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美麗灣判違建 環團籲黃健庭勿上訴

【邱國榮採訪報導】10月28日下午,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再判台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環評審查結論有違誤,應撤銷,宣判台東縣政府敗訴;環保團體及環保律師詹順貴翌日發表聲明,呼籲台東縣長黃健庭和美麗灣飯店勿再上訴。 美麗灣案於2012年曾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審查不合法,撤銷台東縣府環評許可;縣政府卻於當年12月補辦第7次環評審查會,火速讓美麗灣就地合法。2013年,林淑玲等14位當地居民再次向法院提起撤銷環評行政訴訟,經審理1年多,法院再度判決台東縣府所為環評審查結論有違誤,應予撤銷,認定渡假村是實質違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理由,指美麗灣旅館興建與營運過程可能造成空氣品質、噪音、水質、廢棄物等環境影響,確有影響當地居民的生命、身體、財產權可能性,從而認可原告適格提起環評撤銷訴訟。判決也指出,環評委員扣除應該迴避的官員後,僅剩5人,不足全體委員半數,環評不得決議;還指出,此案於第1階段環評審查,是以有條件通過為審查結論,然只要開發案對於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2階環評審查。 為抗議台東縣政府與美麗灣渡假村,反反反行動聯盟2013年以徒步方式,從杉原沙灘出發,步行至台北凱達格蘭大道,訴求東海岸價值在於原始自然,政府與民間應節制對自然的剝削與貪婪。 環保團體及詹順貴聲明指出,美麗灣開發案受挫,沒有影響台東飯店旅遊業;台東應思索友善土地、族群多元及生態永續的轉型觀光。目前仍有5個私人飯店開發案通過環評,即將預備開發,守護東海岸的路,仍舊漫長。黃健庭為基督徒,頗受當地教會支持;對縣府的作為,教會更需從信仰角度出發。  

台中中會、民間團體 抗議大安媽祖園區開工

【林家鴻台中報導】即使民間不斷質疑浪費公帑為年底選舉綁樁、違法違憲規避環評,台中市政府耗資12億的「大安港媽祖主題園區」,仍於11月1日動工。開工典禮場外民眾高呼「規避環評,綁架媽祖」,但台中市長胡志強不予理會,典禮繼續進行。台中中會教社部串聯民間團體反媽祖園區,當日中中教社部長王進財牧師與環保律師柯劭臻等人赴現場抗議,旋即遭警力阻隔場外。幾位長老教會青年也手持「昨天拆美麗灣,今天擋媽祖園區」等標語到場聲援。 胡志強向大安民眾細數政績時,23歲的無黨籍市議員參選人李涵芸突然衝向前,嗆他規避環評,遭胡反批「妨礙公務」,並引導群眾以鼓掌掩蓋抗議,待警方將異議人士架走。胡志強說:「一切依法進行,請大家放心。」他向民眾保證,媽祖園區開工順應民意,市府未來能吸引大甲鎮瀾宮信徒到大安,振興觀光。 王進財指出,教社部5月底曾聯合民間團體向胡志強陳情,遞交4000份反媽祖園區市民連署書,市府卻無視民間訴求。他重申媽祖園區案違憲,因憲法保障人民不分宗教一律平等,國家不得對特定宗教獎勵或限制,應將納稅錢用在更符合全民利益的社會福利和基礎建設。 胡志強曾說,他明白民間反對媽祖園區的原因,他會要求觀光局長做好環評。對此,環保律師柯劭臻說,開發用地達5公頃、高度達70公尺以上,依法就須實施環評,但市府仍選擇規避,違法行徑與美麗灣案、慈濟內湖園區及白海豚生態館案如出一轍。若未來落成、環評又被撤銷,必是個「羞辱媽祖、最大型和最昂貴的違建」。 大安的在地青年張佩鳳手持「抗議胡志強,高舉媽祖之名,行綁樁之實」標語表示,胡志強長期漠視大安,如今為爭取連任才撒錢搞建設,吸引老年人選票。「若他真的要做建設,4年前我家就該有自來水管了!」她指出,大安仍有很多居民沒有自來水,停駛多年的公車也是這半年才恢復,連基礎建設都做不好,還談什麼提升觀光收益。 柯劭臻說,她已接受中中教社部委託,將大安媽祖園區及白海豚生態館規避環評案合併提起訴訟,列名團體有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生態協會等,目前已向市府發出公民告知,要求即刻停工,若不予理會,將進入行政訴訟。王進財希望藉由打官司突顯問題,深信「公義興邦」、「上帝必會打破惡人的計謀」。(攝影╱林家鴻)

推正名 在西拉雅聽世界音樂

台南、高雄各教會籌備成立西拉雅聯誼會 聚集力量推廣 【陳怡萱台南報導】西拉雅族持續推動正名,透過多元活動展現文化實力。11月2日下午在台南中會口埤教會舉辦西拉雅部落教會聯合感恩禮拜,聚集台南、高雄等地西拉雅族基督徒,以信仰守望族群生命。傍晚在月光舞台進行第3屆西拉雅文化節「在西拉雅聽世界」音樂饗宴,從本地音樂連結世界音樂,感受每個族群的獨特與存在價值。 禮拜在西拉雅樂聲及孩童點燭後展開,以西拉雅語和台語同步朗讀主禱文。西拉雅族牧師李玉霞講道談「百倍豐收」,指出過去務農的族人最能體認生命必須連結土地,因為播種就有無限可能,「西拉雅的種子必須由我們這代再撒出去,不能只是等待豐收,有行動才有收成。」西拉雅族牧師丁尊貴帶會眾祈禱,盼平埔族群及福音興起。 為促進各地部落的教會推廣西拉雅文化,台南、高雄多間教會組成西拉雅聯誼會籌備會,禮拜奉獻用於籌備會,禮拜後亦邀請牧者、長老召開會議。聯誼會籌備會召集人、高雄中會永興教會牧師李興穀表示,聯誼會目的為聚集四散各地的族親,喚醒族群認同意識,預定透過交換講台等活動在教會內部推廣。 傍晚的音樂會為籌備會、西拉雅文化協會與台南市政府合辦,今年主題「Naunamu」意為西拉雅語的「第一」,提醒民眾記得西拉雅是第一個代表台灣耀上國際的族群,包括台灣第一間學校、第一份國際合約、第一個文字化的語言都始於西拉雅。 音樂會有口碑國小西拉雅語班學童演唱、部落耆老獨唱等演出。曾獲金曲獎入圍的Edgar Macapili父女發表最新創作,與德國朋友聯手獻上世界五大洲的多元音樂組曲,最後則是教會聯合詩班大合唱西拉雅歌謠組曲。

【特別企畫】謝謝你的陪伴

東美中會德高教會 充滿愛的茅草教室 文 張芷芸 圖 張芷芸、德高1919陪讀班 5月中,全台進入梅雨季,連日陰雨綿綿,中部還暴雨成災,但5月18日這一天台東卻風和日麗。清晨5點不到,今年「午安‧飛翔──1919陪讀計畫」勸募活動的代言人林依晨與德高1919陪讀班的小朋友,已經在鹿野高台上乘著熱氣球拍攝勸募短片。上午11點,他們又出席在台東海濱公園國際地標舉行的活動起跑記者會。碧草如茵,清風徐來,讓人的心也不禁飛翔起來! 為了趕著和林依晨姊姊一起拍勸募短片,德高1919陪讀班的10位小朋友前一天就先住到教會打地舖。陪讀班老師陳慧如說:「孩子們興奮到睡不著,不但開心聊天,還打起枕頭大戰。苦口婆心勸導之下,好不容易才做睡前禱告。結果沒睡多久,三點就被我們挖起來了。」 凌晨三點,天還未亮,東美中會德高教會牧師林俊明和陳慧如把孩子們都叫醒了,凌晨四點出發到鹿野高台。在「午安‧飛翔──1919陪讀計畫」公益勸募記者會上,孩子們用質樸清亮的歌聲唱著〈野火〉、用阿美族語向來賓說「Arai!」(謝謝),也在紙飛機上一一寫下願望,射向藍天,象徵夢想起飛。 全程陪伴他們的陳慧如,也受邀上台分享這幾年來陪伴孩子們的甘苦,她說最困難的地方是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最大的喜樂呢?年紀輕輕、還未婚的陳慧如說,「孩子們都把我當媽媽,有的還叫我媽媽。他們都很信任我,這就是我最大的喜樂。」   原鄉特色 茅屋陪讀 德高1919陪讀班位於台東縣關山鎮,孩子們多數是阿美族人。關山是花東縱谷南段的一座小山城,北臨池上,南接鹿野。原始地名為「里壠」,源於阿美族語,指當地多「紅蟲」。這個日治時代才規劃誕生的人文小鎮,目前不到萬人,25%為阿美族,是全台人口最小的鎮。早年以關山米、關山便當聞名,近年則因有全台第一座環保公園、第一條環鎮自行車道,而成為全國知名的旅遊景點。 德高1919陪讀班在3年多前成立。當時部落發展協會和教會青年通力合作,於教會後院,用樹幹當主架構,搭起具原鄉特色的茅草屋做為陪讀班教室。但近來因茅草腐爛,每逢下雨天,屋內就下小雨。   改變從生活教育開始 目前基督教救助協會資助德高陪讀班16個孩子。「教孩子課業並不難,難的是怎樣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開始,他們把人當空氣,理都不理,現在會主動打招呼,有禮貌多了。」陳慧如說。 關山位處偏鄉,當地人多以務農為業,陪讀班家長也多從事農作,少數以打零工維生。「我們的孩子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因父母親在外地工作,或忙到很晚才回家,平時多由阿公和阿嬤照顧。」陳慧如說。 為了彌補教育落差,陪讀班很用心地幫孩子找尋學習資源。因為孩子們家裡沒有電腦,所以陪讀班就開電腦課;因為孩子們喜歡唱歌跳舞,陪讀班就開舞蹈課。為了讓孩子們不忘本,陪讀班也教母語,希望孩子們對自己的部落文化能夠更加認同,也能與阿公、阿嬤有更多互動。陳慧如說:「孩子們只要能說上幾句,阿公、阿嬤就好高興。」 小莉(化名)從國小一年就來德高陪讀班。媽媽長期在外工作,爸爸打零工,阿公、阿嬤也忙於田事。陳慧如說,小莉很內向,一有委屈就蹲在角落哭,但是她耐心陪伴、開導,漸漸地小莉開朗起來,「現在還會主動找我聊天,喊我『媽媽』呢!」 事實上,德高許多孩子都經歷像小莉的過程,也都叫林俊明「林爸爸」,叫陳慧如「媽媽」。林俊明笑著說孩子們常跳到他身上,把他當樹爬。「有愛的孩子不會變壞!有個孩子曾經對我說:『我現在沒有偷東西了哦!』聽了真的好安慰。」 記者會上,孩子一一在紙飛機上寫下了願望,因為有陪讀班的陪伴,他們有一日定能乘愛飛翔!     東部排灣中會加津林教會 嚴管勤教的愛心教室 文 飛俠 圖 加津林1919陪讀班 3年半前,陳泰和、楊惠琴牧師夫婦剛到台東大武加津林長老教會牧會時,看見部落孩子常對父母口出粗言穢語,而父母竟都不當一回事,讓他們感到很訝異。「不該這樣的!」於是陳泰和牧師夫婦決心開始兒童事工,從根本改變孩子的「心」與他們的「家」!   強化家庭功能 牧師夫婦遍尋資源,後來在基督教救助協會鼓勵下,成立了「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 目前加津林1919陪讀班有18個孩子,來自大鳥和大武國小。班主任是泰雅族的師母,排灣族的牧師則負責品格教育。陪讀班的孩子幾乎都是原住民,好幾個是新台灣之子。陳泰和說:「孩子有一半來自隔代、單親家庭。這裡工作機會少,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北部工作。」 陳泰和認為要改變孩子,要從強化他們的家庭功能出發,才能事半功倍。他在主日崇拜時勸勉弟兄姊妹:「作父母的不能對孩子溺愛或苦待,希望你們能改變教育方式,如果真的管不動,就託付給教會來教導吧!」 陪讀班剛成立時,只要孩子罵髒話,陳泰和就會把孩子抓過來打手心,對他們說:「要學會尊重人,如果你不喜歡被罵髒話,也不可罵人。」還有一些小朋友會偷東西,隨手丟東西,破壞部落環境;或者破壞上了鎖的門窗,爬進教會偷東西吃。質問孩子為何偷東西?孩子直接而理所當然地回應:「因為沒錢買呀!」於是,陳牧師開始訂定各種規範,孩子只要說髒話或偷東西,就要寫悔過書,只要行為改正的,就可以得到獎勵。結果經過一學期勤教嚴管後,孩子們慢慢改掉陋習,有的還會檢舉犯規的同學。   常為孩子哭泣禱告  「接觸這麼多行為偏差的孩子,有時也會生氣,但最後是自己先被神破碎。我常為孩子哭泣禱告,當了解孩子家庭背景後,就能以同理心,傾聽孩子的生命故事,慢慢建立感情。」陳惠琴說,這些孩子中,可可(化名)是讓師母最有感觸的一個。 可可來陪讀班時已經國小五年級,言行舉止像女霸王,講話很衝,動輒發怒、威嚇同學,甚至對師母飆三字經。陳惠琴雖然頭痛不已,但從不放棄,「即使大家都不喜歡她,但我們一定會接納。」 陳惠琴決定改變策略,以柔克剛,不再硬碰硬。起初可可防禦心很重,半年後終於接納師母。「現在我們會促膝談心,她叫我『媽媽』,會幫我切菜、煮飯、管秩序,是我最得力的小幫手呢!」   讓為母的心轉向兒女 可可的媽媽阿翠(化名)是桂子(化名)的養女。阿翠未婚生下可可後,丟給桂子,便遠走他鄉,另外結婚生子。40多歲的桂子照顧可可的前一年,才生下一子,因為是中年得子,特別疼愛自己的兒子,酗酒後便常打罵可可。「長大後我要殺了她。」可可曾憤恨地說。 幸好可可後來到陪讀班,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桂子在陳泰和勸導後,也慢慢調整,甚至戒了酒,當上教會長老,重新與可可建立關係。現在桂子和可可的感情變好了,常可見桂子牽著可可到陪讀班上課。前年教會舉辦母親節感恩特會,陳泰和特別安排可可和阿翠見面,看到母女淚眼相對、彼此接納,覺得很欣慰。「現在阿翠常來看可可,可可也很疼愛弟弟呢!」 陳泰和表示,剛到教會時較辛苦,經費短缺,常要到各地募款。台東夏天常吹焚風,天氣炎熱,教會現在正積極募集隔熱裝置和書櫃,希望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空間。教會甚至也設立獎學金,獎勵奮發向上的孩子。 「孩子們現在來教會都會穿上整潔的衣服和鞋子,看見部落頭目和長輩,也會主動問好。父母們都很肯定陪讀班的功能,常送蝸牛等土產來加菜,我們為此深深感恩。」陳惠琴說。     東部中會長濱教會 讓孩子有上帝疼 圖文 黃莉雯 兩個男孩正在打打鬧鬧,「你幹嘛打我!」、「我沒有呀!」、「哈,你鞋子破了。」、「你還不是一樣!」小輝和小振(均為化名)總是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鬥嘴。兩人雖只相差兩歲,但在輩分上,小輝是侄子,小振是叔叔。   沒人教他怎麼做 「小輝國小二年級時由學校介紹來陪讀班,剛來時只要叫他寫作業,就哭給我們看。」台東長濱1919陪讀班的李陳紀伶師母說。談起小輝,從一開始排斥寫作業、ㄅㄆㄇ從頭教,到如今會把功課寫完,也會自動清掃,改變非常大。「他不是不寫,而是不會寫;不是不做,而是沒人好好告訴他該怎麼做!」  小輝的爸媽離婚後,他一開始跟著爸爸生活,但因為爸爸收入不穩,兩人常有一餐沒一餐的。阿嬤看了心疼,就把他帶在身邊。只是阿嬤也改嫁,又生了一個兒子,只比小輝大兩歲,就是小振。「阿公」是退伍軍人,一家靠採野菜、打野味給餐廳維生。阿嬤手藝不錯,偶爾可接點外燴。但長濱畢竟是偏鄉,加上之前家裡負債,經濟狀況並不佳。 「阿公、阿嬤什麼都好,就是愛喝酒,一喝酒就容易出事。小振也有樣學樣,差一點學壞,手上還有被菸燙傷的疤痕。」李陳紀伶看了很不捨。她明白,這些孩子若沒有陪讀班,成長的路將十分坎坷。「我曾經問小輝,他的夢想是什麼?小輝總回答:『我再不久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雖然這個夢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但喜歡畫畫的他,常會把夢想畫下來。」 這天,小輝畫了一幅畫,畫裡的他正在放風箏,但卻是在一間大房子裡。為什麼房子要那麼大?他說:「房子大,才可以把阿嬤、阿公、叔叔和我都放進去,也要等爸爸一起來。」   有需要就去找教會 李陳紀伶和牧師李八郎在巴西教會牧會20年,兒孫滿堂。6年前退休回台,本該享清福,卻到台東最北的偏鄉教會長濱長老教會服事,負責1919陪讀班。 「6年前我們剛來時,就是從陪讀班做起的。」李陳紀伶說。長濱可說是全台老人比例最高的偏鄉,離婚率高、新住民孩子也多。陪讀班的孩子,有的是學校老師帶來,有的是鄰居介紹,還有牧師夫婦自己在街上發現的。「現在村裡只要有需要幫忙的家庭、有小朋友需要關心,村民們都會叫他們來教會。」 除了陪孩子寫作業、講故事,李陳紀伶和志工老師幾乎天天下廚,為孩子們預備餐點。「我之前在巴西牧會,口音也受影響,所以一用國語講故事,小朋友都會笑,調皮得很。」 以前陪讀班有些家長晚回家,就會叫孩子去網咖等,之後再跟網咖結帳。「但那裡龍蛇雜處,小孩容易被當小弟使喚。我總是告訴家長們,你們現在不管,以後就管不了了!」李陳紀伶說。   陪他們走一段路 「很多家長告訴我,來陪讀班的孩子很好命!因為有上帝疼、有人照顧、有東西吃,變得很有禮貌,聽了覺得很安慰。」 李陳紀伶說。 今年6月15日,年屆70的李八郎正式退休了,孩子與村民們都很不捨。「我們也很捨不得,但去年牧師中風,體力大不如前,是該休息了。」李陳紀伶說:「現在陪讀班已上軌道,有專職的高淑慧與先生談貴榮老師接手。青少年事工有年輕的曹昌為執事夫婦來負責,其他事工也有同工接手,我們很放心。」 巧合的是,40年前李八郎來長濱鄉當實習傳道,最後也在長濱退休。「希望孩子們長大後能記得,曾經有人很用心地陪他們走一段路,將來也能回報給那些需要他們幫助的人。」 現任傳道嚴婉玲已於日前就任,她表示,長濱的福音車老舊需要汰換,福音車不僅接送陪讀班、主日學孩子,很多時候成了救護車,載獨居老人至台東花蓮就醫等,目前急切需要代禱與協助。   【1919 陪讀計畫】 基督教救助協會自2004年推動「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計畫」(簡稱「1919陪讀計畫」),11年來透過全台1919服務中心,針對經濟困難、單親、外籍配偶、隔代教養等經濟弱勢家庭的國中小學童,提供免費課業輔導、品格教育、才藝訓練、家庭關懷。目前累計資助超過2萬人次的孩子。 102學年度上學期,1919陪讀班實際服務了全台4287名弱勢家庭兒童(含國中、小學生),但因協會募集的資源有限,僅能補助其中2516個孩子。救助協會副秘書長鄭夙珺表示,「各班不足的經費,均需由各班自籌。若募款不足,就只能減少資助的人數了。」 根據〈102學年度陪讀班期中成果報告〉,上學期救助協會補助的2516個陪讀班孩子中,有45.2%的家庭處於解組狀態;有33%的家庭有多重狀況,例如:失業、負債、酗酒、家長入獄、吸毒等;有40.3%因為窮困,生病時不敢看醫生;70.8%的孩子在假日時必須幫父母工作;26.5%的孩子無法每天更換乾淨的衣物。 103年度(2014年9月~2015年8月)設立216班,資助約3000名兒童,年度募款目標為5450萬元。邀請您一起響應1919「午安‧飛翔」陪讀計畫,每月只要1200元就能資助一個孩子一個月的陪讀費,讓他們在下課後免費上陪讀班,接受全人的課後照顧,也讓因經濟壓力而愁苦的家庭,得著喘息與安慰。 詳情可至官網查詢: www.ccra.org.tw/weakchild 捐款專線:02-86609995分機113 線上捐款:www.ccra.org.tw 郵局劃撥:19281908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註明為「午安‧飛翔」陪讀計劃奉獻)

走出台灣、走進世界 ICYE旅人共同創作展

【陳怡萱整理報導】台灣國際青年文化交流協會(ICYE TAIWAN)本著回饋社會、分享愛的理念,規劃「2014 ICYE《改變‧世界地圖-Before & After》共同創作展」,讓台灣青年志工和社會大眾分享異國文化體驗。巡迴展第2站11月1日起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展出,透過平面和立體作品及旅人開講,分享「走出台灣、走進世界」的經歷,特別是返家沉澱後的轉變與成長。 台灣的ICYE成立於1992年,由當時台南YMCA代總幹事林信堅牧師創辦,至今已超過千名國內外青年,以文化志工身分到各國進行志工服務與文化交流。這次集結每位志工的創作,亦邀請曾從事ICYE國際志工服務的台灣青年,分享他們在出國前後的改變,藉此激發閱聽者做夢的動力、出走的勇氣,對跨文化產生不同的想像與連結。 ICYE台灣理事曾旭良表示,希望透過舉辦志工創作的作品及「旅人分享會」等相關活動,傳達「出走是為了尋找讓自己不斷成長的養分,一旦有了行動,緊接而來的就是一連串的改變;從幻想到實踐的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往往是自己,唯有勇敢踏出第一步,前面的視野才會跟著廣闊。」因此創作展要呈現的精神之一,就是在訴說台灣青年如何勇敢踏出去的故事。 ICYE共同創作展至11月16日止於駁二藝術特區大義C7倉庫舉行,週六、日下午1點半進行旅人分享會,包括8日「旅行中最重要的小事」,9日「我在丹麥看見『人』」「做自己旅途中的Yes Man」,15日「世界不只一個面」及16日「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相關訊息可上facebook查詢「心,世界地圖 World Map in Your Heart」。

身障校園體驗 孩童學同理心

全國校園無障礙設置不足 伊甸基金會辦體驗活動呼籲社會大眾及政府單位正視 【邱國榮採訪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國2639所小學,校園全面設置無障礙設備僅19.43%。伊甸基金會於10月30日上午在台北市大湖國小召開記者會,呼籲社會大眾與政府單位關心,讓身障學童在校園空間不難「過」。 台灣約有270萬名12歲以下學童,推估至少有10萬名身障學童,其中2成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然而,身障學童上學所需的基本無障礙設備,例如坡道及扶手、廁所等,全國小學全面無障礙者僅達19.4%,計513所小學,甚至還有61所國小是完全沒有無障礙設施。 因應融合教育需與普通教育接軌需求,教育部規範身障學童能進入一般班級一同學習;但根據內政部統計數據,身障學童普遍遭遇到的困難,根本來自於學習及環境生活的障礙。 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處長林文賓表示,身障學童家長除了要考量校園內的輔具設備外,也要了解校園無障礙環境是否友善。這次在大湖國小舉辦記者會,是宣示伊甸會持續進入全國各地國小,舉辦身障校園體驗活動,傳遞「有愛無礙」,以體驗行動扎根小學的生命教育;讓一般學童與身障學童可以認識彼此差異,校方、政府與家長也進而同理與包容。 「改變從體驗開始」,這天,大湖國小全校三年級同學一起戴上眼罩、綁上束帶,親身體驗身心障礙孩童學習上的不便與困難,期許用身教讓同理與包容的種子在下一代扎根。體驗活動設計讓學童感受視障者的行走需要,先使用眼罩蒙眼,再引導他們移動,體驗熟悉的環境頓時變成陌生的路程;或是在腳底綁上氣球,體驗只能用單腳走路的不便,感受肢體殘障者行動需要硬體設施的輔助;或是綁住體驗學童的慣用手,與同學一同合作把衣服摺好並穿越障礙物,放入紙箱內整齊疊好,如此深入認識不同障礙類別,切身知道身障同學在校園生活所需面對的困難。 大湖國小3年級的盧姓小朋友是中度多重障礙,身形比一般學童嬌小許多,肌力不足,平衡較不容易。這次活動中,盧小朋友與代言的藝人潼恩一起合力完成獨步關卡,而潼恩也在體驗過程後分享自己曾經受傷,上下樓梯需要同學協助攙扶的經驗,勉勵在場學童幫助身旁同學或長輩,「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有需要被幫助的時候。」

基督徒市議員壯行禮拜 牧師按手禱告求主帶領

【陳怡萱、林宜瑩台南-台北報導】基督徒市議員林宜瑾11月1日上午在永康區的競選總部前舉行壯行感恩禮拜,當日亦是她的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她特別在大會成立前,邀請永康、新市地區多位牧師為她按手祈禱,來自台南中會錫安、大灣、鹽行等教會的兄姊共同見證神聖的一刻。另一位台北中會文山教會會友、前台北市議員徐佳青則決定不再參選,將棒子交給她的前辦公室主任簡舒培,在市議員候選人抽號碼那天,徐佳青跟前文山教會牧師陳勝三兩人,陪同簡舒培一起前去,並公開以禱告來懇求上帝的帶領。 鹽行教會牧師梁哲懋講道時指出,壯行禮拜的目的不是加持必定當選,而是再次立志要遵行上帝旨意「行公義、好憐憫」,今日台灣需要更多基督徒秉持信仰關心百姓與弱勢者,台灣時局每況愈下,最基本的食物都無法令人安心。他勉勵林宜瑾要遵循聖經教導「嫉惡如仇、喜愛良善」,盼望上帝施恩在這個國家。講道後多位牧師組成的祈禱團為林宜瑾按手祝福,包括梁哲懋、大灣教會牧師洪憲銘、永康教會牧師林敬道、新市教會牧師鍾日欣、大橋教會牧師黃淑雯及復國教會牧師李怡茹。 現任民進黨中央發言人的徐佳青說,2000年決定參選台北市議員時,她不製作競選旗幟、背心,堅持以環保、乾淨參與選戰,當時不被看好,結果以最高票成為台北市議員,簡舒培擔任她的辦公室主任多年,也深知此理念。徐佳青說,雖然簡舒培是慕道友,但是簡舒培知道,只有先倚靠上帝與祂所設的教會,才有出奇制勝的可能。  

還權於民 社運團體籲投自己一票

【邱國榮採訪報導】太陽花社運後的青年社運團體割闌尾計畫、翻轉選舉運動、島國前進,與蔡丁貴教授領軍的公投護台灣聯盟合作,於11月2日在濟南路封街舉辦「怒吼炸濟南、全民出來幹」晚會。包含各領域社會議題的社運團體共計26個出席,一起「幹譙」馬政府;此外,呼籲青年踴躍返鄉投票,因為一般選情預估,青年選票會是終結國民黨地方執政的關鍵,同時鼓吹直接民權,呼籲民眾簽下罷免立委及補正公投法的連署書;主辦單位說「這是自己投自己一票」。 翻轉選舉運動表示,要致力打破家族政治,因此,要推動地方議會政黨比例代表。該團體指出,開始地方自治選舉迄今,看似民主,但黨國體制供養家族政治、結合地方派系,猶如惡性腫瘤,造成台灣民主體質孱弱。「即使家族成員不涉貪或黑,但擁有家族資源的候選人,仍然比一般人享有更低的政治參與門檻。」發言人嚴婉玲說,並非所有政治家族出身的議員均不適任,但容易將家族及派系利益優先於選民利益,超越代議士職責,卻是不爭的事實。 島國前進目前正在進行「補正公投法」運動。發起人黃國昌說:「修改公投法,就是要還權於民。」在全國巡迴中,他看見人民厭惡代議制度長期壟斷人民社會生活權利,以及對改變的深切期望,呼籲青年不要放棄自己權利,踴躍返鄉投票;此外,全國設置數千個連署站,簽署「衝破鳥籠公投,還我直接民權」,提升直接民權價值,匡正代議制度。 割闌尾計畫發言人則指出,10月初已將罷免立委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第一階段2%提議書送交中選會,第2階段限時30天收取13%且不能補件;在此壓力下,計畫在九合一選舉當日,成立「自由罷免示範區」,分別在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等3個選區,設置586個投票所,讓民眾簽署「罷免連署書」,籲請罷免立委的3選區民眾留意,「自己投自己一票」。  

去蔣解殖 轉型正義除鬼魅

獨派青年團體於自由廣場集會   呼籲認清歷史事實   破除殖民困境   【邱國榮台北報導】10月31日是「蔣公誕辰紀念日」,太陽花社運後成立的多個獨派青年社團,於當天晚上,在中正紀念堂前的自由廣場舉行「打鬼除魅、去蔣解殖」晚會,呼籲台灣社會要認清台灣歷史事實,不要昧著良心支持搶奪台灣資產納為黨產、一路剝削台灣的國民黨,也呼籲有機會拿下2016總統大選的民進黨,務必用政治權力使台灣轉型正義成功,讓台灣走上實質民主的道途。主辦單位「台左維新」指出,殘害台灣的蔣介石死後,陰魂依然殖民台灣,台灣要獲得真實的轉型正義,就要「打鬼除魅、去蔣解殖」! 「今仔日拜鬼(禮拜幾)?」講這句台語的下場是3年感訓。泰源事件後,泰源監獄裡的政治犯賴振福,於蔣介石生日當天問獄中同窗:「今仔日拜鬼?」結果被政戰官叫去做筆錄,日後,他收到裁定書,遭宣判「思想偏差,在蔣公誕辰日,公開說今天拜鬼。有檢舉人曾柏林作證,判感訓3年。」於是,10年徒刑坐滿後,被移囚綠島,繼續蹲牢、感訓3年。 2014年金鼎獎得主、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的藍士博指出,文學的文化與歷史,與轉型正義有很大關係;國民黨進行去台灣化以及進行中國化的歷程,用矯情的泥土化去本土化,以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副館長任命案為例,馬政府選擇沒有台灣文學歷史背景的官僚擔任,台灣文學在馬政府的心中一文不值,這也可以在既定的教育課綱下,馬政府更改教科書內容可見一斑;「韓國沒有轉型正義,只有清算,才能處理過去歷史的傷痕,但台灣過於溫和,忽視對過去的清理。」他說,歷史與文化需要轉型正義。「金鼎獎的鼎,是強調故宮的毛公鼎。」他說用鼎代表台灣國家文化獎項,這問題就是人民在不自覺下,國民黨以漢化做主體,抹煞台灣文化,這就是威權遺毒。 黑色島國青年的大一學生羅宜指出,國民黨佔據台灣,進行剝削經濟,國民黨利用國家機器,對台灣人日夜監控、打壓異己,以經濟自由化名義,將國營企業賣給財團,換取財團對國民黨的效忠;雖然「黨產歸零」是社會共識,但國民黨在立法院杯葛超過兩百次,拿台灣人民的資產去鞏固其政治地位,只要黨產沒有歸零,就沒有轉型正義的一天。 「首先是賠償,不管是加害者、體制教育文化都要賠償,其次是究責。」台灣永社的學生代表洪崇晏說,要對加害者討回代價,尤其過去的歷史要如實呈現,不要讓威權加害的事再次發生;譬如性別、媒體、經濟、土地,都被威權統治破壞,這都不是去蔣解殖可以解決,而是要進入到生活角落,落實到每一片土地上。 馬太攻守聯盟Namoh則表示,今天即便政府有設立原住民族委員會,依舊是殖民原民的控制機關。「原民在歷史課本上是什麼?」Namoh氣憤說,原民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卻在國民黨教育裡,被扭曲是殺人頭文化的低下族群;蔣介石建立這樣的階級,讓其統治可以正常化;歷史要正義,原民是台灣的數千年歷史,這樣的史觀深根台灣人心,轉型正義才是開始,「歷史要正義,社會階級要反轉!」 用保麗龍製成的蔣介石雕像,眼睛射出綠光、狀似鬼魅,大約晚間10點半,主持人一聲令下,雕像被集會的青年應聲拉倒,之後更以抬棺形式,一路招魂走向紀念堂大門。大門前約有50名警力保護,青年們拳打腳踢自製的蔣介石雕像,並且將其放置在大門前斜坡上的國民黨徽上,高喊「打鬼除魅、去蔣解殖」「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台灣獨立萬歲」! 

「光復」! 原民抗議搶地滅族

【邱國榮台北報導】「自己的土地,自己光復;自己的土地,自己復興。」台灣原住民部落行動聯盟在10月24日上午,走上凱道召開記者會,訴求土地正名,控訴中華民國所謂光復台灣迄今,不斷搶地滅族。泰雅爾中會牧師亞馥誒宥指出,他在國小時期,即被灌輸教育原住民族也被「光復」,因此族人、自己與部落的名字都被「光復」,以其部落「比亞外」為例,所謂的中華民國光復了台灣,宣稱為記念蔣介石復興了原住民族,於是將該部落更名為「復興」。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秘書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宣幹事歐蜜‧偉浪牧師則指出,台灣光復後,桃園縣復興鄉的對山出現了浙江省奉化線的「溪口鎮」,原因是蔣介石到了復興(比亞外)駐足,望見了對山的山水景色猶如家鄉溪口的景致,於是復興對山的Sbtunux部落,改名稱作「溪口」。 祖居泰雅爾族卡拉部落的歐蜜‧偉浪,出生的漢姓是游,他指出,部落許多族人被改姓游以外,由於部落裡出產不少芋頭,許多人於是被改姓為芋,也因部落石頭很多,不少人被改姓為石;在宋楚瑜聲望如日中天時候,被改為宋姓的原住民候選人則稱這是其身為宗親一員的驕傲,完全沉浸在假象裡。 歐蜜‧偉浪指出,光復節是原住民族土地被侵吞的血淚史,其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是長老教會深刻反省的部分,亦即國家機器的暴力黑手,在中國框架下,所有政策呼應中國,全然不避諱地撇棄台灣。他說:「我們是南島民族,跟中國沒有一點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