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

馬約翰牧師的請安信

基督耶穌的僕人馬約翰,寫信給住台灣眾聖徒,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神,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台灣是美麗寶島;從太魯閣到台東,凡有氣息的都在讚頌萬物的造物者;人們熱切的歡迎,溫暖出外人的心。台灣,彰顯出基督的生命。雖然回美國已經2年,但對台灣的掛念與疼愛不減。我很感謝上帝,在你們當中,看到你們在未信主者面前活出基督的樣式,你們的事工大大激勵我,使我徹底改變。我也很感激台灣人的愛心、熱情款待,以及在服事中的友誼。 我現在服事的教會,每週有5堂禮拜,所以常有機會講道,我也會和敬拜團一起安排多元禮拜。我們教會很重視宣教,常到海地、肯亞、墨西哥和美國山區等地,以主耶穌之名服事。每個月在主日敬拜前,年輕人會去幫忙供應早餐給無家可歸的街友。我也很榮幸能至當地3所大學協助,並為台灣碩士生開辦查經班。為了保持中文實力,我每晚睡前都會讀中文聖經。 提筆寫這封信給你們時,讓我想到使徒保羅。我要以保羅勉勵腓立比人的話來鼓勵台灣的弟兄姊妹:「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祈求的時候,常是歡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小檔案&代禱事項 馬約翰牧師(John McCall)是美國長老教會牧師,1996∼2009年來台灣宣教,曾參與東排中會和比努悠瑪雅呢族群區會服事,之後赴台灣神學院任教,擔任靈性形成中心主任。在台期間常四處講道,拜訪教會超過400間。目前,他在北加州威斯敏斯特長老教會(Westminster Presbyterian Church)當主任牧師,該會信徒約2000名。馬牧師心繫台灣,常為台灣的福音事工代禱,求上帝加添信主人數;為台灣教會禱告,求上帝讓教會愛心與智慧兼具,服事有能力。他也請大家為其傳道同工、長老、服事團隊代禱,願他們在服事中有力量、愛心、智慧,把福音帶給社區和更多地方的人。也請為其關懷外籍朋友的事工代禱,特別是服事的學校有許多外籍學生。(編譯]富,而在紐約發起「佔領華爾街」運動,已延燒全球。其中,佔領倫敦交易所的抗議行動,從10月15日開始已為期4週,一群反財團的示威者,在倫敦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前聚集抗議,警察本想阻止,但教會領袖表示無此必要。而這段期間,該教會牧師費雪(Giles Fraser)、戴爾(Fraser Dyer)及主教諾爾斯(Graeme Knowles),也為此先後請辭。 另外,對歐美債務危機一波接一波,梵蒂岡教廷正義與和平委員會10月24日也召開記者會,公布「全球公眾主權下的國際金融改革」報告,呼籲國際經濟活動中心必須建構在眾人的福祉上。梵蒂岡建議,應成立有道德的跨國中央銀行,伸張普世利益;同時建議對金融交易徵稅,以促進全球發展;對有助實體經濟的良性銀行,政府應予補助;要讓經濟再次運轉需要道德,並以人民為中心,期望看到一個以經濟、社會及精神方面為主的願景。 10月聚集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的示威抗議者,主要訴求是全球金融市場體制,並反對財團圖利。示威者有些戴著面具,有些搖著旗幟在聖保羅教堂外紮營,並在教堂台階上表達他們對銀行及金融機構的不滿。面對示威者,教會除了歡迎他們一起參與主日崇拜,在其不影響遊客及教友的前提下,允許其繼續示威。 聖保羅教會法政牧師兼發言人費雪,率先消除緊張氣氛,表示樂見人民用和平方法來表達意見,他並要求警方離開,因為他覺得沒有維安的需要。其中1位曾擔任財務分析師的示威者說,費雪牧師的回應,迅速讓氣氛和緩下來,並化解警方與民眾可能爆發的衝突。另1位示威者則說:「聖保羅教堂歡迎我們,我們可在此談論金融機構、政府及財團如何壓榨平民百姓,並發表因應之道。」費雪也因支持抗議民眾,辭去教會職務,以示負責。教會方面,因抗議群眾過多受影響而關閉,高層原擬採法律行動驅散群眾,不過11月1日決定,對佔領教堂2個多禮拜的抗議者,撤銷法律行動。教會方面表示,希望一切和平解決,這也是自二戰以來教堂首次關起大門。 對於這波抗議運動,《今日基督教》反省指出,也許反對者希望看到一些銀行家被抓進監獄;但我們面對的政經架構是如此寬鬆,就算銀行家在投資市場損失上億,造成世界經濟動盪,卻也不構成犯罪。許多人都將矛頭指向經濟衰退,及美國與世界經濟的互動;然而,實際問題在於人心貪婪和錯誤抉擇。我們一起製造現今的社會問題,也需要一起面對。路加福音12章15節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是我們最大的提醒。 面對全球金融亂象,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總幹事尼歐米(Setri Nyomi)則強調,21世紀的教會應和正義之聲結盟;並說,加爾文反對所有源於金錢的社會壓迫,他若還在世,也會參與「佔領華爾街」運動。 全球對資本主義的抗議,除了美國紐約華爾街,還包括德國柏林、法國巴黎、奧地利維也納、義大利羅馬、日本東京及台灣台北。(資料來源:ENI, CT, CP, WCRC News, The Guardian)

美聖經學者考古研究 啤酒盛行於古以色列

&nbsp【吳銘恩編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天主教學校薩斐爾大學的聖經考古學家麥克‧賀曼(Michael Homan),他在知名的聖經考古評論(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2010年9/10月號期刊所發表的文章中表示,「除了可能是少數滴酒不沾的拿撒勒人跟他們的老媽媽以外,古代以色列人是大方飲用啤酒的,而且是豪飲!」 古代以色列人是否飲用啤酒?這問題為何難以釐清,主要是在古代以色列遺跡中,去挖掘並辨識何為生產啤酒的裝置並非易事;因釀造啤酒的過程與使用的工具──石臼、簸穀籃,與日常生活用來製餅的工具類似。 再者,百多年來聖經學者毫無根據的認為喝啤酒者是「粗魯的」、「古怪的」,就像有些基督徒無視史實地相信耶穌所喝的是無酵葡萄酒一般,造成古代以色列人熱愛啤酒的歷史遭到淹沒。 因此,身為考古學者的賀曼認為,&ampldquoshekhar&amprdquo,在聖經中被誤譯為「飲食」、「濃酒」、「酒」由來已久;根據語言學及考古學上的證據,應該譯為「啤酒」,以還原其真相。他表示,啤酒對古代以色列人而言,是飲食中的超級營養品,它能補充熱量、提供維生素,並且殺死污濁水質中的細菌;幾乎社會上所有的男女老少都飲用。古以色列的啤酒文化是被鼓勵、認可的,並且與宗教生活密不可分。(資料來源:ENI) &nbsp

非洲乾旱飢荒 人民處境慘

【吳銘恩編譯】近月來,位處「非洲之角」──非洲東北角肯亞境內的達達阿布(Dadaab)難民營,40萬飢荒災民的悲慘境遇,婦孺與死亡拔河的不忍影像,透過國際媒體的親眼目擊,深刻地震撼世人的悲憫神經,令人不禁質疑,我們是否處身21世紀? 鎮日狂風的沙漠難民營,比起廣闊的飢荒災區,還算是幸運者,因為難民營內擁有基本的食物、營養品與醫藥照顧;然而,那些沒有媒體深入報導的災區,飢荒的嚴重程度恐怕非常人所能想像!聯合國表示,今年「非洲之角」的乾旱是60年來僅見,截至8月初,聯合國已宣告索馬利亞的南部5個地區為飢荒重災區,並疾呼國際社會挹注24億美元;但是,目前到位的資金尚不及一半。 聯合國宣布飢荒的標準是:當3成孩童處於嚴重的營養不良,總人數2成找不到食物,每天死亡的成人人數達到每萬人中有2人,或每天死亡孩童人數達到每萬人中有4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表示,索馬利亞的南部3個省,幾乎有1/3的人口已陷入嚴重營養不良。非洲聯盟的FEWS機構對索馬利亞南部的調查評估是,高達38%的人口處於嚴重營養不良的災難狀態!大約有280萬人需要緊急的人道救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轄下的全球營養連線組織(Nutrition Cluster)分析表示:這種頻仍出現的飢荒「係肇因於多年的缺乏雨水、貧瘠的農作收成、不斷攀高的食糧售價、以及經年累月的索馬利亞內戰;因而導致肯亞與衣索匹亞的食糧短缺,以及索馬利亞的大飢荒。」 基督教國際救濟會(CWS)東非辦事處的珊米‧馬托說,「無庸置疑地,我們若要扭轉一再發生於非洲的飢荒,人道救援工作須『提升等級』;目前的危機是氣候變遷影響已降臨的充分證明!」馬托解釋道,食物救助不僅是拋送麵粉袋而已,也須敏銳於不同社群的偏好與文化差異而做有效率推動,避免陷入依賴的惡性循環;此外,支援災區重建、遷徙安置,亦可降低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 世界信義會聯盟(LWF)的總幹事馬丁‧楊格(Martin Junge),在肯亞訪視並參觀達達阿布難民營後說:「就乾旱發生至今的各界回應來說,目前各種條件並不利於信義會的事工推展。因此,需要堅持一套政治解決的方案。」楊格的觀察與省思,與西方社會的主流看法一致。英國知名的《經濟學人》雜誌,在分析索馬利亞大飢荒的原因後,非常無奈地結論說道:「經濟面的分析及飢荒的早期預警系統,早就斷言捐助者須提前行動;然而政治面的考量則建議延遲,直等一切都無法收拾為止!」(資料來源:ENI, Christian Post, CWS News, Economist)

歡慶欽定版聖經400週年

【蔡聖欣編譯】自從欽定版聖經(King James Version)於1611年問世以來,就ㄧ直在英文聖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就算到了科技發達的今日,其地位仍是難以動搖。 今年正逢欽定版聖經出版400週年,致力於翻譯及推廣聖經的英國及蘇格蘭的聖經公會(Bible Society)發起了ㄧ項極具創意和意義的活動。這項活動被命名為「人民的聖經 (The People&amprsquos Bible) 」。只要願意參與的人們,都可以用特製的電子筆寫下ㄧ段他們喜愛的經文,每位參加者所寫出的文字將會以原本被書寫出來的樣貌紀錄在網路上。不同於早期手抄本僅僅只能有一本來傳閱,「人民的聖經 」可以透過網路和所有的人分享。 聖經公會的文化計畫經理路可?華頓(Luke Walton)在今年6月19日至威爾斯歌手亞雷德?瓊斯(Aled Jones) 在BBC所主持的廣播節目「亞雷德?瓊斯-早安星期天(Aled Jones with Good Morning Sunday)」宣傳此活動。唱詩班出身的瓊斯和華頓討論到現在有不少人都以為有些聖經中的經文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文字,例如路加福音12章19節的「吃喝快樂吧(eat, drink and be merry)」 。有不少人都相當喜愛這段文字,但是卻都誤以為是莎士比亞寫的。這樣的狀況其實也是聖經公會發起「人民的聖經」這項活動的原因之ㄧ。研究顯示,現代的人的確仍然覺得聖經是ㄧ本重要的書籍,但是卻對裡頭寶貴的話語認識不多,甚至誤以為是知名作家或是政治人物像是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所說的。英國的民調機構ComRes針對人們是否熟悉欽定版聖經裡的常被引用的詞語進行調查,結果如下:&nbsp 「我兄弟的守護者My brothers...

加拿大台灣人權協會 行公義好憐憫近半世紀

&nbsp【吳銘恩編譯】成立於1964年的加拿大台灣人權協會(THRAC),1月15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年會暨人權啤酒晚會,有63位熱情關懷台灣人權的人士參與。會中邀請任職於台灣人公共事務(FAPA)的韋傑理博士(Dr. Gerrit van der Wees)主講,講題「馬政權統治下的台灣人權」;另一講員則是中國的六四民運作家盛雪(左圖)。兩位演講者分別就台灣與中國的人權現況,報告其歷史進程與未來展望。 韋傑理從70年代台灣黨外反對運動開場,歷經80年代美麗島事件、90年代總統直選、2000年阿扁執政與下台等深刻影響台灣社會的重大人權事件,簡介台灣人權的歷史輪廓。對於現狀的分析,則聚焦台灣人權所面臨的司法迫害與政治困局,批判馬政權的恐共傾中,並建言美國國會從2011年起的對台政策,應進行必要的改弦更張: 1.使台灣有權成為國際組織的正式會員;而非歐巴馬與馬政府的現行政策「積極參與」不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目前美國官方推動台灣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和國際民間航空組織ICAO,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支持,而無任何實質的內涵或行動。 2.督促歐巴馬政府重新定義美國的對台政策;拋棄「一個中國」的符咒。 3.關心台灣司法不公、法院遭國民黨操控、檢調濫行起訴羈押民進黨政治人物。 4.關切陳水扁前總統在審判過程中的欠缺程序正義,例如預防性羈押(惡質的政治性延長拘押)、承審法官中途遭強制撤換(周占春法官事件)。 5.關切台灣的新聞自由逐漸被侵蝕,中國勢力在台灣日益猖獗。 6.防杜美國之亞洲政策的向中國傾斜。注重台灣在亞洲的戰略價值,及作為東亞民主模範的角色。 7.反對兩岸經貿協議ECFA,因為在形式、程序、實質上,ECFA都非常可議。 韋傑理最後以「『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但仍對未來充滿盼望」為題,總結2008年至今的台灣人權現況與未來,並期待台灣社會進行和解,持續推動228的轉型正義、偵破林宅血案與陳文成命案、撤銷對前任民進黨官員的起訴、進行司法改革、進行以台灣為主體的政策整合,以扼抑馬政權迫害人權的反民主逆流。 中國的六四民運作家盛雪則表示,中共的獨裁權力並不以宰制中國為滿足,而是深刻影響著台灣與加拿大;台灣的民主人權與如此專制的政權為鄰,極不易有健全穩定的發展。因此,她呼籲關心台灣民主與人權的人士,也應關切中國的民主與人權!(資料來源:《台灣公報》, FAPA, THRAC)

外國宣教師來鴻白士文與白施惠的請安

親愛的台灣朋友們: 很開心能藉此機會,在蘇格蘭向你們問安。我們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服務看似是很久以前的事,可是在記憶中,一切的人、事、物,仍如此生動鮮明。 蘇格蘭教會的宣教會在1977年派我們到台灣,起初我們在台北進修語言,於1979年搬到花蓮,開始在玉山神學院任教。我所教的內容大部分是聖經學,施惠則在英文系任教。她除了教授英文外,還很榮幸能與田信德牧師一起從事翻譯工作,幫忙將聖經初稿打成太魯閣語。我們在1996年離開玉神回到蘇格蘭,我在離格拉斯哥53英哩左右的一個農村地區,牧養3間小教會,服務至2003年才退休。 我們育有3個小孩,Susan、Mark、Benjamin,也許你們當中還有人記得,他們小時候在花蓮念書的情況,當然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了。 Mark有兩個男生,Susan育有一位小男孩,Benjamin目前還沒有小孩。我們還有一個15月大的孫子Connor,及一個3歲的曾孫女Sarah,他們兩個令我們十分忙碌。&nbsp 我們很享受退休生活,並且熱心參與教會活動,施惠在教會裡擔任長老,我有時會講道。我還喜歡畫畫、閱讀、和寫作,不只用英文寫作,也用多利安文寫作,這是蘇格蘭東北的方言。 我們很榮幸能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同工一起服事,我們必須說我們所得到的,遠超過我們所給予的。在一個陌生文化的地方居住,讓我們的經驗與眼界開闊,也令我們更加認識自己。在我們許多朋友中,特別有2位,我深深覺得欠他們一個感謝,他們是我在玉山神學院時認識的楊啟壽校長,和圖書館館長高明仁。 我很想念我的學生們,我與他們感情濃厚,因為他們讓我的生命更加豐盛。我們得知有些學生繼續深造,有些已經在教書,還有其他人在原住民的教會服事,他們令我感到十分驕傲及欣慰。這封簡短的信件,帶著我們的愛、感謝,及對你們的祝福。(編譯/簡心怡)

日本教會學校協會慶百歲 面對少子化新挑戰

&nbsp【蔡聖欣編譯】在日本境內負責組織教會學校的基督教學校協會( 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Schools)於去年底歡度百年慶,但在歡樂的同時,也蒙上入學人數減少的憂慮。 該協會目前有97個會員學校,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日本的基督徒人口成長緩慢,遲遲無法突破總人口數的1%。事實上,日本境內有不少教會學校,其中還包括了239個羅馬天主教的學校機構 。 日本教會學校協會於1910年在京都成立,最初成員是10所男子學校,當時一起抵制政府1899年訂定的國內宗教教育禁令;該協會大部分會員學校都是西方宣教團體協助建立的。 曾於1999年至2003年擔任協會理事會主席的深町正信牧師(Rev. Masanobu Fukamachi)表示:「早期的壓力來自政府,而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則是因為少子化所造成的入學人數減少,各校間為了爭取學生的競爭,以及世俗主義的影響。基督教學校應該要保持著對神忠誠的態度,敬虔的敬拜祂,時時禱告,為主作工。」 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榮譽教授,先前也於2003年至2005年擔任該協會理事會主席的山內一朗牧師 (Rev. Ichiro Yamauchi) 表示:「在努力面對來自現實社會壓力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著眼未來。教會學校在這個社會存在的任務應該是教導人們要有勇氣的盼望。」(資料來源:ENI)

加拿大宣教師委厲心請安信

&nbsp【涂藟薺編譯】自1975年從台灣返回加拿大之後,我就在長老教會承擔起不同的事工與責任。我重新返回我的最愛──國際宣教事工,對於能夠在10年內拜訪許多海外的姊妹教會,倍感光榮;在加拿大與海外的長老教會服事了將近42年。 我過著相當精采的退休生活;雖然2002年就退休了,生活依舊相當活躍,不但繼續在當地的教會擔任宣教負責人員,同時擔任長老;在女宣道會協會(Women&amprsquos Missionary Society)總部從事司庫的工作4年之久;近日獲得多倫多大學諾克斯學院(Knox College)神學博士學位;2009年卸下安大略省中部、西北部大會的中會議長責任,但即將於7月接掌安大略省的滑鐵盧(Waterloo)中會書記;我很慶幸我現在的身體還很健朗。 在台灣服務的這段期間,正值台灣教會面臨相當艱難的時刻,能夠來到台灣服事,並且與高俊明牧師、台灣聖經公會前總幹事蔡仁理牧師一同共事,我感到很榮幸;也很感謝上帝,若不是因為去台灣服事,我的生命或者會出現不同的轉折。我會繼續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努力爭取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與盼望台灣獲得獨立來代禱。 小檔案&代禱事項 &nbsp委厲心女士(Mary Wilma Welsh)為加拿大籍長老教會宣教師,1969~75年至台灣宣教;1975年返回加拿大;1992~2002年返回國際宣教事工;2006年擔任女性宣教公會的國家司庫;2009年擔任東北安大略省、百慕大(Bermuda)及中央宗教大會主席;2010年取得多倫多大學神學博士榮譽學位;2011年7月起擔任滑鐵盧(Waterloo-Wellington)長老教會執事。 請為其還有體力旅行,能再回來拜訪台灣代禱;請為其教會與家人代禱,目前她已失去5個兄弟姊妹,其高齡93歲的母親尚健在。

假宗教名行暴力 挪威屠殺事件舉世震驚

【蔡聖欣編譯】一直以來被世人稱為淨土的北歐,其和平寧靜在7月22日的2場恐怖攻擊事件後變調。每年會舉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的挪威首都奧斯陸,22日下午發生政府大樓爆炸,現場滿目瘡痍。過不多久,在鄰近奧斯陸的小島烏托亞(Utoeya),由工黨舉辦的青少年夏令營遭喬裝成警察的男子開槍掃射,毫無防備的青少年措手不及,死傷慘重;2場攻擊共造成77人死亡。 聽聞慘案發生,才剛離開奧斯陸的普世教協(WCC)總幹事戴維德(Olav Fykse Tveit)表示,摯愛的祖國發生如此憾事,他感到無比哀傷。他呼籲,在這樣的時刻,挪威需要國際社會的團結及全球教會的代禱,盼望在未來,挪威仍是個開放且愛好和平的國家。 世界信義會聯會(LWF)的會長約南(Munib A. Younan)和總幹事楊格(Martin Junge)事件後,也致函挪威的教會表達慰問,指出聯會為挪威的人們代禱,祈求其勇氣不被哀傷擊倒。 梵蒂岡天主教亦透過教廷國務卿貝爾托內(Cardinal Tarcisio Bertone)傳達祝禱,希望挪威的人民在心靈上能夠團結、抵抗憎恨和衝突,並且能毫無畏懼的替下一代塑造一個彼此尊重、團結,並且自由的未來。 犯下這兩起可怕屠殺事件的兇手布列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挪威人,他在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的個人檔案上敘述自己是「保守的」「基督徒」。行兇前,布列維克在網路上發表了一份長達1500頁的宣言,內容提到一個人若和上帝建立個人的關係,那他就是宗教上的基督徒;但對於像他或其他相信基督教是一個文化、社會及道德等等的平台的人,他們也算基督徒。因布列維克自稱基督徒的言論,讓不少媒體稱他為「基督教基要主義者」或「基督教激進分子」。 對此,基督教界則同聲譴責兇手所犯下的惡行,並且強調,真正的基督教不可能會去支持這麼兇殘且毫無道德的行動。美國福斯新聞台(Fox News)主持人奧瑞利(Bill O&amprsquoReilly)也對媒體大肆報導兇手是「基督徒」感到驚訝,他表示,任何信主的人都不可能會犯下這樣的罪行,或許這個人自認為基督徒,但絕對不是個真正信奉基督教的人。 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國際副總幹事高登(Gordon Showell-Rogers)則在該聯盟的官網上聲明,全球福音派基督徒譴責這樣的罪惡,並非常厭惡如此暴行竟假借基督之名來進行。(資料來源:WCC News, LWI, CNN, Christian Post) &nbsp

流浪漢講員 傳遞寶貴信息

理查‧黑德里克喬裝四處傳教 &nbsp喚起社會關心孤單弱勢者 【蔡聖欣編譯】冬季的一個早晨,美國佛羅里達浸信會學院(The Baptist College of Florida),學生們正趕著要上8點的課;校園一角的涼亭裡,卻有個留著凌亂長髮、衣著怪異的流浪漢睡在那兒 。 那時佛州正遭第一波寒流侵襲,因此,有1位學生告訴這個流浪漢可以去學生中心避寒,另1位學生則送上熱咖啡跟食物,還跟他聊了幾句;後來,還有1個教授跟2名學生拿了福音單張給這個流浪漢。然而,有的學生及教職員則是看了這個流浪漢一眼,就隨即轉身離去;甚至有1位教職員基於安全理由,要求他離開。後來,有2名學生邀請這個流浪漢一同參加10點的禮拜,他接受了邀請,並且跟其中1位學生坐在禮拜堂的後排。 這場師生大禮拜就如往常般充滿著詩歌與敬拜;但是,就在校長湯瑪士‧金臣(Thomas Kinchen)還在介紹講題「海外宣教」時,坐在後排的這個流浪漢大聲問道:「那本土宣教呢?」聽到他的發問,校長便邀請這個流浪漢上台發表看法。 就在那個時候,台下所有人都難以置信地聽著這個剛剛還睡學校涼亭的流浪漢,引用聖經經節分享對一個失落的世界的想法,包括耶穌所說的:「當你們做在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頓時,台下聽眾態度完全轉變。 這個流浪漢謝謝校長給他機會,取下眼鏡,對大家說:「我並不是真正的流浪漢,而是你們一看到我的外表,就覺得我是。其實,我是個商人,剛剛坐在我旁邊的美麗女士則是我太太,而她身旁則是我們的機長,在這場禮拜結束後,他將載我們飛往德州華茲堡的西南浸信會神學院(The Southwestern Baptist Seminary)。」 這位特別的講員,其實是設計過相當多標誌及十字架的理查‧黑德里克(Richard Headrick),一直以來,他努力讓更多失落及被社會拒絕的人們可獲得關懷。黑德里克說,他跟妻子一直從事這樣的流浪漢傳教方式,他們喬裝並出現在教會、大學院校及神學院;但讓他難過的是,14年來,只有20個人向他傳過福音;而且,明明身旁來來往往的人很多,但對於那些人來說,黑德里克彷彿是不存在的。不過,他這天相當開心,因為這個早晨有3個人跟他分享福音。 最後,黑德里克提醒在場的眾人說:「孤單跟被拒絕都會使人覺得很難過,但是同時也讓人更容易了解,為什麼耶穌在十字架上心碎而死。」(資料來源:Baptist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