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

公報社擺攤服務

【陳韋鑑彰化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於總會年會期間貼心在會場外擺攤,今年的攤位由台中分店同工負責,配合總會年會的規劃,3位同工溫馨服務眾議員牧長們,許多平常離書店較遠的牧長們也藉此機會採購,不管是屬靈書籍或是給青少年的禮物飾品,享受公報社的全方位服務。 營業部蕭旭青經理表示,今年現場賣得最好的是運動手環,大概是搭上林書豪的風潮,許多牧者都買來送青少年,而傳統十字架飾品也是長銷商品。在服務方面,除了即將到來的母親節專案外,讀書會帶領人培訓班的推薦也是重點,他說:「中部地區台中與雲嘉兩間書房,台中書房承蒙兄姊多年支持,也期待雲嘉地區兄姊繼續支持雲嘉書房,我們會投入更多的教育服務事工。」 而在書籍方面,今年最熱門的本版書籍是《MEBIG的原理原則》與給兒童的《百節金句》,蕭旭青說,前者是全台第一本完整介紹MEBIG的專書,有中會是幹部直接買來致贈給同工的;後者則是教會公報社社長陳祐陞牧師率編輯團隊為兒童讀經所預備,也是極力推薦的好書,有牧者在會場直接就訂購100本。此外,教會公報社也配合總會一領一推出系列書籍,其中《為自己祈禱》已經緊急加印。

麵包與福音 解饑餓最佳對策

【林宜瑩台北報導】「全球處於饑餓狀態最多的人口,不在非洲,而是在亞洲!」馬來西亞籍的國際饑餓對策組織總幹事Koo Tuk Su牧師指出,非洲因饑餓死亡的人數很多,但長期處於饑餓狀態的人口,卻多位在亞洲的印度、中國、緬甸、北韓等國家。 韓國籍的國際饑餓對策聯盟主席Jungsup Chung博士,則分享韓國國際饑餓對策組織(KFHI)如何發展成援救國際的非營利組織(NGO)及募款策略,期望藉此幫助台灣NGO有健全的發展。 Koo Tuk Su與Jungsup Chung受台灣基督教福利會邀請,於4月15、16日來台擔任「台灣國際饑餓對策研討會」講員,分享如何轉化社區投入終結饑餓、KFHI的7M發展策略及募款策略。 研討會中,Jungsup Chung並與台灣基督教福利會董事長張德謙簽約,正式在台灣成立台灣饑餓對策組織;Jungsup Chung分享當年成立KFHI時歷經的種種艱難,鼓勵台灣基督教福利會勇敢成為給出去的非營利組織,讓更多人看見耶穌的愛。 「單靠『錢』,不能解決饑餓問題,無論是屬靈或肉體的饑餓,唯有天父的愛才能突破、解決。」Koo Tuk Su指出,國際饑餓對策不是僅以供應食物給饑民為首要任務,還要讓基督福音進到人飢渴的心裡,在靈裡也得飽足。因此國際饑餓對策轉化美國社區,使更多人回轉信主,再投入國際救援的行列。 Jung Sup Chung說,如同耶穌基督差門徒出去傳揚福音,國際饑餓對策也號召基督徒帶著麵包與福音,親自到現場與受苦的人一起面對苦難。人(Man)有使命(Mission)傳講信息(Message),用方法(Method)推展事工(Ministry),募款(Money)加上動員(Mobilization)來關懷有需要的人,這就是所謂的「7M發展策略」。 講到募款策略時,Jungsup Chung表示,他從不擔心錢從哪裡來,「因為世界首富再有錢,也沒有我們的天父有錢!」但為使人了解投入國際饑餓對策的重要性,還是必須有明確的目標,並強化團隊與網絡,透過不斷分享事工及進度,讓參與奉獻的企業家能對國際饑餓對策產生信賴感,Jungsup Chung坦言:「要讓企業家把錢包打開、拿錢出來奉獻,唯一之道就是:讓他們感動!」 日本國際饑餓對策(JIFH)的 Shinichi Nishikawa博士,則在16日分享日本如何投入非洲零饑餓的事工,在2010、2011年於非洲尼日、蘇丹、肯亞、尚比亞、索馬利亞等國,投入發送食物、環保爐(以減少烹煮食物時吸入大量碳煙造成肺癌)、種植辣木防止田土流失、鑽鑿水井提供乾淨水源等工作。另外,Shinichi Nishikawa也分享JIFH如何投入日本311大地震賑災,透過發送煤油爐、蔬果、衣物、醫藥箱、重建當地教會等,幫助日本東北災民重建家園。 張德謙致詞時則表示,有一次他前往印度加爾各答參觀德蕾莎修女的扶貧事工,而後有印度國會議員帶他至私人擁有的豪宅裡熱情款待,「可是那一頓飯我吃得很難受!」因為一想到印度還有許多人住在街頭、處於饑餓狀態,他實在是食不下嚥。 張德謙指出,上帝不只讓我們聽到挨餓受苦之人的心聲,還要我們有實際的行動去幫助他們,他期望台灣的基督徒能進一步了解國際饑餓對策組織,明白唯有我們願意一同承擔、分享,那重擔才會越輕省,越充滿分享的喜樂。

長青辦桌 畢契喜回娘家

【林家鴻高雄報導】「歡迎回家,家才是最溫暖的。」高雄大專工作者陳麗華牧師這句話,勾起台下「回娘家」的畢契溫馨回憶。她期盼,畢契能成為工作者的支持,學弟妹的典範。 4月14日,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於高雄大專學生中心舉辦「長青辦桌,畢契坐桌」活動,各校畢契齊聚一堂,吟唱詩歌緬懷昔日時光、大啖自助美食。「如果大學時沒有服事學弟妹,我今天仍會是自以為是的人。」高苑科技大學建築所的劉嫚芸分享時說,大專工作者疼愛學生如子女的形象,深深影響她;如今她擔任團契志工輔導,盼幫助學弟妹建立自信,不再「以令人心疼的方式,為他人的期待活著。 中心近年新開拓高應大、東方、輔英3個大專團契,高雄區20所學校僅剩3所沒有,陳麗華介紹中心現況時表示,雖然孩子們長大了,但工作者仍和以前一樣盡心陪伴學生。謝惠娟牧師則說,高雄宣教中心學生宿舍有近90名學生入住,這是宣教新禾場,但同工和錢從哪裡來?她為此祈禱許久,所幸上帝帶領,已有畢契將參與關心,並有幾間教會願意奉獻支持。她指出,高宣新型態事工不同於以往團契經營,盼大家多為中心代禱,「不管外在環境多麼困難,大專事工都應該要做。」會中,大家也手牽手圍成圈,為工作者和彼此祈禱。

27案 機構董事銓衡交鋒

【李信仁彰化報導】長老教會第57屆總會通常年會議案共計27項,通過設置「性別公義紀念主日」、「社福事工關懷主日」、增訂〈行政法〉116條第6款「牧師、傳道師服務年資之認定,以在本宗任職期間計算之」等案。其中,銓衡總會各委員會與董事會名單,為馬偕、彰基董事議論許久,導致議事超過預定時間才結束。 總會年會第2天,4月11日上午正式進入議案討論,因長榮大學董事會問題導致總會議長、總會總幹事報告延宕至上午11點才結束,原本列為第6案的「下一任總幹事選舉案」則提前成為第1個進行的議案,隨後通過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楊育正、新樓醫院院長黃祖源、台南神學院第10任院長王崇堯、台灣教會公報社長陳祐陞牧師等任命案,以及馬偕總院院牧部主任鄭頌苑牧師追認案。 長老教會〈行政法〉相關議案,除增訂116條第6款,並通過法規委員會提出第67條修改案,原條文為「中會每年應召開一次以上,每年應改選正副議長、正副書記、總委長老、中委及會計」,修改在原條文後加入「但年齡超過70歲的婦女事工部長及松年事工部長不得受選」。另外,第118條第1款,將「世界歸正教會聯盟」(WARC)改為「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 「牧師傳道師退休金」案,因2009年底勞基法退休制度中提撥薪資6%作為退休金準備,將牧師列入勞工,有牧者認為影響牧師形象,且牧師與教會並非勞雇關係。此屆年會通過總委會提出相關辦法,「牧師、傳道師與教會非僱傭關係,係為信仰團體委任關係」,總會尊重各中、區會現行方式,派議長布興‧大立、法規主委李勝雄等籌組小組與公部門協商,提出「在全年謝禮總額不變之原則下,由各教會與傳道人協商,自年度慰勞金中提撥繳納;如教會財務狀況良好,願意全額或部分負擔,仍表鼓勵。」交由各中、區會討論,彙整結論送回總委會。 另外,財務委員會提出「總會負擔金計算辦法修正」,將教會經常費收入總額,改為「收入總額」,財務主委陳藍夫長老說明,為了使各教會的計算標準一致化,年會決議交由總委會組成小組研議再行討論。同時通過2012年總會預算,收支各為新台幣2億2981萬8900元。 銓衡總會各委員會與機構董事案討論時間最長,13日上午,除了馬偕、彰基董事名單外,各委員會、機構名單都快速通過,部分議員為馬偕、彰基董事言語激烈交鋒,有牧長發言超過2次限制,不少議員私下討論「涉及利益的機構才會爭執不休」,感到無奈與遺憾。最後決議馬偕董事的總會選派席次退回重新銓派,彰基名單則公決通過。 年會議事結束,總會總幹事張德謙說:「如果是為了爭取宣教、教育等事工,而不是事業機構董事,那麼長老教會就大復興了。」希望大家多關注宣教事工。

高宣宿舍獲選優良房東

【李信仁綜合報導】長老教會高雄宣教中心學生宿舍,最近獲高雄醫學大學評鑑為「優良房東」,師生推薦的校外優質學生宿舍;4月12日高醫大舉行「優良房東」頒獎,高宣中心董事謝懷安牧師代表領獎。高宣宿舍目前有88位學生居住,高宣中心、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與壽山中會大專部計畫合聘學舍牧師,加強對住宿青年的輔導關懷與福音宣教。 第57屆總會通常年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事工報告,特別提到高宣中心學舍是高醫大評薦優良學舍,不少家長希望孩子來此住宿能得到基督信仰,就連非基督徒家長也樂意孩子接觸基督教,盼望有專人輔導照顧。高宣6至10樓學舍有90間套房,是很好的宣教場域,總會與壽中將聘請專職的學舍牧師。 高宣中心董事長蔡江澤牧師在總會年會分組報告,針對住宿學生的宣教表示,之前邀高、壽中牧者協助輔導,舉辦復活節活動與感恩節餐會,交誼廳放置《耕心》週刊、《新使者》雜誌等靈修刊物。另外,總會助理總幹事許承道牧師負責高宣事工,董事會分為輔導與宗教、經營管理、財務等組別,去年8月9日舉行高宣落成感恩禮拜,各事工穩定進行。 對於高宣學舍事工,高宣執行董事顏明飛長老表示,徵聘學舍牧師是當前重點工作,預定7月起正式聘請,關懷學生生活與信仰。

玉神受難週禮拜 思想需幫助的人

【陳怡萱採訪報導】4月6日受難日,玉山神學院舉行紀念禮拜。牧育長林約道牧師表示,受難週除了是記念耶穌受難對個人的意義,更要思想到其他需要幫助或弱勢者的需求,特別是台灣連日來社會呈現不安定、物價紛紛喊漲,眾人應藉此思考如何因應。 每年玉山神學院在受難日均舉行聖餐禮拜、背十字架走苦路與追思禮拜。每年聖餐禮拜選定一位需關心的對象奉獻,今年奉獻給3月初過世的東美中會長光教會陳福春牧師遺族。禮拜結束後,師生、教職員分組背十架走苦路10站;追思禮拜中記念前一年蒙主恩召的校友、同工、師職生家屬。 當天中午禁食,林約道說,受難日更要想到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因此公禱時間為上帝國的公義與和平降臨在台灣、總會「一領一‧新倍加」、原住民宣教及相關事工、貧窮或失業者及受政府打壓的人民祈禱。

羅東6教會 千人遊行傳耶穌

【林宜瑩宜蘭報導】耶穌是復活的主!耶穌是羅東的希望!包括七星中會羅東教會、泰雅爾中會羅蘭教會、羅東佳音教會、蘭陽真道教會、蘭陽靈糧堂及信義會靈恩堂6間教會1000多人,4月8日復活節中午,手拿標語及棕樹枝,遊行發送福音單張、氣球及面紙,向羅東居民宣告,復活耶穌賜大家真平安。 這場「2012歡慶復活!我愛羅東大遊行」,是羅東地區教會第2次聯合遊行。羅東教會王榮信牧師表示,對基督徒而言,復活節與聖誕節一樣重要,因此要把耶穌復活的好消息,分享給羅東鄉親,另外,各教派教會能一起聯合舉辦,就是一種合一。 王榮信說,過去羅東地區教會曾一起舉辦聖誕節遊行、報佳音及禱告會,去年舉辦第一次聯合復活節遊行,約有800多人繞行羅東夜市,今年則選擇北城區,明年計畫要到羅東後火車站。 羅東教會姊妹、80歲的游胡快,今年坐著電動車在遊行隊伍中格外顯目,她表示,復活節是慶祝耶穌復活的重要節日,身為基督徒不能缺席,去年她還跟大家走完全程,今年因腳不方便,改坐電動車。隊伍中還有兩位來自南非的Nicky與Janine,第一次在羅東教會聚會,就一起參加了復活節的遊行。 「耶穌愛你!耶穌是羅東的主!我們也愛你們!」參與遊行的牧長兄姊沿路高唱〈我們又在一起〉〈得勝哈利路亞〉〈因祂活著〉〈和撒那〉等詩歌,並用擴音器傳揚耶穌復活、耶穌能拯救生命、耶穌能醫治疾病、耶穌賜我盼望等訊息,隊伍中,羅蘭教會在牧師瑪亞‧鄔茂帶領下,兄姊們都身穿泰雅爾族傳統服裝;蘭陽靈糧堂則是由吹號角及擊鼓隊走在隊伍最前方,整支隊伍在羅東市區相當醒目,非常吸引眾人的目光。 陳五福眼科院長、羅東教會長老林逸民說,羅東地區的基督徒與佛教徒相比,實在太少,而且佛教每3個月就有遶境活動,透過復活節的遊行,就能讓更多人看見基督徒、看見教會。羅蘭教會弟兄平建生則是第一次參加復活節遊行,他坦言,自己雖是從小在教會長大,可是曾因到外地工作離開教會長達10多年,如今能再回到教會,他滿懷感恩,也鼓勵大家能靠著信仰來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蘭陽靈糧堂牧師黃英豪說,藉由復活節遊行,大家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基督徒在羅東,更加激勵大家要努力傳福音的心志;而且去年遊行時,有很多羅東居民沿路揮手,甚至還有人當場願意接受祝福的禱告,使大家覺得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更樂意年年參與。本身是羅東人的蘭陽真道教會牧師莊炳全說,當6間教會連結,基督徒同心合一就能向世人宣告,耶穌是復活的主,相信如此便能讓羅東的屬靈氣氛有所改變。

有心跨文化宣教 上帝會開路

【李信仁台南報導】受差派至衣索匹亞宣教的陳馥蘭牧師,在一場跨文化宣教講座上對神學生說,若有心想到海外宣教,長老教會總會將盡力提供協助,只要真心跟隨主,上帝就會開路。 台南神學院4月3日舉行跨文化宣教講座,邀請陳馥蘭分享非洲文化與宣教事工。陳馥蘭和丈夫司提反(Stefan Ritter)2005年到衣索匹亞中南部向哈底亞族(Hadiya)宣教,發現當地與非洲28國有違反人道的「女性割禮」習俗,5年前開始推動終止這有害習俗,逐漸獲得認同,改變無數女性的生命;她也受當地教會與政府邀請擔任顧問,關懷婦女人權和公共衛生。 大學就讀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的陳馥蘭,結合信仰與醫藥專業,為未受割禮的婦女和女童開辦婦女養成課程,講解女性割禮有害生理健康,強調女性是上帝所愛的寶貝。幾年來,有不少女性公開拒絕割禮,政府肯定她的貢獻,多次頒獎表揚。此外,她協助司提反進行哈底亞語聖經翻譯、信徒教材出版等, 回顧成為海外宣教師過程,陳馥蘭說,台神道碩畢業受派到台中中會,曾經在非洲服事的郭惠二教授詢問她到海外宣教的意願,後經長老教會總會正式差派。她建議有意從事跨文化宣教的神學生,要多了解相關資訊,總會將提供訓練和協助;她鼓勵大家為上帝走一條值得獻上生命的道路,無論到哪裡事奉都要「真實面對自己,不畏環境與條件,憑信心勇敢走下去。」另外,她提醒要重新思考「何謂宣教?」目前有很多人的宣教觀還停留在19世紀,視非洲等地為蠻荒,這是錯誤觀念。南半球尤其非洲、南美洲是當今基督教最蓬勃的地方,不少非洲、南美人士擔任普世機構的要職;現在全球教會重視Ecumenical(普世),鼓勵獻身者透過跨文化、跨國界、跨族群的信仰分享,追求公義和平。

黃國倫創作一領一 傳唱新倍加展朝氣

【李信仁採訪報導】為推動「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長老教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邀請基督徒音樂人黃國倫創作主題詩歌〈一領一〉已經完成。 「緊來去,一領一,一領一,懇求上帝賜恩典&hellip&hellip」黃國倫4月3日在總會事務所,首度公開新歌〈一領一〉,他自彈自唱分享新曲,請牧長們提供建議,特別是台語歌詞的潤飾修正。張德謙覺得,〈一領一〉易學易唱,很快就能朗朗上口,歌曲有台、華語版本,曲風活潑,很適合各種年齡層。林芳仲牧師說,歌詞以馬太福音28章19~21節,耶穌吩咐「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的「大使命」為核心,符合「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的精神。 黃國倫感謝長老教會幫助他走過人生難關,在演藝生涯低潮時,張德謙邀請他參加前總統李登輝家庭禮拜,並引介新眼光電視台主持「黃國倫的異想世界」;他很樂意用音樂參與「一領一」宣教運動。另外,張德謙、黃國倫邀請教會兄姊,踴躍帶未信的朋友參加4月15日晚上在台北小巨蛋舉行的「愛在四月天」音樂佈道會,領人歸向主。

環保童樂 不作小低頭族

【陳怡萱整理報導】因注意到越來越多父母讓小朋友玩平板電腦而變成「小小低頭族」,長榮大學20位公關天使在兒童節前夕邀請鄰居大潭國小五年級學童,一起動手摺紙做玩具,主辦單位呼籲父母別讓孩子過度使用電腦,不如帶他們一起回味童年常玩的遊戲,親子間熱烈真誠的互動,就是最好的兒童節禮物。 4月3日中午,長大20位哥哥、姊姊到大潭國小,教導50位學童用色紙摺出青蛙與毽子,然後比賽誰的青蛙是跳遠高手、誰的毽子可以在腳上飛舞。大潭國小校長鄭友章表示,現在大部分的孩子放學回家後就打電腦,這次能有長大同學帶他們一起做勞作、玩遊戲,回家還能跟父母分享,是很有意義的兒童節禮物。 長大公關天使以使用過的紙來做紙類玩具,既可幫助小朋友落實環保觀念,同時加強他們手腦並用的靈活度、培養創造力與想像力。擔任活動總召的航管系李敏頤同學表示,常看到父母為了安撫哭鬧的小孩,直接把平板電腦拿給小孩玩,小小年紀就習慣當低頭族,不但會影響視力,社交能力也會退化,造成人際關係的封閉,這次活動對習慣網路的孩子來說反而特別,「也順便把自己的兒時回憶叫回來。」 大潭國小翁珮容小朋友說,沒有踢過毽子、也沒摺過青蛙,平常下課回家就是玩電腦,所以這個活動讓他覺得很新鮮也很開心。(相片提供/長榮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