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文化藝術

小說連載6-3:我們在天上的父

◎林昌華&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挽救 禮拜天早上,阿娥從睡夢中聞到一股刺鼻的草藥味,醒了過來。樹枝仔看到女兒醒了很高興,過不多久阿雄也醒了坐在床上發呆,「爸!是什麼物件,遐呢降(刺鼻)?」 「我前兩天拜託朋友從內山抓來的水蛙。」 &nbsp 「我知啊,你不是常常去溪裡釣水蛙回來煮,但是那 這呢降啊!」 「噢!那是『左手香』藥草的味,我聽朋友說,恁患的是『熱毒』,所以要用卡寒的草藥來治療,從內山拿來的並不是『水蛙鼓』,是生佇樹頂的水蛙。青草店的頭家說,用一碗水配3片左手香蒸熟敷臉,加上一些草藥和水蛙一起煮食,就可以治療恁的毛病。」邊說話邊掀開炒菜鼎看看,「水蛙好啊,恁兩個會當來吃,等吃了以後,我拿『左手香』水互恁洗臉。」 阿娥好奇的想要看看青蛙湯是什麼樣子,湊上前去,一看臉色大變。阿雄看見姊姊怪異的臉色,也趕緊向前看。只見草藥泡在熱水裡,當中載浮載沉10幾隻樹蛙,還可辨認是綠色的皮膚,有的沉在湯底,有的翻肚浮在水面。雖然沒有什麼奇怪的味道飄散出來,但是綠色的皮膚加上飄動的身影,讓阿娥差點吐出來。 「我的朋友說,要整隻吃下去才有效,最好是用吞的,所以等一下骨頭毋通吐出來喲!」接著樹枝滿心期望的說:「希望吃了,恁的面的紅斑就會消失。」儘管嘴上這麼說,但是樹枝仔心裡自問:「但是真正有效嗎?如果有效,政府就不用開療養所了。算算去,先吃看覓才閣說吧。」 兩大碗公的青蛙湯端上餐桌,阿娥看著爸爸又看著弟弟,心想:「不行,假使我顯出害怕的樣子,弟弟一定死也不肯吃,那就枉費爸爸的苦心。」於是仰頭拿起碗一下子喝掉半碗,然後舔一舔嘴唇說:「未歹喝喲(不難喝喲)。」 阿雄看著姊姊的反應,一臉狐疑,但是看起來又好像不是騙人的,於是也學姊姊的樣子大力喝一口,一股強烈的苦澀味進入口中,「好難喝!」但是他立刻想到姊姊,趕緊將湯吞入肚子裡,然後放下碗說:「真正未歹喝。」 原本心裡憂慮的父親,看著兩個孩子都說不難喝,吊在心裡的石頭總算放了下來,趕緊去裝用左手香蒸的洗臉水。看見父親離開,阿雄朝著姊姊吐舌頭做一個鬼臉,小聲的說:「足歹喝(很難喝)。」 這時父親捧著裝草藥水的臉盆,裡面已經放著毛巾,阿娥和阿雄輪流用沾草藥水的毛巾擦紅疹的部位,剛碰到皮膚熱熱的,但是一股清涼的感覺立刻從摩擦的地方擴散開來,原來麻木的感覺消失了,這時的阿娥和阿雄都很高興,趕緊告訴爸爸:「真涼!我麻麻的感覺無去啊(不見了)。」 全家三人的臉上立刻現出笑容,一個禮拜來的憂愁立刻消失了,樹枝仔馬上說:「好佳哉,恁老母有保庇,安呢無代誌啊。」於是愉快的對小孩說:「糜已經準備好了,等一下準備吃早頓,這擺阿爸有煮兩粒雞蛋互恁補身體。」聽到雞蛋,兩個小孩立刻眉開眼笑起來。 認命 阿雄心裡想:「以後多幾次這樣,就常有雞蛋可以吃了。」於是走到門口,依照家庭的規矩,準備拿掃把清掃門前的空地。才走到門口,那種熟悉的麻木感覺又回到紅疹的部位,於是立刻跑進房對父親說:「我的臉閣開始麻起來了。」阿娥也說:「我也是。」 正用杓子撈雞蛋的樹枝仔聽到這話,原本的愉快心情馬上煙消雲散,整個人像洩氣的皮球一樣萎頓下來,嘆了一口氣。「敢講阮父仔子注定分離的命運嗎,天公伯啊,?嘛看我這兩個識代誌(體貼)的囝仔,敢講他們天生就是要受苦嗎,請?可憐伊好麼?」想到這裡的樹枝仔心裡開始對天公伯發出怨言:「?互我的生活艱苦,?無帶念阮尪某的感情,真早就拆離阮的家庭,我攏會當忍耐;現在,連我這兩個可愛識代誌的囝仔也要帶走,?叫我要怎樣活落去啊!」「?到底是有公平抑無啊?」「我黃樹枝無偷無搶,認真打拚為子女,願意吃一切的艱苦,我到底是犯著什麼罪啊?如果我犯罪,我的囝仔是無辜的,敢講?袂當憐憫阮這個卑微、散赤的家庭嗎?」「敢講這一切攏是命嗎?」樹枝仔想到這裡全身無力,坐了下來。從來不曾有過虛脫的感覺從他的丹田浮起,布滿全身。 但是,看起來不管是否願意,孩子離家前往外地是無法逃避的事實,況且孩子是去接受治療,可能病痛消失後就可回家,到時候阿娥和阿雄就可繼續求學和就業。思緒走到這裡,突然想到一件重要的事情,應該讓招治仔知道這件事。於是趕緊招呼小孩吃早餐,然後準備香燭,打算待會兒到招治的墳前,告訴子女即將離家的消息。(待續)

牛津書簡6-6:過眼雲煙

&nbsp◎吳易叡 記得5年前,從朋友那裡接過Todd Gitlin的小書《給青年行動者的信》。當時只不過和朋友們合製了一張專輯,作品旋即負載了革命的符號。決定遠行的時候,只問自己能夠學些什麼,不問學術能夠做什麼。那時,只問自己能不能真的思索出什麼東西,而不要當知識的弄臣。而今茅塞依然未開,許多才剛相信、才逐漸洞悉的符碼,在極端異化、質化的世界裡早已褪盡光芒。 一般人很難把「革命」和牛津如此食古的刻板印象連結起來,一面深入經院,一面撐船,那些不安於室的臉一一逐漸映在水面。13世紀的羅傑‧培根在愚人橋畔思索,反對典籍的爭論,提倡經驗的重要。17世紀約翰.威爾金斯和其他的自然哲學家在瓦旦學院的草坪上,倡議基於假設、驗證和團隊合作的知識生產方式,才有今日被廣納的科學方法。 信仰也是如此,19世紀的牛津運動中,揭竿者反對教會偏向羅馬,力圖發展宗教社團生活,基督徒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對於社會問題的重視才再度獲得強調。而被後人追念的,卻也不見得是虔誠的信者。19歲浪漫詩人雪萊因為散發《無神論的必然》被大學驅逐,他的一生顛沛流離,最後在義大利死於船難,但是雪萊的衣冠卻被帶回了大學學院,以大理石鑿刻的蒼白裸身供人憑弔,大學也把陸續購得的雪萊書信當成重要資產。 我的資格考考官是科學史的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1960年代他寫的博士論文是牛津運動首腦Pusey的哲學思想,畢業之後才開始專攻科學史,研究伽利略和羅馬教會的關係。擁有大教授的頭銜,想必非常「牛津」,孰料在他寫論文的階段,竟也全程參與了1968年學運,在反道德封建和追尋自由的浪潮裡,學生佔據並廢止了大學法庭;大教授在論文答辯時拒穿學袍。 而多數人對於中古大學仍然維持著一股天真的想像,1930年代,徐志摩遊學劍橋,想拜哲學大師伯特蘭羅素為師不成,寫下了名作〈再別康橋〉,他的耽溺讓大學城蒙上一層浪漫的雲彩,但他所不知道的是羅素因為反戰立場,被三一學院罰款並革職。浪漫的文采並無法呈現懷疑論者的咄咄,羅素說:「在我的旅程中,一切值得學習的,並且在劍橋習得的事物,逐漸破碎&hellip&hellip。」 古城的夏天,經常可以側耳聽見來自台灣的童言童語。回頭一瞥,大群的孩子穿戴著名英文補習班的T-shirt、帽子和背包,在商業公關的包裝之下,大學城依然倨傲著她悠久的歷史,依然享受著哈利波特替基督聖堂賺的滾滾財源,依然鋪著文青筆下那「朝來水溶溶的大道」。學院裡的高桌晚餐依然奢華、偏執、無視,卻成為記憶裡如同馬克思語:「一切堅固之物都已煙消雲散。」而我已經悄然離開,不帶一絲浪漫想像,下一個目的地尚未浮現。

一個自閉兒母親的覺醒

&nbsp瑾心是一位自閉兒的母親,由於救兒心切,她修得了美國麻州大學的自閉兒行為干預碩士證書,如今12歲的孩子已走出自閉症,與正常小孩無異。她成立的「自閉症覺醒網站」(www.autismawakening.org)提供了專業而可理解的自閉症治療最新知識,幫助了數百萬的人。4月份她來台舉辦巡迴講座,並出版自閉兒教育手冊《生命的裝備》及《生命的執著》,以下是摘自書中這些年來她對自己屬靈生命的反省。 ◎瑾心 &nbsp 恩典,本是我們不配受的禮物。恩典,是白白給人的,也由信的人白白領受的。不要求你必須先付出過什麼;也不看你的善行義舉;連殺人、通姦之人也得恩典;只要你願意選擇走進恩典之門,恩典永遠都夠!而且,每天的恩典都是新的! 但,為什麼在我們的生命中,常常感受不到恩典呢?康兒被診斷有自閉症的那一天正是9月11日,電視媒體重複地播放恐怖分子劫機,撞毀美國長久的安逸和自信時,我的心也隨著人人的驚惶而被炸成一片片的殘墟;我也問著:「為什麼?這樣的悲劇!」 面對康兒的自閉症,我用盡了人的方法,就我所知的,我已一無所知了;所剩下的只有愛的承諾。康兒啊,無論你不叫我、不認我,你仍是我的孩子;你不需要贏取我的愛,也不需要用激烈的哭吼、或倒地不起的行為引起我的注意,只因你是我的孩子,我愛你、關心你、伴著你、保護你,我多想要認識你;你的眼簾閃動著無言的失落,讓媽媽警醒到自己是否從神的恩典中迷失了!藉著你的失常行為,我看到了渴望、焦慮和害怕;媽媽多想走進你自閉封鎖的心,多想摟你貼近我的心,多想讓你知道我深深地愛你;但你卻拒絕我的親近,不肯安靜下來聽我、讓我能教你、帶你享受我為你預備的豐盛。孩子啊,你為什麼沈溺於一成不變的忙碌?你為什麼感受不到我在你的四圍環繞?我要教你新事,你卻視我的存在而不見,我喚著你的名,你卻不仰臉回望我;而你主動接近我的時刻,竟只是為了要我給你,在你眼中以為好的東西。 就在我對康兒傾訴愛的心曲聲中,竟聽明了自己的屬靈自閉症!我的神啊,我的阿爸父啊,這就是?眼瞳中的我嗎? &nbsp &nbsp &nbsp屬靈的自閉症 一直以來,我相信神藉著聖經陳述的所有應許。在好大喜功,欲見自己與神的榮耀有分的貪心下,我自命為主的策士,積極地要為主成就大事;當我只定睛在主裡的好處時,我的歡喜在乎我的盼望得滿足,我絕對相信神的權柄、能力和恩賜。但面對自閉症,神做事的時間、方法和所用的器皿,與我的期待和盤算衝突時,我豈相信這位神是良善有智慧的?我豈相信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此時的你是否能了解一位為母的宗教徒心態?我的理智告訴我要相信神的意念,但我的心卻不解如何放開手讓神、聽神、等神、降服在神所量的環境和時間裡,我承認自己在信仰的矛盾中惱怒的掙扎。我愛神,我多在乎能做什麼來討主的喜悅,我禁食、我禱告、我心碎無淚地跪在主前,我已不知自己還能「做什麼」,無助地只求主幫助我相信神能做;但我誠實的承認,一旦放下手中以為能保永生屏障的服事工作,我赤裸裸地不知自己「憑著什麼」能使神願意醫治我的孩子。 在痛悔的軟弱中,神的光拆穿了無所遁形的虛謊。原來,伊甸園的那蛇一直藏在我生命的黑暗處,趁勢與我的心共鳴引燃對神的控告,「神豈是真說&hellip&hellip」(創世記3章1節)牠只有一個目的,牠要摧毀人神間最神聖的愛與信靠的關係。 上帝要醫治屬靈的自閉症!藉著一個重要的聖經故事,聖靈帶我進入了耶穌身處的曠野,看見了祂的禁食禱告,是為了預備自己在天父面前的清心,接近父、與父交談,謙卑地聆聽祂的心意;在耶穌面對魔鬼極厲害的誘惑和試探之際,我聽明了魔鬼最想要騙耶穌的是什麼。&nbsp &nbsp &nbsp &nbsp覺醒的對話 魔鬼對耶穌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hellip&hellip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hellip&hellip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路加福音4章1~13節)魔鬼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但牠企圖矇騙耶穌,使祂懷疑「既然身為神的兒子,為什麼會挨餓?使用上帝給你的權柄啊!&hellip&hellip既然身為神的兒子,為什麼會匱乏?上帝豈不是給人權柄治理這地嗎?&hellip&hellip既然身為神的兒子,讓上帝證明祂有能力保護你、愛你啊!」牠要引誘神的兒子運用權柄滿足自己的需要,而違背天父在患難中所要成全的旨意。 但耶穌豈需藉著眼前的事情成就,來證明自己是誰?祂日日與天父親近,耶穌知道自己的身分和所是。時時聆聽父、認識父的作為,耶穌清楚知道現在的苦楚,是為了將來的榮耀。耶穌豈會懷疑天父的信實?日日與父相親和相交,祂知道父旨意的奧祕,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歸於一。耶穌對魔鬼宣告的話,正是為了要堅固面對同樣謊言的我,學習誠實無偽地仰望天上的榮耀,不要定睛眼前的結局而對上帝失望,相信以弗所書1章5節所說,天父愛我,已預定我,藉著耶穌基督要得兒子的名分。 「自閉症覺醒」網站在西元2007年成立,當初只想一吐為盡所有的學習心得,豈知網海中的共鳴,使越洋跨洲的自閉兒父母能在此卸下層層的心靈繃帶;在電郵、臉書、Skype中交談,談到深處,似乎是自閉症的煎熬,卻燒出父母心深處紅腫的疤,回轉成了當年的孩子,想到父母親的傷害、手足間的冷漠,自閉症只不過是放大刻意遺忘的痛楚;這才是真正的痛,孤軍面對自閉症,家人的愛、教會的愛顯得異常的陌生&hellip&hellip。卻不只是一個家庭有這樣的故事,尤其加上單親家庭和貧戶家庭的困境,自閉症引發了多深的醫治需要啊! 願上帝堅立、重整自閉症攪亂的家庭,領受上帝的愛,願我們的生命吟出神應許的寶貴:「似乎憂愁,卻常常有喜樂;似乎貧窮,卻使許多人富足;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哥林多後書6章10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瑾心自閉兒教育手冊 (一)生命的裝備 (二)生命的執著 作者/瑾心 出版/橄欖出版社 &nbsp

亙古至今母親的守護

&nbsp「我記得你那純真的信心,就是你外祖母羅綺和你母親友妮基所有的那種信心。她們的信心,我相信你也有了。」(提摩太後書1章5節) 堅守信仰 &nbsp以信心教養下一代 提摩太的母親友妮基 青年提摩太,大約是大學生的年紀,在保羅第一次佈道到了路司得(現代的土耳其)傳道時,接觸福音。2年後,保羅再次探訪當地,獲知提摩太在靈性上進步很大,便揀選他跟自己並肩從事第2次海外傳道工作。此後,提摩太成為保羅親密的同工、得力的助手,跟著保羅到處宣教。 提摩太跟保羅一同興旺福音,可以說是情同父子,甚至到了後來,保羅於第一次被囚於羅馬獲釋後,去探望小亞細亞的教會,看見一些異端假說在教會流竄,便將提摩太留在教會事奉。那時的提摩太大約30歲,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傳道師,肩負起牧會的重責大任。 這樣出類拔萃的優秀青年,是因為背後有個偉大的母親友妮基。她雖然嫁給希臘人,但仍堅持傳統的猶太式家庭教育,提摩太從小明白聖經,並禱告不輟。因友妮基很清楚信仰傳承的重要!她深知上一世代有責任與義務,把信仰價值傳給下一代。 聖經能使人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當保羅到路司得傳福音給猶太人時,友妮基母子便知道等候已久的彌賽亞已經來臨,那就是耶穌。 信心是不能遺傳的,但信仰卻可以影響孩子。友妮基對上帝擁有一份純真、誠實無偽的信心,在時機成熟時,她的孩子提摩太也同蒙恩典,擁有純真的信心,並成為主所重用的僕人,為主擺上。(文/陳鳳翔) 培育四牧師子女的郭理利 1931年12月15日出生,父親為郭和烈牧師的郭理利,是家中的長女,下有6個弟妹。從小,郭理利就擔負照顧弟妹的責任,更要協助爸媽的牧會事工,養成她勞苦殷勤的人生態度,更決志獻身傳道。台北神學校畢業後,1953年受派至木柵教會(今文山教會),後又隨天幕佈道團到東部進行帳幕佈道;1955年,與王英世結婚,隨夫受派宜蘭,成為冬瓜山教會(今冬山教會)的開拓傳道。 郭理利與王英世牧師育有王榮信、王榮義、王榮昌和王淑娟4個孩子,之後因王英世受邀到新竹聖經學院教書,一家人西遷,郭理利不但在竹聖擔任教職,也常協助新竹中會多間教會的主日講道與關懷事工。王英世擔任竹聖院長期間,郭理利為了幫忙竹聖節省開支,除了教書外,還兼做舍監、校工等,事後大家才驚覺,原來當年她一人的工作量,居然需聘用5人才可能做完。 1994年,王英世就任羅東教會第3任牧師,直至2000年盡程退休,由兒子王榮信接任羅東教會第4任牧師至今。但王英世與郭理利退而未休,仍勤於各樣教會事工,常在教會裡聽見郭理利爽朗的笑聲,也因此被人稱為松年大學的「笑」長,還先後完成羅馬字及日語的手抄聖經,現在用英文已抄寫到以弗所書。 雖然郭理利如此勤奮,上帝卻希望她不要那麼操勞;3年前,她發現脊椎有2節已經骨質疏鬆,還常常跌倒,如今已無法久站,只好坐著輪椅繼續服事。 結婚滿57年、今年82歲的郭理利坦言,婚姻路上說沒吵架是騙人的,可是可以確定的是,兩人只會動口不動手,她的心得是:夫妻與其惡言相向,不如想辦法彼此和好、和平相處比較重要,現在兩人可以在5分鐘前為某事氣得要死,5分鐘後沒看到對方出現在餐桌前而擔憂不已呢! 至於她是如何養育子女,讓4個孩子都獻身成為傳道人?「信仰是從小累積的。」郭理利說,從小她就帶著孩子每晚家庭聚會,就算唱個一、兩首詩歌也好,而且養成一年讀經一遍的好習慣,「常常為先生、子女提名禱告也很重要!」她表示,禱告的力量真的很大! 除了平日教導外,郭理利認為,自己的身教也很重要,因為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畢竟每天生活中,孩子都睜大眼睛在看!「我只能說,我也沒有拿過當母親的證照,我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沒做錯事情,我只能祈求上帝的保守與帶領,感謝主!兒女沒有因我而不願當牧師,對此,我感謝上主!」(整理/林宜瑩,相片提供/郭理利) 倚靠上帝 &nbsp保護遭脅的新生兒 摩西的母親約基別 一個敬畏上帝的希伯來女人約基別,生了個可愛的男嬰。照理說,應該闔家快樂慶祝,但他們卻一臉愁容。因為希伯來人越來越多,對埃及人威脅越來越大,國王下令,希伯來人的男嬰必須扔到尼羅河去,只准女嬰活著。 約基別冒著觸犯王法的生命危險,到處藏匿孩子,躲一天算一天,靠著禱告,上帝幫助她有驚無險地躲過士兵的搜查。3個月來的信心之路,恩典數算不盡。然而,孩子已經大到藏不了,約基別再次憑著信心,把孩子放在籃子裡,藏在河邊蘆葦叢裡,並派孩子的姊姊遠遠地站著,等候上帝帶領。 沒多久,公主來到河邊洗澡,發現蘆葦叢的籃子裡有個希伯來男嬰在哭,心生愛憐。嬰兒的姊姊看出公主的意念,便上前自願幫忙找奶媽,將母親帶到公主面前。公主對約基別說:「把這嬰兒帶去,替我養他,我會給妳工錢。」 約基別因著相信每個生命都有上帝的旨意,她倚靠上帝,不僅保住孩子,甚至還用上帝的話語教導孩子成長。孩子長大後,公主正式收養為子,取名為摩西。數十年後,摩西帶希伯來民族離開埃及得自由,不再世代為奴,到上帝所賜的應許之地,其重要性相當於以色列人的國父。(文/陳鳳翔) 搶救未婚媽媽的荷溫妮 根據統計,台灣1981年的出生人口為414,069人,到了2010年僅剩166,886人。致力於推廣「生命神聖」及「性純潔」觀念的基督教希望之光會指出,「墮胎診所生意興隆,學校卻大喊沒有學生,年輕教師們的工作機會銳減」,他們見到太多因為不忠誠而造成的傷心故事,一方面努力向年輕人宣導「在婚前持守性純潔並在婚後對伴侶忠誠」、一方面照顧危機懷孕的媽媽,讓她們在安全的環境中安心地將孩子生下來。 負責照顧這些媽媽的大家長,正是希望之光執行長荷溫妮牧師。她是一位宣教師,2002年來到台灣,本來只是在希望之光擔任志工,突然受指派接下執行長職務,剛開始她曾一度無法接受而哭了並打算收拾行李回美國,因為「我不知道怎麼照顧這麼多的媽媽、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是她的兒子強納森非常支持她,跟她說:「妳最好順服上帝的旨意。」於是荷溫妮接下執行長一職,投入希望之光全職服事直到現在。 荷溫妮曾經歷一段不愉快的婚姻,前夫因幼年時遭遇性侵導致性格自卑、內心充滿羞愧感。婚前荷溫妮就知道這件事,她以為他已經成為基督徒,上帝會解決一切,兩人可以共組幸福的家庭。沒想到才結婚一週,前夫就出現暴力傾向,常為小事對她大吼大叫,或是限制她出入自由,造成她身心相當大的壓力。 「因此我深刻體會到『性侵』帶給一個人至深的傷害,讓他從此無法面對世界,一直帶有羞恥感,也聽不進任何道理或正面的鼓勵。」荷溫妮說,前夫曾花很多錢接受心理諮商,但還是說動怒就動怒。 在兒子強納森13歲的時候,荷溫妮與前夫離婚。後來前夫自殺,她跟兒子選擇原諒,荷溫妮說:「饒恕是所有事的答案。」同時她非常驕傲能有一個懂事的兒子,「我和他的關係密切,我們一起靠著耶穌所賜下的力量持續前進。」 因為這些經歷,荷溫妮十分理解來到希望之光求助的女性,「她們不只是婚姻有問題,有的是原生家庭就有很大問題,例如遭到家人性侵。」荷溫妮不只是一時安頓這些危機懷孕的媽媽,更要幫助她們除去羞恥、重建信心、再次接觸人群,還能經濟獨立,完全走出苦難的人生。 在同工眼中,荷溫妮總是笑臉迎人、充滿熱心與愛心。一位受助媽媽說,當知道荷溫妮曾經歷家暴的婚姻,非常驚訝,因為完全看不出來。 荷溫妮說,她盡力協助來到希望之光的媽媽,但只有耶穌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所以更重要的是,帶領這些媽媽讀聖經、認識真神,讓祂親自觸摸與醫治。她更強調,罪的饒恕和成為基督徒還不夠,我們要將羞愧感全然交託給耶穌,才能活出得勝、喜樂的生命。她呼籲,如果你曾經或正受到性侵,要勇敢說出來,一個人不相信就告訴另一個人,直到有人相信你為止,「那是不對的事情,應該要被阻止,要主動對外求助,不要覺得可恥,做錯事的是對方不是你。」 荷溫妮說,人的一生會遭遇很多事,但在耶穌面前祂除去羞恥,要相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生命如此神聖,耶穌愛我們。(整理/陳怡萱,相片提供/荷溫妮)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上帝的天使從天上向夏甲說:『夏甲,妳為什麼煩惱呢?不要怕,上帝已經聽到孩子的哭聲。』」(創世記 章 節) 逆境求生 &nbsp扭轉被遺棄的生命 以實瑪利的母親夏甲 亞伯拉罕和莎拉是富翁,擁有許多牲畜和金銀。兩人皆年事已高,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親骨肉承繼產業。有天莎拉對亞伯拉罕提議,與女奴夏甲同房,解決無後的問題!夏甲是埃及人,身強體壯。亞伯拉罕也沒先求問上帝,便同意。 年輕的夏甲果真懷孕,竟跩了起來,不可一世,輕視莎拉。莎拉向亞伯拉罕討公道,亞伯拉罕只好任憑莎拉虐待夏甲,她受不了就逃走。 懷著身孕的夏甲,向著故鄉埃及方向緩步前進,累了,便在曠野的水泉邊歇息。此時天使出現,命令她回到莎拉那裡、順從她,並宣告:「我要使妳的子孫眾多,妳將要生一個兒子以實瑪利。」 過了十多年,莎拉也生了以撒。17歲的少年以實瑪利,戲弄年僅3歲的以撒,剛好被莎拉看到,於是莎拉要亞伯拉罕趕出夏甲母子。 夏甲母子被趕出家門,在曠野迷了路,喝光了最後一滴水,夏甲就留孩子在樹下,自己跑到約一箭之遠的地方坐下等候上主。畢竟上次天使所說「子孫眾多」的應許,言猶在耳,她相信以實瑪利絕不會死。就從此刻,夏甲開始學習在困境、被遺棄的環境之下堅定依靠主。 上主的天使再次顯現,開了夏甲的眼睛,使她看見一口井,解決沒水喝的困境。上帝與這對孤兒寡母同在,即使住在貧瘠的巴蘭曠野,以實瑪利漸漸長大,娶妻生子,成為一國之父,子孫眾多。(文/陳鳳翔) 黃美廉的媽媽吳幸花 畫家黃美廉出生就罹患腦性痲痺,雖然心智完全正常,但一直到5歲仍全身軟綿綿、無法行走,而且因顏面肌肉扭曲、說話有困難,從小受盡周遭人異樣的眼光及無情的評語。 幸運的是,黃美廉出生在一個基督徒家庭,父親是牧師,信仰讓她的家人不放棄希望,一路堅持下去。他們不僅盡心照顧她、保護她,也依聖經的教導教育她,養成她勇敢、不怕挫折的個性,以致她充分發揮藝術天分,不僅取得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也榮獲教育部的10大傑出青年獎章,成為家喻戶曉的畫家。 在黃美廉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吳幸花的角色除了帶領兒女歸主,也讓家庭完整,讓孩子們可以在安全的環境成長。「更重要的是,母親讓子女知道她是『人』, 不是『神』,她不可能永遠陪在子女身邊。」黃美廉覺得做到這點是很困難的,尤其對身心障礙者的父母來說。 黃美廉認為,媽媽是那麼愛美的姊妹,生下她這樣的小孩,其實是經歷比別的媽媽更大的衝擊,也需要更多的調適,才能接受這個事實。她認為真的是需要上帝的恩典、家人和教會的支持,才有辦法走得出來。 母親在照顧、教育方面,最讓黃美廉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回她耍脾氣不吃飯,媽媽並沒有因她的特殊情形就寵溺她,反而把飯菜收走,對她說:「要吃不吃,都是妳自己的事,餓死也是妳自己的事。」乍聽之下是很狠心的話,「那句話,實在是一般身心殘障者的父母不太敢說出口的。」但黃美廉現在回想,卻覺得媽媽說的話啟發了她現在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 媽媽有嚴厲一面,但有更多溫暖的一面。自從黃美廉國小四年級開始,一直到她讀國中一年級,每天都是由媽媽騎著腳踏車送她上學。每天到了中午,媽媽得再跑一趟送便當,而且因為黃美廉肌肉不協調,吃頓飯總是弄得整個桌面「零零落落」,所以媽媽總是等她吃完,並收拾完桌面才回去,黃美廉想到這裡,忍不住說:「感謝媽媽的辛勞!」 2004年時,黃美廉以12幅畫描繪自己成長的過程,即後來由天韻出版社發行的童書繪本《上帝寶貝》,其中有4幅作品裡都有媽媽。第1幅是媽媽抱著襁褓中、罹患了腦性麻痺的她;第2幅是媽媽在她用餐後,辛苦的為她收拾善後的樣子;第3幅則是媽媽在她小學一年級時,因為她自己無法握筆寫字,所以媽媽以大手握著她的小手寫功課的情景;第4幅則是媽媽送她到學校,馬治江老師對媽媽說她有美術方面的天才,值得好好栽培那一幕。「我筆下的媽媽是美麗、單純、有耐性,又具有牧師娘的形象。」黃美廉如此詮釋畫筆下的媽媽。 母親節到了,黃美廉特別想向媽媽說:「媽媽,謝謝妳!我永遠愛妳!唯有妳的包容、接納和無盡的愛 使我成長,就如同上帝給我愛和生命的源頭!」(整理/方雅惠,畫作提供/黃美廉)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溫柔父母情》 26&times27cm 腦性痲痺畫家黃美廉,畫下父母懷抱她的樣子,她說,唯有父母無盡的愛,才能讓她順利成長。 &nbsp

復育水梯田──豐富生態及農村文化

&nbsp文圖 ◎&nbsp廖靜蕙 濕地列傳1:環境議題普遍受到關注,但一般人對於濕地的了解仍不如森林或海洋,教會公報將不定期刊登「濕地列傳」系列文章,介紹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濕地,幫助我們更了解環境,更懂得如何維護與管理。 &nbsp 從海稻米到水梯田復育 花蓮豐濱石梯坪海岸,港口部落世世代代居住在此。30多年前,種植在石梯坪的水稻從岸邊延伸到海,即將飽熟的稻穗被風吹動形成的稻浪,與海水拍打海岸的海浪,交織成一片美麗的景觀。 這種特殊的景觀,卻因水路阻斷、田地陸化而被遺忘,只存在耆老腦海。現在,港口部落的舒米如妮(Sumi Dongi)帶著族人復育水梯田,重新修築水路,引導山上的泉水一路來到田裡,恢復沿海的水田景觀。在海邊復育水梯田是恢復阿美族文化的第一步,目前加入計畫的6公頃土地,堅持無毒耕種,蘊含族人珍惜環境心意的收成,族人取名為「海稻米」。 除了稻米,在靠山的另一邊,港口部落正在進行阿美族民族植物大葉田香、輪傘草的復育;前者是香料,後者是阿美族編織用的原料,都是水生植物,並具有經濟價值。港口部落以此起步,逐步恢復阿美的農業、文化傳統,未來結合生態旅遊,將原汁原味的部落文化傳遞下去。類似港口部落水梯田復耕,也在台灣幾個地區蔓延。 八煙風華隨水而生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終端的八煙聚落,可說是一處人間仙境。一進八煙聚落便可看到由當地特有的安山石砌成的屋舍點綴其中,潺潺的水聲不曾稍歇,豐富的水資源使得八煙早年以水梯田聞名。30幾年來,因劃入國家公園受到限制無法開發,產業受到限制下,有如典型的農村,同樣遭遇人口外移、老化的困境。雖然保留原始地貌,當地的老農民卻拿不動鋤頭,逐漸以省力的旱作替代水梯田。 生態工法基金會有感於農業濕地生態之重要性,並以此處為起點,跟農民租了5.5分地,重新引入山泉水恢復水梯田,並僱請當地老農及二代年輕人力回流,協助巡田水、糊田埂;水梯田因為面積小、而且呈現階梯形,無法以機器耕種,完全靠人力,因此基金會與企業合作,以工作假期方式,讓企業員工用志工型態幫忙農事,不但減輕負擔,又提供體驗的機會。 3年來的努力讓消失25年的八煙米,以「救世米」的包裝重現台灣。「救世米」取「就是米」諧音,意味著米象徵的原始意義,不但養活人們,並且也能維持環境與人的健康。生態工法基金會也致力於將「環境復育」及「產業復甦」聯繫起來,並策展環境藝術及推動有機農產品,豐富農村文化,讓八煙成為最綠意盎然又美麗的農村。 天然濕地水梯田好處說不完 其實水田不但是生產糧食的基地,更是重要的濕地環境,與天然濕地完全相同,能夠涵養水源、補充地下水、調節溫溼度,並且恢復生物多樣性,具有保育生態等多元化的價值與功能。而水梯田是先民順應台灣山區的地形開闢而成的階梯狀水田,又比一般水田擁有更豐富的生態功能。 水梯田大多是水田濕地與森林兩個生態系的交會帶,邊際效應使其擁有比單一生態系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與山區溪流水系連通的水梯田,更能在湍急的溪流之外,形成緩流濕地,增加水域面積。 之前人們只重視水梯田的農業生產價值,忽略了生物多樣性保存、水土保持、生態維護、文化保全等方面的功能,再加上農業人口高齡化,一向生產成本就比水田高的水梯田,更無法逃避廢耕的命運。 復育半年青?魚回來了 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的內寮山區幾處廢耕多年的水梯田,近來也逐漸聽到潺潺水聲。在貢寮人社區報以及人禾基金會的合作下,幾位農民重拾古老的智慧,修築水路,引水入田。 內寮山區農田已有百年以上歷史,循著雙溪河的潔淨溪谷,先民砌石成階且悉心維護的水梯田及衍生的灌溉水道被森林環抱著,吸引了許多森林邊緣物種的利用;除了生態功能,更具備地景美學、土地紋理、文化保全及傳承的功能。 經過短短半年的復育,在野外幾近絕種的青?魚回來了;自1978年之後就未再有發現紀錄的黃腹細蟌也重新在此落腳;以溪蟹、魚、蛙為主食的食肉目動物食蟹?,經常發現捕食水梯田中的田螺。 水梯田復育三生有幸 這幾個案例是林務局正在推動的水梯田復育計畫中的一部分,結合社區營造與生態補貼的方法,協助有意願的社區保存具珍貴濕地生態與重要地景價值之水梯田。而已經陸化或劣化多年的土地,透過與當地政府的合作,修復水路、引進天然水源,重新復育。在國際間逐漸重視濕地生態,強調生活、生產、生態三生結合之際,日本發展出「里山倡議」,而台灣則以水梯田復育回應。 ▼八煙水梯田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八煙聚落,由當地特有的安山石砌成的屋舍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輪傘草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大葉田香草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已陸化或劣化多年的土地,經修復水路、引進天然水源,重新復育。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乾淨的水源造就八煙水梯田的優勢。 &nbsp

小說連載6-2:我們在天上的父

前情提要:1950年代,黃樹枝與一對兒女在雲林海口鄉下相依為命,雖然窮困,但家庭氣氛和樂,阿雄、阿娥這對小姊弟更是彼此友愛。只是,他們臉上雙雙出現了紅斑,而且歷久未消,樹枝仔心生驚疑,他們究竟生了什麼病&amphellip&amphellip ◎林昌華 離散 其實,巡迴醫療團到來的消息早就貼在村落的民眾服務社公布欄,只是黃樹枝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所以就算看到也不知道公告寫什麼。果然在預定的時間,醫療團的小車開到了服務社的門口。而幾乎全村的人都早就在那裡排隊了,黃樹枝和他的兩個小孩也在裡面,他一手牽著一個小孩。大人排成長長的一列,而服務社前小公園裡面,早就擠滿小孩排隊等著玩溜滑梯和鞦韆。阿娥和阿雄乖乖的站在父親的身邊,眼光卻望向公園裡遊玩的小孩。 當大家的眼光都在注意隊伍往前移動的速度時,隊伍邊有一個人在旁邊前後的巡視著,由於認真仔細搜尋,不知不覺讓臉孔顯得相當嚴肅,他的眼光銳利的掃過排隊的群眾。來到黃樹枝和兩個小孩的身邊時,就停在那裡不再移動,雙眼不停的端詳阿娥和阿雄,看得那兩個小孩很不自在,不由得低下頭來。這時,他走向黃樹枝開口說話:「這位先生你好,我是嘉義診所特別皮膚科的郭文龍,你的兩個囝仔的紅疹有外久(多久)的時間了?」 「我嘛不知,因為我大部分時間攏在外面趁食(工作),頂(上)禮拜才注意到這個問題。」說完低下頭輕輕的問小孩:「外久了?」這時阿娥附在爸爸耳朵邊說:「舊(去)年過年時發現的。」 郭先生聽到以後對黃樹枝說:「請你帶著囝仔跟我走。」黃樹枝滿臉疑惑的牽著兩個小孩離開,於是排在他們身後的人高興的往前遞補。 「根據初步的檢查,你的兩個囝仔是染上了『痲瘋病』,這是法定的傳染病,根據法律規定,伊兩人攏要隔離治療。」坐在醫療桌前的外國醫生透過郭先生翻譯,宣布診療的結果。 聽到「隔離治療」的宣判,樹枝仔愣在當下,久久說不出話來。「人講痲瘋是吸到痲瘋病患者厝內煮食的煙塵才得到,可是我住的所在附近也沒有住家,哪有可能會染上這個病,一定是恁的檢查儀器出問題,我的兩個囝仔是健康的。」 這時郭先生開口說話了:「黃先生,阮可以理解你的反應,這是真自然的代誌。」停了一會兒,郭先生繼續說話:「痲瘋病目前已經不再是個醫不好的症頭(疾病)了,只要住院一段時間按時間吃藥,按呢(如此)病就能得到控制。可是如果無治療,腳手就會漸漸敗去,面也會變形;恁的囝仔還細漢(尚年幼),還是緊送伊去治療;我曾遇到父母聽說囝仔染病,就趕緊將囝仔送去後山,到最後還是送轉來我們這裡,但是那時,囝仔有一隻腳已經開始破皮流湯流汁,我不是要嚇驚你。而且照『阿督仔』醫生講的,這是法定的傳染病,一定要強制集中治療。」 黃樹枝沉默好長一段時間,雙眼含淚望著遠方,而兩個孩子安靜的坐在椅子上看著父親,雖然不完全知道他們討論的內容,但是從父親少見的嚴肅面孔,知道這一定不是什麼好的事情。阿娥憑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和聰明,知道這事一定會造成家庭的重大變動。望著父親,也不知道要說什麼。 郭先生接著說道:「下禮拜這個時候,請你將囝仔帶來,這裡會有專車來載,你的囝仔會送到台北新莊塔寮坑的『樂生療養院』。」 樹枝語帶懇求小聲的說:「不知我是不是可以和囝仔作夥去台北?伊從來不曾離開厝到遠地去。」 「恐怕不行,因為除了你的囝仔以外,還有別庄患者也要作夥去,你若和他們鬥陣,恐怕會被傳染。」郭文龍很為難的回答。 「無要緊,我希望能夠親目看到囝仔將來生活的環境,無和囝仔鬥陣,我的心裡真艱苦。」說話的時候,淚水不停在眼珠當中打轉,但他強忍住不讓情感洩露出來,讓小孩煩惱。 「黃先生,這件代誌我實在沒法度答應你,因為到時是新莊那裡派車下來接人,阮只是盡到通報的義務,其他的代誌,阮實在沒什麼權力。」 兩個人一來一往的對話,儘管不是聽得很清楚,阿娥看在眼裡,其實心裡著實明白了。 隔離 回家的路上,阿娥對父親說:「爸爸,實在真失禮,是阮不小心染病,還讓你這尼擔心。請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照顧小弟,請你自己要保重。」看著自己的小孩讓人不忍的懂事,黃樹枝這時再也忍耐不住了,停步,蹲了下來,就在路邊大哭起來。他想起妻子招治過世前,曾經詳細交代他要好好照顧囝仔長大結婚成家,但是這個期望,眼見根本沒有辦法實現,不由悲從中來,淚水一陣接著一陣不停的流下來,像牛一樣大聲的哀嚎,兩個小孩也站著哭泣。這樣約莫過了半個小時以後,樹枝站起來擦乾眼淚,牽著孩子回家。但是,進入家門時感覺彷若已然隔世。(待續) &nbsp

牛津書簡6-5:我是你的僕役

&nbsp◎吳易叡 第一次用鼻煙是在學院的senior common room(SCR)裡。酒過三巡,fellow們開始傳遞鼻煙盒。「一小撮就夠,放在虎口背上,用兩個鼻孔同時用力吸,頭腦就會突然靈光。」病理學家尼克,也是我的獎學金口委這樣指導我。據說鼻煙起死回生前,SCR裡瀰漫著雪茄煙霧,直到學院全面禁煙為止。 沿襲了師生階級制的牛津大學,有Senior、Middle和Junior這3種Common Room,分屬師長、研究生和大學部學生。只要是大學的一分子,都自動成為其中一個CR的會員。來皇后學院前,無意間看到徵科學史研究生的獎學金廣告,竟然誤打誤撞考上了。獎學金的贊助者是已故的殖民地外交官,生前希望刺激學院的跨領域研究,因此把獎學金頒授給科學史研究者。在他的遺願裡,以他為名的獎學金得主還能進入SCR。 SCR會員,即俗稱的fellow,傳聞在學院裡能夠在學院裡自由踐踏草坪,但3年來並沒有看見任何人這麼做。記憶猶新的是到職那天,一位西裝筆挺的中年男士嚴肅地對我介紹SCR每個空間的功能,逐一參觀掛滿肖像畫的廊道和房間。我不曉得他的稱謂,想要開口稱「professor」時,他攔截說:「我是你的僕役,請叫我鮑伯。」 這個只有在電影《長日將盡》裡才看過的行業,沒想到竟然活靈活現地出現。每天,鮑伯統計上食堂的人數,負責當日食材採買,在餐桌上用嫻熟的手腳從食客的左邊斟酒、上菜,從右邊收盤,俐落如同影子一般。他會側耳悉聽,精準地算出要上樓享用甜點的人數。在餐桌上,他會貼心地提醒我:「坐你對面是退休的某教授,從前也是fellow,之後成為威爾斯大學校長,現在被封為Aberdyfi勳爵,你要叫他My Lord。他的夫人則要叫他My Lady&hellip&hellip。」 我心中出現的「違和感」早已不是文化衝突一詞可以搪塞。每天fellow們身著黑色長袍聚集在食堂火爐前,列隊入席之後,學生們才可以坐下開飯。前一日在SCR只被挖了兩小口的舒芙蕾,隔日竟然成為JCR的飯後甜點。到職的第一個星期,打從心裡矛盾的是,如何習慣如此涇渭分明的階級生活?難道同桌吃飯的人一點都沒有這種想法? 我只好出產一些理論說服自己:一種相互的表演關係。如同人類經久以來都需要通過某種儀式,把特定觀念價值具體化。學院裡諸多儀式環節其實已經和宗教脫離了關係。學院院長不諳拉丁文,他通常把謝飯禱告精簡為一句:「benedicto, benedicato。」遇上重要的晚宴,他才會苦練長文,或者安排主修經典的學生朗讀禱詞;這種表演可讓學院裡的成員獲得歸屬感。 直到有一天在路上碰到鮑伯,這種違和感才獲得釋然。一反平時的「Good morning Dr. Wu.」他親切地對我說:「Hello Harry!」事實上他知道自己在學院裡該做什麼,恭敬並非屈從,嚴肅也只是本分。我對他產生了由衷的敬意,只是不知道這種表演的日子,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適應。

有藝無礙──創作聯展

&nbsp台灣身心障礙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已達5%,平均每5個人就有1個人認識或身邊有身心障礙者。中原大學藝術中心為此特別策劃了「Unmeasurable Love有藝無礙創作聯展」,邀請8位藝術家共同展出。 「Unmeasurable Love」是無法測度的愛,意在傳達身心障礙朋友雖因個別因素遭遇許多生活上的不便,但同時也有來自上帝的愛、親朋好友的愛以及大眾關懷的愛,給予他們力量及支持,度過生活上的難關。透過展覽作品,觀眾將可以感受他們的創作能量,並看見藝術為身心障礙者帶來如何不一樣的視野。 &nbsp 展覽資訊 展出者:呂育宏、李柏毅、林煜琨 邱俊瑋、張玉奇、郭宇哲 黃美廉、楊恩典 時間:4月23日~5月20日 週一至週五10:00~18:00 週六至週日13:00~17:00 地點:中原大學藝術中心 黃美廉創作 &nbsp 《圓滿之家》65x50cm  這幅畫,就是我家的樣貌。我家有3口:1個人口、2個貓口。家是我們被完全接納與疼愛的地方。看我們一家3口多放鬆,或坐、或走,也可以索性賴在沙發的椅背上。窗外是風、是雨,但家裡是溫暖的、安全的。家不用豪華,簡單樸素,心靈相契就是「圓滿」。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救贖》45x53cm 抽象畫能救贖人心?是的,現代人一天到晚忙,有些人因此過勞死,如果能停下來,欣賞這幅畫,可能讓心平穩,又充滿熱情,觀賞久了,就能了解那形而上的美,更使你心靈開闊,接近永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張玉奇創作 《穿越愛》162x130㎝  「彎腰」系列包括:《彎腰》、《誰來坐椅子》、《背著你》、《是你在我的背上》、《我的寶貝》、《擁抱》、《一條活路》、《孩子與貓》、《穿越愛》、《午睡》等10件作品。 在造型上,瘦長的手腳,隱喻著生命面對壓力的無力感,然而,仍要堅強的支撐或背起那既沈重又甜蜜的重量。拉長比例的腰身像身體失去了重心、失去了平衡感,面對生命的沉重負荷,因著親情、因著愛,用盡全身的力氣也要撐起來。 「彎腰」是生活中的親身經歷,是自身的真切感受,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是對生命最真實的隱喻,一種超越真實的感動。彎下腰的身體,所承受的壓力與重量是他人無法想像,經由拉長變形後的視覺表現,舞動著所有的情緒與不安。畫面中的母與子,相互的關係、位置,試圖表達一種母子間深切且細膩的關係。 我嘗試將自身的情感轉化成象徵性符號,是對生命的隱喻。肉體的變形、曲折是表現精神上沉重的負擔,也是我們母子日常生活情景的真實剪影。無晝夜之分,空間也失去辨識度,我們似乎生存在一個身體相互糾纏的狀態中,這雖不是我們生活內容的全部,卻是精神狀態的全貌。 在創作中,我不由自主的將身體越伸越長、越拉越細,像是一種自我延伸,企圖超越肉體的極限。在創作過程中,我仔細端詳自己身軀任意折彎,心情也隨之百折千迴,感悟著生命的苦楚與親情的愉悅。在創作的情境中,現實暫時退去,我在其中尋覓某種生命的意義。不是抱怨、也決非訴苦,我透過《彎腰》系列不斷的探尋生命存有的狀態與價值。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兒子的鞋》30F 「生命的奇蹟」系列包括:《兒子的鞋》、《環抱希望》、《面對挑戰》、《為你禱告》、《星期五的夢境》、《支配》、《生命奇蹟》、《幸福的家庭》、《真愛擁有》、《幸福的軌道》、《飽足更新》、《生命的拉扯》、《心靈誠實》、《大腦的秘密》、《重擔》等15件作品。 孩子給了我仔細觀察體驗生命的機緣,也讓我察覺到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每個生命都有其成長的方式,都是一種巧妙的安排;我的孩子在生死邊緣中掙扎,並與死神拔河,然而,他存活下來了。伴隨著觀察一個特殊生命的成長過程,也讓我有機會重新檢視自我,探索生命存在的意義。「生命的奇蹟」系列以孩子成長歷程為觀察重點,並呈現一段刻骨銘心的生命印記。 藝評人鄭明全曾在《藝術認證》中如此評論《兒子的鞋》: 看似沈穩實是跛腳不一的圓凳上,那雙體虛氣弱的矯正鞋子孤零零杵立其上,凝聚著生命初始以來所有困頓步履的艱辛。那為矯正復健所需規範的冷梆或呵護型式,承載著冬寒春暖輾轉無盡的盼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奔走在期待之途單調的步履堅韌。鞋面上黏著是母親辛勞柔潤的手溫。夜暮偃息,鞋底仍殘留孩子骨骼的哀泣腳趾的傷嗚。在這鞋具裡,迴響著天地無聲的嘆息,召喚著大地親情無私無悔的靜默饋贈。這器具浸透著母子連心的纏綿無怨無艾的焦慮,以及那戰勝目盲困頓的無言喜悅。乍似天地無情大道朦朧無言,隱隱然自分娩以來的陣痛哆嗦,生命跌撞間的戰慄。驀然回首,驚見那傾危的矮凳穩穩靠在一片緘默不語的背影。是父者的肩,抑或是那無跡無蹤的遮敝存有。 這鞋具是屬於大地,在多障特殊兒童的世界裡得到珍寶的保存。且讓自身得以原樣出現並自持。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定格Si?u-si?u-? Soat ??編印《定格小小的說》後記

&nbsp◎施俊州 2011年&ecirc 9月30 chit工,我收著B?-hio?h班長&ecirc電子批,講伊手頭有1本實驗性作品,冊名號做《定格小小的說》,看有thang過我&ecirc手牽成h??首都詩報社(STSP)出無。我講我問看m?i,m? -k&uacute STSP財政無穩定,chit-ch?m-&aacute beh叫in開錢,恐驚&eacute khah oh。是講,我心肝頭起先t? lia?h在定,叫伊放心;t?算hit-p&ecircng無法度,我有我&ecirc按算。 我有我&ecirc「按算」??ka-t? kh&ecircng錢k?伊出,差無講出chh&ugravei ni&acirc。有影,h?? l&aacuten臆著。STSP &ecirc頭家人h?m稿to i&aacuteu-b?e看leh t? h&agravei?頭a。順其然,這本冊t? chi&acirc?-ch&ograve g&uacuten讀冊會LeftTG Society(台語左社)叢書&ecirc l&aacutem-b&aacute-o&aacuten,「si&aacuteu」小說&ecirc第1號。Che t&agraveu-t&eacute是g&uacuten左社&ecirc榮光,ia?h-s? B?-hio?h班長&ecirc榮光? 講著「在定」,che是有心理基礎&ecirc。無ti??有人?講我h&egraveng出版。實在無影!我ka-t?有leh寫論文、創作&ecirc人,n?講h?? l&aacuten ?信得&ecirc出版社chho&acircn便便,講beh...

壁邊草kap玫瑰花

&nbsp◎鄭雅怡 母親節hit工 Go&aacute送l&iacute 1抱花&nbsp M是石竹 無khih-khih &ecirc k&icirc? 是玫瑰 T&uacute-&aacute t&ugravei花店pho&agrave?來 修齊齊 綑t?彩色玻璃紙nih Chi&acircu勻&ecirc花m? Tng chhi? &ecirc血色 Koh有gi&agraveng-gi&agraveng &ecirc刺 1枝1枝 刺入go&aacute &ecirc心 親像你&ecirc話 Ui t?深底&ecirc khang-chh&ugravei &nbsp &nbsp L&iacute是玫瑰 Chh?i t?進口&ecirc h&ucirci-&aacute花矸 Khi? ko&acircn-ko&acircn&nbsp T?玻璃toh頂 Ta?k工si&acirc?人&ecirc目色 In照時間k? l&iacute ph?水 L&iacute看tio?h家己&ecirc影 Chhi? t?對面&ecirc鏡 無人tham-?-tio?h矸&aacute底 L&iacute &ecirc根h&ocircng剪斷 插t?海綿 Tng teh tiuh-tiuh疼 &nbsp Kan-ta go&aacute聽tio?h 半暝l&iacute幽幽hai? &ecirc聲 吐大心氣&ecirc聲&nbsp 總是l&iacute m? &nbsph&ocircng知 家己褪色ta-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