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烏克蘭醫療宣教:患難見真情的體現

夜間有一個異象向保羅顯現: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使徒行傳16章9節,新譯本)

採訪◉李佑生

「這次和我們過去的經驗完全不一樣。」馬偕紀念醫院急診內科主任暨國際醫療中心主任蔡維德醫師受訪時如此評論。他已有多次國際醫療宣教經驗,4月17日率馬偕醫療宣教團至烏克蘭西南方的穆卡切沃等城鎮義診,加入台灣烏克蘭醫療團行列。

蔡維德表示,相比於台灣周遭的國家,烏克蘭較為陌生,但相比於過去服務的醫療資源較為不足的國家,這個東歐國家的醫療水平並不亞於台灣。之前的醫療宣教,有探勘人員先行至當地了解需求,並擬定相關計畫,此行則付之闕如,需要依賴當地的窗口烏克蘭基督徒醫學協會,才能了解實際的狀況。之前的醫療宣教,可以按照當地需求邀請醫師參與,這次馬偕醫院雖然報名超過預期的踴躍,但蔡維德仍審慎告知前往烏克蘭的風險,並要求醫師得到家人的同意。以上這些,都是這次醫療宣教較特殊的地方。

▲蔡循典醫師指導耳鼻喉科手術。

蔡維德表示,如以醫療水平論,烏克蘭和台灣相較,並沒有太多需要提升之處,但戰爭仍然造成了醫療資源的緊張。除了部分醫療資源被挪往衝突較多的地區之外,從前線撤退到後方的非戰鬥人員也超過後方原本所能負荷的量。是以此次台灣烏克蘭醫療團雖然沒有到前線,但仍可見戰爭的影響,台灣伸出的援手,也確實舒緩了當地醫療單位的壓力。其他如超音波設備的操作、臨床經驗,也提供難能可貴的交流機會,對居民而言,更有雪中送炭、患難見真情的激勵效果。

也由於沒有事前探勘,所以台灣烏克蘭醫療團便依循當地窗口的安排。蔡維德表示,其中一個讓他們感到與台灣醫療文化不同的是,每個看診的人安排的時間足足有25分鐘,經確認後,才知道他們考慮翻譯的需求,因而增加了每位病人看診的時間。這細節讓蔡維德反省,不能有本位主義,而是要因地制宜,在台灣的觀念不一定適用於烏克蘭。

▲候診的病人。

蔡維德回憶,此行即將結束時,接待他們的窗口告訴他們,台灣烏克蘭醫療團兼顧親切與專業,著實難能可貴。之前接待過的醫療團隊,若不是親切有餘而專業不足,就是具醫療專業卻讓人難以親近。「這樣的評價對團隊而言,是莫大的肯定。」蔡維德說,也因為如此,團隊期待能為他們做得更多,而這些都有賴各方資源的挹注。

「此次馬偕醫療宣教團不是單純的給予者,也從烏克蘭當地居民得到不少可貴的回饋。」蔡維德表示,由於此行是第一次到交戰中的地區義診,團隊秉持戒慎恐懼的態度前往烏克蘭,不料抵達的城鎮並非前線,也沒有太多戰爭氛圍,路上仍有不少年輕人,並不是想像中的全面動員。經與當地人互動之後,才知道烏克蘭人認為俄羅斯發動戰爭,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施加心理壓力,迫使烏克蘭人屈從,因此烏克蘭人更要維持平時的生活,不讓俄羅斯遂其所願。

此外,由於台灣捐贈許多物資,烏克蘭對台灣也有更深的關注,「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外遇到不會把台灣和泰國搞混的狀況。」蔡維德不禁莞爾一笑。烏克蘭人對台灣的了解,包括因台灣與烏克蘭處境相似而更能感同身受,甚至認為台灣、中國條件相差懸殊,台灣的處境會更為艱難,因而詢問團員:「你們準備好了嗎?」烏克蘭人也承認,在戰前,沒有人想到文化如此相近的俄羅斯會興兵,致使初期沒有太多準備。對此問題,蔡維德表示,基於內部分歧與種種原因,只能據實以告:「我們還沒有準備好。」

延伸閱讀

【特別企畫】烏克蘭醫療宣教:聽見受苦之人的呼聲

【特別企畫】烏克蘭醫療宣教:與憐憫又恩慈的上帝同工


本期特別企畫相片提供/陳恒德、鄭博仁、蔡維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