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普世策略研討 建立PCT品牌

&nbsp總會舉辦研討會 &nbsp邀集普世參與人才發掘長老教會特色 &nbsp推廣普世形象 【李信仁新竹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要在世界塑造什麼品牌形象,如何貢獻普世教會?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普世關係策略研討會」建議,要將「關懷弱勢」和「做別人不敢做或不願意做的」列為優先,提出普世課程訓練,加強培育人才,舉行普世原住民論壇,編撰新版英文長老教會事工報告、成立普世時事議題小組等方向。 長老教會總會普世關係委員會2月10日至11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行研討會,探討當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如何貢獻普世,以及在普世參與中的特色。現任韓國政府東亞顧問,曾經任職普世教協的徐望志教授提醒,普世教會界對長老教會1970年代的民主人權參與印象深刻,台灣走向民主化加上中國崛起,長老教會更加關注台灣國家獨立主權議題,卻讓普世教會對台灣長老教會有「單一議題教會」(one issue church)的錯覺,當前處境比過去更加嚴峻,長老教會需要思考如何訴說台灣故事,在普世塑造「台灣品牌」(Taiwan Brand)。 去年10月曾受總會邀請來台的徐望志指出,國內外情勢對台灣衝擊很大,普世交流場合面對中國教會,除了堅持台灣主權立場,還要確定長老教會「行公義,好憐憫,謙卑的與上帝同行」的核心價值,在國、內外樹立鮮明的品牌形象,不只是邀請普世教會關心台灣,透過長老教會普世參與,台灣也要貢獻世界。 對於長老教會普世參與,前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楊啟壽牧師回顧1970年代,長老教會與受苦台灣人站在一起,為台灣發聲獲得全球教會支持,1980年代高俊明牧師被監禁,普世教會關切達到最高峰;長老教會關懷勞工、漁民、婦女、雛妓、原住民等社會弱勢也獲得世界各教會支持,但1991年因中國教協成為普世教協正式會員,造成台灣長老教會壓力,有些國家的教會對台灣感到棘手,台灣也面臨普世關係邊緣化危機。 對長老教會普世關係演變,楊啟壽認為「長老教會過去在普世受肯定,是因為認同受苦的台灣人民、關懷弱勢,甘願付出。」現在重新思考台灣形象塑造的動機,不應是急著得到他人肯定或建立關係,而是長久關懷受苦的人,他強調「長老教會要少做錦上添花的工作,應當開拓社會上沒人想做或不敢做的事情,持續推動心靈改革,培養台灣人民疼惜土地。」 這場研討會除了普世關係事工委員會成員,並邀請神學院、神學學者以及總會婦女、青年、大專代表集思廣益,普遍認為長老教會要加強普世人才培育,尤其是年輕一代,建議長老教會要盡力使信徒探討了解普世運動的本質,利用暑假舉辦短期普世課程,擴展並使普世人才培育向下扎根,並進一步成立普世訓練中心,善用網路推廣長老教會形象,希望長老教會總會儘快完成相關事工。 另外,普世教協等機構對於南蘇丹獨立公投、突尼西亞抗暴、埃及政變等國際時事能快速提出反應和信仰立場,但台灣長老教會還沒建立普世動態和時事的回應機制,研討會建議成立普世時勢議題小組,使長老教會能對普世議題即時回應。 長老教會總幹事張德謙強調,網路時代的普世動態瞬息萬變,最近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Taiwan Church News Network, TCNN)https://tcnn.org.tw/成立,TCNN將成為台灣教會和普世交流的平台,建議教會善用TCNN,掌握最新普世消息,將台灣宣教經驗分享國際。&nbsp 行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nbsp專家學者紛提多項特色 【李信仁新竹報導】聽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會想到什麼?對長老教會的普世形象,2月10日至11日的教會普世關係研討會,與會者看法多元,長老教會不只政治和社會關壞,還有多族群、多語言、新版《聖詩》、社區宣教、救災和重建等特色,以及和天主教等發展跨宗派、跨宗教的普世關係。 任教於台南神學院的美國宣教師亞大偉認為,長老教會的新版《聖詩》收錄台灣本土、國外、多族群和文化的詩歌,這是台灣帶給普世教會的禮物,讓世界認識台灣的最佳媒介之一;長老教會全台超過1200教會,很多教會社區事工推動良好,還有勞工、漁民、原住民關懷,以及921大地震、88水災等災後重建和急難救助等,都值得向世界分享。 同樣在南神任教的楊順從牧師強調,長老教會認同並關懷弱勢,環境也是弱勢,當今世界面對環境和生態危機,長老教會應以關懷大自然和世界接軌,落實生態和經濟公義要從教會本身做起,尤其在中產階級化的台灣教會,更要徹底改變消費行為。 台灣神學院教授鄭仰恩、前總會普世幹事徐信得牧師等人提到「新眼光讀經」,有本土和普世的聖經信息與信仰反省,近年配合普世教會〈共同經課表修訂版〉與教會曆編排進度,全體教會與普世同步的讀經運動是長老教會特色。 過去黃彰輝、宋泉盛等台灣神學家對普世神學發展貢獻良多,曾在南神、玉神任教多年的鳳信教會牧師陳南州提醒「台灣教會好好做神學,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這場研討會也回應,台灣長老教會的神學,就是讓普世看見台灣的重要管道。 原住民、跨族群、多語言的宣教是長老教會重點,前總會議長、努呼路瑪教會牧師雅福‧夏德建議長老教會舉辦跨國原住民論壇,向世界分享原住民宣教經驗;總會普世幹事胡宏志則透露,未來2年長老教會可望舉辦相關論壇。 長老教會婦女積極參與普世,在亞洲經常擔任幹部與領袖,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和普世一起推動「小錢運動」,普世教協中央委員鄭明敏期待「長老教會成為普世教會的陳樹菊」,貢獻世界。

邱瓊苑赴任澳洲教會 羅榮光受邀專講

【李信仁綜合報導】澳洲布里斯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雪梨時間2月6日舉行第4任牧師邱瓊苑就任禮拜和「關懷台灣」座談會,邀請前長老教會總幹事、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羅榮光舉辦專題演講,他除了表達對昆士蘭水災的關心,並訪問議員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e),期許海外台灣教會加強與同鄉互動,共同關心台灣。 2月4日至12日羅榮光訪問澳洲,6日在邱瓊苑就任禮拜發表祝辭提到,邱瓊苑過去擔任總會教育幹事7年,為了教材編輯推廣、生命教育、總會成立使徒書房等付出心血,能力和服事備受肯定;在昆士蘭水災後邱瓊苑抵達當地,如同挪亞方舟帶來上帝平安信息,到海外台灣教會服事是全新挑戰,願主賜福她和布里斯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期待教會加強與當地台灣社團聯繫,向同鄉分享福音。 邱瓊苑表示,造就信徒和落實信仰根基是她的使命,感謝各界教會的祝福。布里斯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隸屬於澳洲聯合教會,禮拜中南摩頓中會牧師費雪(Rev. Gwen Fisher)代表澳洲聯合教會祝賀,美國長老教會總會少數族群委員會主委謝慶雄牧師也到場參加。 禮拜後,教會與昆士蘭台灣同鄉會合辦座談由羅榮光主講,代表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為昆士蘭水災重建奉獻澳幣1000元,他分析簽署ECFA後的政經影響,台灣有超過300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但馬政府還推「18%」造成社會不平等,貧富差距擴大。同鄉會長林俊廷律師回應,2012年立委、總統大選是改變台灣的關鍵,澳洲台灣鄉親將全力支持認同台灣的人。 基督徒醫師王利力、王帥力姊妹的引介下,羅榮光到雪梨訪問自由黨議員大衛克拉克,與談近2小時,大衛克拉克是天主教徒,除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也聲援受中國迫害法輪功成員。羅榮光強調,台灣與亞太安全密切相關,此行後,他期盼台灣參與普世,外交上台灣不要只談本身,而要用台灣對亞太和平的責任,爭取國際認同支持。 &nbsp

NCCT正名 張德謙獲選理事長

教會合作協會通過正名為台灣 &nbsp張德謙以基甸勇士勉牧長將異象化為行動 【林宜瑩台北報導】第11屆教會合作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 of Taiwan, NCCT)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2月14日在天主教主教公署召開,除依法選出23位理事、5位監事外,在同日下午該會理監事會中,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也獲選為該會理事長。另外,在會員大會時,也針對NCCT的中文名稱,是否應正名為「台灣教會合作協會」進行提案討論,最後在53人出席下,有40位、超過3/4的代表贊成,通過了正名案。 原本第11屆教會合作協會第1次會員大會開會禮拜,應由洪山川主教主持、證道,因身體微恙改為張德謙證道。張德謙以聖經士師記7章1至12節,記載基甸300勇士的故事,勸勉眾教派牧長要憑著信心與主同在,將願景、異象化為具體行動,不要像基甸人一開始被上帝呼召前去拯救以色列人時,用各樣藉口、理由推辭,而是要順服神的帶領,如此便能將 Impossible(不可能)變為 Im possible(我能)。 張德謙指出,一開始基甸士兵有3萬2000人,後來因懼怕、膽怯回去的有2萬2000人,剩1萬人,神還認為太多,後以用手捧水保持警戒為篩選標準,選出300基甸勇士,最後這300人竟戰勝被形容成「如同蝗蟲那樣多」的米甸人、亞瑪力人及一切東方人,可見,只要時時體驗神必與我同在,就能突破、超越自我限制;他也以長老教會推動「一領一.新倍加」運動為例,盼望眾教會都能將願景化為行動,一起讓2300萬台灣人經歷「以馬內利」(神必與我們同在)的祝福與喜樂。 在NCCT教會合一、國際關係、婦女、勞工、原住民關懷等小組代表報告2010年各種事工後,NCCT提出中文名稱正名案,過去為了NCCT中英文名稱不相符合,各教派牧╱神長曾因此有過激烈的爭論,但這次由國際關係小組提出,在14日的會員大會中,卻一改過往緊張氣氛,在第1輪投票時,就有40位代表、超過3/4舉手贊成正名案,因此,未來「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教會合作協會」,將正名為「社團法人台灣教會合作協會」。 正名案通過後,NCCT也立即進行理監事代表的改選,最後選出包括張德謙、許承道等23位理事,及陳德沛、林之鼎等5位監事,在當日下午的理監事會中,又選出張德謙為台灣教會合作協會新任理事長。 卸任的前理事長、天主教台北總主教洪山川發表感言時,首先感謝長老教會總會的幫忙,讓宋信樂牧師能擔任天主教全台灣神父講道訓練會的講員,他也透露自己日前因肝溶氧差一點敗血,一度病危,後被耕莘醫院搶救回來,特別感謝眾教會牧╱神長的代禱,也期望大家日後仍能常來主教公署看看他。

基文出版社拜訪總會、公報社

【林宜瑩台北報導】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一行4人,在社長翁傳鏗牧師的帶領下,2月8日傍晚拜訪長老教會總會,總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親泡台灣茶熱情接待。翁傳鏗曾以CWM學生身分在台南神學院研習,與許多長老教會牧長熟識。這次翁傳鏗帶領同工來台參觀第19屆國際書展,參觀前一行人先至總會拜訪,並在15日上午拜訪台灣教會公報社,洽談雙方合作的可能性。 8日拜訪總會的行程,翁傳鏗針對該社《基督教要義》叢書改版,以及要出版「亞洲神學」有關宣教模式的書籍,特別詢問總會幹部的意見;總會助理總幹事林芳仲牧師表示,若談到情境或處境神學,就一定要提到已故黃彰輝牧師;張德謙也建議,可以接洽總會傳道主委、彰化中會竹塘教會牧師莊孝盛,提供鄉村牧會的寶貴經驗,另外,在原住民宣教策略上,總會原宣幹事歐蜜.偉浪也是很好的人選。 翁傳鏗也特別贈送《加爾文的生平》、《香港教會通訊錄》給總會,張德謙也回贈長老教會「一領一.新倍加」相關書籍與《教會一覽表》,張德謙更鼓勵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能多多與台灣教會公報社合作,因此,2月15日翁傳鏗也帶領該社出版總監堵建偉、副總監鄭堅徒,市務總監林美貞、副總監葉玉萍等人,前往台南拜訪教會公報社社長陳祐陞、總編輯方嵐亭。

芥菜種會專訪張德謙

&nbsp【林宜瑩台北報導】為了在3月26日「孫理蓮宣教士110歲感恩音樂紀念會」上,讓支持基督教芥菜種會的教派、機構或個人,能透過影像懷念這位美籍宣教師、孫雅各牧師娘、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芥菜種會2月9日特別前來長老教會總會專訪總幹事張德謙;張德謙推崇孫理蓮是台灣盲人、孤兒、殘障、監獄、麻瘋、原住民等弱勢族群之母,能被冠上如此多弱勢者之母的尊稱,在台灣,恐怕非孫理蓮莫屬。 為了感念孫理蓮「最小的婦人,最大的胸懷」以弱勢關懷為主的宣教精神,基督教芥菜種會除了發出「尋人啟事」,把過去曾受到孫理蓮照顧的「芥菜種會家人」找回來,要在3月26日在台北真理堂,以音樂會方式來記念外,芥菜種會也特地以影像專訪台灣長老教會總會、花蓮門諾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世界展望會及台北中會聖望教會、烏腳病醫師王金河等,當年曾與孫理蓮一同關懷弱勢的教派、機構及個人。 張德謙接受專訪時,除細數孫理蓮在台灣為孤兒、原住民、監獄、山地醫療、麻瘋患者、盲人、烏腳病等事工的投入外,也鼓勵曾受到芥菜種會幫助的每一人,都能效法孫理蓮的宣教精神,把上帝的愛再傳承下去,讓愛永不熄滅,用愛來照亮每一個需要被關懷的生命。

霧台教會60年 山上山下齊宣教

&nbsp關心都會族人信仰 達努巴克牧師每週兩地奔波樂服事 &nbsp 【陳怡萱採訪報導】魯凱中會霧台教會去年設教屆滿60週年,原本9月要進行感恩禮拜,卻碰上凡那比颱風來做亂,延至今年2月4日,超過500人熱鬧慶祝。霧台教會牧師達努巴克.拉歌拉格表示2個異象,1是成為不斷宣教的教會、2是成為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教會。目前霧台教會在屏東市內有一宣教聚點,達努巴克每星期自己開車上下山主持主日禮拜,他說,大多數信徒都到都市謀生,有必要好好照顧他們的信仰靈命。 霧台教會設立於1950年,目前的禮拜堂由已故國寶級魯凱族藝術大師杜巴男帶領他的兒子杜勇男、杜再福、杜勇君,4名藝術家花5年4個月時間打造,全部採用當地石材、木頭。去年屆滿60週年,各團契分別舉辦青年文化營、敬拜讚美營等各種活動來慶祝。12月初教會與部落合辦「十字藝術競賽特展」,徵得48件作品以「十字」為主題自由創作,從12月至今年2月4日展出,包括串珠、編織、刺繡、雕刻、彩繪等,甚至有大型十字架分布在部落內,由族人、遊客共同投票選出最佳作品。教會裡還有座號稱最大的檜木十字架,達努巴克說,這棵檜木原本位在台東、屏東山區交界,根部在日治時代被日本人拿走,留下樹幹躺在原地多年,教會重建時,全村動員50多名男丁搬運,把超過10公尺高的樹幹製成十字架。 而2月4日的感恩禮拜,因適逢春節時期,並未特別邀請太多賓客上山。禮拜中由魯凱中會第1屆議長鍾思錦牧師講道,勉勵霧台教會朝向宣教的異象努力向前。魯凱中會去年在台南市成立第17間教會,名為南凱教會,場地是台南中會新興教會無償租借的舊禮拜堂,夥伴宣教成為美談。這間南凱教會即是從霧台教會分出的第3間教會。 達努巴克指出,教會有9成會友在屏東內市有房子,而多數族人也到屏東市內發展,為就近照顧他們信仰靈命,目前屏東市有固定的聚會地點,主日禮拜時間在星期日下午;目前教會共有3場主日禮拜,皆由達努巴克親自主持,每星期親自開車上下山,主持禮拜也探訪會友。雖然兩地奔波,加上通往霧台部落的道路仍不太順暢,但達努巴克笑說「辛苦得很快樂,快樂的辛苦啦!」 達努巴克表示,很多會友週末仍會回到山上做禮拜,倒是越來越多原住民到都市謀生或搬遷到都市,這是值得關心的重要問題,魯凱中會也看見族人在都市的需要,已有幾個都市聚點,如何繼續關心族人的信仰生活,對中會、教會來說都是一大課題。 &nbsp

捍生態促部落宣教 有原最美

&nbsp2月第3主日原住民奉獻主日 總會籲不分族群齊力關懷原宣事工 【林宜瑩台北報導】2月第3主日2月20日是長老教會總會訂定的「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奉獻主日」。日前,總會原宣已發函各教會請安、報告,詳述原宣各樣事工內容,期望能在今年募集到新台幣600萬元的奉獻目標。總會助理總幹事星.歐拉姆牧師也呼籲,讓平地與原住民教會的夥伴關係能持續下去,使兄弟和睦同居的見證,成為上帝最美的祝福;原宣幹事歐蜜.偉浪牧師則提到,原住民要關心〈原住民族地區發展條例〉的立法進度,以免自身權益受損,讓原鄉淪為財團鯨吞蠶食的囊中物。 在原宣的請安函中,詳述重點事工有「小型教會牧養」、「都市宣教拓展」、「原住民族人權自治之議題事工」、「合作型事工」等,另有主體性事工如族群區會、福音宣教、人才培育、研究推廣、原民社教、產業發展、原宣法人、牧者退修會等,再者,為配合總會總主題「促進多元共榮.落實上帝公義」,原宣也推動合作型事工,結合各族群區會與總會各機構合作,推動如中性第三者(TPN)訓練、原住民牧者教牧進修等事工。 在福音宣教上,推出「原住民城鄉宣教方案」,期望永續建立平地與原住民教會宣教夥伴關係。為關懷牧者生活,也積極推動「小型教會的牧養方案」,讓牧者能全職事奉,更配合總會「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藉此提升牧長兄姊信仰靈性,並積極推薦原住民青年參加國際非營利組織及普世教會會議,培育原住民青年的國際觀與視野。 在原鄉青壯年信徒人數因工作遷移都市逐年流失的問題上,星.歐拉姆期望平地與原住民教會能持續夥伴關係,讓都市原民在教會通力合作下,也能有場所穩定聚會鞏固信仰生活。星.歐拉姆認為,平地與原住民教會互為肢體,基於平等互惠,本當相互扶持、彼此幫助,無分強弱、貧富,同做主工,才能共得上帝的榮耀。 面對連年天災造成原鄉重創,以及馬政府不重視原住民族權益的施政作為,總會原宣也在第一時間據理力爭,捍衛原民應有的權益,為維護原鄉生態無畏財團、地方政府的惡勢力。 對近來有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等人推動〈原住民族地區發展條例〉,其中第7、9條將原鄉發展全然排除所有法令限制,對地方政府及財團鯨吞蠶食原鄉觀光資源,無疑是大開方便之門,對此,歐蜜.偉浪呼籲原住民牧長兄姊要積極關心、代禱與參與,否則,原民權益遭受再度的殘害及原鄉生態面臨的浩劫,恐怕無法對後代子孫有所交代。 面對原住民宣教及權益爭取、捍衛原鄉生態資源等,需要眾教會牧長兄姊關心、代禱與捐獻,若有感動為原住民盡一份心力,可匯款劃撥至00078005,戶名:山地宣道委員會,並可指定捐款項目,若需更了解原宣事工,詳洽:02-23625282轉350,尤命弟兄。

泰中青年信仰品格營 細心活在土地上

【邱國榮採訪報導】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青年部於2月8日至10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第3屆青年信仰與生活品格營」,有將近200名青少年參加,青年部部長、羅蘭教會牧師瑪亞鄔茂表示,透過營會,讓上帝的訓示教導青少年,「細心的活在土地上」。 今年報名的人數與去年超過400人及前年約300人的盛況相較,明顯滑落,瑪亞鄔茂說明人數滑落的原因,是過去2年都是借用地方教會舉辦,因地方教會空間不足,稍降低活動品質;今年首度移師聖經學院,活動成本增高,相對報名費用跟著提高,因而影響報名人數大不如前,但活動品質卻是大大提高,讓所有與會者的身心靈均收穫滿滿。 3天2夜裡,學員除了經歷需要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的「原住民奧林匹克競賽」的大地遊戲以外,也分組依序參與了多樣的工作坊與討論,有學習藤編與串珠的傳統手工藝,以及認識泰雅爾族的傳統領域,還有認識中會的歷史與長老教會青年海外宣教事工等,尤其特別的是,在聖經研究課程的分類上,該中會的傳道部協助這次的活動,派員帶領參與的學員探索4項議題,分別是路得記的女性議題、提摩太書的領導議題、阿摩司書的社會公義議題,以及加拉太書的恩賜議題。 「透過營會認識生命的展現,是由『心』出發。」瑪亞鄔茂說,那顆展現生命光輝的心,就是上帝所教導出來的心,是謙卑溫柔,要釘根土地的心,絕不是某些教派聯合舉辦大型營會所標榜「原住民是台灣長子」的浮誇心;她說,那些充滿情緒激動,又大肆標榜個人領袖風格的營會,近年原住民教會的青少年確實趨之若鶩,其因值得探究。

董森永出新書 說笑話闡真理

【邱國榮台北報導】傳道人出書是常有的事,如果是笑話集,就罕見了。達悟區會漁人教會牧師董森永出了一本笑話書,就叫《董牧師說笑話》,由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編輯,於台北國際書展首賣亮相,董森永於2月12日至現場與書迷面對面,分享出書心意,同時也講了3則笑話,除了引人發噱,也發人深思。 「講笑話的目的就是要讓人立刻明白真理。」董森永說,對未信主的人來說,讀聖經往往只是見樹不見林;而牧師講道詮釋聖經時,若是一副學究模樣,只會多添紗幕,任誰也難以一窺真理堂奧,但改以逗趣的笑話比喻真理,「真理就不會像神學一樣硬梆梆」;對於熟悉聖經故事的基督徒來說,禮拜中有笑話可聽,瞌睡蟲也不會上身。 《董牧師說笑話》共蒐錄100則有關達悟族人的故事笑話,負責策劃該書的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所長郭文良表示,這是笑話集,也是一本挖掘達悟族人從傳統變遷到現代生活的紀錄;執行出書的時間耗時3年,執行小組多次赴蘭嶼找董森永口述錄音,除了文字並附有插畫及廣播劇本、有聲CD,期待讓國人更加認識達悟民族。 董森永指出,他腦海裡有超過200則有關達悟族人的笑話,而他也已完成手寫記錄;他說,笑話是建立友誼、放下愁煩及療傷止痛良方,原住民就是懂得這道理,才藉著笑話增進情誼。 &nbsp

開年先學3件事 青年普世漫遊

循前人足跡心靈自助旅行 講座探索普世價值 跑關體驗5地不同文化 &nbsp 【陳怡萱台南報導】剛過完年,新年新計畫是什麼?2月9日在台南中會北門教會有場「2012前要做的3件事」活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中心邀請青年朋友認識台灣與世界,透過短講分享、「跨國」跑關,讓心靈跟著前人的足跡去旅行、學習普世價值觀、體驗不同的文化。 現代社會資訊交流頻繁,透過網路輕易就知道「世界那麼大」,許多人都希望趁年輕走出台灣、走進世界。「2012前要做的3件事」活動中,主辦單位邀請曾到各國與當地青年、教會組織交流的幾位長老教會青年,分享青年普世事工、普世機構組織,以及參與普世的態度與預備。下午則設計歐洲、東亞、南亞、台灣、加拿大等5地事工分享,讓與會者跑關認識每個地方的故事。 青年事工主委李信仁分享大學時代到部落與原住民交流,以及後來出國參與各國普世活動的經驗談,發現其中不變的4大價值就是公義、分享、宣教、合一。而他認為青年事工也有「ECFA」,即是「普世」(Ecumenical)、「委身認同」(Commitment)、「信仰與本土」(Formosa)、「付出行動」(Action),這正是長老教會青年事工的使命。 曾經在德國與印度參與普世交流的高雄中會中山教會青年曾偉宗,在分享中指出,青年的力量雖小、人生歷練及工作能力不如許多「在上位者」,但團結力量大,從小小的改變、一個連結一個,青年的力量足以改變世界。 這次活動也同時宣傳長老教會總會推行的青年普世事工,包括每年各舉辦1次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 Love Taiwan Mission, ILT)及「普世青年交流計畫」(Ecumenical Youth Exchange Program, EYEP),專案助理賴音婷強調這2大事工為要連結總會、青年、地方教會,藉由與各地、各國青年交流及投入當地服事,讓國內外青年認識、認同台灣,從基督普世的愛當中,連結台灣與世界。 這次有來自台灣各地教會青年75人參加,其中排灣中會、中布中會佔多數,因此在1天的活動中,平地青年與原住民青年就有機會彼此認識、交流。李信仁說,「普世」的重點在於建立開放接納不同族群與文化的觀念,不只是到國外才能進行,在地方上關心弱小或與自己不同的人們,也是正確的普世態度。 與會青年之一台中中會力行教會蔡和樺說,聆聽這些分享後,會進一步思考所謂的普世交流活動是否真能幫助台灣在國際上發聲,以及成效如何,他希望自己很快有機會能實際參與相關活動,藉此讓世界聽到台灣人的聲音。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