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清邁小旅行──窺見泰北邊境風情

文圖 &nbsp◎&nbsp李育琴 &nbsp 2011年,泰國遭遇了50年來最嚴重的水患,9月泰國中部已經因昭披耶河氾濫,大片農地和城鎮浸泡在濁濁黃水中,首都曼谷更是岌岌可危,泰國政府上下大動員,軍民協力堆沙包,就是要把滿溢的河水阻擋在市區範圍之外,力保首都曼谷的安全。 10月,水患的威脅仍未解除,台灣外交部開始對泰國旅遊發出警示訊息,建議國人非必要不宜前往。儘管如此,我和友人還是照既定行程,搭乘泰航經由曼谷轉機到清邁,泰國的第2大城、700多年前蘭納泰王朝的首都。 ]古城漫步  享受悠閒氣氛 此次旅行因為水患的影響,帶著略微沉重的心情踏上泰國土地,然而泰國一向給人樂觀陽光的感覺,因此剛抵達民宿放下行李,就因為清邁舊城內悠閒宜人的景致,心情漸漸放鬆了下來。 仔細觀察,清邁和曼谷是兩個很不相同的城市。儘管清邁是泰國第2大城,街道和車流卻完全沒有曼谷那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尤其在目前仍保留四方城牆遺跡內的「舊城區域」,說是全世界最適宜Long Stay的地方也不為過,難怪此地所見的外國人士一派輕鬆悠閒,極為享受這裡的宜人氣氛。 清邁舊城內寺廟、古蹟散布,漫步其中可好好感受這個微笑國度。一日早晨,隨性走入某座廟宇,在庭園中遇見一位青年男僧向我們問候,問我們是否來自中國雲南?得知我們來自台灣,也非常親切交談。泰北的邊境和中國相交,清邁也是中國貿易貨物進出的重地,因此來自中國雲南的人不少,位於清萊府的美斯樂更是以華人為主要人口的村落和觀光重鎮。 為了一探泰北風情,我與友人參加了當地旅行社的泰北一日旅行,我們上午8點由清邁出發,搭乘12人座的小巴並有導遊隨團。這是我第2次來到泰北,與前次不同的是,此行隨團導遊是泰國當地青年,以流利的英文介紹這趟泰北遊的各個景點。 走訪泰北  見證邊境演變 經過3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清邁北方的城鎮清萊,清萊是蘭納泰王朝的舊都,後來首都才遷到清邁,清邁的泰文就是「新城」的意思。稍作休息後我們往泰緬邊境出發,導遊Don是個20多歲的青年,他在行車途中述說泰北金三角的歷史和現況。他說:「我的奶奶已經80多歲了,有次她問我,Don你現在在做什麼工作?」Don告訴奶奶,「我在旅行社當導遊,負責帶遊客到泰北金三角去遊覽。」在奶奶的記憶中,金三角是個危險又混亂的地方,因為毒品和黑市交易,過往惡名昭彰,「Don,你不要做了,那裡很危險的!」後來Don才跟奶奶說:「奶奶,金三角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的確,泰北的金三角已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發展成著名的觀光景點。位於泰緬寮3國邊境的金三角因盛產罌粟,曾經是全球毒品供應中心,後來在泰國政府強力打擊之下,罌粟種植面積才漸漸減少。觀光產業盛行之後,意外帶來了許多遊客,非法的毒品交易已無法進行,商人賺起觀光財。從泰國這頭往緬甸對岸看去,看似荒蕪的河岸邊矗立著大型的豪華建築,導遊說那是專門供國外旅客賭博的賭場。 對於金三角有興趣的旅客,可以搭乘旅遊業者的長艇,到對岸瀏覽緬寮邊境的風光。那段腥風血雨的毒品歷史已然過去,遊客在湄公河上必須運用大量的想像力才能捕捉那段歷史的驚險片段。 參觀部落  長頸婦女守俗 來到泰北另一個重要景點,就是參觀少數民族長頸族部落。長頸族人來自緬甸,他們的生活一度困頓,因此泰皇特別設立資金支助他們,現在聚落裡的青年已走出部落,外出受教育和工作,部落的生活改善後,便將在泰國獲得的收益回饋故鄉。不過部落裡仍舊是竹子茅草屋,導遊說,他們不願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仍舊認為自己是緬甸人。 長頸族婦女因為部落習俗必須在身上套上沉重的銅環,以脖子最為常見。導遊Don解釋,經過儀式挑選的女孩才能戴上銅環,而這樣的女孩能為村子帶來幸運,也保護著村子,受到祝福和尊敬。不過隨著部落裡的經濟和生活改善,族人也開始思考這樣的作法是否適宜,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女孩套上銅環。 Don帶我們到脖子上戴最多銅環的婦女前向她致意。看著這些女性,或許為了傳統,或許為了觀光收益,願意每日身負沉重的銅環生活著,身為外來者的我不能理解卻又疼惜不已。然而一個族群有權決定他們要如何對待自己的傳統,當文明走向更為理性的境地,也許很多獨特的文化也跟著消失殆盡了。想著、想著,我的心裡出現一陣矛盾呢! 將泰北的精華濃縮在一日的行程裡,畢竟太過倉促,可惜假期本來就短暫,只能依賴這匆促的遊程,略微開拓我們對泰北風光的認識和想像。 離開清邁時,曼谷的水患威脅仍未解除,許多市區外圍的民眾家園仍泡在水裡,在飛機上的我俯瞰外頭,祝福這個和善的國家人民能安然度過艱困的災情,再次展顏微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長頸部落戴銅環的婦女正織著布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湄公河岸的金三角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泰北長頸族婦女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清邁Waroro市場販售各式乾貨、食材和生活用品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清邁舊城遺跡塔佩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漫步清邁舊城內舒適宜人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清邁舊城古蹟柴迪隆寺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清邁舊城內許多廟宇古蹟,僧侶備受敬重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越過邊境到緬甸,有許多兜售紀念品的小孩 &nbsp

徒步淨灘──蘭嶼奇異之旅

文圖◎陳惠世 &nbsp 2010年完成台灣徒步環島後,2011年,我往各離島繼續為地球和平徒步。第一個離島,選擇蘭嶼。 出發前,樸門同學向我介紹她的男友巴黑,他是蘭嶼朗島教會青年。說明前往蘭嶼的和平徒步後,他熱情幫我找民宿,並協助我蘭嶼的淨灘活動。 蘭嶼環島公路約40公里,我計畫3月9日從高雄出發到台東搭機飛蘭嶼;10日到11日徒步環島及淨灘;12日搭機返台東再轉車回高雄。 通常徒步環島我都一個人走,這次至少有妹妹及3個計畫2011年底到台灣徒步環島的日韓青年同行。3位日韓青年是經好友Yuji介紹,透過網路認識。3月9日我們分乘前後班機抵達蘭嶼,首次見面在蘭嶼機場。3位朋友熱心於地球和平,曾組隊在日本與韓國徒步,志向相同,雖初見面,卻不陌生。 一天走完36公里環島路 在朗島民宿「馬龍爸爸的家」卸下行李後,我去海岸觀察選擇淨灘的地方。晚上,我們借民宿的廚房開伙,馬龍媽媽將電磁爐借我們烹煮,我這才知道蘭嶼因設核廢廠,台電給居民的補助是一樓以下用電完全免費。乍看這對蘭嶼似乎是德惠,實則為摧殘。島上放置核廢料,其致命污染對生態的破壞無法逆轉;島民習慣免費用電就比較無法節制,無論在島外或將來恢復收費,蘭嶼人都難以適應。再者,因免費用電,家家戶戶購置冷凍櫃冰凍魚體,大海成為被遺忘的冰箱,捕魚次數少了,技術漸漸弱了。 馬龍爸爸是朗島教會弟兄,也是一位思想傳統的達悟人,他說我長得像原住民,就親切稱我「原住民牧師」。知道我到蘭嶼徒步淨灘,他把一張藏在桌布底下的寶貝給我看,是一張寫了字的便條紙。他說民宿客人常問他部落間的距離,他不想隨意應付,就特地開車記錄每個部落間的里程。他一直把寶貝藏在桌布底下,馬龍媽媽這才知道為何他對部落距離那麼清楚! 根據馬龍爸爸的紀錄,環島公路全程約36公里。在徒步上,36公里對我是個尷尬里程,要走一天很辛苦,要走兩天需要來回接駁。為了省時,我們還是決定3月10日一天走完。 馬龍媽媽覺得徒步環島不可思議,建議我們租機車環島,她說一天要走完,大概要走到三更半夜。不過看我對全程徒步那麼執著,她有點受到激勵,說在蘭嶼住那麼久,從沒走過全程,也想要試試。樸門同學說她到蘭嶼那麼多次,也從沒徒步環島過,也想試試。我們到蘭嶼的5人都有徒步經驗,為了讓新加入的2人有充裕的徒步時間,約好隔天一早就出發。 行程時間敲定後,我們請日本朋友彈吉他唱歌,並請馬龍爸爸和巴黑分享朗島的文化。馬龍媽媽感受到我們對蘭嶼文化的尊重與熱情,就把馬龍爸爸的丁字褲捧出來,請巴黑示範丁字褲和傳統服飾的穿法。原先我一直以為丁字褲是件丁字型褲子,這才開眼界知道它是一條長帶子,未熟練紮緊,很容易穿梆。 馬龍爸爸說,蘭嶼海邊的船以前連拍照都是禁忌,現在觀光客多了,雖容許拍照,但仍忌諱碰觸。非經許可,島上的老人或地下屋禁止攝影。此外,蘭嶼人不隨便撿路上的東西回家,怕帶來污穢。長相特別的棋盤腳種子像不祥物,多刺的林投樹在蘭嶼卻是保護傘。 海嘯威脅中仍有平安 10日早上7點40分,我們7人圍圈禱告後開始徒步,奇妙的上帝給了整天的雲柱,從啟步到回程,一路薄雲遮天。 環島公路上,四處成群的山羊是蘭嶼的紅綠燈。羊隻漫步馬路時,紅燈亮了,人車要停下來;羊隻過了馬路,綠燈亮了,繼續前行。馬路上慢條斯理的豬隻是蘭嶼的閃黃燈,請你注意減速慢行。悠閒的豬羊燈號真是蘭嶼的奇景! 沿著環島公路走,每到一處景點,馬龍媽媽熱心導覽,我們就把腳步放慢稍微瀏覽。下午5點半左右,順利的在預估時間內走完全程。 蘭嶼美麗的海灘布滿海上漂過來的垃圾,11日下午我們要淨灘。當天上午大雨小雨滴滴答,中午出發時,仍然細雨綿綿。到達海灘不久,雨停了,天色卻是灰濛濛。 巴黑幫我們找了幾個黑色大垃圾袋,我們很快就把垃圾裝滿袋。就在裝滿最後一袋時,淨灘負責載垃圾的巴黑突然在公路上急迫的大喊:「趕快離開,海嘯來了!」原本以為他在開玩笑,但是他的呼聲迫切。 收拾好物品,回民宿路上,發現大家緊盯電視新聞,這才知道,當我們淨灘時,日本發生大地震及大海嘯。氣象局預報,不多久海嘯可能襲向台灣東海岸。蘭嶼島上人心惶惶,大家不斷互通消息。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電話,建議大家往高處跑!蘭嶼是個小島,有山卻不高,人們不是住地下屋就是簡單的木屋或平房,經濟好些的,受制於地形與氣候,也只能蓋個2、3樓。 哪裡是高點?何處可躲逃?電視上海嘯席捲時間不斷倒數,但我相信凡我們腳掌所到之處必有平安,所見之地都要蒙受祝福!我領悟上帝為何在此刻領我們到蘭嶼徒步!311,蘭嶼猶如加利利海上遇狂風的小船,主在船上,雖面臨海嘯威脅,祂卻保守十分平安! 12日天氣放晴,陽光普照。告別蘭嶼,我們回到台東,將日韓朋友介紹給守護杉原灣的另一樸門同學後,我和妹妹平安順利回到高雄,結束了蘭嶼的奇異之旅!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徒步至椰油部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完成徒步環島回朗島部落合影 &nbsp

金沙──散步金門小鎮巷弄

2011年底,在一陣兵荒馬亂的忙碌後,難得率性的暫拋繁忙,與友人來趟金門之旅。

在山中流轉的咖啡香──德文部落巡禮

&nbsp這個時代走得太快了,我們追得很辛苦,怎麼趕都趕不上。現在有太多的孩子,忘了我們原有、應有的文化生命和價值。 失去土地的原住民,就如同失根沒有土壤的大樹,這個國家要我們改變,但沒有給予相對的尊重和對待,那些改變不見得是我們想要的。 ──摘自《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亞榮隆‧撒可努/著 &nbsp 文圖 ◎&nbsp莊勝凱 &nbsp 城市裡的人權班與山林裡的德文部落 德文村(德文部落)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南側、達來村(達瓦旺部落)北端,西邊與三地門鄉口社村、賽嘉村為鄰,東邊隔著北隘寮溪與霧台鄉遙遙相望。部落海拔約800公尺,有神祕森林與豐富的野生動、植物、昆蟲等自然資源,為排灣族群與魯凱族群共築共生的部落,蘊涵著豐富排灣、魯凱傳統文化特色與資產。 在山上接待我們這群漢人的,是德文教會李耀光牧師。 親切熱情的李牧師是台南市社區大學人權班蔡明殿老師與師母王淑英老師20年前的老朋友,後續活動上山都有勞牧師費心協助安排。蔡老師與王老師夫婦長期關懷環境生態文化、社會弱勢與教保人員權利,並致力推動人權教育、聯合國國際事務參與等公益奉獻,是謙卑踏實的行動實踐者。筆者在蔡老師開設的「人權電影讀書會及工作假期」課程(簡稱人權班)與人權志工社團裡協助老師規劃安排室內課程與戶外活動,因此有機會跟著人權班「人權工作假期」戶外活動走訪德文部落,真實親近部落,感受台灣島嶼豐富珍貴多樣的族群文化之美! 人權工作假期 &nbsp採摘咖啡與學習農事 德文部落存有日治時期栽植的阿拉比卡咖啡樹,擁有生產優質咖啡豆條件。每年9~12月為咖啡成熟採摘期,採摘需花費大量時間與人力。部落居民在88水災之後紛紛投入政府88臨時工專案就業工作領取日薪800元,造成咖啡成熟季節無人力採摘,人權班規劃之「人權工作假期/德文部落咖啡採摘與農事學習」活動,剛好在此時對部落貢獻輕微力量。 ●拔雜草,巧遇傳統婚禮 回想起自己參與人權工作假期活動,2009年5月第1次與夥伴拜訪德文部落就幸運遇上部落舉行傳統婚禮,行程原訂第1天下午至咖啡園拔除雜草。我們與牧師電話聯繫後,牧師邀請我們此行所有上山夥伴先前往三地國小德文分校操場享受喜宴午餐美食,接著下午與晚上全程觀察學習傳統婚禮流程與儀式代表的意義。 第2天上午安排在村長咖啡園拔除雜草,村長引導我們實地觀察了解咖啡樹與雜草長相模樣後,除草任務開始囉!村長不好意思讓我們頂著豔陽天拔草太久,擔心我們體力負荷不堪,請我們在工寮品嚐多汁脆甜的夏日大西瓜。還特地叮嚀我們稍微拔一些,再拍些照片,代表有拔草就可休息!部落居民樂天開朗的個性,鮮明地令人陶醉,不禁想沉浸其中氛圍,並一輩子結為友伴。 ●剝果皮,採熟豆 2011年10月,與人權班再訪德文部落,第1天晚上,在部落安靜小徑旁巧遇居民杜櫻花女士,她在家中剝果皮取咖啡豆。由於去年曾安排至杜女士咖啡園協助採果,聊起往昔這份心繫感謝的緣分,倍感親切;夥伴們隨即加入協助的行列。杜女士熱情回饋一大包她種植的小芋頭,讓我們攜帶下山,這份單純良善的友誼,讓我們深刻難忘與感動!第2天則前往馮先生咖啡園協助,到達後映入眼簾的是,掛在樹枝上結實纍纍、一顆顆成熟暗紅色咖啡果,經講解注意事項,便徒手開始摘果。體驗雖短短1小時半,卻已讓我們流汗勞動、察覺感佩摘咖啡果是一項不輕鬆的工作! 回家的路好難 2009年部落經歷了88水災影響重創,交通嚴重受損。隔了2年多至今,部落交通路況仍舊險峻不便。居民期盼著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好讓外地求學工作遊子返回山中溫暖的家,竟如此困難。 我們都知道,且承認過往平地漢人對原住民生活方式、習俗與土地傳統領域的侵擾,而被冠以「白浪」的歷史背景;因此當我們前往部落時,都應該懷著謹慎尊重勿冒犯的態度與正向行為,不應該再對居民與環境帶來更多不可逆的傷害!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位在海拔約800公尺的德文部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日治時代栽種至今的阿拉比卡咖啡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採摘咖啡需花費大量時間與人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協助拔草學習農事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在杜女士家中協助剝果皮取咖啡豆

湛藍天堂──印尼龍目島

文圖 &nbsp◎&nbsp小松鼠 &nbsp 峇里島一向是印尼觀光的代名詞與遊客心目中的首選,但擁有1萬3000多座海島,身為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還有許多獨具特色的島嶼,等待遊客體驗。就在峇里島東方僅僅40公里處的是另一座火山島──龍目(Lombok),近年來逐漸成為印尼旅遊的新興景點。  淳樸悠閒&nbsp龍目島 龍目島觀光資源開發較晚,保留了更多的淳樸鄉村生活與自然景致。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能在同一座島上享受潔白沙灘與海岸風光,又能深入印尼第二高峰林查尼火山(Mt. Rinjani)探索山嵐美景。與峇里島逐漸商業化的觀光產業相比,龍目島上幾乎不見團體觀光客的蹤影,在島上更能優閒漫步,貼近印尼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身處世界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峇里島居民自古以來篤信印度教,孕育出獨特的峇里印度教文化。早年峇里島王國強盛之時,鄰近的龍目島就成為峇里島侵略的目標,信仰伊斯蘭教的原住民薩薩克人(Sasak)與從峇里島移居的峇里人成為龍目島上的兩大族裔,島上的文化也揉合了峇里印度教、伊斯蘭教與薩薩克人的傳統信仰,形成另一種特殊的龍目文化。其中已有500年歷史的Sade村特別經過規畫整理,開放給觀光客參觀,讓我們有機會能一窺薩薩克人的生活。全村有150戶人家,參觀村落需付費由村民進行導覽,避免過度的觀光影響了既有的居民生活。這裡沒有販售廉價大量生產的紀念品商店,但旅客可以直接向村民購買自家手工製作的藝品及織品,除了可以實質改善居民的生活,也避免過度的商業觀光摧毀居民既有的生活型態。  傳統家屋&nbsp農村味 Sade意思為「穀倉」,村中可見許多的高腳茅草屋。薩薩克人將作物儲存於高腳屋上,草屋與4支柱腳間以斜邊的圓盤收頭,一方面在結構上更能支撐重量,另一面能防止鼠輩爬上穀倉作怪。中間挑高的部分再搭起木平台,就成了閒暇休息最好的發呆亭。居民邀請我們進入傳統民家中參觀,傳統房屋構造多是地面混合乾牛糞及稻殼夯實的泥土,草編牆壁再加上茅草屋頂建造而成。踏入屋內的前半是平地,多用來做廚房或客廳用途;後半墊高約1公尺,就是家中較私密的臥房部分。村民生活尚未引入現代生活用品與家電,屋裡除了傳統生活用具外,鮮少有家具的陳設。廁所及澡間設置於屋外,幾戶共用一處,只有公共集合場及村長家,才見得到水龍頭及幾盞燈泡。多數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簡單自然的生活,看著薩薩克人臉上燦爛無憂的笑容,真讓我們這些城市俗羨慕呢! 龍目島四面圍海,本島上就有多處適合水上活動的海灘,但喜愛衝浪或潛水的遊客,多半前往本島西北方的3座小島:艾爾島(Gili Air)、美諾島(Gili Meno)和德拉娜安島(Gili Trawangan)遊玩。  衝浪浮潛&nbsp隨己意  從龍目島搭船出發,航程30分鐘即可抵達德拉娜安島;島長3公里寬2公里,騎腳踏車約90分鐘可以繞島一圈。相當受歐美背包客歡迎的玩法是,每天早上從當地民宿出門,走幾步路就可跳進海裡游泳潛水,累了就在沙灘旁的樹蔭休息,在海邊唯一的街上飽餐一頓後,等著午後的波浪,拿著衝浪板回到海中,晚間再次回到街上找間小酒館,用食物與各地來的新朋友交流,然後回民宿就寢&amphellip&amphellip,這是完全南島式的海灘度假生活。 如果覺得太瘋狂隨意了,也可以用便宜的價格搭著馬車緩緩繞島一圈,約1小時可以飽覽不同的海濱景色,回到街上再到租用高腳屋的餐廳,點上幾道當地料理慢慢品嚐,等陽光不這麼強烈的時候再下海浮潛,海水清澈見底,水裡可見各種顏色的熱帶魚,運氣好的話還能見到海龜悠遊,環繞島岸的珊瑚礁群顏色深淺不一,非常值得下海一遊。最後等待夕陽下山,結束輕鬆的行程。 雖然我們在德拉娜安島只待了短短1天,返回龍目島時,卻已經在想念德拉娜安島的悠閒自在。3天2夜的龍目島小旅行接近尾聲,該用什麼來回味紀念呢?當地人的手作品是不錯的選擇。在陶藝作坊挑了幾樣陶燒的杯盤,又在海邊向沿路兜售的村民買了幾塊花樣色彩豐富的布條及圍巾;現在家裡吃飯偶爾舖上桌布,用陶器盛上偷吃步調理包速成的印尼料理,就可以回想起旅行點滴美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海灣美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龍目島沙灘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當地手工紡織的布匹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Sade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傳統住家內部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島上的傳統料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許多令人愛不釋手的陶藝品 旅遊資訊 &nbsp ◆遊在龍目島:可在峇里島當地旅行社洽詢至龍目島的包套或半自助行程,龍目島上幾乎看不到計程車,先委託代定包車司機為佳。 龍目島至艾爾島、美諾島和德拉娜安島3小島:碼頭每日船班請參考網站www.gili-fastboat.com/ ◆吃在龍目島:印尼食物常以油炸處理,加上使用許多香料及辣椒較容易上火;不過,熱帶島嶼盛產多種水果,多吃正好均衡一下,特別的蛇皮果、山竹、紅毛丹、波羅蜜、榴槤等,值得一試! ◆買在龍目島:與漫天喊價的峇里島比起來,龍目島不合理的交易較少,不過購買藝品或飾品還是需要殺價,特別推薦用當地養殖珍珠做的飾品,價格比其他地方便宜了3~5倍。 &nbsp &nbsp &nbsp

聆聽 歷史的低吟──遊綠島人權紀念園區

&nbsp文圖◎詹益宏 與太太的綠島行第2天,我倆騎著機車前往帆船鼻,這裡原名翻船鼻,相傳百年前紅毛蕃(外國人)的船隻不諳地形時常在此擱淺,現在地名為美化後的近似音。這裡有一大片草原、羊群、廢棄碉堡、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我們在此吹風發呆。回程時太太說,風吹時她吟了一首詩,只是風太大&hellip&hellip吹忘了! 不一樣的綠島印象 來到位於綠島人權紀念園區(前身為綠島監獄的綠洲山莊)的中正堂,現為新生訓導處時期全區模型展示區(被關進來的人稱為「新生」,被迫要上課及小組討論,基本上就是思想改造和限制自由),人偶搭配死亡行徑文字的入口意象,開啟了我倆不一樣的綠島印象。 全區模型告訴遊客人權紀念園區的前世今生,讓人明瞭那段歷史變遷的時間長廊,和監禁政治犯的監獄空間裡所發生的點滴,我的思緒倒退到那個禁錮的年代。紅色匪諜字樣後的大盤帽,代表一個個已逝菁英的靈魂,帽內書寫該生的姓名、學歷與職業,他們犯了十惡不赦的滔天大錯嗎?「只不過」看了當政者認為不該看的書、說了當政者不想聽的話,參加了當政者視為洪水猛獸的讀書會!這些罪名以現在的時空看來何其荒謬! 當我走到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公墓意象區,看著投影片一幕幕閃過被關者的基本資料與影像,心不自覺糾了起來。離開中正堂前門邊一角有個說明:新生「刑滿」準備離開綠島新生訓導處前,得宣示今後不再與共產黨有關係&hellip&hellip。園區印製許多空白誓詞單張供遊客填寫,我索性KUSO一張,以解剛剛的沈悶與哀傷。 受壓制下的心靈 接著走往人權紀念園區第3大隊展示區(蠟像館),這個展示區主要區分為:教室區、不自由中的自由、勞動改造、青春歲月及關不住的心靈等區。 教室區主要是模擬新生訓導處上課情形。「不自由中的自由」展區,模擬新生寢室,運用模型人像展出新生訓導處受難者在熄燈就寢前,短暫一個多小時的「自由」活動動態,他們看書、下棋、拉小提琴、拉二胡、折棉被,或是發呆、聊天。 「青春歲月」展區,展出受難者在戒嚴體制下,以各種罪名判處刑期。展出的檔案照片、影片,讓人更貼近受難者思念親人的回憶。看著每位受難者的死刑簽辦,上頭具名建議刑期者如今還領著終身俸,而最後擬可的,是丟了秋海棠那位所謂的「虔誠基督徒」!至此,我內心不自覺悲憤起來,悲的是菁英們受莫須有罪名與非人對待,憤的是加害者依舊享有榮光且無人咎責! 「關不住的心靈」展區,主要展出受難者在綠島獲釋放後的創作,表達思念禁錮的年代,關不住受難者的心靈。在這裡我看到胡乃元父親胡鑫麟醫師手做星象圖的復刻版,文字敘述胡醫師說:做這個星象圖是為了萬一能划船逃離綠島的話,至少不會在太平洋裡迷失;有星象圖,就能找到台灣的方向。(1950年5月13日,情治人員進入台大醫學院,把涉及左翼讀書會的第3內科主任許強、眼科主任胡鑫麟,以及胡寶珍、蘇友鵬兩位醫師通通帶走&hellip&hellip胡鑫麟在此度過10年歲月。摘自《台灣,請聽我說》) 翻譯矢內原忠雄《耶穌傳》的涂南山先生也曾在此被關了10年,《耶穌傳》就是在這期間翻譯出來的。區內許多照片是當時藝術家政治犯陳孟和先生所照,並且費盡心思隱藏,如今得以重見天日,展區中那把小提琴更是當年他於獄中所製作的真品。我們接著前往人權紀念碑,紀念碑上除了一長串數不清的受難者名字外,並有柏楊的詩句「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遠望著碧海藍天。 5封教人垂淚的遺書 離開時,我跟太太分享政治受難者黃溫恭醫師5封遺書的史實,太太聽聞後在我肩後哭泣。黃溫恭1920年生,涉1953年台灣省工委會燕巢支部等案,1953年5月20日槍決。台南二中畢業後,遠赴日本習醫,然後前往中國哈爾濱擔任軍醫。國共內戰期間,被共軍俘虜,黃溫恭為了及早回到台灣,遂同意加入共產黨。1952年黃溫恭無端被捕,他自首曾加入共產黨,原先只判刑15年,但判決書一到蔣介石手中就改判死刑。黃溫恭遺書中有一段:「我的死屍不可來領。我希望寄附台大醫學院或醫事人員訓練機關&hellip&hellip。此屍如能被學生們解剖而能增進他們的醫學知識,貢獻他們,再也沒有比這有意義的了。」(摘自《綠島的一天》) 就這樣,除了一般遊客該有的行程,我們在綠島多了發呆、吹風、掉淚,深刻了解人權的重要性。回程船上,將太太被風吹走的短詩完成了──〈記帆船鼻之風吹〉,這是人夫的責任,也是綠島行的感受。 遠眺~無際海洋很藍, 那些曾是各界菁英翹楚 近觀~山羊大便很黑, 怎知無妄罪名突然羅織 呆坐~廢棄碉堡很灰, 為何一紙注定人生無望 俯視~拍岸浪花很白, 無奈親情隔海相望路遙 躺臥~草原如毯很綠, 過往歷史教人捍衛人權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象徵受難者的人偶 模擬新生訓導處上課情形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蠟像展示受難者在獄中的自由活動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台東縣綠島鄉公館村將軍岩20號 開放時間:5~9月 8:00~18:00&nbsp      &nbsp10~4月 8:30~17:00 參觀方式:10人以上團體可預約導覽 導覽時間:9:30、10:30、14:00、      &nbsp15:00 、16:00&nbsp &nbsp

飽覽小島的風光

&nbsp──綠島浮潛、夜遊、海底溫泉 文圖 ◎&nbsp詹益宏 浮潛、環島夜遊、泡溫泉,是一般人到綠島必做的3件事,多數人用最短的時間──2天1夜玩遍綠島。 太太說:這些年我們玩遍台灣各地城鄉,獨獨綠島、蘭嶼遺漏了。我們趁到台東訪友有些空檔,事先規劃了一趟綠島2日遊,不能免俗的我們跟其他遊客一樣把握時間,做了這必做的3件事,還花了許多時間在人權紀念園區停留與發呆。 早餐後,台東富岡漁港的船班載我們到有「火燒島」之稱的綠島,碼頭邊一個個拿著歡迎牌的民宿服務人員,彷彿在告訴旅人:「我在這,請跟我走!」服務人員載走我們的行李,我們則騎著民宿提供的機車,直奔民宿辦理入住登記,途中經過島上唯一的加油站,一長串等著加油的機車人龍宣告今天的綠島只有一個情況「人擠人」。 民宿主人說今天整個綠島有將近2000位遊客,我們來得正是時候,只是人擠人,如果再晚一天,將會湧入5000人,屆時光浮潛都會踢到人,那時才叫「人滿為換」──很想「換」個地方度假,所以民宿主人建議我們第一天下午先安排浮潛,結束梳洗後剛好吃晚餐BBQ。 我們是在旅遊展買的豪華套裝行程,因此食宿全包在裡頭無須額外花錢,午餐4菜1湯有綠島特有的鹿肉、海產與青菜,真夠兩人吃的,飽得只想睡個午覺;飯後拿著冰品抵用券前往民宿主人特別介紹的冰店吃綠島特有的海草冰,太太算了算除了冰與海草,其他配料總計還有11項,真的叫「大碗又滿墘(k&icirc?)」。由於時間有限,總得利用片段時間採買「鷗蜜啊給」(海鳥看到甜蜜的東西,「啊」一聲就將錢給了出去),綠島的太陽很興奮恣意,讓人不得不想躲進民宿吹冷氣,等候浮潛時光的到來,我們後來也確實躲進去午睡了一下。 ◎浮潛 浮潛教練要大家穿上溯溪鞋、防寒衣、救生衣與浮潛蛙鏡組,正當我們擔憂近視如何浮潛時?教練近前問說:「近視哦!說,幾度?」回報後馬上拿了符合我們度數的蛙鏡組,真正揪感心。全部的人一身裝備騎著機車去海邊,這真是新奇的經驗。 到了海邊,教練要我們拿起馬鞍藤的葉子跟著他放在手中搓一搓,將葉汁塗在蛙鏡上用水沖掉,這樣配戴時才不會產生霧氣導致看不清楚海中美景。教練說:「年輕人站我右邊、年長的站我左邊、中古會游泳站中間。」他還指著我說:「大哥就是你,站在中間不要動。」教練拉著救生圈上的繩索游到海中,我們則每兩個人分配到一個救生圈,跟著潮流與教練的牽引往大海飄去,海底豈是一個美字可以形容!五顏六色的熱帶魚悠游其中、灰色長鰻靜靜游在觸手可摸之處、龐大的珊瑚群就如此近距離、活生生的絕美在眼前,望著海底有股沉靜撼人之美的蠢蠢欲動,一時忘了拿手上的吐司餵魚,還是魚不怕生的游到眼前才提醒自己,該餵魚囉!上岸時教練說:因為溫暖的黑潮流經綠島海域,帶來豐富的海洋資源,得使綠島潮間帶的海洋生物豐富且具有特色。也提供了珊瑚良好生長環境,造就了龐大的珊瑚景觀及極具特色的海洋生態環境,讓綠島更擁有世界級的海底景觀,成為世界知名潛點之一,而且年平均溫度高,浮潛活動四季皆宜。 那股沉靜撼人的蠢蠢欲動原來是黑潮的關係,要說綠島的浮潛評比:海水比墾丁乾淨、珊瑚景觀世界絕美、能見度與魚種多樣性不輸關島,有機會當然是請您自己去體驗。 ◎夜遊 晚上,海邊的BBQ會讓人以為身在外國的海邊,如果沒看台灣金牌啤酒的話。無限量的鹿肉隨人吃,看來今天想多吃菜的可能性不太高。 夜遊是今晚的重頭戲與某些人一天的Ending,人稱綠島阿誠的Makodo帶領一群彼此互不相識的遊客,騎著機車跟在他的後頭。Makodo白天是位浮潛教練,剛好是帶我們浮潛的教練之一,浮潛時嚴肅、夜遊時喜感,他說這叫角色轉換;浮潛關乎生命安全,當然不能開玩笑。夜遊重在放鬆領受,當然不能太拘謹,一路上走走停停為我們解說他所熟悉的綠島。原本30輛的機車一轉眼暴增成80多輛,他極具笑點的解說與對著暗處呼叫春嬌、阿桃,並用聚光燈照著遠方,讓我們看名喚阿桃的梅花鹿,這些插曲當然是親臨現場更有感覺。 ◎朝日溫泉 綠島的一天結束了嗎?當然尚未,沒泡過著名的朝日溫泉,真能算來過綠島嗎?我倆從入口區人工池泡到海邊天然溫泉池,天然溫泉池因為有冰冷海水交流,並不特別有熱的感覺,倒是腳所踏的沙地慢慢會有溫泉熱度,望著遠處暗靜的洋海聆聽海浪一波波襲來的自然樂章,忘卻這裡曾是讓人望之卻步的隔離之島,邊泡溫泉邊啖著從台灣帶過去的麻豆老欉文旦,望著會傷人的星光與月色,想起前不久讀過林克孝《找路》裡頭提到鄭愁予詩句:眸與星子已如斯鄰近        &nbsp &nbsp &nbsp &nbsp啊啊少年 縱讓星芒刺傷也是好的。 浮潛、環島夜遊、泡溫泉,我們都完成了,今晚真是特別的綠島之夜。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綠島唯一的街道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一般套裝行程依食宿等級有不同收費 得花錢的項目有:台東─綠島來回船票、綠島住宿優雅套房1晚、機車125CC、浮潛、朝日溫泉門票、早餐1餐、中餐1餐、晚餐BBQ 1餐、綠島夜間生態之旅、綠島碼頭至住宿地點行李來回接送、台東機場或火車站至富岡碼頭來回接送等。

日本3景之天橋立散策

文圖 ◎&nbsp真理&nbsp 2010年和日本旅行的同好自由行,去了日本3景之一的廣島縣嚴島神社,加上我好些年前就曾跟團去過了也是3景之一的宮城縣松島,還沒有去過的京都府天橋立,成了我2011年的旅行目標。  如願往訪天橋立 關西地區京阪神3都,可說是自由行的熱門地區,不但交通方便,而且古蹟、遊樂園、海港、世界遺產、最熱門的流行商品或藥妝店,在這裡可說是應有盡有。但若要去到位於日本海側京都府宮津市的天橋立,就不是那麼容易。鄰近並無其他國際機場,勢必得從關西空港入境後再搭乘陸上交通前往,而從京都車站搭乘最快的特級列車需費時2小時,自由席來回票價也要將近台幣3000元,再加上當地住宿溫泉旅館費用較高,在規畫行程時,一度猶豫是否真的要增加旅行預算,就為完成一覽日本3景的夢想?但很慶幸,一起去旅行的夥伴都很支持,所以仍將這個點安排進旅程內,而這一遊,就成了這趟旅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回味再三的景點。 日本3景最早的起源被認為是日本儒學者林春齋於1643年著作的《日本國事跡考》,其中一段寫到「丹後天橋立,陸奧松島,安藝嚴島,為三處奇觀」,此後此3地變成為日本3景。天橋立位於京都府宮津市的宮津灣,因流向日本海的對馬海流與從阿蘇內海出口的野田川都會搬運泥沙,經過長時間堆積而形成沙洲。沙洲上栽植了約8000棵松樹,成為日本名松樹百選地之一。整個沙洲從4個地區方位來觀賞,又分為飛龍觀、斜一文字、雪舟觀、一字觀等面貌,隨春夏秋冬的變換各有不同韻味。之所以將這個沙洲另名為天橋立,則是因為當從宮津灣的文殊山或對岸府中的傘松公園彎下腰從股間倒著看的時候,海天一色的景致有如天空與地面顛倒過來,沙洲如同向天空之城架一座橋,因此被稱為「天橋立」。 我們一行人一早從京都搭上特急電車出發,上午11點半左右抵達天橋立車站,晚上住宿的旅館十分貼心,先來車站將我們的行李送到旅館,讓我們可以輕鬆遊玩。我們先到位於海邊的智恩寺文殊堂參觀,這是當地歷史悠久的寺廟。文殊菩薩大概就如台灣民間信仰的文昌帝君,是祈求智慧與考試運的菩薩。其建築物已經有超過數百年的歷史,雖然對信仰沒有認同,但走在古老的建築中仍可感受歷史與時光的流動,特別能夠度過第2次世界大戰而沒有被摧毀的建築,更是難能可貴。寺院裡有兩三隻貓咪,對觀光客熟稔的很,還可從容擺姿勢讓我們拍照,真的是知恩院的「看板貓」了。  倒視奇景小幸福 離開知恩院,我們向當地的店家租借腳踏車,從宮津碼頭這一頭,準備穿越沙洲向對岸府中的傘松公園出發。感謝主,我們在天橋立那天天氣極好,松樹下的徐徐涼風與和煦的陽光,陪伴我們在沙洲上漫遊。沙洲上數千棵的松樹,其中有好些因為形狀特別而被命名,光是觀賞這些松樹就樂趣無窮。我們也在沙灘上吹海風、觀賞海鳥、駐足欣賞午後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令人陶醉不已。一般騎自行車只需要20分鐘的路程,我們就流連忘返地待上一個多鐘頭,這也是自由行才能有的奢侈享受。 穿過沙洲後,搭上登山吊椅前往半山腰上的傘松公園,坐在懸空的吊椅上就迫不及待回頭看天橋立的景色,讓我們興奮不已,顧不得坐在吊椅上的危險,就拿起相機猛拍照了。抵達傘松公園後視野更棒,天橋立、海灣、島嶼構成的美景,之前只能從旅遊雜誌或網頁瀏覽的畫面,如今總算能親眼看見,並讚嘆上帝所造的大自然景觀。我們也不免俗地站上眺望台,彎下腰從股間看一眼沙洲成為天橋的奇幻景色,終於讓我達成看完日本3景的宿願。 傘松公園還有一只立在山邊的開運許願輪,可向商店購買能被自然分解的小薄圓盤,如能投過目標就能得到好運。雖然基督徒不信開運這套,但剛好購物滿額的我們,也得到了3個小圓盤,就決定一試身手。乍看簡單的遊戲規則,沒想到我一丟小圓盤,竟朝反方向飛去,惹得在一旁觀看的好友跟其他遊客都哄堂大笑,成了天橋立一遊的爆笑小插曲。直到太陽西落前,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傘松公園,下山後泡一池好湯,吃一頓廚師用心準備的懷石料理,幸福就該是這麼一回事吧! 傳道書3章11~13節寫道:「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旅行,真的是體驗著上帝創造的美好,並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偷閒,也是上帝的恩典。下回收拾行囊要去哪裡呢?我已經開始期待了。 &nbsp * 散策:日本漢字,意即散步、隨意走走。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天橋立正面拍攝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天橋立彎腰從股間拍攝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登山吊椅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朝反方向飛去的開運圓盤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日本三景碑

希望之旅 不一樣的泰國

◎蔡惠婷 &nbsp 我參加台南社區大學人權志工社的國際志工團,2011年8月16~22日與志工夥伴們前往泰國曼谷,參訪當地NGO團體、紅樹林保育、移工社區及街童學校,並提供志工服務。 踏上泰國的國土,對我是一趟志工實踐意義的旅程,對那些泰國邊境國家(緬甸、寮國、柬埔寨)人們來說,是追尋幸福與夢想的希望之旅。 遠到地極的世界  移工社區 一踏進移工社區,洋房與高腳屋之間,藉由水泥和樹木築起的高牆,兩個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沿著泥濘的黃土路前進,映入眼簾的是孩子正在混雜著垃圾與牲畜的空間奔跑嬉戲,工廠的巨響掩蓋了孩子的笑聲;一小間一小間的住所隱現好奇探望的眼,人們眼神展露出的訊息令人印象深刻,兒童的眼光中,似乎單純化了複雜的世界?而成人們彷彿述說著移工心中的那一份無奈。 非法移工所造就的問題不只在生活穩定方面,另一方面因生活的匱乏延伸出許多社會問題,然而教育缺失是其中的一大棘手問題。在資源較缺乏的地區,往往會出現教育權利不均等的差異現象;在泰國移工街童身上看見相同的問題呈現,因貧富差距所以生活困苦的移工街童受教權利資源相對減少與剝奪。 &nbsp快樂由給予而來  街童學校 街童學校就座落在混亂的市區角落,臨時搭建的棚子成為孩子聚集的活動場域;我頓時對「學校」的概念有了另一種詮釋,它指的學校是內在形式而非外在建築,並且是暫時性的教學活動空間,提供街童孩子一個安全且正向的學習場域。 透過手偶與孩子搭起溝通的橋樑,藉由聲調、表情與些許僵硬的肢體動作,讓初次見面的我們彼此心更加貼近,超越語言隔閡。孩子們藉由人與偶之間的說故事活動天馬行空繪製故事藍圖;過程中孩子述說自己生命故事,進而理解故事、咀嚼故事、形塑自己與他者的生命;孩子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表達他們對世界獨特經驗與眼光。 街童學校,是由一位74歲退休教師──Pu老師,所推動的行動概念,因為他看見社會中低下階層孩子生活出現貧困、健康及照顧等相關問題,期待引導孩子一些生活常規並改正些行為問題;因此,激發他投入街童與貧窮孩童教育工作,從起心動念至今,實踐這志工工作已有12年之久。 在Pu老師身上看見一位教育界長者風範,每每分享一段話語時他總是起身而言,不論是談吐或行為總是細心的娓娓道出每一句出自肺腑的話語,句句肯定且深具信心,眼神裡出現一份對街童教育鍥而不捨的神情;藉由一句形容他自己的話語「快樂由給予而來」,道出他在街童教育志業中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街童學校的志工行列看見人性良善與希望,因為有人對這良善行徑提出回應並跟隨腳步起身而行;志工參與的核心價值在於每位志工都是一個「環」,透過相結合的方式讓力量變大;而「環」的本質是「心」,心是具生命力富有情感,心就是愛。實際落實志工活動在街童教育中,這需時間與毅力的貫穿與執行;除此之外,我仍提出自己內心思維與想法:「是否想過藉由社區力量成為街童孩子最佳協助資源?」 非洲諺語: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教育孩子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當我們理解這諺語時,除了有感於其必要性,也需還原脈絡後再重新思考,便可從中獲得更深層的意涵與教育啟發。建構協力教育生態網應是街童教育模式重要思考的里程碑,透過社區力量成為孩子支持系統,營造出社區是「孩子的家」如此般強大力量成就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將志工組織網絡的概念落實於街童教育,將會是一項最根本結構式的改變,進而形成最大助力。 快樂由給予而來  街童學校 孩子離開街童學校後,依舊需回歸現實的生活;我在大街道上看見一位孩子進入車水馬龍車陣當中行走,扛著擔子沿路賣花,以求生活溫飽。街童學校承載了短暫停留的移工街童,同樣街道綿延了他們在異地討生活、找尋「選擇」的希望。 淹沒在人群裡的異鄉孩子,他們童年蛻變,來自於教育的扎根、延伸;然而,遊走在街道中央的這群移工街童,漸漸消失的童年該如何讓他們保有遊戲與夢想的幸福天堂?我們應該伸出溫暖大手緊緊握住希望小手,讓孩子感受生命溫度與力量,為世界上每個角落帶來幸福與盼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移工居住在牲畜、垃圾環境中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Pu老師(白髮中坐者)作簡報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志工在街童學校上起課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與街童合影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志工與孩子藉由手偶溝通,更貼近彼此的心 &nbsp

San Diego聖誕何處去?

&nbsp文圖◎李仁豪 &nbsp 美國可說是熱愛節慶的國家,從年初到年底,隨著不同節慶總有不同慶典、顏色出現在街頭、在商場!就像剛剛過完的感恩節就是以火雞以及萬聖節的南瓜「橘色」系&amphellip&amphellip。感恩季節過了,馬上就是聖誕季節了! 聖誕點燈變成12月點燈? 聖地牙哥(San Diego)聖誕何處去?許多外地人並不知道,但在圖書館以及各大超市都有免費的&ampldquoSan Diego Family Magazine&amprdquo,雜誌裡面甚至還附有地圖,哪裡有不錯的Christmas Light就一目瞭然。 雖然美國是以基督教信仰為立國基礎,總統就任也手按聖經宣誓,但美國的聖誕節活動不一定與教會、信仰有關,就如同在台灣一樣,大都與生意人有關。12月第1週的週五通常是「聖誕樹」或是聖誕點燈日,在聖地牙哥灣最大的Balboa Park就舉行了一場點燈儀式,在這個週末,公園裡就分別舉行了數個慶祝活動。全球最大的Sea World of San Diego也在聖誕節這天關起門來,為會員舉行聖誕特別秀。記得2010年聖誕,他們邀請了教會聖歌隊及歌者來做表演,並在最後邀請所有人站立齊唱〈普世歡騰〉,真是感動!為什麼?因為在另一處Balboa Park的點燈,在市議會中正式通過,為了「尊重」其他信仰的人,不再稱為&ampldquoChristmas Light&amprdquo,而稱為&ampldquoDecember Light&amprdquo,這似乎成了全美的普遍現象。 聖誕樹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特別是每一個商場都會有棵大大的聖誕樹立在顯眼、或是中心位置上,但最特別的聖誕樹,除了上述的Balboa Park會吸引許多居民、遊客坐遊覽車前往以外,Sea World以旋轉塔改裝的聖誕樹也很特別,不華麗、每年都一樣,卻成為市區海邊的大地標!另外還有聖地牙哥港口對岸Coronado Island上的百年大飯店Hotel del Coronado大廳的聖誕樹,每年的聖誕節都吸引許多遊客前往,除了參觀這間英國女皇曾經住過,明星、名人曾經下榻過的飯店外,在聖誕季節中就屬這棵特別的聖誕樹的吸引力最大! 船隻張燈結彩迎聖誕 聖地牙哥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港口之大、船舶之多,公司、私人的大小船隻數量驚人。平常停泊在港口中的Midway Museum、潛水艇博物館、帆船博物館&amphellip&amphellip,前往墨西哥的遊輪及其他船舶也都會裝置上亮亮的聖誕燈,更特別是在第2主日晚上,在聖地牙哥灣會舉行一場私人船舶報佳音活動,上百艘船舶極盡所能的裝飾,在港口一字排開,一艘接一艘、爭奇鬥豔,讓市民、遊客大飽眼福! 在聖地牙哥有許多社區非常重視聖誕的裝飾,後來變成一種風氣,也出了名,就被稱為聖誕燈街。每年總是吸引許多人前往參觀,有些地區還被稱為&ampldquoChristmas cars street&amprdquo,意思是去參觀的人都開著車慢慢地逛,車速極慢,好像車子在遊行,滿街都是車子,沒人會按喇叭,都靜靜地觀賞,慢慢地開;或稱為&ampldquoCards street&amprdquo卡片街,因為每一家的布置就好像是卡片中的圖片一樣。我個人較喜歡在聖地牙哥西南邊的Santee這個社區。 商業味濃,聖誕多反省! 此地,有許多歷史久遠的教會、大型教會都有聖誕音樂禮拜,我特別要介紹的是San Die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