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靈修

生活靈修

恩典之路

◎陳建上(關東橋教會傳道) 開拓到底是一條怎樣的道路呢?進入客家族群傳福音又會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在2009年7月31日之前我真的完全沒概念,只知道主會預備主會帶領,但是怎麼帶領,我不知道。 回顧這1年多在客家宣教中會委派在關東橋地區的開拓服事過程,我深深的體認到,開拓代表著一個「什麼都欠缺的」代名詞,缺人、缺錢、缺一堆東西的地方,因此中會奠基的經費補助更顯重要。每想到任何事工要做,就會有許多的掛慮,也因此讓我對禱告的依賴與代禱的渴望是從來沒有這麼迫切過。 然而,事工進行中每想到一個需要與欠缺,就看見主的預備。因為隻身來到新竹,全然不知同工在哪裡,會友在哪裡,然而主卻預備許多同工,主動進入屬靈的大家庭成為一家人,使我不覺得孤單。為了讓我對台灣傳統信仰的認識,主帶領一位對佛學有相當專研的廖弟兄來開拓我的眼界,在將近半年深入的對話後,奇妙的主引領他接受福音而受洗。 當兄姊討論著社區需要與從其他教會的事工發展上看見的方向,我們共同看見這個需要與卻感到我們的不足,需要有這方面恩賜的兄姊來帶領與參與時,主就讓肢體或鄉親主動來參加及協助,就如對客家鄉親需要透過客語建立神的話語對社區生命扎根,主就預備同工來成立客語讀經班。 看見小組發展對教會的成長是一個有益的方式,教會兄姊需要有小組的訓練,主就預備講師來到我們當中,成為我們的幫助。主帶領一位離開教會已久的姊妹走入我們當中,也搭起與學校義工媽媽互動,進而建立成長小組。新竹地區有許多新興的社區進入封閉的住宅型式,教會想要進入社區有著極大的困難,為了讓教會在社區發展有一個踏腳石,主帶領一位姊妹來到我們教會,在一段靈命追尋後接受洗禮,接著願意開放她的家庭成為社區接近福音的管道,分享主在她生命中的喜樂。主的恩典就在我的軟弱與需要上彰顯祂的大能。 最有才華的人才適合開拓,如馬偕、巴克禮,可是主卻將我擺在這個地方,讓我了解到,原來對我而言開拓不是因為才能,更不是因為恩賜,而是因為欠缺。當我看見周遭鄉親的生命需要,卻發現自己的不足與欠缺,求主為鄉親預備時,「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馬太福音9章38節)主就差來同工,主就帶來幫補,為的不是我自己,為的是這些需要的鄉親與肢體,原來服事中的成長意義在這裡──幫助別人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同時為主作工是讓自己更親近主,我雖然是領受1000的,感謝主,讓我知道需要學習領受2000或5000的,如何來運用我所有的恩典,而不是埋在土裡。 這一條永生服事的道路是主早已規劃了,我一路上是被聖靈光照引領而發現主的安排,每一次的發現就驚喜主的慈愛,我的信心功課就更加深一點,讓軟弱的我,學習以主的眼光來看待,讓我在禱告中,領受到聖靈為我開啟一張張未來事工的藍圖。

心滿意足的父親

&nbsp◎蒙恩人 假如沒有記錯的話,好像孝經上有這麼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孝之終也。」這是台灣人的兒女努力想做到的孝順楷模。因為如此,成功的兒女,可以使父母成為心滿意足的父母──使父母有揚眉吐氣的榮耀,又有豐沛的經濟來源供父母可以無所掛慮的終老。但是這裡有一位心滿意足的父親,卻僅僅是因為他收到一封兒子寄來溫情的信。&nbsp * * * * * * * * * * * * 「爸爸平安:&nbsp 上次您從加拿大的頌泉內在醫治中心打電話給我,雖然我已經忘了詳細的內容,但是其中的溫馨仍在;現在輪到我回信給您了。老爸,真的是很抱歉,我從國中開始,不管是課業或是行為、態度上的叛逆,就使您開始擔心了──尤其在當兵的時候可能讓您費心不少,不論是交友上的挫折或是當兵的不順利,健康上的不佳,但,您總是盡心盡力地安慰、陪伴我。 等到我神學院畢業派到教會服事、獨立牧會,也經歷更深屬靈上的突破與更新,在種種歷練中,我知道您總是為我禱告。如今,我已經是一位爸爸,也是一位牧師,我更能體會父親的心,也為此感謝您給我榜樣『為父為牧的心腸』。 雖然您牧會相當忙碌,但您對我的關心與愛,總是百忙之中還協助我,您也總是很公平地去愛我們兄弟們;不論我表現得好不好。雖然少年的時候,您不是那麼了解我,比如說,在我們兄弟中,我有些方面的反應較差些,像,英文和音樂上就比較不如哥哥們;或許您因牧會工作太忙碌,沒有太多時間在一起的緣故而產生這落差。但是,很重要的事,您總是抽身陪伴我,甚至特別安排我到紐西蘭旅行,還親自送我到機場,真的很溫馨。結婚後我失去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您似乎比我更難過──令我銘感心中。 現在,我們似乎不只是父與子,也是屬靈的父子,一同為主而奮鬥;為神的國,也是戰友同袍,謝謝您的栽培! 您的愛子 &nbsp 敬上 2010/06/05 」 * * * * * * * * * * * * 日前無意中又翻到了珍藏已久,這封溫馨的信,不但激起了我的感恩之情和寫了這篇短文,並油然地發出過生日時所留下的感言 ──「能深感自己是一位心滿意足的父母或兒女,是因為彼此間有了真正的了解,並且能適時地向對方表達出來!」願與讀者共分享。

【舉目向山】跨越斷裂

以賽亞書36章18~22節 ◎謝懷安(壽山中會新生教會牧師) 跨越斷裂1/時間延續中的斷裂 擔任牧師職務,我面對服事上最大的困擾是「相信」。不相信上帝?不,不相信我。不敢相信我作為一個有限軟弱的罪人,竟然能宣告上帝的信息,奉主名通過祈禱為人祝福、解惑、安慰……。不敢相信我根據聖經所宣告上帝的信息,在時間上下延續的過程中,到底會不會真實現。從宣告到實現,這是一個時間與時間,空間與空間的斷裂。 曾經作夢夢見會友,幾天後我遇見他,我跟他說,我夢見他託我代禱的事。他聽了很高興的對我說,牧師的夢是不是都是上帝的啟示?牧師你講的是真的?我說的會是真的?我笑笑,沒有回應、也沒有宣告。我認為我沒有預言的恩賜,對於某些總是能侃侃談論著,上帝對世界或個人旨意的牧者或預言家們的信心與勇氣,我總是很佩服。至於我,即使面對禮拜結束後的祝禱,我都還是忐忑不安。 這樣的軟弱,直到2000年選舉結果,政黨真的輪替了,我才領受到上帝是「全地的主宰、公義的審判者、也是全人類的救主」對台灣人的意義。我才親歷祈禱宣告的力量,祝福的手才漸漸不再發抖。那一夜,記憶猶新,我回到書房,從頭到尾把長老教會1971年的〈國是聲明〉與1977年的〈人權宣言〉朗讀過一次,作為我感恩的禱告。 然而,在這之前我相信嗎?在聲明、呼籲、宣告到實現成就的過程中,對我而言那是斷裂的。然而在這一切的斷裂中,在面對許多執政當局的詆毀與其他派會的不以為然中,我們是以聲援高俊明牧師被捕與救援政治犯的禱告會來跨越;我們是以上街頭舉行行走禱告來跨越。祈禱,帶領著長老教會,跨越從相信到實現間的斷裂。 這就像在主前約689年的南猶大國,執政者希西家,面對亞述軍隊排山倒海的踏過他的領土,他坐困愁城耶路撒冷。他用盡了人間的方法與資源,最終所還能做的只剩下相信上帝是他的拯救。信仰能救國?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也會是希西家的上帝? 以賽亞書36章18~22節記載,亞述王的談判者帶著一個事實宣告說:「不要讓希西家欺騙你們,以為上主會來拯救你們。你們見過有哪一個國家的神明拯救過本國脫離亞述皇帝的手嗎? 你們憑什麼相信你們的上主會拯救耶路撒冷呢?」這是事實,這事實斷裂了希西家王與人民的關係,斷裂了人民傳統上對上帝的信靠。他們能用什麼證實他們所相信的上帝是又真又活?猶大的人民只能一聲不響。代表著希西家談判的官員,在這樣的壓力下,他們所能做的就是悲痛地撕裂衣服,表明與上帝間斷裂的痛苦與焦慮。然而,這動作也表明了他們懇切的呼求。在苦嘆之中 此時只能祈禱。 「相信」是不是等於事實?雖然先知以賽亞宣告上帝拯救必然實現,但在實現前,在斷裂的暗夜中,希西家跳過了他的祭司牧師,獨自一個人,在聖殿中禱告說:「坐在基路伯寶座上的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色列的上帝啊,?是惟一的上帝。 上主啊,求?垂聽我們的禱告,看顧我們!」在這樣一個斷裂的世界中,我們如何面對那殘酷的現況?只能祈禱。 讓我們一起來吟唱《聖詩》349首〈禱告的時此時極好〉,默想信仰者對祈禱的勸勉,讓祈禱協助我們跨越,現今存在著的斷裂。 跨越斷裂2/空間隔閡下的斷裂 斷裂除了在時間上還有空間上的斷裂。日裔美籍的社會思想家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書《跨越斷層》,提到當一個社會面對一個大斷裂的世代,那個社會會產生3個面向,導致人社群關係不穩定,人無法彼此信任,人民感受不到幸福,生存就遇見困境。這3個危機是我們存在的敵人,這包括有:1.不善的因子上升:犯罪率、離婚率、非婚生子女、自殺率、精神科就診人數增加;2.善的指標下降:結婚、生育率;3.社會的整體信任度下滑,價值觀失落。 一個社會如果人與人彼此間的信任度下降,那群體關係必然處於一種斷裂的狀態中,讓我們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喜樂與平安。被圍困的耶路撒冷城的景況到底如何?聖經中並沒有具體講明,但可以相信,那被圍困錫安之城耶路撒冷,亞述的代表正以現實的景況恐嚇人民,斷裂他們與上帝的關係,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抵抗與未來幸福生活的關係。 斷裂帶來社會的動盪,使人民生活在驚恐中。如何才能跨越群體中的斷裂?以賽亞書記錄這則歷史故事,傳遞著一個得以帶領我們跨越的方式,藉著「禱告」信靠上帝,求祂的憐憫,讓祂為著我們爭戰,打敗那使我們生命斷裂的敵人。 這曾經是我們教會走過的路,也應該是我們未來為著這塊土地所領受的呼召:藉著祈禱跨越台灣社會的中的斷裂,把台灣的前途交託在上帝的帶領,把生命的希望重新根植於上帝。讓我們一起吟唱《聖詩》519首來為此塊土地獻上我們誠心的祈禱,使處於斷裂的台灣社會得以被跨越。 【舉目向山祈禱會】 主題:跨越斷裂 【舉目向山/仰望】 分  享 跨越斷裂1/時間延續中的斷裂 主理 聖  經 以賽亞書36章18~22節 主理或會眾 【舉目向山/祈禱】 吟詩懇求 新《聖詩》349首〈祈禱的時此時最好〉 會眾 默想 祈禱 預備獻上自己,以祈禱來尋求跨越 會眾 1.奧村一郎:「奧古斯丁說『祈禱是靈魂的呼吸』,這句話包含2個基本要素:其一、祈禱應該如同呼吸;其二、停止呼吸的人會死亡。因此,大蘭德說:『不祈禱的靈魂如同癱子;即使他們手腳兼具,卻不能命令他們的手腳。』」祈禱跨越我們的身體各部分,使之能夠得著力量,讓計畫、思量可以轉化成為行動。 2.潘霍華:「祈禱提醒人並加強各人看到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中的『位置』,這個關係正是生活在上帝的同在當中,活在上帝的面前,而祈禱則捕捉到這份關係的親密性,使人處在一個向上帝敞開的位置中,變得有可塑性,並向改變敞開。」祈禱得以跨越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找到與上帝間的關係的位置,讓我們活進上帝的旨意中。 3.巴特:「把雙手合起來禱告,是這混亂的世界中,揭竿起義的一個最佳起點。」祈禱可以跨越這世間因為罪惡、苦難、不公義斷裂所造成分離敵對的混亂,使世界得以回復到上帝創造的美好。 4.David J. Bosch:「宣教就是願意跨越你所感到安逸舒適的領域的邊界,走出去,願意邁向一個不可知的挑戰的可能性。」 【舉目向山/跨越】 分  享 跨越斷裂2/空間隔閡下的斷裂 主理 聖詩吟唱 新《聖詩》519首〈為此塊土地阮誠心祈禱〉 會眾 代  禱 為了跨越台灣社會斷裂的危機而禱告 會眾 1. 政府施政過度舉債,且隨意浪費行政資源。 2. 司法的貪污、冷酷,缺乏公義與弱勢者同在。 3. 政府利用公權力,以開發之名,強占人民的土地。 4. 炒作房價政策,導致人民住的權利被剝奪。 5. 18%優惠政策,指向特定族群,失去公平正義。 6. 以經濟發展的名義污染環境,否定當地人民生存權。 7. 中國帝國主義的威脅,與台灣人民對於國家的認同。 8. 經濟政策過度偏向財團,拉大台灣社會貧富差距。 9. 治水公共基礎建設的不足,以致於颱風臨到時,人民財產損失。 聖詩吟唱 新《聖詩》615首〈佇主內面有喜樂〉1 會眾 應許祝福 以賽亞書33章2~3節 會眾

下一站,幸福 (單車之旅)

◎ 高有智 很多人都有長途旅行的經驗,有人當作是20歲的成年禮,人生重要的成長回憶;有人則是喜歡到處遊歷,喜歡漫步在不知名的村落或小鎮。不管有伴或獨自旅行,漫長的旅途經常充滿變數,你會發現無法完全掌握,人是如此卑微,但反而讓你收穫良多,印象深刻,就如同我的經驗:「未知的路上總是充滿意外,意外就會有故事,故事帶來了感動!」 2009年12月,我踏著單車上了公路,告別喧囂的台北街頭,恣意向東延伸,從宜蘭回到故鄉高雄,尋找南國慰藉。雖然只是半圈的環島,卻當作是一個目標,在職場久了,習慣了日常的工作,總希望有些時候可以跳脫既有的生活步調,尋找全新的目標,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提升技能,但就是因為這樣「不忮不求」,反而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充電,重新得力。 在「活膩了」的心情下,這趟旅程是尋找「我的練習曲」,如同電影《練習曲》的男主角一樣,就只是想到台灣各地角落看看,同時,證明「胖子也能環島」,自己還是可以完成一件簡單事情。只要願意出發,只要不斷堅持。 一路上拜訪許多過去曾經採訪的朋友,穿越險惡的蘇花公路,來到花蓮的王宣翰小朋友家庭,他是先天性軟骨發育異常症,只能咬筆寫字,因為我的一篇報導,找到適用的筆,解決求學的問題;在花蓮富里的銀川有機米農場,體驗小鎮的寧靜與舒適;回到了台東拉勞蘭部落,這是我的第2個故鄉,沿途目睹88水災後的慘狀。 來到了西部,冒著落山風,探望恆春基督教醫院的同工們,我還「住院」一個晚上,就睡在病房改造的「客房」,這是很難得「無病住院」的特殊體驗。由於身體疲勞虛弱感染了「唇部?疹」,當場體驗偏遠地方求診的經驗,我還對醫生開玩笑說:「你可是名醫喔!因為我是專程從台北騎腳踏車來恆春就醫!」 記得在宜蘭那一天,住在當地農戶的家中。陳章楠與陳君浩父子兩代樂於務農,這是生活,也是傳承。從阿公時代就開始下田工作,71年次的陳君浩從小學6年級就立志當農夫,他打扮時興,自封為「潮男農夫」,當初求婚時,還用「一粒米」擄獲美嬌娘的芳心,自創品牌「歷久米心」。看著陳章楠一家人和樂融融,連小孫子特別取名叫做「恩禾」,感受「以米傳家」的執著與熱忱。原來生活的幸福,也很簡單,就在一家人擁有共同的信念,這片田地滿是生命力。平淡無奇的生活,也可以很富足。 雖然出發前,精心構思行程,聯絡眾多好友沿途支援,不過,人算總是不如天算,遇到許多出乎意外的事情,包括馬鞍袋壓垮、臨時找住宿與伙伴腳傷退出旅程等,大小狀況不斷,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就是巧遇從未謀面的網友,因為打招呼閒聊中,彼此才認出身分,地點就在199號公路上的小部落,連一般地圖都找不到的地點。 沿途點點滴滴,我每天寫成一段小感言。記得出發時的序曲是這樣寫:「第1天:離開台北了,踏上未知的旅程!原來上路就對了,想像變得無限寬廣~~」 到了最後一天的終曲:「第8天:阿母,我回家了!原來結束就是這樣無言。8天的旅程,繞了大半的台灣,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但相信都不一樣了。很難想像,魔幻又真實的感覺,盡在不言中,讓不再年輕的自己留下最深的回憶。再見了,遺留在2009年12月的自己!」 我喜歡聖經詩篇121篇第8節:「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凡有過長途旅行經驗的旅者,相信最能體會這段話,也感受到一路滿滿的恩典。 不管如何,給自己一個機會,背起行囊就可以出發,因為下一站,就是幸福!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舉目向山】堅持信仰,開創新局

◎呂秉衡(台北中會淡水教會牧師) 但以理書1章1~17節舊約的先知是以色列歷史中寶貴的資產,他們領受上帝啟示,為真理宣言、奮鬥,這些紀錄就是聖經中的先知書。先知是上帝救恩的先聲,尤其是以色列面臨種種危機時,先知發出迫切的警告、訓誡,期使力挽狂瀾而趨吉避凶;一旦聽不進逆耳的忠言,終嚐罪與罰的苦果,先知又總是施以安慰鼓勵,指出超越時空的盼望,引導人心悔改而重獲平安。這些「預言」(先知性的言論)歷經千百年的考驗,果然證實確是真知灼見,是來自上帝的啟示,因此列於正典中成為信仰的根據。反觀像「1995閏8月」這樣的預言,危言聳聽,徒增困擾,就不值一提了。 但以理書與其他先知書的風格不同,它是以傳記與「啟示文學」的筆法,藉但以理的故事呈現上帝的拯救。史實中是否有但以理這一號人物?歷來多數人如此相信,且認定但以理的預言縱貫每個時代,成為世局與命運的指南。但是這種傳奇故事的形式,以及後世才有的文史資料與象徵語言,也讓人研判但以理書是「以古諷今」的作品。但以理書裡的時代背景是主前第6世紀,也就被巴比倫、波斯統治的朝代,而以色列被擄回歸的日子以後,在主前第2世紀又遭受希臘和敘利亞等強權迫害,他們早已亡國,此時宗教與文化再度面臨存亡的危機,較之過去甚至更為恐怖難堪。在高壓統治下,人人自危,先知性的言論只得以「顧左右而言他」、「指桑罵槐」的方式表達,於是「啟示文學」的作品流行,成為當時的心靈雞湯。 在困難中尋求生機 考證的問題就留待聖經學者繼續研究,但以理書究竟是哪個時代的作品,並不影響它的信息內涵,無論是主前6世紀或2世紀,更足以說明它有「跨世紀」的感動力。從但以理書的神學來看,它本身就是對一切在困難中尋求生機的人(無論是當時的以色列人或後來的讀者),提出一個開創新局的信仰典範。 依聖經描述,但以理是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太青年,他滿有屬靈的恩賜,參透上帝在歷史中的計畫,影響了當時與未來。但以理離鄉背井,在巴比倫王宮裡服事這個敵國的君王,實在情非得已。他在3年間,必須接受各種訓練,學習迦勒底語文與巴比倫的文化禮節,還要有合乎宮廷要求的體魄儀態,因此有權享有國王賞賜的美酒佳餚。然而但以理拒絕擁有這些待遇,寧可吃素菜、喝白水。但以理認為這些食物是玷污自己,我們不難理解,巴比倫的飲食與猶太律法的規定必然有所衝突,但以理的舉動顯示一種價值選擇。上帝恩待但以理和堅持信仰的年輕人,他們素菜簡食並未造成面黃肌瘦,反更加豐潤而受到國王青睞。 但以理過了這一關,有機會與「高層」往來,然而種種考驗卻接踵而至,解夢的情節顯見但以理面對的是一個殘忍無理的國王。當朝中的術士與哲人無法為國王開解已經遺忘的夢魘,即將被凌遲抄家時,但以理出面圓夢解危,為國王與朝野解決莫大困難,他因此被立為高官,成為三朝重臣。另一個場景是但以理的朋友抗拒王命,堅持不向偶像朝拜,惹來被丟入火窯的殺身之禍。但以理本身則因大利烏國王當政時遭受朝臣嫉妒,被陷害而處以丟入獅穴的酷刑。他們因信仰而走過這些死蔭的幽谷,上帝卻拯救他們毫髮未傷,全身而退。 但以理的故事陪伴許多兒童甜蜜入睡,浪漫之中還頗具教育意義。猶太人在歷史中確有成為亡國奴而身陷異邦異教的經驗,也曾經盼望回歸祖國,重建自己的國家與宗教,恢復民族的尊嚴。猶太人相信上帝是歷史之主,祂果然這樣回應他們的渴求,實現拯救的應許,他們終於有朝一日能回到耶路撒冷,領受敬拜上帝的歡欣。這樣的故事在現實與想像中來來回回,鼓動強韌的民族生命力,迎向屬靈爭戰的得勝。 這些記載蘊含的神學意義,即強調信仰、文化的價值,與得救的命運有不可分的關係。由於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滅亡之後,以色列人與外邦人通婚,甚至接受外來宗教,遭致亡國滅種的惡果。巴比倫取代亞述承續帝國霸業,隨即併吞南國猶大。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大人,記取北國的前車之鑑,堅守祖傳的信仰與文化,使以色列有重現生機的可能。這種堅持成為猶太文化的根本,猶太人無論流落何方,仍保有那不能忘懷的「傳統」。 在現實中憑信自處 但以理的故事透露一種「人在江湖」的無奈,卻因有所為、有所不為,活出了漂亮的人生。相對於但以理,台灣人顯得錯亂,明明中國佈建1000多枚飛彈對準台灣,其威脅是清楚而明確的,我們卻毫不在乎,還對威脅者大拋媚眼。近來執政者毫不掩飾的推銷「傾中政策」,藝人、商人、學者一窩蜂的迷戀「內地」,自我矮化為邊陲。上網搜尋中文資料時,也發現越來越多簡體字的條目,中國的網頁、訊息充斥其中。這些網站不是「.tw」的嗎?怎麼感覺像是「.cn」的? 若說這是認賊作父,實在是難以承受的重,不如說這是現實,許多人了為生存,不得不為。但以理的信息提供一個可參照的範例,就是在強權威逼或潮流利益的驅使下,仍因憑藉信仰而有自處之道。但以理得蒙上帝的特別恩賜,是開創新局的動力來源,而學習迦勒底語文、適應新的文化,使他與人溝通無礙,境界就更為開闊了。他禁食禱告,卻不因此蓬頭垢面,反而內心與外表自尊自榮,受人讚賞。猶太人無論在哪個環境,都是出類拔萃,信仰文化的影響應是其中的關鍵之一。 所以堅持自我並不等於頑固剛愎,維護傳統不必拒絕進步,而遠離世俗更不能無知、無能。反過來說,順應潮流也可以展現自我風格,像藝術家將客家花布的視覺元素應用在創作中,時尚設計師藉服飾將台灣的意象推向國際;在不利的環境中也能開出福音的花朵,比如各教會的社區事工、校園生命教育、跑兒、基甸會等,在種種限制與挑戰中,為福音開闢新的局面。 舉目向山祈禱會 宣召: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願主的靈帶領我們明白祂的話、走祂的道路,我們所做的盡都順利。 詩歌:長春詩歌(II)24首〈我欲建立一群大能勇士〉 祈禱:(請1位參加者帶領祈禱) 聖經:但以理書1章1~17節 信息:堅持信仰,開創新局 祈禱:我們生命的主,拯救世人的上帝,感謝?讓我們聚集,在?的面前同心祈禱,靈裡合一。?藉著這些信息餵養我們,我們的生命就不再空虛、貧瘠。 我們讚美?,每個世代所行的神蹟,讓我們領受屬天的能力。呼召眾先知來服事的主啊!願?的聖靈帶來平安,除去一切虛假、不義,願?的國降臨台灣,人人實行?的旨意。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詩歌:新《聖詩》595首〈憂悶世間是迷路〉 公禱: 1.求主賜福我們靈命豐盛興旺,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枝葉茂密。 2.求主撤去威脅台灣的飛彈,為台灣前途開路,賜與平安。 3.牧者服事上帝與教會,請為牧者祝福祈禱,求主加添能力。 4.為肉體欠安、心靈軟弱者代禱,求主保守身心健康。 5.求主復興教會,並為各項事工推展代禱。 詩歌:新《聖詩》315首〈天父恩典真正大〉。 祝禱:主理者

賓州市集的人文風景

 文圖◎陳治旭  市集在大部分台灣人的印象中,多為人聲鼎沸的菜市場、地攤,或是台灣近年來很熱衷的所謂創意市集、農夫市集。 10年前,我曾去過美國鄉間農夫市集採購。至今還依稀記得市集裡的碎石子地、擺放蔬果的木箱、清爽的環境。場景如同一些鄉村生活的雜誌所介紹的一樣,那並不是精心設計、刻意擺設,乃是他們的生活。 在美國賓州(Pennsylvania)的鄉下也有不少這樣的市集,其中有2個市集令我印象深刻,一個是位於Perkiomenville的「Perkiomen Sale」或稱「Perkiomen Auction」,是結合農夫市集、舊貨買賣與古董交易的市場;另外一處是較為出名的「Green Dragon Market」,位於蘭開斯特(Lancaster County)阿美許人所在的社區(Amish,是美國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基督新教再洗禮派門諾會信徒,以拒絕汽車及電力等現代設施,過著簡樸的生活而聞名),除了結合農夫市集、雜貨與舊貨買賣之外也有販售鄉村傢具、食物等一般商品。 Perkiomenville的市集是屬於社區型的露天市集,只在週一的清晨7點開市。主要販賣古董、二手貨與農產品。許多人認為美國人很浪費,然而在二手市集中可以看見他們另外一面,人們將不需要的物品帶到此處販售,買賣雙方與環境都獲益。因此市集中隨處可見來此搜尋便宜東西的人,打量著商品、詢問著價格;當地的農夫也把握這個時候的人潮,販售蔬果。喜愛逛二手市集的人一定不會錯過古董市場,市場在市集的裡面,除專門販售古董的房舍裡面外,圍繞在周邊的也有一些古物商在販售古董舊貨,其中最有趣的便是老玻璃瓶的拍賣,在他們的眼中這些舊貨可是寶貝,但不樂於此道者便會輕蔑地稱之為Junk Sale(垃圾交易)。而這些喜愛舊貨的族群中,曾有人索性使用Junk這個詞出版了《American Junk》與《Garden Junk》2本介紹古董舊貨的書。 舊貨的味道確有其魅力,讓人為之著迷,所有鄉村生活有關的書或雜誌都會介紹一些古董舊貨。一對接待我們居住的夫婦,他們的房子與家中的傢具、物品,幾乎全部都是古董或是二手舊貨。探究人們喜愛它的因素,大多是因為懷舊、或是物品經過時間洗禮過後所散發的視覺效果。在生活上購買這些老東西是一種趣味,然而在信仰上,若一味地堅持人所立的舊傳統不必然是好事。如同耶穌來到世上時,祂革命性的教導顛覆當時猶太拉比所依循的傳統。耶穌來並非廢去舊約的律法,乃是要成全,只是要除去人在律法上所加添的種種束縛。好比那些古董維修師傅,將古董重新整理,除去不正確的維修、油漆,重新塗裝之後,它的價值與美麗便突顯出來。耶穌來也真正地成全了律法,使律法成為我們的祝福而非束縛。 至於位在蘭開斯特的Green Dragon Market是一個大型的市場,為遊覽蘭開斯特必去之處,市場甚至擁有自己的網站,提供旅客所需的資訊。當中販賣各式在地土產、傳統食物、農產品、傢俱、雜貨等,吸引眾多人前往,常常造成停車場周邊道路壅塞。 由於市集位於阿美許社區,所以有不少阿美許人在此設攤,他們主要販售自家農產,至今仍維持18世紀的農耕方式使用馬匹來犁田、不用化學肥料,所生產的農作物被認為品質優良,因此吸引附近城鎮的人來此採購。除了阿美許人之外,舊體制的門諾會信徒(Old Order Mennonites,比阿美許人較開放的重洗派)也會在此買賣。除了這些門諾會背景的人之外,甚至還遇見一位從中國移民來此的婦人,銷售著中國製造的廉價品。然而在市場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看見一個青年在市場的一處,手拿著數支彩色的棒子,掛起布條,其上有「基督徒農夫外展(Christian farmer outreach)」的字樣,向往來的人傳遞福音。他們使用的福音工具之一為「無字書」,其實是一張折頁,透過內容中金、黑、紅、白、綠的珠子所象徵的意義與經文來傳遞福音。 以往我們認為美國是基督教國家,事實上教會中年輕人卻漸漸流失,看似物質豐饒的美國,卻令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迷失。一些內心困惑的人想要從阿美許人的生活中找到方向,他們或許可以經歷到簡樸的美好,但是若無法從中看見引導他們生活的源頭,那麼只是能找到福音的影子而已。 古董店家老闆與詢問價格的客人               只要是可用的物品都可拿到市集販售               市場上的阿美許男人們             市集上總會販賣些在地傳統美食

謙卑

&nbsp◎宋文娟 &nbsp 宋文娟 &nbsp 謙卑是了解的能力; 而不看輕自己。 &nbsp 謙卑是甘心樂意地位於低處; 而不是故意的蹲下。 &nbsp 謙卑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省; 而不是沒有自信。 &nbsp 謙卑是心靈深處的豐盛; 而不是表裡的膚淺。 &nbsp 謙卑是一種良善的態度; 而不帶有虛偽的矯情。 &nbsp 謙卑是教自己得福; 也讓人受益。 &nbsp 謙卑是對別人的尊重; 自己言行的藏拙。 &nbsp 謙卑是無言的讚美; 是由行為反映出的敬畏。 &nbsp 謙卑是一種生命歷程省思後; 自然反應出的行為。 &nbsp 謙卑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是上帝所喜悅的。 &nbsp 謙卑, 是格外的恩典; 是一種敬畏神的態度; 是對自己真正的認識; 認識自己的有限; 上帝的無限。

可愛任真的他

◎徐純慧 &nbsp記憶中,爸爸是個沒有聲音的人,他可以一整天都不說話。到了晚年,因為重聽的緣故,話就更少了。 &nbsp巧手造福家人會友 印象中,爸爸總是坐在書桌前,不斷的看書、寫字。我們還小時,他常抱著弟弟在書桌前準備講章及備課。有那麼一段時間,因為媽媽在中廣公司主持傍晚節目,爸爸就得準備晚餐,每到傍晚我們幾個小孩總是圍繞在他身邊,愛講話的大姊就一邊洗菜一邊嘰嘰喳喳的和爸爸討論每日新聞和天下大事,洗菜的水聲、炒菜的滋滋聲以及談論大小事的嘻笑聲,常成為我兒時甜蜜的回憶。美援時期,教會有美國寄來的奶油、奶粉、麵粉以及玉米粉,爸爸就用這些材料做麵條、饅頭、包子、窩窩頭、甜甜圈,好像任何食材都難不倒他,在那個物資缺乏的時代,讓我們5個孩子常享受到親手做的美食。有一次,爸爸從神學院帶回1顆好大的「麵包果」,我跟弟弟看著他仔細的在地上鋪報紙,用菜刀抹油,處理分切那顆可以炒來吃的「麵包樹」掉下來的果子。 爸爸是我們家公認的大廚師,尤其是他的炒米粉在親朋好友中是有名的,但是他卻不愛下廚,常常要我們說好話或看他高興,他才願意動鍋鏟,這大概與他的潔癖有點關係吧。除了炒米粉之外,爸爸做的「壽司捲」更是一流,每次聖荷西台美教會的Pot-Lock他總是會高高興興的做一大盤去。 小學時,爸爸有時會在週末帶著我去探訪會友,從中南街走到舊庄山上,往往要走上近2個鐘頭,沿途提醒會友禮拜天要記得來禮拜。每到會友家時總是備受接待,還記得有一次,有會友家的豬病了,女主人說:「牧師啊,阮兜&ecirc豬破病吃未落去,請你來替牠祈禱好嗎?」沒想到,就在爸爸祈禱完,他們家的豬竟然就開始吃起來了,歡呼聲隨之而起! 禮拜六一早,爸爸總帶著我們全家一起掃禮拜堂,除了禮拜堂內,也要打掃院子。有時,他會像個園丁,耐心的整理修剪院子的鐵樹等大大小小的花草樹木。到了聖誕節時,也親自繪製大掛圖,做起美工。早年的牧師,好像十項全能,身兼數職,內外兼修,上帝的恩典永遠夠用! &nbsp認真學習、收藏仔細 爸爸喜歡下棋,家中存有象棋及圍棋古書。記得小時候家裡訂的《新生報》每日都有棋譜,有時看他拿著棋譜在棋盤上深思。在南港教會時期,有個住在教會附近的鄰居,雖不是基督徒,卻常來找爸爸下棋,成為我們家的好朋友。 說起爸爸的收藏嗜好,除了8歲開始集郵之外,早期的車票、錢幣,甚至戰時美軍投下的炸彈碎片,他都仔細的留下來。他還會仔細的留下教會中會、大會及總會每一次開會的議事錄,這種蒐集及收藏的嗜好與習性,使他在教會歷史的研究上擁有完整的第一手資料。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貝殼」的蒐集,不單是蒐集大大小小貝殼,還去購買各類書籍詳加研究。有次他帶著我去博物館耐心的為我述說貝殼的故事,回家之後就將所蒐集的貝殼分類整理又加上卡片說明。退休在美期間,在美國政府開始發行各州錢幣時,又引發他蒐集錢幣的興趣,這些收藏品的把玩、整理與研究,豐富了他的退休生涯。 爸爸喜歡看書、買書,早年比較偏重神學研究的書籍,退休後就廣泛涉獵文史名著。他非常重視史料的蒐集,許多夾子存有他的剪報資料,記得小時候當艾森豪總統來訪時,爸爸帶著我們幾個孩子去台北加入歡迎隊伍,結束後他帶著我們去圓環吃雞捲與肉粥打牙祭。 爸爸做什麼事都很認真,記得有一段時間,他養了缸熱帶魚,為了養魚就買了書來讀。在大直的時候,有朋友送來一支咖啡壺,他就開始仔細研究泡咖啡。常常邀請學生們來喝咖啡,使家裡每天總有暖暖的咖啡香。當他知道我在教「微積分」時,就開始跟我討論微積分,因為他說為了讀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必須學微積分,也因此我勉勵我的學生說,81歲的老頭兒都可學微積分,你們才18歲更沒問題可以學得好。 恩典之路主隨行 爸媽受的是日本教育,用漢字發表文章總覺得不是那麼順暢。因此,爸媽所要發表的論文總希望受中文教育的我們能幫忙潤飾。早期是大姊潤飾,大姊出國後,這工作就落到我頭上。大概是因為彼此都忙,常常得利用晚上時間,甚至到夜深人靜,邊打瞌睡邊改稿。每當需要做大幅修改時,他們常不厭其詳的跟我解釋原意,期待我能多加協助,當時我卻常顯得不耐煩。比起現在常常耐心的修改學生論文,想起過去對他們的態度,真是感覺愧疚與虧欠! 2000年初媽媽先被主接去,連著2個暑假我帶著爸爸到紐約去到處走走,拜訪家人以及老友,他帶著一本美國民謠,空閒下來就一路哼唱著,因為這些老歌是高中時期音樂老師教過的歌。回到住家,他看到老人公寓內的二手商店內一對可愛的小馬克杯上有〈Old Black Joe〉(老黑爵)的歌詞,開心的跟志工店員說:「這首歌我會唱」,並當場唱了起來,當然,店員也就把杯子送給了他。我的爸爸就是這麼一位可敬又可愛的長者。 50歲之前他連續牧會25年,盡忠的牧養上帝託付的羊群。50歲之後轉換跑道,致力於神學研究與教育15年。退休後能夠陪伴照顧病中的媽媽18年,他說,這都是上帝的恩典一路隨行。 &nbsp

次序之美

&nbsp◎戴惠娜(台南中會德光教會牧師娘) 解決水深火熱的夫妻關係要照順序來,而唯有美好和諧的夫妻關係,才是奠定子女好品格的根基。 &nbsp 禮拜天課程一結束,與老師寒喧一會兒,她分享與公婆爭奪教養權的戰況,場面令人怵目驚心,其另一半也無能為力扭轉這樣的局勢。為此,他們夫妻對兒女的教養一籌莫展&amphellip&amphellip,說到傷心處,不免潸然淚下,這樣的婚姻,公婆儼然成為他們婚姻危機中的第3者。 還有另一位已婚的老師,因其父母已逝,幾年前待產時我與她的先生在產房全程陪伴,因著產程不順,痛苦不堪,而貼心的丈夫無時無刻守在身旁,無微不至的照顧她,整個心情也隨著太太的陣痛起伏,連在一旁的我都羨慕不已。沒想到事隔幾年,稚齡的兒子竟搖身一變取代了媽媽的地位,與父親聯盟對抗母親的管教,有時兒子當眾對母親口無遮攔的叫罵,大眼瞪小眼,令我感到驚訝。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混亂的戰況,使夫妻在婚姻中自亂陣腳、坐困愁城呢?而這樣熟悉的生活模式已屢見不鮮,天天上演,而坊間專家也爭相提出忠告,但眾說紛紜,依然無法挽救水深火熱的夫妻關係。 神看為好的次序 感謝神,在祂沒有難成的事,當務之急祂已有解決之道,道在何處呢?首先是恢復夫婦關係的排序,人既已離開父母與另外一半結為一體進入婚約,排序上理應以夫妻關係為首要,親子次要,再來與父母。因此,順次序之美夫妻理當尋求共識,再往下拓展。在神造天地之初,神造萬物的前5天,神的結語都是相同的一句話:「神看為好。」唯獨第6天造男造女後,祂最為滿意說了有別於前5天的一句話:「神看為最好。」可見在伊甸園神設立婚姻,並沒有附加子女才算完美,光是夫妻倆人已足主心願,子女是出了伊甸園愛的結晶,並非婚姻的必備品,但我們多少時候本末倒置,有意無意中讓子女或自己的父母喧賓奪主,讓婚姻中的關係失了序打了結,走樣又走味。 &nbsp5種愛的表達帶來4樣寶貝 回歸神的道,將使人重享夫妻甜蜜的生活,在這和諧健康的美麗關係中,將帶出4樣寶貴的禮物給兒女: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利他的正義感。使子女的生命不再受困於父母軟弱的婚姻關係,也不致於過度依賴外來同儕間的友情,能輕而易舉的避開焦慮不安、情緒失控、學習障礙&amphellip&amphellip等等的風暴。由此可見,夫妻必須先有穩固的關係,同心同行相愛永不渝,才能建造這4樣寶貝留給子女。 那要如何彼此相愛,才能讓彼此感受到愛與被愛,聖經上給了我們5種對愛表達的方式。 1.愛的言語:哥林多前書8章1節:「&amphellip&amphellip這一類的知識只會使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才能夠造就人。」 2.以行動來服務:約翰壹書3章18節:「孩子們,我們的愛不應該只是口頭上的愛,必須是真實的愛,用行為證明出來!」例如彼此分擔家務。 3.送禮物:以弗所書5章25節:「作丈夫的,你們要愛自己的妻子,好像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命一樣。」 4.精心設計的時刻:馬太福音17章1節,耶穌帶3個學生上山,改變相貌,潔白放光,學生驚喜地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amphellip&amphellip。」 &nbsp 5.身體的親密接觸:馬可福音10章13~16節,耶穌抱小孩,為他們按手祝福。如:彼此擁抱或手牽手。 以上5種表達的方式,夫妻可以擇其所愛,告訴對方自己最喜歡的表達方式,讓你們的相愛帶出影響力。 倘若此時,你尚在教養子女的路上喘息不已,力不從心,建議你回歸聖經的原則,尊榮神的話,檢視自己,並充分運用。唯獨美好和諧的夫妻關係是奠定子女好品格的根基,雖不能保證會帶出怎樣的子女,但它必定會讓你心得安息,讓子女享受神合宜且豐盛的產業,存到永遠。 &nbsp &nbsp

佳在芳苑

◎盧佳惠(彰化中會芳苑教會傳道師) &nbsp 多年前,我才大學畢業,曾經年少意氣風發,那時候總覺得:只要我願意,沒有做不到的事!感謝神在幾個年頭下來,稍微磨去我的自高。然後神推了我一把,進入神學院,又推了一把,就這樣來到彰化西海岸的芳苑教會。倏地一年又半載就這樣過去了。 準備寫稿的主日下午,結束一天的聚會,送走最後打球的青少年,獨自坐在安靜的客廳。桌上一堆小東西:老長老自家炒的小包花生米──很適合配稀飯;幾塊酸甜香的土鳳梨酥──顯然是出外遊玩特地買回來的;自家宰的火雞腿一大支──都剛好我一個人份。零零散散的小東西,吃的、用的說不完,表達著會友對我一個人住在這裡的關心。其實我不是一個人!我有主的同在,也有這樣一個大家庭的關愛。 但其實一開始我是不甘願的,我已經沒有年少意氣風發的自信。說真的,牧會真難!壓力實在很大,事務的處理、人事的糾葛、身心靈各樣的需求、講道的壓力。記得有陣子連續幾位老會友過世,週六下午主理完家庭禮拜回到住處累癱了!想到晚上還有聚會、明早還有更多聚會。忍不住拿起電話向同學訴苦,一接通就哽咽地說不話來。 感謝耶穌,祂救了我!我漸漸明白許多事。透過牧會,主光照我性格中許多問題,比如說:完美主義的問題。就是我那麼注重自己的形像、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表現,以致於壓力那麼大。我開始學習定睛在神,看祂自己的心意,看祂的工作,看祂的能力。第1年初來,在這裡確實有許多福音事工如火如荼地推展開,國小課輔班、國中得勝者、社區佈道、聖誕嘉年華,我們芳苑教會也很直接地面對國光石化的問題,學習更多走入社區和農漁民站在一起。但這種種的活動與行動背後,其實不是靠人的才能、勢力與作為。 記得有次為了國光石化和社運團體開會過程中,一位非基督徒的執行長語重心長的告訴我說:「所有人可以做的,我們都做了,再來,請為我們禱告。」她說得很對!我也要說,有一件我覺得牧會中非常寶貴的,就是早天祈禱會事工。 海岸的芳苑風有多強,只有被吹過的人才知道,而我深深感謝神,總有3、4人一起來早禱,為每一天的福音事工、為教會家家戶戶、為這片土地守望禱告,讓禱告壇前的火常常點著。禱告所帶來的改變,無聲無息,卻像春天的生命力,人的眼睛看不見,在不知不覺之間,地上的芽迸了出來;看似枯乾的枝上冒出新葉,水會流動、人心會改變。並不是因為人努力做了什麼,而是神的工,在我們的呼求裡,祂垂聽且動工。若有什麼辛苦、力不能勝的日子,或有什麼軟弱失敗挫折的眼淚,都只是促使我更緊緊的抓住祂,我深體會前輩們所說的話:這呼召是個榮耀的呼召。 傳道工作確實是多麼的榮幸,神也透過傳道工作一直照亮我的內心,使我被修剪,除去不屬主的部分。我相信,人對了的時候,所做的事才會對。原來牧會是我自己先被主的話、主的靈牧養。而我也體會神自己始終是教會的主,澆灌與栽種都只是盡本分,使它成長的乃是神。現在的我已經不覺得很辛苦,反而常常覺得很感恩、很甘甜、很榮幸。 回到桌上那一堆小禮物,我深深感謝神將我放在芳苑。牧會不滿1年,先後經歷自己開刀及家父安息,然而那段日子,教會以很大的愛關懷支持我和我的家,給了我安息調養的時光,使我能夠再出發。基督的愛也透過弟兄姊妹融化了我的心,我不用害怕顯出自己的軟弱與不足,而能與教會一起好好學習接納與被接納的愛。在服事中,我也被這群可愛的同工和弟兄姊妹服事了。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