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評論

觀點評論

勸和或勸離 ──成為一位中性第三者

◎邱世榮 教會在處理和決定牧師是否續聘之事宜,除了交付會員大會選舉決定,以及由小會辦理之外,還有一種合於長老教會的組織規則與倫理,便是商請中會的中委至教會來關心及協調。中委在聽取牧師及小會員(應考量再邀請其他重要同工)各方的想法後,最後或多或少會提供一些建議或可行之道(這當屬無可厚非之事),再由小會裁決使用何種方式來決定牧師是否續聘。 商請中委來了解協調教會所面臨的問題,其實這立意是好的,也是有道理的。一般擔任中委在處理教會事務,或者一些紛爭的議題,大多較具有實務上的經驗。有時候「當局者迷」,問題的肇因不容易釐清,的確聽聽第三者的聲音是需要的。 但問題來了,爭議的產生可能有許多因素,這些種種爭議若沒有客觀和深入的了解(這實在不可能在一次的協調中就能全面了解),中委對於參與協調之人若作出明示或暗示性的「勸和」或「勸離」的動作,這對教會會友來說有欠公允,也並非是教會未來發展之福,甚至能對教會日後產生重大的影響,可謂不得不謹慎。 對爭議的事件未能有深入性的了解及有周全性的研判時,「勸和」或「勸離」是人在做判斷時「最軟弱」的一環。理由無他,這樣的模式很熟悉,在我們生活上所碰到的糾紛,也大多按著這樣一般傳統的「和事佬」的模式來解決問題。 並不是說「勸和」或「勸離」錯了,但重要又首先要作的事,是要讓牧師牧養教會的問題,或教會所面臨的問題能夠忠實地、完整地被顯露出來,而被協調者也能以誠實的愛心接納、反對或修正這些情況,經過討論得到一致的共識後,接下來決定牧師要不要續聘的問題,方能針對問題來作出決定。 要達此效果,具有專業性的「成為一位中性第三者」是理想的協調技術,「中性第三者」也是目前總會所推的傳道師訓練課程之一。個人相信中委大多有豐富的資歷與經驗,在參與教會意見不一的協調時,若能加上運用「成為一位中性第三者」的技巧,相信運用此技巧後的處理結果,更能帶給教會做重大決定時一個有價值的依據。 否則,過早在未明白事件全貌的情況下「勸和」或「勸離」,最後還動用投票來表決,對於無論是持支持或反對立場者,皆有一方難以心服口服。在此情況下牧師若繼續續聘,牧師與教會當中的裂痕可能只會愈大而愈不易得到「癒合」。 (作者為玉山神學院學生) &nbsp

猶大的善行?

◎清水信一 因著311日本強震所帶來的嚴重災情,各國都發起了募捐,台灣在紅十字募款晚會也募了近8億。曾在2009年慘遭88水災滅村的高雄小林村民,更是感同身受,也發起捐款救日本的募款活動。 在這溫馨的時刻裡,卻有人冷酷算著釣魚台及其他民族仇恨的帳。在台灣如此,在中國、韓國更是!不僅如此,還有人在忙著做比較的遊戲,捐給日本多了,有些人就會認為,為何給本國的某個天災捐款比較少,難道是因愛外人多過自家人?有人更批評韓星捐出的金額只佔他們在日本所賺的九牛一毛。 保羅寫給加拉太教會的信中提到:「要彼此分擔重擔,這樣就是成全基督的命令。」(加拉太書6章2節)所謂的「你們」,包括當時在教會裡常互看不慣的兩群人,一群是外表拘謹的猶太人基督徒,另一群則是言行不太像「樣」的外邦人基督徒。保羅要他們互相擔當重擔,因為這樣行,比守任何儀式上的要求,更能完全基督的律法。保羅又說「每一個人應該肩負自己的擔子。」(加拉太書6章5節)意思是,管好自己是否常在基督耶穌裡,不要一天到晚跟人家比較,再拿比較後的結果當作相對真理來量度別人與自己。看到拿民族大義批評這些善行的人時,就讓我想到當初猶大對拿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馬利亞生氣所說的:「這香膏為什麼不賣30兩銀子賙濟窮人呢?」聽起來很有道理,也很有愛心「的樣子」,但其實,「他說這話,並不是真的關心窮人,而是因為他是賊;他管錢,常盜用公款。」(約翰福音12章6節) 在教會裡,也有類似的戲碼。當台上在鼓勵對日本捐款時,突然有人衝上台發表88水災受災戶的需要,看著在麥克風前振振有辭的雙唇,我想到了猶大的吻,還有,他的「善行」。 (作者為傳道師)

不要全部怪撒但

◎吳勝得 有些靈恩派的醫治佈道家或成功神學家,將疾病、貧窮、痛苦當成從魔鬼而來,這是我苟同的。聖經中保羅身上有一根刺,提摩太有胃病,這是上帝所許可的,並不是來自撒但,而是來自上帝。 希伯來書11章33~40節描述不少信心偉人是:「他們藉著信心,戰勝了周圍的國家。他們施行正義,領受上帝的應許。他們堵住獅子的口,撲滅了烈火,逃脫了刀劍的殺戮&hellip&hellip另有些人拒絕被釋放,寧願死在酷刑下,為要得到更美好的新生命。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也有人被捆綁,被囚禁。還有人被石頭擊斃,被鋸子鋸斷,被刀劍殺死。再有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到處奔跑,忍受窮困、迫害,和虐待。&hellip&hellip這些人的信心都有著很不平凡的記錄;可是他們並沒有領受到上帝所應許的,因為上帝決定給我們作更美好的安排。他的旨意是:他們必須跟我們一道才能達到完全。」他們被打死、窮乏、患難、苦害,難道現代的基督徒就不必受苦,而享受富裕、健康、快樂? 基督徒不管多麼敬虔,仍然會生病,有些信主的人,終身的病也沒有得醫治,反而讓他們煉淨更精純的生命。有的病來自撒但,可以禱告讓疾病離開;有些疾病則是上帝的管教和煉淨,要接受上帝的旨意。至於上帝醫治與否,就要順服上帝的旨意。 貧窮和痛苦都有上帝的許可,並不都從撒但而來。如非洲國家生來就貧窮,和環境因素有關,不能都歸於撒但。基督徒雖然不喜歡疾病、貧窮、痛苦,但如果遭遇疾病、貧窮、痛苦,仍然要相信一切都有神的旨意。進一步想,如果神讓每一個基督徒都是富有的,那麼可能大家會蜂擁來信耶穌?或是讓基督徒變成老底嘉教會,有錢卻變成不冷不熱的基督徒? 基督徒是在苦難中讓信心經過試煉才能長進,而不是沒有受苦就會有好的生命。放心,神會因我們的生命給我們適當的試煉,而不會超過我們可以忍受的。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說:「你們所遭遇的每一個試探無非是一般人所受得了的。上帝是信實的;祂絕不讓你們遭遇到無力抵抗的試探。當試探來的時候,祂會給你們力量,使你們擔當得起,替你們打開一條出路。」 基督徒有的處高位、賺大錢,這些基督徒靈性不一定就高,也並非神特別喜愛他們,相反的貧窮、生病的基督徒也不代表神不喜悅他們。富足而驕傲的基督徒恐怕更會遠離神。基督徒無論處富貴或貧賤,都是出於神,不要都怪撒但。 (作者為自由傳道人)

台灣?海岸

◎詹益宏 日本的強震引發全世界關注的福島地區核電場事件,讓人不禁回想起1986年蘇聯車諾比事件,核能安全再度成為國人關注焦點。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號召的320「我愛台灣,不要核災」遊行,當天聚集數十個民間團體與自發性民眾,集結數千人參加遊行。 雖然有事無法參加,卻不由得想起一些事,當年Ihla Formosa!如今已經成了ki-a Formosa!如果核能真的那麼便宜,為什麼日照比台灣少的德國人會笨到選擇發展太陽能?我們不是有家排名全球第3大,生產太陽能光板最有名的茂迪嗎?&nbsp 如果以總預算來看,核四的預算,含追加金額已達2700多億,預計發電量270萬千瓦。如果以屏東養水種電的資料,200千瓦的裝置要200萬元來推估,一座核四的建設經費可以變成13萬5000座的200千瓦太陽能發電裝置,其併聯的裝置容量也可以達到270萬千瓦。 如果加上環境危害與人謀不臧,我想不出核能發電哪裡好?如果說到永續經營與產業發展,我想不出養水種電哪裡不好?這都尚未提到我們的政府對災難的反應度、官員的危機處理、施工品質、與核四這部國際拼裝車如何上路,萬一遇到地震與海嘯&hellip&hellip。 四百年前 外海遠看滿山翠翠、處處白沙 台灣&ecirc海岸 葡萄牙人讚嘆:「Ihla Formosa!」 不知啥時 金山、石門、北海岸 出現2粒大炸to&acirc? 貢寮、福隆,核四廠嘛teh趕 火力電廠遍滿西海岸 煙t&acircng一支一支高n&aacute山 不知啥時 地震會傷到蓮花盤 &nbsp大海湧會將電廠蓋滿滿 幾百萬人究竟要安怎疏散 盼望上帝有the看 不通互咱遇到彼款的絕望kap孤單 如今來講 外海遠看處處肉粽(消波塊)、垃圾滿滿 台灣&ecirc海岸 台灣之子怨嘆:「ki-a Formosa!」 (作者為台中中會東榮教會長老) &nbsp

不放棄任何羊的教會學校

喜見國內教育單位引進日本小學「30人31腳」團隊運動,這項源於日本朝日電視台的節目比賽,必須由並排的30位同班同學以「2人3腳」方式完全通過50公尺;比賽除特殊情況外,需由同班同學參加,意謂著團隊合作、默契培養與「1個都不可以少」的態度,更勝於精英組合;因此,2006年在日本也有過失聰的小朋友在全班同學與老師、家長鼓勵下成功參加。 「30人31腳」必須透過長時間練習以及面對不斷失敗才能成功,這項運動培養下一代提升挫折容忍商數(Adversity Quotient)與抗壓性。日本電視台在製作這個節目時,會更重視被淘汰隊伍在賽後的彼此鼓舞。透過畫面,老師安慰小學生:「現在會哭,代表你們練習的過程是辛苦的;現在會輸,代表贏的人比我們更認真、付出更多汗水;但是你們要抬頭挺胸走出去,因為我們認真、盡了全力才能走到現在。」總是讓人眼淚奪眶、無法自己。 教育是每個民族得以改變現狀的根本大計,不同的教育方式與內容深深影響民族的性格與文化。從信仰來看,透過教育,希望讓台灣改變「牛稠內鬥牛母」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性格,讓台灣迎向「互助共榮」與「沒有失喪任何人」的新未來。 過去常有笑話,訴說頂著國立大學光環留學國外的高材生,在外求學課業頂呱呱,但是最擔心遇到社交活動或是文化之夜,因為他們不得已要表演時,只能唱出:「三民主義&hellip&hellip」幸好,在台灣最早成立的幾間長老教會學校,從中學到專科、大學、研究所學生功課雖非最頂尖,但對音樂的薰陶、體魄的鍛鍊,一股全人氣質為人羨煞。 每年4月第1個主日是教會學校紀念主日,除了記念教會學校,帶著民智未開的台灣(不僅是基督徒)走進世界舞台,也開啟燙手山芋般的特教先河;這些歷史值得緬懷,更提醒我輩扎心反省。 當日本人教育下一代經過努力的失敗是可貴、無法取代的經驗,當德國施密特牧師帶來寧可缺手但無缺憾的迴響,讓我們知道德國的特殊教育很平常、平常的教育顯特殊。驀然回首,屏東1間不到150名學生的餉潭國小陳校長,也正努力拒絕某宗教團體的思想進入學校,更盡力將學生帶到大都會參觀美術館、搭乘捷運,一切都為學生夢想將來。 教會全體應該和在台灣橫跨3個世紀的教會學校,勇敢而有自信的扭轉現今體制內教育不懂得人際相處、看不見為人犧牲的「食人教育」。 今日的教會學校要贏在什麼地方?要贏在營造團契觀、贏在不放棄任何一隻羊,繼續走在前頭,看見台灣人的需要,看見未來。

我比較富有,你比較炫

◎江淑文(前亞洲教會婦女協會總幹事) 幾年前協助一位蒙古年輕女性到台灣接受短期的神學課程,在桃園機場接到她以後,簡單的彼此問候後,她單刀直入的說,要我帶她去買手機。來台灣之前,她做過功課,知道台灣的手機好又便宜。以我對她的財力、經濟狀況的了解,我推薦的都是平價手機。但是她都看不上眼,說她已經決定要某個品牌、型號的手機,買下來近1萬元台幣,那是她在蒙古兩個多月的薪水。後來去了蒙古2次,注意到他們(年輕人)用的手機都很先進、比我的還好,花上1個月或是以上的薪水也在所不惜。 不只是蒙古,到東南亞、南亞出差,發現幾個跟我申請方案補助的工作者用的手機都比我好,曾經有一群實習生還嘲笑我的手機怎麼比他們的遜,「你來自台灣,比我們有錢、3C產品最先進的國家之一耶!」有一次國際會議,一個東南亞與會者不時的打斷會議,跟我們報告最新的國際新聞,因為她的手機有這樣的功能。 後來,去過幾次非洲、印度,不管是都市還是鄉村,手機普及率很高,有趣的是,在偏遠鄉村,並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能力拉電線、有電力,手機需要充電時怎麼辦?原來村子裡有特定幾個人家或是商店有拉電線,會提供收費的充電服務。這些要充電的人或是走好幾個小時的路、或是騎一大段路的腳踏車,就是為了手機充電。有時會看到,一群人或蹲或坐在門口,只為了等手機充完電。 一機在手,不是他們真的需要手機,而是全球化的時尚潮流創造出他們的需要。就算擁有最先進的電子產品,但整個國家、社會發展還沒有到達相稱的現代化水準,沒有足夠的基地臺、頻寬、無線上網,再怎麼新款的手機也無用武之地。但是那就是一種身分和現代化的象徵,所以到這些地區開會,要忍受不停的手機聲響,漠視與會者在會議中講手機的吵雜。 我親自體驗過一次最直接的通訊聯絡方式,是在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某個村落中,我們要通知婦女前來參加小額貸款研討會,不是打電話、發簡訊或是郵寄通知,而是跟村長借發公告的配備:一部腳踏車和綁在腳踏車後座上面的擴音器。負責通知的人慢慢的騎著腳踏車,穿梭在村子的屋舍間、稻田之間的小路,跟村人還有在田裡耕作的人一再地重複時間、地點、聚會內容。 等待婦女們前來時,我站在農舍前的涼台,360度環視整個村落,只有樹林、水田、水道、農舍和高隆出水面的產業道路,沒有基地臺、電線桿和電線,這是一個沒有電、現代通訊、自來水的區域,那時,我好奇的拿出我的手機,完全收不到訊號。那次的研討會我很滿意,因為沒有手機的鈴聲,也沒有人在會議中講手機。

普世合一運動!你,動了沒?

◎洪仲志 2001年的世界傳道會東亞區會 (CWM East Asia Region)青年工作營,開啟了我參與普世運動之門。與許多參與普世的朋友一樣,我在工作營經歷信仰的改變與深化。不同的卻是我因此一腳踩進亞洲青年普世運動領域,陸續在普世相關機構任職。 回想這幾年的工作經驗,最常被問到的不外乎何處有參與國際方案與會議的機會、普世機構支持在地教會方案或青年進修的經費,或甚至問我:「普世合一運動是什麼?」「教會青年去哪兒了?該如何賦權青年?」等問題。這些問題的來源,大致可分成體制尚未成熟或經濟發展上遇困境的教會,如中南半島的教會,通常注重參與的機會與可獲得的經濟協助。而體制成熟經濟穩定的教會,如韓國與台灣教會,則憂心教會青年流失的問題。青年的挑戰與困境在亞洲普世合一運動中,似乎被簡化為二:經濟支持的需求,或離開教會的窘境。 然而,實際與青年同工的過程,我發現不論是穩定或發展中的教會,普世合一運動對大部分青年來說,都是既遙遠又模糊。正如每週《台灣教會公報》普世眺望專欄,長老教會各領域的普世菁英對普世議題與普世方案參與經驗分享、普世機構沿革與介紹,對普世運動與長老教會參與普世的反思等等。然而,這些分享若沒有親身經歷過,實在很難了解箇中意涵,更遑論鼓勵年輕人參與其中。 此外,普世合一運動在台灣的發展,一直以來深受語言能力限制與參與人選差派機制影響,真正能進入普世事工領域的人實在有限。無怪乎會友們對普世事工,出現「少數菁英、會講英文或甚至要有背景才能參加」等刻板印象。近幾年,青年事工委員會藉著普世方案如:青年交流計畫(EYEP),號召青年參與普世運動,卻又讓「免費出國、增進語言能力、交外國朋友、體驗異國文化」等等普世參與的特色,將普世運動與國際交流畫上等號。普世合一運動究竟和青年人的生命與信仰如何連結? 幾次受邀向青年分享普世合一運動,總是把普世(Ecumenism)這字拆解,以「普世合一是所有基督徒不分種族、性別、國籍、年齡&amphellip&amphellip為這世界更好的未來共同努力,成為上帝好管家」的概念開場。正如天主教大公指南(天主教稱普世合一運動為大公運動)開宗明義指出,大公運動乃召所有基督徒回應天主,以愛、希望與祈禱,共同推動基督徒合一。普世合一運動不是遙不可及的論述,而是生活中日日要做、每人應做的信仰反省與行動。希望正在閱讀本文的你,告訴自己與身旁的青年:普世,是從閱讀普世眺望專欄開始,從每天為世上不公義的事禱告開始,從每時每刻反省並行動以成為上帝的好管家開始。 你今天動了嗎?年輕人,你,動了嗎?   &nbsp

冬天過去,雨水停止

◎李景行 新《聖詩》148首〈冬天過去,雨水停止〉(Winter is past, the rain is gone)選自《新編讚美詩》248首〈與主同去歌〉;原詩64拍,新《聖詩》改68拍。歌詞根據雅歌2章10~14節為主題,把「良人」比作基督,「佳偶」比作尋求主的人,用以描寫作者對主耶穌基督的思念、歸屬之情。 譯詞為前總會教會音樂委員會主委、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王明仁牧師;作詞者汪維藩,1927年生,1947年信主後決心獻身於福音事工。1955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除牧會外,也兼任靈修刊物《聖光》編輯,後回母校任教。1985年被按立為牧師,他的靈修默想《野地裡的百合花》已出版。 作曲者林聲本,1927年生,1947年為了獻身服務教會,進廣州浸會神學院學習;畢業後又進上海浸會神學院教會音樂系深造,師從馬革順教授,專攻聖樂。1954年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畢業,1980年按立為牧師,後在上海景靈堂牧會。 林聲本擅長彈鋼琴,年輕時就擔任唱詩班指揮,並為讚美詩譜曲。他是中國基督教聖詩委員會委員,且是《新編讚美詩》編輯成員,曾擔任《聖詩選集》的責任編輯。 (作者為退休牧師,曾任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 &nbsp

建造有「愛」的教會」

◎Ibanwuu 社會上功利主義之風吹襲,部分教會也深受影響,牧者造就時間從神學院到道學碩士班至少需要7年,而當他從受洗到被呼召就讀神學院,又經歷多少歲月呢?有些牧者卻忽略了自己是神的僕人,受上帝呼召來宣講信息的大使命,只憑著對聖經的知識來宣講上帝信息,而不依靠聖靈;有些牧者則拿著聖經真理來指桑罵槐達成個人目的;更有部分牧者將教會法規對於傳道人的種種待遇視為理所當然,如每年加薪10%、16個月謝禮等福利爭取到底,完全沒有考慮到教會是否能負擔這樣的財力支出&amphellip&amphellip。 少數教會的長執與信徒,則視牧者為教會財產,教會所聘請來管理教會的雇工,大大小小的事情完全仰賴牧者,如果牧者不在教會,所有事工就停擺不動,要求牧者在個人屬靈上有所成長、讓信徒在屬靈上有大成長,但長執與信徒自己卻不讀聖經、進行個人靈修,又常因個人因素或情緒而拒絕前往探訪;最後,甚至打分數來評斷牧者是否盡心盡力服事,是否夠資格領取教會給的謝禮,完全以功利主義與商品價值為思考方向,甚至以傳福會及勞退等相關支出,因涉及牧者退休後的個人福利為由,教會不願意負擔這些經費支出,期盼由牧者自行提撥。 教會不僅是基督的肢體,同時也是一群屬靈生命的結合體,每個人發揮所長,牧者負責信徒屬靈生命的成長,長執相信牧師的帶領,並負責協助事工的推動,信徒相信牧者與長執的帶領與協助,大家一同努力來建造上帝的國度;所以很多事工的推動,是由牧者與長執同心規劃,然後教會內大大小小的成員一起執行,不分彼此,共同敬畏於上帝的帶領,這樣才能發揮功效。讓牧者有更充裕的時間與心力來進行靈命更新與屬靈進修,也要帶領教會、長執與信徒進行靈命的更新,長執與信徒配合牧者的計畫,進行個人靈命的更新,如此才能引領教會的成長與茁壯。如此各方面一同努力,互相體諒,讓教會成為有愛的教會,才是最好的見證! (作者為中學教師)

茉莉花與鬱金香

◎宋政軒 突尼西亞所掀起的茉莉花革命,在中東地區不斷擴大延燒到埃及,一位美國CBS的女記者在埃及採訪報導時,卻受到示威民眾的群體圍毆與強暴。相信嗎?同一雙為了抵抗社會不公義而染上自己鮮血的手,卻同時在別人身上行了羞恥之事而染上別人的鮮血。當他們推翻那些對自己不公義的社會體制時,卻看不見千年以來,他們對女性的不公義。 然而部分民主國家無限上綱「人身」及「言論」自由,真的好嗎?就舉台灣為例,我們的核廢料怎麼處理?全部都棄置在蘭嶼,而蘭嶼的達悟族人,卻常常生出畸形兒,許多人早逝都是因為突變性癌症,只因為我們是「民主」社會,少數服從多數,而他們是少數,我們是多數。這符合社會公義嗎? 當我們動輒因為某個社會事件要某個行政首長下台以示負責的同時,我們也在欺壓這塊土地上的弱勢族群,我們可以彈劾政府官員,那麼誰來彈劾我們?兩千多人的村民能夠彈劾2300萬人所做的決定嗎?「人」面對社會道德公義的時候,無限上綱的強調「自由意志」,而面對上帝所默示的聖經教導時,我們又無限上綱強調「人本主義」。 這世界一切的善與惡應該由誰來定義?是創始成終的神,還是在世界偶存的人?若眾人皆醉你獨醒,眾人決定去死,你也去死嗎?若眾人都做了錯的決定,你明知是錯卻跟著行,那麼上帝當你為無罪嗎?若你行遍了各樣的善事唯獨不歸向上帝,而上帝仍定義你為不義,這不也是徒然嗎? 這就是為什麼在2000年前,當使徒們請教耶穌該如何禱告時,耶穌回答說「先求祂的國與祂的義」。一個以「神本主義」為理想藍圖的應許國度,只有永恆,沒有罪。若世人願意遵從聖經的教導,這個世界必能得到神的翻轉。 我們正處在一個連基督徒都高舉「人本主義」、「自由意志」的世代,把聖經當作佐證私慾的參考書,所有的「異象」與所謂「聖靈充滿」都不再用聖經檢驗,而是用個人的體驗當做真理上的最高基準,活在自己的異端邪說當中。 新教改革以來,曾經盛開的鬱金香花朵為「神本主義」立下了美好的見證,如今卻逐漸凋零,許多人發起了屬於自己的茉莉花革命,推翻歷經無數聖徒相通所傳承下來的道,不去體貼與生俱來的軟弱,並斷章取義佐證私慾。我們所存的意念,所做的行為,仍舊是不公義,我們仍舊是雙手染血的兇手,等同那些把耶穌釘死在十架上的人。「當世界都為了茉莉花的盛開而歡欣雀躍時,有誰為了鬱金香的凋謝而憂傷哭泣?」 (北中大橋長老教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