbsp 「天地的主,我們感謝?,即便向著嬰兒?也顯明?自己。我們禱求,我們的智慧和學識不至禁錮&amphellip&amphellip當我們的心像滔天怒浪般狂亂不定,當我們在罪愆和試探中困頓掙扎,許我們基督裡的安息與力量,當我們對仇敵懷著怨忿苦毒,許我們在基督裡心靈都平安的確據&amphellip&amphellip。」 32篇中英對照祈禱詩、41幅靈修圖畫、2片禱詞朗誦CD;作者以詮釋學和創意美學視角撰寫新約禱文,搭配對應的藝術創作,帶領讀者在靈修默想中追求真理的源頭,以禱告與聖靈共舞。 寶貝妳的婚姻 妻子的貼心靈修書 &nbsp出版/宇宙光 作者/裘安娜‧布洛斯等合著 譯者/穆卓芸 適合讀者/為人妻子 夫妻該對婚姻付出多少?婚姻在我的眼中是禮物嗎?婚姻有時浪漫,有時沒那麼浪漫,經常充滿挑戰,總是高低起伏。因此做妻子的時常需要小小的啟發、小小的慰藉與鼓勵。 本書邀請多位擔任作家或編輯的妻子、母親,分享300多篇靈修小品,幫助為人妻的讀者常思想上帝的愛,並在每日的夫妻相處中,牢記自己在「合一」關係中的重要性,以及身為妻子的福分。同時,書中也提出實際的建議,幫助讀者了解自己的情緒,使婚姻更堅固、健康與完整。 絕口不提的真心話 探索青春少女成長的秘密花園 出版/中主 作者/美樂蒂‧卡森 譯者/王琪 適合讀者/吾家有女初長成的父母 &nbsp 「有時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會覺得世上99%的女人都長得比我漂亮、比我瘦,比我快樂,或三者兼具。&amphellip&amphellip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做,可是請不要馬上就聯想到最糟的狀況,然後按緊急求救紐。請給我機會讓我自己先想想辦法。」 當了媽媽之後,總會忘記青少女心事,本書 從青少女角度對媽媽訴說自己的心情,真實呈現女孩們心中的看法與掙扎,幫助父母進入女兒心靈深處對自我認同、異性關係、同性情誼所引發的恐懼,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關係。 親愛的公主 &nbsp 出版/格子外面 作者/張蒙恩 適合讀者/憧憬愛情婚姻的女孩們 幸福,從相信自己是公主開始。公主吸引王子,公廁吸引蒼蠅,先珍惜自己、才能判斷來到妳面前的,究竟是情場高手、鹹豬手,還是能帶來幸福的「牽手」。遇到什麼情況該毅然分手、分手會經歷哪些情緒轉折期,該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遇到危險情人? &nbsp 作者張蒙恩為美國太平洋國際神學院神學博士,曾著有《其實,你也是超人!》一書,本次以年輕爸爸的口吻,寫給女兒以及所有女孩們「戀愛教戰守則」。筆調輕鬆易懂、搭配可愛插圖及各種色字強調,適合青少年。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失控的「北大」,荒腔走板的演出

◎康進順 北部大會(簡稱北大)的存在是為了機構之管理,卻成為少數人操弄權力的溫床。最近一些事情的發生,更加深筆者這樣的認知。 2年前,真理大學校長掏空校產遭起訴的醜聞案,沒有激起北大一點點改革的反省。董事會連最起碼的道歉都沒有。撒但豈不嘲笑這群唯利是圖還自稱上帝忠心管家的人嗎(參約伯記1章6~12節)? 今年64屆北部大會執委會的報告令人憤怒,有議員懷疑長老教會是否已經從根爛掉了,否則,北執委竟敢沒有經過大會議決的程序,就同意捐獻5000萬給八里樂山園。此舉成為此次議事的焦點,眾多議員皆曰不可!過了不久,《台灣教會公報》就刊登,樂山園的董事感謝北部大會的捐獻。北大執委會真像是不受約束的脫韁野馬!無法無天(參耶利米書36章)。此外,幹部的當選人不具議員身分還敢就任,主持議事者操弄議會竟到這樣的地步! 談到北大的董事會,更是有講不完的亂相: 1.星、北、竹和東4中會的財團法人組織章程都明定「董事連選得連任」,不同於其他中會,也違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屬下機構及財團法人標準法」第6條「連選得連任2任」的規定。以至於北大財團法人和屬下4中會的財團法人的董事會成為無任期限制的萬年董事,成有心者有機可乘的死角。 2.董事會主要負責機構的審核和監督。但在權力的慾望下不斷擴權,以致於侵犯機構主管的行政權。裁判變成了球員,導致權責不分,成為有權無責的太上皇,為了私心玩弄權術,完全失去了原本該有的職責;管家變成侵占主人產業的「兇惡園戶」(參馬太福音21章33~46節)。 3.此次北部大會議題之一是關於馬偕醫學院和馬偕護專的合併,美其名是經過總委會的同意,但是當初形成政策時,董事會根本不理會校方的意見,就強行通過合併案。當議會結束之後,《台灣教會公報》馬上刊出醫學院院方並不同意合併的訊息。這都讓人懷疑,代表4中會的董事有否傾聽校方的意見,或只是渴慕權力的分配,而盲目貫徹有權者的意志呢? 4.曾當過機構董事的牧師同工描述工程招標的實況,現場許多董事忙著接手機。這不禁讓人懷疑這些受委託的董事是廠商的代表,還是各中會的代表?難道,金錢的誘惑已經勝過了信仰的良知嗎?如果是如此,他們豈不是再次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嗎(參路加福音4章5~8節)? 此時,總會屬下各教會正值齊心為宣教150年努力之際,希望有權力的服事者對於這些陳年爛帳,要拿出像這次解決長榮大學董事會的魄力,勇於進行改革,如此才能表現出長老教會宣教的決心,否則宣教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作者為台北中會中委牧師)

我欲忠實

◎李景行 新《聖詩》505首〈我欲忠實〉的作詞者華爾特(Howard Arnold Walter,1883~1918)出生於英國,在大學唸書時已經顯出他的詩文才能,幾乎每天都會寫1首詩,23歲便到東京早稻田大學教授英文。 1907年春天,某個下午向學生講解使徒信經,當晚,便想用極簡潔的幾句話,把他心裡所存的基督教基本信仰寫出來。接著幾天偶爾在日記簿寫幾個字:真誠、潔淨、剛強、壯膽、愛人、施贈、虛懷、助人、向上&hellip&hellip等等。忽然間,整個觀念在他的心中定形,用詩體寫出他頭2節的「信經」。 隨即把這2節詩寄給他的母親,標題為「我的信經」(My Creed)。用強而有力、堅決和奉獻自己的詞句來表達基督徒活潑的精神,尤其在愛中與友誼中結合的時候。母親讀後,對這個國外的兒子有這樣的志向和信念而感到欣慰和放心。同時把這首詩寄給一家雜誌社發表。沒幾年,便成為美國青年基督徒所喜愛的詩歌。 作曲者皮克(Joseph Yates Peek,1843~1911)出生於紐約,從未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但自幼喜歡拉提琴、彈鋼琴。南北戰爭時期參加聯軍, 1881年起對園藝發生興趣,成為一名非常成功的花匠。他還是美以美會(Methodist,或稱衛理公會)的義工,到處傳道。1911年1月正式被按立為牧師,2個月後便息勞歸天。 作詞者華爾特於1909年夏與皮克初次見面交談後,交給他一張寫著「我的信經」的卡片。皮克讀後深受感動,相信配上音樂必能永久流傳。但因不懂如何作曲,只把他的印象與觀念告訴他的朋友,一位作曲家杜拉(Grant C. Tullar)鼓勵皮克把腦海中的音律用口哨的方式向他表明,陪他到鋼琴旁邊把音符草草記下,後抄上五線譜,加以和聲,這就成為皮克心目中所想寫的一首配曲。因而調名寫「Peek」以資記念。 (作者為退休牧師, 曾任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

關心至微小的人──英國街道牧師

◎鍾淑惠 不論哪個世代的基督徒都會想,如何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樣式?什麼是福音行動?及如何傳福音等。 以基督教立國數百年的英國,曾在18、19世紀的學生基督徒運動中,代來教會復興,並差派許多宣教師到福音未得之地;但今日,竟發生教會人數大幅遞減,甚至許多宗派面臨教會要生存就得變賣教堂的窘境。今日的英國教會放眼望去,雄偉壯麗、具悠久歷史的教堂內,僅存數十位甚至個位數的會友聚會,他們多半已頭髮斑白,平均年齡50、60歲甚至更年長。壯年、青年和兒童基督徒都哪裡去了?看在眼裡,令人擔憂英國教勢的發展,並思索英國的宣教工作&hellip&hellip。 高度文明的英國夜生活中,到處可聞不安、孤獨、犯罪及負面故事:飲酒狂歡、幫派文化、刀槍犯罪&hellip&hellip,暴力和恐懼充斥人心與新聞版面。然而可喜的是,從2003年開始,有一新興力量在都市的社區中蔓延開來,而這股新清流逐漸消除緊張不安的局勢,並帶回了光明與希望。這股溫柔的力量源自於「街道牧師」。 成立街道牧師福音事工的以撒牧師(Les Isaac)說,上帝用馬太福音5章13~16節,呼召他去世界黑暗角落,點燈照亮那地方,使人們能看見希望並感受到愛和溫暖。這段經文說:「你們是人類的鹽。鹽若失掉了鹹味,就無法使它再鹹&hellip&hellip。你們是世界的光。建造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遮蓋起來的。沒有人點亮了燈去放在斗底下,一定是放在燈臺上,好照亮全家的人。同樣,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面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來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親。」他也常用「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段經文省思自己該如何實踐? 「街道牧師」是個跨越宗派蕃籬,歡迎18歲以上成熟基督徒參與的福音事工。目前在全英國有超過150個街道牧師團隊,12人組成一團隊,透過培訓認識街友、夜生活青年、吸毒者及暴力犯罪者的身心靈需求與社會問題。透過與社區當地警民合作,取得政府單位協助,地區教會的支援,甚至酒吧、俱樂部、商店的參與,每4人組成一小隊,兩兩輪流在夜晚10點到凌晨4點去到社區的路上、街道、酒吧或俱樂部和需要的人談話、聆聽關心他們的心聲與需求。主要目的不是去跟他們說「信耶穌得永生」,或是宣講天堂與地獄的不同,甚至末世的審判,而是真誠的關心他們,陪伴他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這樣的福音事工,讓那些覺得自己被排擠或邊緣化的年輕人感到被接納和信任。他們逐漸敞開自己,不僅讓街道牧師更了解他們,甚至也讓叩門的耶穌得以進入。許多見證中,看到街道牧師所關心的羊群有顯著改變,而最明顯的就是社區中的犯罪率降低,教會和社區還有政府單位建立了很好、密切的合作關係。也因此許多的街道牧師團隊都接受政府的表揚。 傳福音,不是只有叫人來教會,邀請人參加教會活動。而是去到人群當中,認識他們,了解他們,關心他們,以耶穌基督的愛來愛他們。因為做在最小的一個人身上,就是做在主的身上。 &nbsp(作者為PCT宣教師,派駐英國)

盡環境關懷使命,做忠心的好管家

今年3月底,泰國南部連續大雨造成嚴重水患,水災和土石流造成35人死亡,災民人數將近100萬,被毀農田超過11.2萬公頃,無形損失更難以估計。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南部4月25日至28日更連遭362次龍捲風襲擊;5月下旬密蘇里州喬普林市又因龍捲風侵襲,致死人數達139人,若加上其他地方的龍捲風,已造成520人死亡。 再將眼光轉到長久不雨的中國,長江中下游各省近424萬人發生飲水困難,作物受損面積超過370萬公頃。中國遭逢大旱之際,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也深受其害,這些國家的環保組織指責,湄公河水位下降到半個世紀以來最低水平,是因中國在上游的瀾滄江興建了11座水電站。 同樣受氣候影響的還有台灣,年初以來即因降雨銳減,導致各地水庫拉警報,幸而5月中旬梅雨鋒面報到,旱象稍微紓解,限水措施總算暫時取消,讓水資源被工業區嚴重瓜分的農民稍微鬆了一口氣。 上述情況,不過是問題的冰山一角,其他還包括吐瓦魯、吉里巴斯、斐濟&hellip&hellip等太平洋島國,面臨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被大海吞沒,人民成為「氣候難民」而四處流浪的危機! 由此,我們深刻體會,氣候變遷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迫切問題,更關乎自然萬物的生存。「氣候變遷」與「氣候公義」的議題,不僅與人類生命有密切關係,也和基督教信仰息息相關。從創世記來看,這世界原是上帝所創造的美好世界,上帝並將這美好世界交給人類來管理;但是,人類卻因貪婪、驕傲等罪的緣故,濫用上帝所交託的管理權,致使整個受造界的完整性受威脅。 199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44屆總會通常年會制訂每年6月第1主日為「環境主日」,提醒各教會牧長、信徒共同學習成為「盡忠的好管家」,善盡生態關懷之使命及責任。經過多年的努力,教會信徒對相關議題已有較多認識,也有不少教會努力實踐關懷環境的行動。但我們必須坦承,教會的努力仍不足,我們需更用心,除了鼓勵信徒多方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調整個人生活習慣、消費型態、力行節能減碳,也要積極敦促政府提出適切政策,不再獨惠高耗能、高污染的大財團,更要致力推動友善環境、生態、人民永續生存的有效政策。 創造主上帝是真善美與公義的源頭,身為上帝的選民,基督徒應更關心萬物和人類的生存,不僅在教會裡彼此分享保護生態環境的使命,學習「負責任與上帝一起管理世界及美麗的台灣國」的課題,也要和關心生態環境與氣候公義的各界人士合作,努力向社會大眾發聲,善盡大地管家的職責。

唐先生你擱來呀!

◎唐峰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士林靈糧堂會友) 日前一個午後,為要到聯合大學教學生課程,我和我的輪椅坐上了久違的自強號火車,準時的抵達苗栗火車站。「你好我姓唐,」在順勢從車廂駛下渡板著地月台的同時,總會自我介紹一下。 「唐先生你來這裡做什麼?」「你住這裡嗎?有沒有人來接你?」站務員一連串的問候問句,我說:「先生你好,我到大學演說,有專車來接送,約傍晚時我會再來購票返回台北。」「非常謝謝你的關心,再見!」 其實許多人看到我的第一印象的認知是輪椅或身障者;為避免口語上誤解紛擾,我總是會習慣先告知對方我的自稱,以方便拉進彼此溝通距離,多年來這麼做還真是無往不利啊!唯日前在林鳳營車站卻傳出站方歧視身障者的事件,演變成負面且餘波盪漾的社會新聞,對於台鐵的服務,我有幾點建議如下: 1.台鐵百年老店,硬體障礙空間處處顯見,或許身障乘客可多以包容心態,搭乘時以「提早說和提早到」的預防方式,不啻為一個好方法,一來使得站務人員事先做好聯繫與準備,二來就能按部就班享受順暢服務啦!尤其是兩造各隨時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如前述的自我介紹的關懷互動,即可化解不必要的誤會。常言道「出外交朋友」,何樂不為呢? 2.為了不讓服務人員邊做邊碎碎唸(即便不是惡意的),建議台鐵將那塊協助輪椅乘客上下車重達40公斤的老舊渡板替換,立即重新設計購置,並且以輕量化為首務考量,好使操作者節省力氣,如此便多能面帶笑意來從容應對,再來是標準服務流程(SOP)的教育加強訓練,確實地做到好感覺、好感動到好感謝的幸福三部曲,以博得美名。 3.台鐵應將219個站體的設施設備作一徹底普查,特別是各站無障礙空間的不足之處,可以公告布達,周知給行動不便的乘客能事前評估或選擇,以免來到現場才措手不及,而徒增勞煩了;當然其中替代解決方案也要與日俱增的提出,來滿足多元族群的需求。另新興建的站體工程及車廂設計,建議採以先進化的通用設計(UD)原則規劃,予未來人口結構老化之移動適性運用接軌為禱。 我深刻難忘,當天課程結束我一進站時,遠遠的就看見站務人員的熱情招呼說:「唐先生你擱來呀!」

面對末日預言 信徒無需恐慌

511大地震預言暴露人心不安與恐懼 &nbsp教會需時時警醒並明辨是非 【林宜瑩專題報導】有一位自稱是「王老師」的男子,預言5月11日上午10點42分37秒,台灣會有14級大地震,恐將會引起170公尺的大海嘯,台北101大樓會斷成3截;事前,他還在南投埔里租地,挖了2個八卦形狀的大水池,裡面養了許多魚,接著在上方架起鋼樑、鋪上鋼板,再把租來的貨櫃屋放置其上,聲稱這麼做可讓「氣」流動;面對媒體的採訪,他一下子邀請男性記者坐下來聊天,一下子又不准不熟悉的記者拍攝他,對女記者更是怒斥驅趕,據悉,都與他所堅信的宗教觀念有關。 5月11日當天,就在「王老師」貨櫃屋前,聚集許多前來看熱鬧的民眾,甚至有一群暨南國際大學學生,在511上午10點42分30秒時,對著10餘台攝影機前,以倒數方式迎接大地震預言的時刻到來,結果時間一到,什麼事情也沒發生,現場除了有幾十位媒體記者外,前來看熱鬧的埔里居民及來自各地的民眾,已把整個道路擠得水洩不通,接著,「王老師,踹共(出來說)!王老師,踹共!」嗆聲不絕於耳,「王老師」卻躲在貨櫃屋裡,對外面民眾的叫囂置之不理。 511大地震預言一破功,一雙紅腫、無神的眼睛、情緒看起來很不穩定的「王老師」就對著一些媒體表示,這都是媒體報導自己說的,但過一會兒,又說大地震一定會在511這一天發生,隔天,這位「王老師」就被檢調約談&hellip&hellip。 事實上,在511強震預言前,國科會與中研院官員就嚴正表示,根據政府相關機構的監測,台灣在511前後根本沒有大規模地震爆發的任何徵兆,並明言,要有人說會發生規模10以上地震,那就是完全無知、毫無根據,且規模10以上的地震,斷層長度要達10萬公里,等於是繞地球2圈半,以科學角度來看,511強震預言根本不可採信。 在新店中華長老會聚會、也是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的汪中和說,有沒有大地震,就像婦女懷孕生子一樣,事前都會有一些徵候,要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預言,其實不用太在意;不過,身為《正負2度C》影片顧問的汪中和也坦言,世界末日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絕對不是像「王老師」這樣預言就會到來,反而是聖經說的,人子再來的時候,無人能測,時間點只有上帝知道!唯一可確定的,要是人類繼續破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最後恐怕所面臨的,就是世界毀滅的結局。 「王老師」511強震預言一事,確實也造成台灣部分民眾的恐慌,一些教會牧長在主日信息上,以末世相關聖經經文要信徒時時警醒,有預備心,但也教導大家不要被假先知所蠱惑,應尋求心靈上的「平安方舟」,而不是外在眼見為憑的「貨櫃方舟」;應學習10位童女中,那5位已預備好燈油的童女,堅定跟隨耶穌的信仰腳步,候主再臨。 在「王老師」511強震預言破功後,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把該事件當成茶餘飯後話題時,是否也應該在信仰上好好省思:當我們用末世警語:「大災難快要來!」、「你們當快快信主!」來向未信者訴說時,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否就真能廣傳開來?抑或是讓未信者更加恐懼、厭惡基督福音? 在現今台灣社會有「王老師」,難道,台灣教會界在這世代中沒有假先知嗎?《1995閏8月》一書正紅時,豈不有一群台灣牧師在當時積極鼓勵信徒移民中美洲貝里斯?結果中共解放軍有拿下台灣嗎?而那些因聽信牧者假預言、移民貝里斯的信徒,有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有的至今仍旅居異鄉、窮苦度日,悲憤棄主、抑鬱以終的,更難以計數。 雖然,511強震預言隨著時間流逝不攻自破,但隨之而來的2012,豈不有更多虛假的末世、中國會攻下台灣等等恫嚇性的預言在等著我們?如何辨別假先知,又如何正確解讀聖經,如何分辨末世信息的正確性,以避免自己成為「貝里斯」悲劇重演的受害者?也許,在勤於讀經、迫切禱告之餘,靜下心來看看這次的專題報導,或許,聖靈的提醒,就在字裡行間運行。 人心惶惶 教會青年無所適從 &nbsp 【邱國榮、林宜瑩綜合報導】末日預言又一樁?傳出2011年5月11日上午將近11點的時間,台灣將會發生大地震,南北崩裂成2半的劫數;該預言吸引了一群人變賣家當,逃難到南投埔里購置貨櫃屋躲避劫數,此怪異的社會現象,經過媒體連番報導後,引起社會不小騷動,連中央氣象局也跳出來駁斥是無稽之談。然而已經引發社會的騷動並沒有因此減緩,反而人心惶恐的現象開始蔓延,逼使立法院藍綠兩黨立委均為此事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主動調查發預言的「王老師」,以儘速安定社會民心。 剛聽到511大地震預言時會不會感到害怕?「當然會!」一位住在埔里愛蘭里,511大地震預言者王老師租住貨櫃屋旁的一位王小姐說,只要經歷過911大地震的人,都會因為聽到大地震而感到驚怕、恐慌,尤其921時,王小姐的爸爸因行動不便,來不及逃生,一度被壓垮的房舍所困住,王小姐說,後來爸爸雖然死裡逃生,但地震已造成她們家很大的陰影,所以一聽到又有大地震的預言,「我怕都怕死了!」 「信者恆信,不信者就不信,但是老人家都告訴我們,寧可信其有,所以,我們當然會感到害怕囉!」一位在埔里主要大街上賣檳榔的黃先生說,他個人雖然不相信這種大地震預言,但是,心裡總是會覺得毛毛的,「畢竟我們經歷過921,難免會對這種預言有點警覺心。」黃先生說,他已經叫家人先躲在空曠處,自己因為要做生意,要真有大地震來,「我只要跑到大街中間的分隔島上,應該就安全了。」 而一位居住在台北市的黃姓基督徒高中女生,指說聖經提到的末日跡象令她害怕,她雖然明知預言511是台灣的末日根本是胡扯,但是隨著時間逼近,心裡開始跟著「毛毛的」,導致511前夕,連續2日的夜晚無法安心入眠。511當天,她壓抑心中的忐忑出門上學,「我很想跟爸爸媽媽說:『我們全家請假出去外面走走好不好?』」她說。被問到對聖經的末日認識,她回應聖經描述許多跡象,讓她感覺末日的時候不遠,雖然沒有人能夠知道時間,「但是我覺得,這就跟中樂透一樣,中獎的人還不是亂猜數字一通,結果就被猜中了。」她靦腆一笑的說。 牧師駁斥 避免陷入迷惑網羅 &nbsp 【邱國榮專題報導】有句台語俗諺「歹年冬、厚誚人」,反映日前南投埔里出現群聚貨櫃屋,以躲避王老師「511強震預言」,實在是再貼切不過。王老師利用易經、天象、八卦揉合出的末日預言,經過媒體曝光後,竟使部分人心惶恐不安,有一位老翁還因此跳樓,可是類似明確指出末日時間點的謊言,其實早已經不是新聞,但是不論販夫走卒或才高八斗者,卻都會對末日的預言趨之若鶩;例如1998年發生的「飛碟會」事件,首腦陳恆明是嘉南藥理學院(現已改制科技大學)副教授,他的謊言即擄獲了一群醫師、大學教授追隨他到美國等待上帝指派飛碟降下的拯救。 類似的末日預言,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仍舊會再次發生,甚至這當中有許多人是打著基督教會的名號,詭辭欺世,尤其激進的迷信團體,當發現末日事與願違後,萬一情緒失控,嚴重者會惡意製造集體自殺或屠殺,而這樣的悲劇在上世紀不是沒有發生過,因此,該如何防杜不幸在日後發生,駁斥猶如妖言的光明之聲就得繼續常談,不論是根據科學的角度或依據宗教的看法,縱然無法根除,但起碼也是要斬斷惑眾的末日預言,以避免賈禍在社會蔓延開來,並且安定人心。 從基督教的觀點,該如何根除人心對末日預言的惶恐,或是避免陷入預言織起的迷惑網羅?台北中會重新教會牧師黃春生從路加福音17章指出,以色列民中,不斷有人起來宣稱上帝國將降臨在某處,這種聳動的預言不斷重演了幾世紀;耶穌教導世人在面對末日議題的態度上,要如往常一樣地生活;而基督徒只要平常生活,平常聚會,平常靈修,持守主耶穌的教示就可以,「根本不必推論那個時間點」;但是他提醒:「我們卻要警醒自己是否已經預備心去見救主。」 七星中會東門教會牧師盧俊義則以路加福音21章7至38節的經文指出,令人驚慌的末日預言現象,是亂世不安的產物,因為心靈不安的人們,都在尋找「拯救者」;但是真正的拯救者,會使人心安,假的拯救者則是使人更加混亂與不安。所以要研讀聖經,便會明白生命的方向在哪裡,也就不會受到末日預言的迷惑而自亂陣腳。 宗教學看末日說 上主看千年如一日 今祂已同在 &nbsp 【陳怡萱專題報導】近日新聞報導多起聳動的「末日預言」,專長為宗教學、台灣民間信仰的董芳苑牧師將這些現象斥為「『神棍』、『教棍』的發明」,其中的「教棍」特別是針對基督教而言。董芳苑指出,許多信仰語言屬於「象徵語言」,要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來解釋才能知道它真正的意思,偏偏有些一知半解但口才很好的人拿來胡亂想像、解釋、斷章取義,「有人敢說,就有人敢信,這就是宗教。」董芳苑認為真理容許人去懷疑,聽道的人要懂得去思考,從中得到啟示,善用生命做有意義的事。 董芳苑說,從王老師說5月11日台灣會發生大地震以來一個多月,已經不斷有人問他對於末日的想法與態度。「我對『末日說』非常感冒,因為我從小就是這個的受害者。」董芳苑談起8歲時因父母雙亡而寄住在姑母家,被迫要去做禮拜,那時候因為戰後人心惶惶,社會上彌漫著一種「期待末日」希望耶穌趕快來的氣氛,就連教會禮拜講道也都常講「末世道理」,讓他聽得很害怕,晚上睡覺會做惡夢。董芳苑說,他常在睡前禱告希望主耶穌不要太快來,「因為第二天還要考試」、「因為我還要去同學家玩」,不知不覺影響他後來對宗教學產生極大興趣。 「對上帝來說,1000年如一日,」董芳苑引述詩篇90篇,指出「語言時間」不等同於「歷史時間」,這是要提醒人們時間是「有限」的,硬要把歷史上的日子套入聖經,就會有問題。他說,有的教會喜歡講「耶穌再來」,但他認為耶穌已經來了,祂永遠在歷史當中幫助人、沒有離開人。 董芳苑表示,改革宗有3大特色:聖經是上帝的話、因信稱義、人人皆祭司,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對聖經有不同的解釋,才導致那麼多教派的產生,有些教派重靈恩、好談末日,是因為「聖經觀」的不同。「但凡事都不能走極端,」他指出有的人扭曲耶穌的教導,再一次強調聖經的日子和現今是不一樣的,不要亂猜。董芳苑提醒,「奉耶穌的名講的道理不一定是對的」,要兄姊儆醒思考。 談到部分教會可能會隨這些「末日說」起舞,給予信徒錯誤的教導,董芳苑建議長老教會總會應聯合南北兩神學院進行傳道人員講習,以重新確認對末日的說法與態度。 以舊約理解永恆 有限無法理解永恆 惟靠十字架 &nbsp 【特稿/蔡維民】自稱「王老師」的王超弘,其「511台灣大地震」預言破了功,網路上撻伐聲不斷,許多人引為笑話。但是若回顧人類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預言「世界末日」、「基督再臨」、「大審判」的日子的人比比皆是,王超弘不是第一個,我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為什麼呢?說穿了,就是人類對於「終末」,有無可言喻的焦慮與恐懼。不只是非基督徒,連一般基督徒也很難從對終末的焦慮中超越出來。 過去的教理史傳統提到「終末」時,大多從新約聖經切入。新約中對「終末」的理解根基於「耶穌基督」生、死、復活、救贖的事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在&ldquoRevel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History&rdquo一書中認為「終末」包含基督再臨、末日審判與肉體復活3部分,我則認為若要完整呈現新約的「終末」景象,還得加上「上帝國」這個部分。 不過,我們也可以從舊約的角度來理解基督教的「終末」意義。傳道書3章11節提到:「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這段經文中,傳道者說上帝讓我們有永恆的意識,卻不讓我們完全明白祂的一切作為。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理解基礎:我們今天會對稍縱即逝的現象產生空虛與焦慮,其實是因為在我們意識中早就有「永恆」的概念了! 我認為在這裡有兩個很重要的意義。首先,上帝是不斷啟示的上帝,但是祂那永恆無限的啟示卻必須透過「時空」才能被人知覺,所以人類接收到了有限時空的現象(它必須根植於某些特殊處境)之後,在自己的超越意識內,又可以藉著信仰將這現象程度地還原成上帝的自我啟示。 其次,在人的意識中,同時存在有兩種時間觀──當下的有限時間以及永恆時間。這在所有的宗教之中都存在,也一直都在尋找人如何得以從有限時間跳躍到無限時間,不過似乎都徒勞無功。因為兩種時間觀同時並存,所以當人努力想做些什麼時,同時往往會出現「空虛」的焦慮。所以傳道書作者才感嘆人明明有永恆的意識,卻無法具有永恆的眼光。 因此,從舊約傳道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知「終末」就是有限時間與永恆時間的關卡(gate)。對基督徒而言,開啟這個關卡的唯一鑰匙便是基督的「十字架」!沒有十字架,人類會繼續面對無法由「有限」理解「永恆」的焦慮;藉由「十字架」,兩種時間觀才出現交錯點。藉由「十字架」,人得以轉換自己的時間觀,可以常常從「永恆」觀點來看自己的遭遇和苦難。(作者為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教授、系主任) 從新約認識終末 終末有應許與盼望 宜平靜面對 &nbsp 【特稿/曾昌發】南投埔里的「王老師」,據稱根據易經八卦推算,台灣將在5月11日面臨毀滅性的14級大地震,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生14級大地震,只要用一點點的腦袋,就能等著看「預言破功」。不過,這則荒唐的「末日預言」,竟能引起不少人恐慌,甚至有教會信徒在前一日徹夜難眠,其中原因就值得探討了。 今天是個充滿不安的時代,全球性的生態、糧食和能源危機,加上人口暴增和全球暖化,在在都威脅著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拜媒體發達之賜,世界各地的消息快速流通,一地、一國的災難或衝突都牽動著世人的心,更增加全球的不安與焦慮。換言之,今日世界已預備恐慌的火藥,只要有人點燃,很容易就引爆。對台灣而言,除了全球性危機外,還要面對惡鄰中國的威脅;這樣的氛圍讓利用恐慌圖利的末日預言家出現,鄭浪平於1994年出版的《1995閏8月》就是一例,大賣30萬本,由於預言兩岸開戰過程逼真,造成國人極大震撼和恐慌,甚至有教會團體集體移民貝里斯。結果戰爭沒爆發,鄭浪平卻大賺「國難財」,跑到國外享福去了。 不論是《聖經密碼》或美國暢銷小說《末日迷蹤》(Left Behind),還是2012的馬雅預言,都喜歡把時間、天文學、科學的因素,與宗教的「末日浩劫」結合,在現今既有的災難上火上加油,對人群造成更巨大的傷害。有個故事這樣說:有個人出城時遇到瘟神,瘟神說要入這城並使30人得瘟疫而死,過了一段時間,這人從外地回來又遇到瘟神,並知道這城死了300人,他很生氣的問說:「你不是說30人嗎?為什麼害死300人?」瘟神回說:「我只有使30人害病死亡,其他的都是怕死的。」足見恐慌的傷害更加巨大。 「移民貝里斯」不是特例,只要有反智傾向的神學和教會,就會成為醞釀「末日預言」的溫床。論到災難的日子,耶穌明講:「你們要當心,不要受人愚弄。有許多人要假冒我的名來,說:『我就是基督』,因而愚弄了好些人。不要為了附近打仗的風聲和遠方戰爭的消息驚慌。這些事必然發生;但這不是說歷史的終局已經到了。&hellip&hellip至於那要臨到的日子和時間,沒有人知道;天上的天使不知道,兒子也不知道,只有父親知道。」(馬可福音13章5~7、 32節) 馬太福音25章也指出:關心至微小的就是等待主再來最好的預備。主再來是新秩序、新世代的開始,是終末盼望的實現。「終末論」(Eschatology)是應許與盼望的神學,有教會譯成「末世論」,並與末日災難連結;這種誤解容易失去終末實現前教會應有的奮鬥、堅忍、和盼望,以及先知性的敏感和洞察,反陷入災難將臨的莫名恐慌,真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有人問約翰.衛斯理:「假如耶穌明天再來,你將怎麼辦?」他平靜回答:「照常起床,照常工作,照常睡覺。」這是聖徒預備好的平靜安穩。(作者為台南神學院新約神學老師)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