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卡債族籲立法 承諾降息

【林宜瑩台北報導】在存款利息低,信用卡借款利息卻高居不下,息滾息下,3年內負債翻倍,卡債族難翻身。為此,卡債自救會30多位成員,11月10日在濟南教會長老、自救會顧問林永頌律師率領下到行政院前抗議,呼籲要立即修法,把銀行信用卡利息降下來。   「承諾降息、才有選票!」「本息三年翻倍,債務越還越多!」在高喊口號後,卡債族於現場演了一場行動劇,呈現銀行如何以高額利率、違約金跟手續費欺凌卡債族,將卡債族壓在地上喘不過氣來。   一位李姓女老師直言,她多年前替哥哥向銀行借款300萬,從2005年開始陸續還款,她前後還了400多萬,到2011年與銀行進行債務協商時,看到銀行計算的債務明細表,她居然還欠銀行1000多萬。她對此提出質疑,銀行竟答:「之前還的400多萬,連繳交違約金手續費都不夠!」她痛批,銀行簡直向卡債族吸血!   林永頌說,金管會在如今低利時代,不但不提降低銀行借款利息,還阻礙相關法規的修訂,因此他要發動百萬名卡債族,若執政的國民黨不趕緊修法讓銀行降息,就不要把手中的選票投給國民黨候選人,藉此來替卡債族爭取相關權益。(攝影/林宜瑩)  

《買來的政權》出版 批露賄選亂象及危害

【邱國榮採訪報導】11月12日是「中華民國」國父孫逸仙誕辰149年紀念日,賴和文教基金會與喚醒彰化青年聯盟利用這天舉辦新書記者會,發表《買來的政權──台灣選舉文化觀察》。 九合一大選倒數計時,該書蒐集與整理資料,提出台灣選舉文化的買票現象及危害,目的為要告訴讀者,買票文化、地方派系壟斷選民投票傾向不斷,嚴重影響民主發展。發行單位同時要將這本書寄送到書裡提及、超過300位賄選者所在縣市議會、鄉鎮市公所及村里辦公室,提醒選民共同關注賄選現象,認清政治腐敗與賄選有絕對關係。 該書作者之一、賴和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從歷史縱深撰寫該書,指出中華民國建立之初,曹錕賄選國會議員,順利當選大總統,孫逸仙為反制曹錕,卻也利誘議員;國民黨來台後實施戒嚴,同時為確保國民黨候選人穩定當選而扶植地方派系,以買票與作票雙軌策略。 也是太陽花社運核心幹部的周馥儀出身台中清水,她指出,地方派系買票、選民投票傾向看地方派系,這現象是太陽花社運後許多青年參選人所共同面對的困境。 周馥儀說,這次選舉赫然驚見多位2009年因賄選案被判刑定讞的國民黨公職人員推派家人捲土重來,而這些被法院判決定讞、當選無效者,有些還被國民黨徵召,擔任縣市長候選競選總部重要幹部;此現象令人擔憂,國民黨是否是要借重過去賄選經驗,取得勝選?

恐中與親中 不可輕忽對中國的研究

【邱國榮台北報導】11月16日主日禮拜後,七星中會台北東門教會荊棘團契邀請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分享「在恐中與親中之外,一個台灣社會學者的中國研究旅程」。吳介民長期研究中國政治及社會發展,20年前即到中國進行田野實查,他認為,台灣不可輕忽對中國的研究與了解。 「台灣對中國市場依賴越來越高,相對下,中國對台灣始終維持平衡。」吳介民說,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不僅在軍事,經濟更是近年最主要手段,正一點一滴滲透台灣,消蝕台灣獨立的力量。 吳介民指出,1991年至2011年,台灣對中國貿易總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從10%成長至近40%,而中國對台灣貿易總額佔GDP比重維持在2.5%至5%間;台灣對中國出口依賴不斷升高,與民進黨執政期間開放西進有關,但更重要是全球經貿趨向中國;然而,馬英九執政後,台灣對中國出口貿易由量變走向質變,出口中國的依賴再向高點攀升。他說,對中國的研究相當重要,不可輕忽,「畢竟對面的國家如此巨大,而且每天想著殲滅台灣,我們絕對不可不理中國。」 吳介民指出,中國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這幾年透過中國國民黨安排下「全省走透透」,不僅拜訪縣市首長、民代,更走入基層,隨團的中國國營企業便以「保證收購價」,向農會或漁會採購農產魚貨,目的就是利用經濟誘因遂行統戰,有利瓦解反抗中國的台灣人心理。 中國用經濟收買台灣就好,為何不放棄武力攻打台灣?他指出原因是,中國一旦放棄武力攻台,台灣會「宣布法理獨立」;曾經有民調顯示,若是中國不以武力犯台,則有超過七成的台灣民眾表示願意台灣獨立。

政黨只顧選舉 人民成輸家

華隆紡織與國道收費員自救會喊話 請政府正視勞工心聲 【邱國榮採訪報導】身兼國民黨黨主席的總統馬英九,11月12日晚前往興安國宅為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輔選,遇到華隆自救會與國道收費員自救會成員抗議,被嗆身為總統應該要聽取勞工心聲,卻只顧著黨政利益拚選舉。基督教貴格會青年、工運顧問盧其宏在現場表示,人民以為自己是國家頭家,但在國家機器運轉下,人民是輸家。 華隆工人案與國道收費員案,前者是私人企業惡性關廠,造成中年失業,千名紡織工人退休金遭資方積欠10餘年;後者是政府惡性關廠,導致千名收費員失業,使得失業工人領不到應有的資遣費,同時勞保受損。自救會表示,政府面對這兩件重大勞工爭議案一再推卸責任,把勞工視為糞土;要不端出打折方案搪塞勞工,好似勞動果實能夠像菜攤上的蔬果一般,拿來討價還價。 盧其宏拿起大聲公喊話,要馬總統聽清楚,製造人民與政府衝突的不是這群失業勞工,而是政府挑起;他也呼籲勞工要團結站起來,並特別向所在地興安國宅管委會的主委喊話,「主委也是一位勞工」。 盧其宏表示,這兩個自救會是退休金沒有著落的一群人,都將青春投注在勞動上超過10年。以國道自救會來說,年資沒了、勞保也虧損了、工作權益得不到任何補償,任誰都會心慌與憤怒;他提醒勞工,選舉事實的結果,人民以為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但其實是輸家。他拿大聲公向馬總統喊話,是殷切盼望總統能聽到勞工聲音。 因國道收費站成為遠通金庫而被非法解雇的國道收費員,抗爭至今依舊得不到善意的回應,決定11月20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前展開絕食,用自己的身體做為抗議工具,要執政的國民黨看見,必須正面回應自救會訴求。

核能的犧牲 台日共思議題

日本學者高橋哲哉從福島核安事故談國家暴力 核能發展犧牲人民生存希望 【邱國榮台北報導】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教授高橋哲哉受邀於11月16日在台北針對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事故,與台灣公民進行對話,談「國家暴力、犧牲體系」。他說,台灣現代史與日本現代史的關聯深刻,文史思想無法切割,而福島事故是台日必須共同思考及面對的問題,而這問題就是核能問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自民黨黨魁,自民黨過去長期主張核電政策,安倍晉三也正進行恢復核能政策計畫,大飯核電廠已經恢復運轉,鹿兒島核電廠也恢復運轉;今年5月24日,大飯核電廠附近居民要求停運,法院判決居民勝訴,但日本政府忽視判決,回到核能政策路線。回顧2011年3月,日本經濟產業省指稱福島核災重大意義,是要結束悲劇,意謂不再發展核電,但如今卻是繼續核能政策,把核電當作重要的電力來源。 從日本爭取奧運主辦權的新聞取材方向,也可看見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恢復核能政策。高橋哲哉指出,去年在阿根廷首都,安倍晉三為爭取奧運主辦權進行演講,向全世界宣稱,福島核輻射完全控制,輻射污染水被控制在0.3平方公里範圍內,「這是對國際社會公然說謊」,可是,日本媒體僅大舉報導國家拿下奧運權,安倍晉三謊言的負面新聞則被壓下,日本政府全面性避談核能問題,目的是要讓大家忘記福島悲劇。 「假裝福島沒有事情發生,是不可能的,而核能發展的犧牲卻會不斷增加,這犧牲不會停止,核能發電是犧牲體系,是犧牲別人所維持的一切,這是政治體系。」高橋哲哉說,核能政策犧牲的是生活、財產、生命及人權,甚至連活著的希望都被犧牲,福島核災發生,他更確定了核電是犧牲體系的想法。 核災對人類環境與生命所肇至的浩劫,世人有目共睹;核電廠內部勞工病變死亡案例屢傳,但因無法證明是輻射曝曬的直接關係,所以無法獲得工殤意外應得賠償的正義。此外,採集鈾礦的勞工,輻射曝曬問題嚴重,礦場周遭環境遭受輻射曝曬迫害,以美國來說,多是發生在原住民族土地上,這是剝奪原民土地與生活。美國能源局稱這些地區是「國立犧牲地區」,若把探石油面積算進去,犧牲面積比美國國家公園總面積大。 為何沒法停止犧牲體系?又為何日本福島事故後,還要犧牲體系?一是日本政界與學術界所構成利益結構體,不能放棄核電發展的從中利益。核電廠猶如吸金的不良債券,政府不會讓核電廠倒閉。 日本固執發展核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政府要保有核武裝能力。日本憲法規範國家不能保有核武器,因此藉口提升經濟力以保有核電政策,一旦廢核,就沒有抗衡核武國家的能力,畢竟使用完的核廢燃料有製作核武的隨時可行性,因此發展核電更是重要。

國中生沒時間沒興趣 半數未參與志願服務

【邱國榮採訪報導】國中生志願服務參與率不到5成!家扶基金會於11月5日公布「2014國中生志願服務參與經驗調查」報告,調查結果發現,曾經參與志願服務的國中生僅45.62%。 調查進一步探究國中生未參加志願服務的原因,前3名分別為「時間無法配合」、「沒興趣」、「缺乏志工服務的資訊」,顯示國中生可能因為課堂就學、補習、才藝課程等時間而受限。此外,探究「缺乏志工服務的資訊」後發現,服務需求訊息未能廣傳,國中生搜尋訊息能力也有待培養。 而參與過志願服務的孩子,反應多為正向。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不少孩子認為服務時辛苦,但80%認同志願服務拓展了生活經驗,70%獲得成就感,10%則認為參加志願服務有助升學。 根據報告結果,家扶社會資源處主任游淑貞呼籲,家長及政府要重視孩子社會參與權,尤其政府要能夠提供多元管道讓孩子參加,學校及家長也要適時引導,鼓勵孩子參與服務。報告也顯示,服務地點以學校佔43.82%,多為清潔庶務,意謂國中生服務場域缺乏接觸不同機構、社會資源的經驗,顯然國中生志願服務的社會參與權有待提升。 現行志願服務與升學連結,家扶也擔憂變相灌輸孩子利益掛帥觀念。因為升學需要,學生參與志願服務機會的需求大增,學校為滿足學生服務時數,將校內例行事務列為服務機會,影響學生價值認知。 家扶並提出建議:一、師長及家長要培養孩子服務態度興趣,邀請孩子共同參與規劃志願服務,帶領學生聯繫接洽;二、建議兒少參與志願服務前,釐清個人參與動機與目的,以免有不正確的期待;;三、政府應提供多元服務機會,邀集專家學者,針對國中生需求,建構服務學習課程綱要,成為系統化的教育與學習。

用你手中選票救台灣 同步支持公投法修法

【陳怡萱台南報導】選舉將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結合各中區會推動「乾淨選舉」,呼籲信徒抵制賄選、投下良心一票。11月9日在台南中會北門教會,南中教社部邀請長老教會前總會議長許天賢牧師、「島國前進」發起人陳為廷演講,兩人不約而同說「用手中選票救台灣」。許天賢強調,基督徒不買票、賣票,更要有勇氣向親友傳講真理,陳為廷則希望人民能用選票清楚表達對政府的反感與不滿,並持續關心政治、監督政府。 許天賢演講以「平安台灣」為題,從台灣近年來陸續爆發的社會不安到最近食安問題,指出人民批評政府的同時不能忘記自身責任;如今長老教會越來越多信徒對社會時事態度冷淡、逐漸失去當年「為民主向前衝」的精神,也必須反省。他強調,選舉就是基督徒作光作鹽的絕佳機會,不只要用選票清除垃圾政府,也要鼓起勇氣告訴親友不能買票、賣票以及誰才是理想的候選人,「基督徒所做的必須遵照聖經,希望這次能有乾淨選舉,救我們的國家!」 318學運領袖、「島國前進」發起人之一陳為廷,則是談起為何會發生318學運,「這並不是偶然的,而是過去6年中國對台灣施壓下逐漸累積的不滿,導致年輕人陸續站出來。」即使318學運已經結束超過半年,他認為「未來可能還是會發生大型衝突」,因為政府嚴重傾中,人民必須把握能展現民主力量的選舉,用選票表達對政府的反感。 陳為廷指出,正常民主國家還有「公投」可以讓人民表達意見,但台灣在「鳥籠公投法」種種限制下,根本不可能實施公投。因此,「島國前進」正積極在全台展開「公投法修法連署」,陳為廷呼籲:「阻止傾中,用公投和政府拚生死!」當日「島國前進」台南志工亦在北門教會設置連署站,許多牧長、兄姊當場支持填寫。

【特別企畫】與精神疾患共處(上)友善陪伴 同理傾聽

◎林信男 二千多年前的人對醫學所知有限,因此新約聖經的作者在談到精神疾病時,只能以當時的知識「邪靈附身」說明。但由於上帝的恩賜,經過二千年,人類已逐漸了解各種精神疾病的病因及治療方法,可惜仍有不少人對精神科有一種錯誤的刻板印象,總認為發瘋時才需要看精神科。 ◆精神科診療範圍廣泛 精神科診療的範圍非常廣,幾乎可以說和醫學上 各科都有重疊之處,例如心情緊張時,有些人會引起便秘、腹瀉或胃潰瘍惡化,此種情形可在內科看,也可在精神科看。人在緊張狀況下,容易肌肉繃緊無法放鬆,導致頭痛或腰痠背痛,此種病人可能會去請教神經科、骨科或風濕科,但去看精神科的話也許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有些婦女在月經來前一個星期會特別焦慮不安,情緒不穩定,呈現所謂「經前緊張症候群」,此時可找對此方面有專長的婦科醫生治療,也可由精神科醫生治療。有些所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由於注意力無法集中,動個不停,因此學不到東西,此種情況可由兒童精神科或小兒科醫生治療。 ◆常見精神疾病類型 精神疾病是腦功能不正常的表現。造成腦功能不正常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腦本身出毛病,也可以因腦以外的器官出毛病而連帶影響腦功能不正常,例如甲狀腺荷爾蒙太高而引發焦慮不安,甚至嚴重的精神病症狀。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造成的,若精神狀態嚴重到使當事人自己或周圍的人感到困擾,就應該請教精神科醫生。 焦慮症是精神科最常見的毛病,這些毛病可引起焦慮不安或沮喪,並且常常伴隨多樣性的生理症狀,如頭暈、注意力無法集中、覺得記憶變差及失眠等。當它影響到肌肉骨骼方面時,會帶來頭痛、眼皮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痠痛。當它影響心臟血管或呼吸系統時,可引起心臟砰砰跳、胸口悶、呼吸困難或血壓不穩定,以為自己會因而死掉而變得非常恐慌。當它影響到消化系統時,常見便秘或腹瀉,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問題。當它影響泌尿系統時,可引發頻頻上廁所或性功能失常等狀況。 有時焦慮會以特殊的形式出現,包括突然覺得心慌、心悸、呼吸困難,甚至以為會死亡,顯得非常害怕的所謂恐慌症;腦子裡一再出現不必要卻揮之不去的念頭,例如明明知道瓦斯已關好,卻一再出現瓦斯沒關好的念頭,甚至多次重複檢查,即所謂強迫症;不合理的害怕特殊場合(例如懼高症),即所謂的畏懼症;經歷重大創傷或災難後的創傷後壓力症等。 憂鬱症也是現代人常見的精神疾病。患憂鬱症時,除了主觀的覺得鬱悶、快樂不起來外,會有悲觀灰色的念頭,對許多事情失去興趣,顯得消極不投入。認為沒有希望,活著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生不如死,甚至企圖自殺。另外會有失眠,沒有胃口,沒有性慾,記憶變差,猶疑不決,失去判斷力,頭痛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或抱怨身體其他器官的毛病等。 患者可能因罪惡感而認為自己是因犯罪被神處罰,協助者需鑑別其想法是信仰上所教導人人有罪的概念或鬱症者之罪惡妄想。 躁症者會過分自信誇大,有時會誇大妄想獲得神的啟示。因此正處於躁狀態的病人,最好暫時避免參與高亢情緒表露的宗教聚會及活動,以免引發更高亢的情緒。 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較嚴重的一種。病患可能出現傻笑,不恰當社交禮節,甚至語無倫次及答非所問,妄想及幻覺也是常見症狀。其智力及社會功能會退化,並從社會退縮,有時會出現自殘或傷害別人行為。 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障礙常見的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智能不足、自閉症、環境適應障礙等。 精神疾病的診斷分類至少可分一百種以上。有些精神疾病,例如思覺失調症、雙相(躁鬱)症、憂鬱症等,當其病情嚴重時,會使病患的生活明顯與現實脫節,不知道自己病了(缺乏病識感)而不願意就醫。有些精神疾病,例如恐慌症、強迫症、社交畏懼症、創傷後壓力症、輕鬱症等,病患的生活尚不至於明顯與現實脫節,比較能看出自己有問題(有病識感),有的會主動求醫,但也有礙於面子,而不願就醫者。 無論其屬於那一種,你若想伸出援手,就需要讓當事人覺得你是友善的,不是對立者,才能發展好的互動關係。 ◆基督徒需要的醫生 身為基督徒精神科醫生,我相信有撒但的惡勢力,也知道現代精神醫學不能解釋所有的精神異常。信仰的進深以及禱告對治療絕對是有幫助的,但因此拒絕或恥於求助於現代醫學的治療則不可取。基督徒需要最偉大的醫生耶穌,也需要現代醫學的醫生。信心、禱告以及現代進步的醫術都是上帝的恩賜。基督徒若有精神障礙時,更應該積極坦然接受這些恩賜,才不會辜負上帝對人類的厚愛。   【陪伴要訣:傾聽與同理心】 與精神疾患進行互動的過程,幫助者的態度是決定能否建立關係的關鍵。不論是面對有病識感或缺乏病識感的當事人,幫助者應該用積極的傾聽及運用同理心去贏取當事人的信賴。 「傾聽」乃是要讓當事人有時間、有機會說出其看法,所以應避免中斷、反駁當事人的陳述。如雅各書1章19節所教導的:「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隨時聆聽別人的意見,不急於發言,更不要輕易發怒。」不反駁並非表示同意,乃是著眼於使對話能繼續下去,積極傾聽的態度將導出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就是幫助者能設身處地、將心比心,表達出明白當事人的感受;經過積極傾聽及同理心的初步互動,當事人的防衛心就會降低,讓幫助者有機會提出建議。 幫助者應謹記其角色是帶當事人接受專業人員的治療,不是自己要當治療者。若當事人感受幫助者願意協助其面對問題,就有可能結為夥伴,共同努力。經過積極傾聽及同理心的初步互動,當事人的防衛心就會降低,讓幫助者有機會提出建議。     無須感到羞恥──給精神疾患家屬的提醒 ◎顧浩然(諮商心理師,現任杏語心靈診所治療師) 多年前,我曾經與一位思覺失調症個案工作,每次個案來,都會談他如何面對幻想與不斷聽到要他去死的掙扎與痛苦,好幾次,他也的確試圖尋死,但都被家人發現制止。 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個案突然就不再來了。時隔多月,我有一回去電,個案的家人告訴我,個案在車內引廢氣自殺了,當下,我的心有如揪著般,很難過,也很不捨。 根據研究,思覺失調症的自殺率頗高,做為患者的家屬,為了照顧生病的家人,過程中也必然經歷到非外人所能想像的辛苦與忐忑,因此如何照顧好自己,就成了很重要的課題。 根據與個案及家屬的工作經驗,當家中有人第一次發作後,家屬們往往會很焦慮,而且變得很急,或者說過度熱心,希望患者可以趕快好起來,於是,有家屬就會帶患者去收驚,或者嘗試所謂的偏方。說實話,如果這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焦慮,倒也不妨一試,但家屬無論如何都要謹記,千萬不要犧牲病人的權利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為,患者需要的是治療。 而當患者病況不斷復發之後,家屬往往就可能開始出現疲憊、憤怒,甚至希望趕快拋掉這個擔子,於是乎,可能在面對患者時,變得冷淡、指責、或者乾脆拒絕與患者溝通,這些行為在在都反映了家屬可能已經放棄的心理狀態。 面對家中罹患精神疾病的家人,家屬可以提醒自己: 第一,不要自責。因為家人罹患精神疾病未必是你造成的,事實上,一直到今天,許多精神疾病的病因都還沒有被真正了解。相反地,如果家屬過於自責,反而可能會造成自己的崩潰,成為治療失敗的主因。 第二,不要心存僥倖。精神疾患不可能會自己痊癒,也因此,絕對不能過於魯莽的擅自停藥。 第三,謹守自己的本分,不要過度干預。我的個案就曾告訴我,他的母親很不放心他,很會干涉他的決定,這讓他很痛苦。所以,患者家屬只要提醒自己做好該做的事,例如注意患者要按時服藥,學習傾聽患者的心聲。 說到傾聽,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可以專心傾聽,患者的壓力就會下降,如此,我們就已經是幫助了患者。 傾聽的重要性是真實的。我就曾經聽過,有個患者十幾年來都看同一個醫師,從開始到結束,這位醫生都沒說什麼什麼話,只是靜靜地聽著,也不給什麼建議。十幾年過去,這位患者在筆記中提到,多虧這位醫師給了他最大的安慰,才讓他有勇氣度過前面這段難熬的日子。因為,患者說,他根本講不出什麼話,但醫師就只是耐著性子,等待他開口。 第四,要學習理解患者真正的困擾。家屬可以學習同理心,去試著感受患者的問題,而不要被患者的表面問題弄得疲於奔命。 第五,患者難免會有情緒出現,不要太急著回應。家屬此時可以先不必急於安撫,不妨讓自己暫時休息一下,等到患者情緒平復後,再嘗試溝通,不要讓患者的情緒傷害了你自己。 第六,最後,就是要記住:你不是孤單的。精神疾患的治療絕對不是靠家屬就可以成功的,要學習善用資源,包括醫生、護士、社工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還可以參加家屬支持團體等。 當然,也無須因家人罹患了精神疾病而感到羞恥,更不必因此而不敢跟其他人聯繫。家屬做好自我照顧很重要。無論如何,一定要擁有自己的生活,畢竟,精神疾病是慢性疾病,家屬不要因為照顧病患而就此犧牲了自己,或者忽略了周遭的其他親人。也就是,家屬還是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圈或休閒、抒發自己情緒的方法。 只有家屬先站穩腳步,才有力量陪伴與幫助患者往前走。   【走過來時路】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思瑀  沒有成為一個精神疾病患者,你不會了解思考邏輯、行為表現、情緒反應都不屬於自己的感覺。沒有深刻去陪伴、去愛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你不會感覺到如此無力而毫無盼望。一個癌症患者,陪伴他走過康復或是死亡,最多再次復發一兩次;但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卻永遠在一個迴圈循環,走過一段卻又回到原點……。 每個人生病都渴望關心,但社會對精神疾病的錯誤認識以及汙名化,卻讓我們永遠只能一個人獨自面對,甚至必須勉強偽裝表現一切正常。求學、看診乃至住院,我聽過太多的故事,看到太多的眼淚,而這卻是我們每天的生活。很想做些什麼,為精神疾病病友,為他們的家屬,甚至是對社會做一個精神疾病正名的運動。於是我計畫寫書,寫出我們生命真正的故事;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勇氣、我們的微笑、我們的淚水、我們渴望被接納的每個當下。期待讓社會重新認識我們,並且讓病友及家屬在一片黑暗中看見希望。 我開始邀請受訪者進行訪談,有個精神分裂症的病友,跟我分享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能逗女孩開懷的男生;病發又歷經自殺,現在的他只希望能有一個簡單的生活。一位躁鬱症的病友想成為助人工作者,單純希望不好的求助經驗不會在其他病友身上重演;還有一位病友期待著步入禮堂,小小的夢想是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 然而,這本書並沒有完成,受訪者的不足,加上我的醫生建議我不要過多投入影響自己情緒,計畫就這樣暫時停止。無法忘記他們微笑的聲音中帶著淚水,這是我們最美最單純的勇氣。猶記得一位病友平淡的講出他生命的痛苦,想要終止訪談避免傷害他,他卻淡淡的說:「都習慣了,早就已經習慣了……」 我們還能多做什麼? 可以重新認識我們,可以重新接納我們,可以重新關懷我們,可以重新同理我們。不要每次都要等到有人自殺離開了,才傷痛的覺得自己沒有做得更多。羅賓威廉斯走了,金凱瑞還在和躁鬱症搏鬥,還有更多的精神疾病病友在和生命拔河,與自殺意念爭戰著。 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作者為躁鬱症患者,著有《親愛的我,你好嗎:十九歲少女的躁鬱日記》(心靈工坊)、《有祢真好:在躁鬱中經歷祢的愛》(浸宣出版社)。 (攝影/郭建宏)

天使心家族發行唱片 愛奇兒父母快樂巡迴

【邱國榮採訪報導】根據去年衛生署衛服部統計,我國平均每100位兒童就有4.8個身心障礙兒(愛奇兒),由台北靈糧堂會友林照程夫婦創辦的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指出,由於父母全心照顧愛奇兒,身心靈疲於奔命,因此基金會開始專注於服務愛奇兒父母。 基金會於11月7日下午召開感恩音樂記者會,邀請一向被稱為流行音樂才女的基督徒藝人黃韻玲出席,帶領一群愛奇兒的父母發表迷你專輯,唱出愛奇兒父母心聲。2014年初,天使心協助一群愛唱歌的媽媽組成了「天媽合唱團」,天使心除了提供專業師資及老師伴奏以外,也提供專業舞台給合唱團發聲,即將於12月6日至26日,舉辦「夢想成真」全國巡迴感恩音樂會。 黃韻玲表示,本身也是媽媽,能同理感受「為母則強」的心情;她指導這群媽媽錄製CD,一起實現了不可能的任務。這張CD收錄了由周杰倫譜曲、方文山作詞的〈落雨聲〉〈幸福〉〈小白花〉,也邀請方文山將〈落雨聲〉這首台語歌的意境,翻譯成華語,藉由歌曲傳遞身心障礙兒父母的強韌生命力。 女兒是中度智能障礙遲緩、癲癇的張靜純表示,愛奇兒家庭要「利他」,他在天使心家族裡學到愛自己、愛孩子,以及愛他人。她說,很多家庭和過去的她一樣,擔心外界的眼光,但其實自己的眼光比較重要,勇敢牽著孩子的手,融入人群社會,一起享受生活與人生。

母語漫畫 邀青年來「原」夢

世界原鄉青年漫畫比賽   鼓勵原住民青年投入動漫製作 【黃以勒採訪報導】致力將國外卡通翻譯、配音成原住民語的加拿大青少年反毒反暴力協會開辦「世界原鄉青年漫畫比賽工作坊」,並舉行「Man-ga~原鄉漫畫比賽夢想季」活動,以部落為故事題材,即日起至11月24日截止報名,並於12月6日頒獎;希望可以挖掘更多優秀族人投入動漫製作工作。 協會會長聶大衛牧師(David Nedd)是來自南美洲原住民阿拉瓦族(Arawak)的台灣女婿,生活在台灣35年的他認為一個族群的根就是族語,保存原住民母語非常重要。聶大衛表示,目前動漫製作最需要的是栽培原住民年輕人投入,希望充分運用這個動漫優異平台,開放不分族群年輕人創意貢獻原鄉文化,進而讓原鄉民間與企業領袖進行理念的溝通與國際的經驗分享。 原鄉漫畫比賽邀請電影《賽德克‧巴萊》美術指導、漫畫大師邱若龍擔任主裁判,他認為動漫是小孩子的共同記憶,長期以來台灣只有國外的動漫可以看,對自己的東西沒有機會接觸,自然而然對自己的文化、土地的認識與熱愛就不足;期望能透過比賽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故事,不僅能學習族語,也能對自己的族群更有認同感。 比賽評審之一,飾演電影《賽德克‧巴萊》主角的泰雅爾中會福山教會傳道林慶台期待這個平台成為原住民青少年發揮的舞台,用創意協助原鄉部落文創產業,成立原鄉創藝動漫發展中心。未來可逐步透拓展企業、原住民機構、民間三方商業結盟,強化原住民文化與社會聯結並與國際原住民接軌。 長老教會總會原宣委員會參與本次活動協辦,原宣教育幹事蘇畢娜.那凱蘇蘭牧師表示,該協會關心族群母語,與長老教會推動的方向一致,因此積極鼓勵原住民教會參與,11月15日於排灣中會三地門教會舉辦的排灣、布農、中布三中會族群母語研習會也邀請聶大衛分享,招募動漫翻譯人才。更多資訊請上臉書粉絲團:on.fb.me/1uGZ6q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