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孰能審判?基督徒法官對談死刑存廢

【林宜瑩台北報導】到底基督徒怎樣看待死刑?死刑的存在是否就真的能維持社會的公義?台灣神學院神學系舉辦系列講座,4月13日特別以「當眾人皆曰可殺──基督徒怎麼看死刑與公義?」為題,邀請高等法院法官童有德、最高法院法官陳國文、支持廢除死刑的玉山神學院講師陳文珊,透過對談方式就死刑存廢議題進行理性探討。 陳文珊表示,身為基督徒,都有罪被赦免的親身經驗,且知道神愛我們,因祂獨生子耶穌基督流下寶血救贖人的罪,我們得以有永生盼望,因此,如何學習赦免他人的辜負,是身為基督徒一生的功課,甚至聖經也告訴我們,不要看別人眼中有刺,卻忘記自己心中的樑木。 至於很多人認為廢死要有配套措施,她質疑,執行死刑也要有完善配套措施,否則又怎能避免江國慶、盧正等冤死案再發生?她更指出,若能朝向廢死努力,用修復式正義讓加害人在有生之年,能對受害者家屬進行實質的補償,何嘗不是廢死的一種配套措施? 現為廈門街浸信會執事主席的童有德,也表明支持廢死的立場,他坦言曾經將人判過死刑,就是卓長仁綁架前國泰醫院副院長之子王俊傑撕票案,但他也澄清,除非當事人毫無悔意、死不認錯,否則他都會盡力說服合議的同庭法官,讓罪犯有悔改更生以及對被害人家屬有贖罪的機會。 童有德甚至舉例表示,有一基督徒法官一念之間判一煙毒犯死刑並已執法,但該死囚其實罪不至於死,後來,這位法官還罹患嚴重的憂鬱症,可見,死刑的審判要格外的慎重才是。 蘭雅禮拜堂會友、目前就讀正道神學院的陳國文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死刑的存在才能讓社會大眾有安全感,但他也不是不贊同廢除死刑,只是必須要循序漸進,尤其是要獲得多數民意的支持,否則,一味強調廢死,並無法真正落實在現存司法體制;他也坦言,雖然自己在審查案件時相當謹慎,但仍有須判處死刑的情況,自己身為基督徒心中充滿矛盾,但執法者必須善盡職責,也籲請大家多為法官代禱。

寧裸非核 街頭全裸宣示反核

【林宜瑩台北報導】5年前,在前蘇聯車諾比核災(4月26日)20週年前夕,前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何宗勳為喚起台灣國人對核安的重視,特別商請當時台大戲劇系李宓以裸露背部至臀部的照片,上頭寫有「寧裸不核」的字樣,引發媒體競相報導,也成功將核災危害的觀念深植人心;如今,何宗勳以社會運動家的身分,二度邀請現為歌手的李宓,再次為《非核家園》以街頭全裸方式,呼籲大家以日本福島核災為殷鑑,正視核災的嚴重性。 曾就讀長榮中學國、高中的何宗勳,原本從事廣告業,後來投身環保社運,他說,這是受到長老教會學校薰陶的結果;後來他不只一次參加URM(城鄉宣教運動)的訓練,他表示,這次再次與李宓合作,以「寧裸非核」為訴求,就是實踐URM的「創造性的少數」理念,用最少的資源來創造最大的影響力。 何宗勳強調,以裸體表達社會運動的訴求,在國外已行之有年,透過全裸來隱喻最脆弱身體的無助,與核災、戰爭、砲彈等暴力威脅形成強烈對比,藉此傳達血肉之軀不敵武器的和平訴求。 4月25日上午將於台北市政經中心進行街頭裸體反核的行為藝術,不過為預防執政者動用警力來干涉,何宗勳不願透露明確地點,只表示到時候就會知道。 &nbsp

舉目向山祈禱 我們叫做西拉雅

各地平埔族聚集口埤教會禮拜 同心禱求族群復興 連署促請歸還原民身分 【陳怡萱台南報導】「讓我們叫自己的名字!」4月17日下午在台南中會口埤教會月光舞台,有一場平埔族禮拜盛宴「春天的祈禱──舉目向山為平埔族西拉雅祈禱」,來自台灣各地平埔族人聚集唱詩讚美、同心祈禱,企求西拉雅族群早日得到政府認定,場邊同時進行歸還平埔原住民身分的連署活動。 在棕樹主日舉辦這場祈禱禮拜,發起單位之一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萬淑娟表示,這是第一次西拉雅教會連結發起盛會,不只高雄區、台南區的西拉雅族群,更有基隆、台北、屏東、花蓮、埔里等平埔各族代表,在此聚集、彰顯上帝榮光,藉由記念耶穌基督受難與迎接復活的盼望中,西拉雅族人能夠得到力量 。 這場禮拜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台南區與高雄區西拉雅教會聯合籌備會及西拉雅文化協會共同發起,場地在具有守望意義的西拉雅kuva望高樓,及意涵西拉雅世代生命延續的月光舞台,台上放置竹製的十字架和聖台,會場四周裝飾以竹籬笆、棕葉、香蕉葉等傳統生活器物;另外還特別以竹子搭設「祈禱棚」,棚內架上繫有眾人的祈願。禮拜中更以過去捕魚、抓蝦用的竹簍來盛裝奉獻金錢。 禮拜中西拉雅Onini樂團、高雄木柵教會聖歌隊、台南口埤教會聖歌隊帶來優美歌謠,全場高唱西拉雅聖詩、以西拉雅語讀經,同心合一祈求上帝復興平埔族群。西拉雅族裔李玉霞牧師講道時以自己2年前才得知「熟」身分為例,鼓勵族人叫出真正的名字,因為祖先這樣認定一個人,上帝也以這個名字來認識我們。 有平埔族血統的高俊明牧師高呼:「感謝主,我是原住民!」他認為過去的人生如浮萍,進到口埤部落好像找到根、看到這麼多兄姊形同手足;他以阿嬤勤儉持家、堅守信仰的故事,勉勵族人要教導子女成為有信仰的人,平埔族人的身體成為聖殿,傳揚主的榮光。 禮拜尾聲由3位牧長為3件事帶領祈禱,分別是西拉雅的再造認同、族群的共存同榮、當權者停止對西拉雅族群及任何族群的不同傷害。禮拜後進行平埔傳統愛餐及歌舞表演,主辦單位鼓勵會友連署「促請國家認定並歸還平埔原住民身分」。萬淑娟表示,這場聚會流露出平埔運動柔性感人的一面,也展現當代平埔熱情團結的力量,這股「平埔動能」將有助後續的正名運動更堅定、持續下去!

1919食物銀行 愛心送到家

&nbsp【邱國榮台北報導】什麼是「食物銀行」?基督教救助協會急難救助部主任張謙方表示,「食物銀行」在歐美國家是行之有年的社會服務,由有需要者前往社福單位領取基本食物不致捱餓。但是,救助協會的「1919食物銀行」計畫,則是透過全台250個鄉鎮734個1919服務中心(教會),親自送物資到需要者手中。 該協會的食物銀行計畫,於4月14日上午首次試行,來自北屏東30餘間1919服務中心的牧師與信徒,紛紛駕車駛入88重建區的屏東縣瑪家鄉的三和循理會廣場,將物資抬上車,分送至部落裡的經濟弱勢家庭。張謙方指出,這是協會「食物銀行」4個發放集散點中的一個,總共要送出1200份食物包;他表示,透過發放食物包,減少弱勢家庭的日常開支,進而將有限金錢運用在孩子教育、醫療等方面,以提升家庭生活品質;同時,教會在贈送物資之餘,也可以進行深入的探訪與關懷。每份食物包內容包括:白米、燕麥片、麵條、食用油、罐頭、醬油,及毛巾、牙膏牙刷與洗衣粉等民生用品,價值約1200元。 協會指出,「1919食物銀行」是今年首先在88災區中的原鄉部落試行,於復活節、端午節、父親節、中秋節、感恩節、聖誕節前一週,將分別送出1200份的食物包,而明年起,則開始每月發放,並且擴展到其他原鄉的部落與偏遠的鄉鎮,估計每次至少發放1500份的食物包。 協會呼籲各界支持「1919食物銀行」,成為一個發放「愛與恩慈」的銀行,所有食物包均透過教會發放;欲捐助該銀行,詳洽:02-86609995。 &nbsp

翻身找尊嚴 反貧困從政策著手

聯盟呼籲修法 放寬《債清法》標準 多方改善貧困問題 &nbsp 【林宜瑩台北報導】鑑於因信用卡債務的高循環利息,台灣仍有80萬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加上《消費者債務清理法》(以下簡稱債清法)實施後,卡債族獲得更生機會與清算債務的比例太低,「反貧困聯盟」4月12日召開記者會,公佈至今年3月底止,各黨立委連署「為貧困者修法承諾書」的情況,並呼籲從立法及政策面改善貧窮問題。 由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簡錫?、「青年要好野」成員蕭翔鈞、台灣當代漂泊協會發言人郭盈靖、卡債受害者自救會代表唐永孝、國際特赦組織(AI)台灣總會副秘書長楊宗澧等組成的「反貧困聯盟」,除了為卡債族爭取各政黨立委支持《債清法》的修法外,也期望立法院未來能就學生就學貸款、遊民生活照顧等弱勢者著手立法保護。 現為台北復興堂會友的楊宗澧指出,當社會有貧困者出現,但社會安全制度無法發揮作用時,貧窮的人為求生存,最後被迫只能選擇犯罪、進監牢。因此,AI近年來在推動「尊嚴運動」,將貧窮視為人權議題加以關心,因貧窮根源往往來自國家權力者的錯誤決策或立法,使社會正義失序造成貧富差距,若不檢討解決,未來,「監獄」這最後的社會安全網也必將失守。 簡錫?引用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表示,至去年底止,全台灣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有54萬4000戶,有120萬戶家庭長年入不敷出。在台灣民怨最高的,就是貧富差距的懸殊與高房價,結果政府推動的奢侈稅,不過是壓抑民怨的安慰劑,根本無法改善貧困者的生活。 唐永孝則表示,台灣卡債族因無錢償還獲得更生的比例為13%,有償還能力獲清算債務的僅有1%,相對日本更生比例為85%、清算高達97%,他認為《債清法》應修法放寬認定、還款及協商條件有其必要。 據了解,目前推動《債清法》修法的是民進黨籍立委陳節如,而「為貧困者修法承諾書」也以民進黨的78.79%(33席有26席連署)簽署比例較高。

首爾議決4國教協 發表反核聯合聲明

&nbsp【林宜瑩採訪報導】包括台灣、日本、韓國、香港等4國教會合作協會的代表,3月31日至4月2日齊聚韓國首爾,召開「東北亞和平及人民安全」教會論壇(Churches Forum on Peace and Peoples Security in North East Asia)。會中達成兩項決議,4國教協總幹事或理事長,4月11~13日一起親赴日本仙台,關心這次日本地震及海嘯的災民,因此,台灣教協現任理事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已親往日本仙台關心相關災情(相關新聞詳見2版)。 另外,該論壇也決議,在5月4~7日齊聚韓國首爾召開會議,以商討全球教會要如何因應日本災後重建的對策。但此次論壇更重要的,就是發表4國教協的聯合反核聲明: 面對日本遭受地震、海嘯後,尤其是福島核能電廠輻射外洩嚴重,威脅整個東北亞地區居住的人類及自然環境,使這區域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事實上,普世教會協會在1990年於韓國首爾召開的普世大會中,基督徒代表就再一次確認,所有的創造是上帝所喜愛的,每一人都需要委身、建立一個與大自然一起和諧生活的新文化,更要盡力保護上帝所賜給人類最寶貴的禮物──地球,因地球是培育人類生命與生活的唯一依賴。這樣的確認雖已經過21年,至今還是普世教會所肯定的普世價值。 基於此一普世價值,「東北亞和平及人民安全」教會論壇對東北亞4國(台灣、日本、韓國、中國)政府提出3點呼籲:停止興建新的核能發電廠;應降低對核能電力的依靠;請積極尋求發展清潔又能持續的替代性能源。 同時,該論壇也對4國的教會界提出3點呼籲:對政府如何發展或運用核能發電,以及在核廢料的處置、核能電廠的安全,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負起關心與監督的責任;在能源使用上,每人必須從本身做起,盡量節能減碳降低對核電的使用、依賴;肯定普世教協提出人類要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普世價值,並且要委身去建立此種新文化。 其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早在1992年10月1日就已發表反核宣言,直言:「當世界各國人民逐漸認識核能發電的毀滅性本質而紛紛停建和廢棄核電時,執政當局卻罔顧核電對台灣生存發展的巨大威脅,漠視人民的意願和學者專家的諍言,一意孤行,強行推動核四的興建。」至今來看,國民黨重新執政的態度依舊顢頇,令人為之氣結! &nbsp

赴仙台勘災 張德謙籲基督徒齊關心

&nbsp【陳怡萱東京、仙台報導】日本大地震從3月發生至今1個月,地震引發的福島核能電廠危機未完全解除,災後重建路遙,為呼籲全世界基督徒共同關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以台灣教會合作協會(NCCT)理事長身分,受日本教會合作協會(NCCJ)邀請,與韓國、香港NCC代表前往災區仙台。在這之前,張德謙特別到東京台灣教會,在4月10日主日禮拜上講道,帶來台灣對日本及在日台灣人的關心與慰問。 這次日本NCC邀請台、港、韓,共4個國家的NCC代表在4月11至13日前往仙台並巡查災區,第一線了解當地需要,預計5月在南韓首爾召聚世界各國NCC代表,會中將報告本次探視仙台的情況,討論協助災區重建對策並呼籲全世界基督徒共同關心日本。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以台灣教會合作協會理事長身分,受邀到日本,他說出發前有人問「牧師你敢去嗎?」他認為這是一次好機會,可向世界展現基督徒從上帝而來的愛與平安,希望能為災後重建盡上一點心力。 4個國家NCC代表一行共11人,11日下午在東京成田機場集合,搭乘巴士往北前進到仙台。12日抵達受災嚴重的石卷市,拜訪日本基督教團所屬石卷榮光教會,隨同牧師小鮒實及志工前往志工群正協助清理的民宅一帶。靠近石卷港的民宅、商店都受到海嘯沖毀,污泥或隨海水流竄的傢俱、車輛,被沖進屋內或庭院,各地志工不斷幫忙挖出污泥或搬走垃圾;下午拜訪東松島社會福祇協議會,晚上在仙台與仙台基督教聯盟討論後續協助決策。 目前到仙台的鐵路仍部分中斷,據東京台灣教會會友康明仁表示,目前東京到仙台僅3條路線,1是東京往北走東北高速道路,最方便但塞車較嚴重;2是先往西到長野繞到新瀉、山形,再往東到宮城縣;3是美軍運送物資的路線,即是從本州最北的青森往南。 因日本政府對媒體進入災區控管嚴格,原本本報記者被告知無法隨同前往仙台採訪,但在日本基督教團代理總幹事上田博子協助下,得以順利隨團採訪。(詳細追蹤報導請見下期《台灣教會公報》) 10日上午,張德謙在東京台灣教會講道,開門見山指出日本大地震後,很多人在問「為什麼是日本東北?」「為何人類遭受天災不斷?」張德謙引用約翰福音16章33節:「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認為不須把苦難醜化、美化或神秘化,在苦難中,要伸手跟受苦的百姓分享從上帝而來的平安與盼望,藉由這次機會,也考驗基督徒如何展現上帝的愛。 張德謙以921大地震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災區服務長達4年時間為例,認為教會在災難發生時向人民伸出援手,是使命也是責任,教會就是盼望的記號。截至目前,台灣民間對日本震災捐款超過100億日幣,長老教會累積奉獻亦超過650萬元,張德謙說,地震後長老教會立刻發起關心震災的代禱與奉獻,出於「一體受苦、百體同受苦」,台灣人不分男女老少齊心為日本祈禱。 張德謙此行特別帶來100支附有小手電筒的原子筆,致贈給教會,以備不時之需。禮拜後與會友一起享用愛餐,下午進行查經及白話字課程等。 &nbsp

震後節電 突顯過度依賴電力之實

&nbsp【陳怡萱東京報導】日本大地震後引核能危機,發生問題的核電廠隸屬於「東京電力公司」,原供給東京在內首都圈等地電力使用,事發後無法正常供電,東電曾一度實施分區停電,並要求民眾自主「節電」(節約用電)。這次核電事件發生後,引起各國重視核能問題,台灣各界也為是否成立「非核家園」而爭論不已。 日本地震後,因供電吃緊,3月14日起首都圈實施分區停電,導致民眾每日必需的電車停駛,造成交通大亂,上班族無法正常上下班,市民怨聲四起。同時間,東電要求民眾、店家自主節電。所謂「節電」,即是民眾在家儘量不使用暖氣、電梯、關閉多餘用電,車站、商店關閉部分燈光、霓虹燈並提早打烊,在大家致力配合下,電量需求趨緩,4月起東電宣布暫時取消分區停電。 至今首都圈持續節電中,電車班次減少,非通勤時間甚至連續停駛好幾個班次,車站或店家室內燈光偏暗,入夜後的都市也不如過去五光十色,街上四處可以看到店家張貼「節電」公告向客人致歉。東京台灣教會會友多田惠說,走在市內很多地方都暗暗的,讓人強烈感受到日常生活過於依賴電力。 「廢核能?別傻了!」東京台灣教會會友康明仁認為現在是因為4月,天氣不太冷不會熱,大家可以忍耐不吹暖氣、多穿幾件衣服睡覺就好,也還用不到冷氣,所以靠節電還可以過日子,但再過幾個月就夏天,夏天的東京非常炎熱。 多田惠補充說,東京夏天炎熱的程度,不誇張的說,有的老人不吹冷氣可能會死掉。康明仁坦承「核能是必要的罪惡」,這次意外的確讓大家感受到核能發電的隱藏危機,但他反問「大家真的有辦法不要看電視、不用電腦、不玩電動、不搭電車與電梯嗎?」 幾位受訪者表示「到夏天還會有人反核嗎?」認為核能的確是成為日本居民至今心裡極大的擔憂,但又不能不用;其中兩位受訪者因「需不需要核能電廠」而激烈辯論起來,唯一的共識是,都市人高度仰賴電力是不爭的事實。 &nbsp

畢生關懷弱勢 林澄輝安息 妻鄧璐德:榮耀歸於上帝

&nbsp【李信仁採訪報導】畢生傳福音、關懷弱勢的林澄輝長老,日前因病安息,4月10日在台南中會南門教會舉行追思禮拜,他的妻子鄧璐德女士用「一切榮耀歸於上帝」,為林澄輝一生做最好的註腳。 美裔台籍、高齡90的鄧璐德坐著輪椅全程參加禮拜,禮拜由黃德成牧師主禮,莊雅棠牧師擔任司會,包括高俊明牧師等人,與會者擠滿南門教會。 林澄輝1923年8月29日生於台南,先祖林朝英是府城望族,雖然家境寬裕,生活卻十分簡樸,慷慨奉獻,熱心公益。自幼好學,日治時期赴日本岡山大學留學,因二次大戰爆發,未能完成學業而返台。林澄輝在日時發現罹患痲瘋病,返台後到樂山療養院治療,與鄧璐德相識而結為連理。他在太平境教會上主日學又就讀教會學校,對基督信仰還有疑問,鄧璐德陪他讀經、禱告與分享信仰,後來林澄輝在南門教會受洗,投入服事,受選為長執,推動青年事工。 1955年開始,林澄輝夫婦的「台南特別皮膚科診療所」開始照顧痲瘋患者;1958年創立「嘉義特別皮膚科疹療所」,前後服務一千多位病患;1997年榮獲行政院頒贈國家醫療奉獻獎;2008年鄧璐德獲「第18屆醫療奉獻獎」。他們熱心教會與社會服務,奉獻自己的土地和房屋,作為教會、孤兒院、托兒所及老人服務中心,一生捐獻超過新台幣6億。 目前擔任林澄輝創立的恩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莊雅棠說,林長老也關心神學教育發展,成立恩惠文教鼓勵神學院與牧者研究、提供獎學金,並促進台灣與美國達拉斯神學院做學術交流,他一生榮耀上帝、造福人群,值得後人學習。 台南市民政局局長、南門教會會友陳宗彥則代表市長賴清德參加追思禮拜,懷念並感謝林澄輝對台南市的貢獻。&nbsp &nbsp

延續重建事工 魯凱推部落學習

&nbsp魯凱重建站設計動、靜態文化課程 彰中青年部、彰化YMCA首批參與  【陳韋鑑採訪報導】彰化中會青年與彰化YMCA在88水災後前往屏東關心魯凱族人,長達2年持續關心,與當地部落建立良好關係,在部落邀請下,成為重建站推廣「部落學習」體驗的第一批客人。 4月3日在彰化中會教社部長蕭資明牧師的祝禱下,11位彰化中會的青少年在彰化YMCA總幹事陳啟智的帶領下,前往魯凱中會的谷川部落進行「部落學習」活動,這個活動是由彰化中會主辦、彰化YMCA承辦的「八八水災重建關懷系列活動」所延伸;所謂的「部落學習」是由魯凱中會重建站所提出的構想,試圖由目前留在部落中的長輩,以文化體驗的方式來吸引來賓,再度激起部落的生命力。 課程的內容包括,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聰明長老分享部落的歷史,包括人口、主食與歸主前的信仰禁忌等;魯凱中會總幹事陳松得牧師則是介紹部落的教會歷史,從1953年排灣中會達來教會李勝雲長老傳入福音,如今部落47戶人家中,有35戶是長老會信徒。 除了靜態課程以外,也在呂阿妹老師的帶領下,協助收割紅藜,紅藜除了是食物與編織品來源外,同時也是小米酒的發酵品;同學們在呂阿妹的教導下學習傳統編織,並在呂靜花長老的帶領下,製作傳統魯凱美食chinabu(吉那富)。 陳啟智表示,這次的部落學習共11人,學員自備睡袋、睡教會地板,先洗好澡再前往,以避免造成部落的困擾;「我們以學生的態度來學習。早上被很大聲的鳥叫聲叫醒後晨更,是很美好的經驗,期待大家一起來體驗,但切記勿用消費者的心態,我也擔心會商業化。」 關於部落文化,陳啟智表示同學們也有許多學習,像是獵5隻公山豬可當部落的獵人,頭上放百合是獵人的標誌,以前家人過世就埋家裡,後來才改為公墓;長老還分享小時候帶鹽去學校分同學吃,比較好的朋友才有。此外也體驗到石板屋的透氣與冬暖夏涼,冬天冷還可在屋裡燒木材;而對谷川部落的特色──手工編織,也有更多的認識。 陳啟智表示,在這次的體驗中,彰化YMCA除了會將經驗回饋給魯凱中會,在一些企畫文書方面也會提供經驗,他強調,「彰中青年們持續2年與魯凱的朋友們互動,不是來一下就走」,接下來也會邀請魯凱青年來彰中的夏令營會擔任輔導等等,互動將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