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頻道】神學教育家──謝穎男的故事(下)

謝信男與謝穎男。

◉趙令級(牧師)

高俊明二度來避難

謝穎男牧師說,在他擔任台灣神學院院長的任內,記得高俊明牧師有兩次前來避難隱匿。第一次是在1978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發表後,高牧師在台神校內隱匿一段時間,直到當局放話「不抓人」,他才進總會事務所辦公;第二次在1980年美麗島事件發生之後,因協助藏匿施明德之事而被牽連,高牧師受保護被帶來台神宿舍避難隱匿。但他見本宗多位會友被捕,自覺不可安穩逃避,決定自首面對負責,回事務所上班,果然未幾日就被逮捕。

1984年,普世教協(WCC)總幹事卡斯卓(Emilio Castro)博士代表世界諸教會來台關懷慰問,謝穎男陪同卡斯卓,在新店軍事看守所探視高牧師。政府也因為有WCC等國際重要宗教領袖關心的壓力,縮短了高牧師被囚禁的時間。1984年,高牧師出獄,足足被關四年三個月又21天。

院長任內台神的建設

1.建立台神會計制度。高中念會計的謝穎男,在台神1976至1981年任院長期間發揮專長,1977年重新開始建立會計制度、整理學院環境、整修校舍建物。

2.致力於養成師資。謝穎男的第二任院長任期內(1981~1985年),致力培育師資,促進教務之提升。任內獲東南亞神學教育協會評鑑為「協會中最有進步的學院」。

3.力促神學院學歷之認可。謝穎男參與WCC事工期間,訪問世界各地先進國家神學教育制度,向政府交涉神學院學歷認可之事宜。當時國民黨執政毫無進展,直到民進黨執政,此事得以浮出水面。台神於2015年得到教育部認可,卻仍有偏見,不能保有原本神學院的名稱,須改為「神學研究院」。

4.與世界神學教育接軌。謝院長第三任1985至1991年間,致力神學院之自立、經濟穩定,並推行神學院與本宗教會之雙向溝通。另繼續WCC事工,與世界神學教育接軌。

5.院長卸任續擔任教職。1986年,謝院長因夫人身體欠安,乃向董事會請辭,被神學院慰留,到1991年才卸任院長,但仍留守台神擔任教職,一直到1995年離開台神,圓了「19年還19年」之心願。謝穎男一路走來有上帝的恩典同在,在美國受神學教育並服事19年(1957~1976)後,回台神甘心以19年(1976~1995年)的事奉回報。

謝院長的神學教育理念

謝穎男就任台神院長時曾提「神學教教育的優秀性」,後來也在東北亞、東南亞神學教育協會討論神學教育的三觀點,內容如下:

1.人的形成(Human Formation)。人的形成不是在真空裡來成立的,有時空、歷史文化社會為其存在的場所。在這場所成為人有要求於他的不同事項,例如:基本的學習(文藝、學識教育)、倫理人格、作為一個人起碼的條件齊備,越齊全越好。「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應是與人的形成有所關連。

2.基督徒的形成(Christian Formation)。作為人類的卓越之處,至少能與他人平等地存在,神學人應該是真正由福音改變的人。這不僅需要接受福音的真理,更需要能夠實踐。如用神學詞彙來說,就是信徒不僅需要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也需要成聖(Santification)。稱義與成聖是基督徒形成的兩面(信仰生活)。如何形成具有基督的形像,能以耶穌的心為心過順服的生活,這實在是神學教育的重要課題。

3.專業能力的形成(Professional Formation)。一位基督徒受召進入神學院受造就的目的,除了前二項仍需繼續不斷增進外,還需要專業才幹的形成。這可以由不同受召目的來追求形成。如果要從事教會(牧會)的事奉,應有的專業才能必須養成,這也是神學教育諸多科目企圖提供的,雖然在效果的整合上尚待努力,此目的不應受否認。如果是要在神學科目學術上的追求,神學院應該也要具有提供培訓的規模。

以上三點環環相扣,教會要求神學人受召來事奉教會的人才,除了專業才幹外,要求在做人,做基督徒方面的人格要素為最。

有幾段經文,謝穎男認為非常適合神學教育的目的與實際應用。即以弗所書4章11~16節,特別是13節:「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及腓立比書2章2~8節,特別5~8節:「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三峽教會牧會四年

1995年謝穎男自台神退休後,獲台北中會三峽長老教會之聘,牧會四年餘,於1999年年底卸任。這四年當中,謝牧師為教會購買土地不足款,以及貧困會友的需要,奉獻了他大部分的謝禮,兩袖清風回到台中定居。謝院長感謝夫人之胞妹在1991年10月捐腎臟救夫人,但遺憾未能成功,夫人在1992年2月情人節蒙主恩召。他也感謝其胞弟信男在台中準備舒適可安枕之公寓;特別感謝義子吳炳文自他退休後,30餘年一直跟隨照顧。

謝穎男和吳炳文。(相片提供/趙令級)

林投樹哭泣的幼兒

吳炳文和謝穎男義父子關係,是謝穎男出國留學前一年,有一天見幼兒炳文在大肚教會不遠處,媽祖宮後小河邊、林投樹下哭泣,遂生憐憫之心。後來知道這幼兒的父親是他以前大肚紙廠的同事,就認為義子。後因謝穎男去了美國,而炳文長大後到雲林麥寮工作、居住,而斷了往來。直到1976年謝穎男回台,義父子再度相見。

蒙恩有見證的家庭

謝穎男雙親均未滿40就別世,後來和他差九歲的惠男及差11歲的信男依牧師建議,去了光音育幼院,謝穎男才去讀神學院,直到畢業,全家再度團圓。謝穎男在美國半工半讀,還不忘寄錢回台資助信男完成醫學院之學業,信男現年82歲還在當牙醫師看診。信男感恩回報,提供謝穎男一處公寓,兄弟同棟而居。謝穎男育有一子一女均在美國,而義子炳文膝下有一子尚未成婚,住在麥寮。因此這對義父子就相依為命,小老人負起照顧大老人的責任。炳文兄真是生來為照顧謝穎男、上帝差來的天使阿! (全文完)

延伸閱讀

【探索頻道】神學教育家──謝穎男的故事(上)

【探索頻道】神學教育家──謝穎男的故事(中)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