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從琉球群島主權看保釣議題

◎郭燕霖 為了釣魚台主權歸屬,馬英九決定在9月8日《舊金山和約》61週年登上離釣魚台最近的彭佳嶼,宣示中華台北流亡民政府對釣魚台的主權,但馬政權此舉是保台還是保釣呢?我們不妨試著從琉球主權的角度來看此議題。 2011年9月17到19日,為感謝台灣對311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後救援,日本一群泳士從琉球與那國島海泳到蘇澳。而今年4月29日,花蓮市為了慶祝和日本沖繩縣與那國町締結姊妹市30週年,台灣水上摩托車協會成員從花蓮出發,花費7小時,橫越太平洋150公里到日本與那國島。 和釣魚台列島相比,其實與那國島在內的八重山群島離台灣更近,但其行政管轄權和釣魚台一樣同歸沖繩縣所管,而且島上還有數名原為台灣住民歸化日本國籍的台灣人呢,不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何八重山群島離台灣這麼近,而且台日漁民在與那國島海域也有漁權糾紛,為什麼中華台北流亡民政府卻不強調對八重山群島的主權呢? 答案正出在琉球的主權歸屬,也就是說不管是八重山群島或是釣魚台群島在二次大戰後國際法的角度都是沖繩的附屬島嶼,而非吾輩台灣人所認知屬台之附屬島嶼。故而日前日本海上保安廳會驅逐港人登上釣魚台群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才會表示,釣魚台適用《美日安保條約》,雖不言釣魚台主權之歸屬,但讀者諸君如果熟悉1951年《美日安保條約》的簽約背景之下,將會發現釣魚台背後的琉球主權和《舊金山和約》息息相關。 《舊金山和約》和台灣主權有關的是第二條,也就是引發前日本駐台代表齋藤正樹去職的「台灣主權放棄論」,而第三條主要是說明美國可以在琉球行使「一切及行政、立法、司法權力」,換言之,也就是「行政管轄權」,即所謂的託管論,擁有行政管轄權並非等於擁有主權,所以我們從《舊金山和約》後美國琉球民政府對琉球的行政管轄權角度來看馬英九登上彭佳嶼而非釣魚台也可得到驗證。 但馬英九無法登上釣魚台宣示主權這問題其實還是其次,重點是《舊金山和約》後中華台北流亡民政府對台灣是否也和美國對琉球一樣,僅有行政管轄權而非主權呢?否則為何琉球在1972年美國結束託管歸還日本,琉球住民在美、日、中三強決定回歸日本呢? 台灣人該冷靜思考的是,馬英九登上彭佳嶼是否真能彰顯釣魚台主權,還是意有所指,借屍還魂強化對台灣的主權呢?而台灣主權在《舊金山和約》的架構之下,現在的中華台北流亡民政府真的對台灣享有主權嗎?答案如果是否定的話,記念《舊金山和約》簽定一甲子才有歷史意義,也才不枉負齋藤正樹對台灣主權的肺腑之言,當然《舊金山和約》的推手杜勒斯也記上一筆大功勞!最重要的是,從戰後琉球主權之變動,我們是否該思考台灣住民成立福爾摩沙民政府來對抗外來的中華台北流亡民政府,向國際宣示擁有台灣主權呢? (作者為新竹中會山腳教會會友)

聲援與支持

◎陳煒仁 今年適逢台灣同志遊行第10年,遊行的訴求是爭取同性婚姻合法化,並透過「彩虹環島」的活動,帶著一面「婚姻革命」的彩虹旗走遍全國各地進行串連與接力,不讓任一個角落的同志朋友被遺忘或感到孤單。遊行隊伍特別在去年教育部於台南舉行性別多元教育公聽會時,發動教友與家長在現場滋事的特定教會前,透過公禱祈求上帝的憐憫,充滿活力與盼望地平和表達立場,這個動作卻與教會找來警察現場搜證的舉動形成強烈的對比。 同志在台灣的社會處境中,正尋求一個更安定的伴侶關係,即使現在的法令仍將他們排除在外,重病的探視權、財產&hellip&hellip等都沒能被保障,但是從8月釋昭慧法師主持的女同志佛化婚禮,去年在高雄舉行同志伴侶的基督教祝福儀式,以及許許多多的同志婚禮,都表達著同志朋友正努力建立穩定的多元家庭心志。也有一對女同志結婚之後生下了一位可愛的女兒,以她的名字開了一間對兒童與同志友善的餐廳。 8月在台北反媒體巨獸與表達對言論及思想自由的遊行行列裡,出現好幾面彩虹旗;在華隆倒閉事件當中,彩虹旗也與罷工第88天的阿桑們站在一塊,還有更多的社會議題當中也出現了這些旗幟,但出於種種的無奈與不被了解的壓力,他們就像動畫裡將樹葉貼在額頭上,化身與人類的狸貓一般隱身了。同志朋友們也和許多對抗不公義的聲音站在一起,就像你我一樣。但是當他們陷入困境時,我們在哪裡呢? 9月22日在高雄的中央公園即將舉行第3屆同志遊行,10月27日在台北也將要舉行第10屆台灣同志遊行,就像動畫裡出現千奇百怪的造形一般,有些很嚇人,有些卻相當有趣,但都相同表達著期待被看見、被聆聽與被了解的需要。邀請你成為我們的同志,在流汗與流淚的路上與我們同行。 (作者為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二年級學生)

捷徑

捷徑 「媽媽,我可不可以養馬?」這不是小女兒第一次向我提出這樣的要求。 「馬太貴了,我們負擔不起,更何況我們家後院也不夠大,租個馬房也需要不少錢。」這也不是我第一次拒絕她的要求。 「不過,如果妳將來長大嫁給一個農夫就可以在農場養馬。」這倒是我第一次心血來潮、半開玩笑的提議。 「不要嫁給農夫,農場的生活是很辛苦的。」七歲的兒子給妹妹一個很現實的建議。 聽了哥哥的話之後,小女兒帶著若有所思的表情走開。經過一個星期之後,小女兒很興奮的跑來對我說:「媽媽,我想通了,我不需要嫁給農夫才可以養馬,我只要嫁給一個有錢人就可以了!」 「……..」我無言以對,內心充滿訝異,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已經知道如何尋求捷徑。 之後,針對此事我努力探索如何來教導自己的兒女。多數的父母會教導子女腳踏實地的去追求、完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即使這是一個正確的教導,然而,「要不是上主建造房屋,建造者的工作就都無效;要不是上主守護城池,看守者的守衛就都徒勞。早起晚睡,為生活整天勞碌是枉然,因為上主賜安眠給他所愛的人。」〈詩篇127:1-2〉 經過深思,我領悟到應該教導兒女追求上帝的旨意。無論何事,都要確定有上帝為後盾,沒有他,一切勞碌仍是枉然。仰賴耶和華才是我應該教導兒女尋求的處世捷徑。

南世部落masalut收穫節

◎賴約翰 屏東縣獅子鄉排灣族各部落祭儀及大頭目於日治時代遭打壓迫害,至今70餘年沒有舉辦過masalut收穫節,族人對傳統masalut收穫節很陌生。13年前受派於南世長老教會牧會的蔡愛蓮牧師,立意推展「福音與文化」,營造建構「教會就是部落、部落就是教會」的牧會核心異象,舉辦刺布繡與傳統圖騰蠟染研習、推展各家庭恢復傳統家族名,推廣母語教育等等。多年後,形成部落恢復舉辦masalut收穫節之共識。 蔡愛蓮牧師在masalut收穫節前,利用3次主日證道有系統性的做masalut收穫節的文化釋義,傳統信仰及基督信仰文化間意義的闡述與信仰轉化教導,並在masalut收穫節之後證道中的再回應、反省總結分享。這連續4次的主日證道,對陌生未經驗masalut收穫節的部落族人,可以說完整建構對masalut收穫節的認識,並強化了部落族人對masalut收穫節中的認知與對文化傳承與信仰的對遇。 不過,其中亦有外村傳統文化人士的族人發表質疑認為:「對於南世部落積極辦理此一祭儀活動,深感敬佩!目前由教會牧師代替排灣族傳統祭儀中頭目的角色,也許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但基於對排灣族傳統小米收穫祭該有的祭儀(palisi),若部落因宗教信仰而不願復振,其部落祭典也只是趣味與民俗活動而已,和一般運動會有差別嗎?」 我認為,原住民排灣族在60年前接受基督福音,確實從傳統宗教信仰完全的翻轉改變,取代了傳統宗教許多禁忌衍生不安與不便的生活,傳統神位因此轉化為基督。以主觀的信仰觀點而言,確認上帝是創造宇宙萬物,掌理風調雨順,滋潤大地的神。因此當部落以基督信仰儀式舉辦masalut時,無論是以任何形式活動呈現,在意識理智上就已不用考慮知道這本就是masalut,在心境或情境上仍是原有濃濃的masalut之意境與氣氛。當部落舉辦運動會時,不會有如對masalut歲時豐收感恩神之masalut之情懷與氣氛。 對大部分信奉基督的部落要回轉到純傳統祭典時,對傳統信仰者是很大的挑戰。2011年獅子鄉要舉辦鄉運,鄉公所計畫聘請他鄉巫師於開幕時行傳統祭儀,遭到全鄉基督徒非議,致鄉公所改順從民意。或者我們可以說,部落族人的共同信仰意志,決定了部落實行masalut內涵定義的解釋權與實行,相形之下也影響了族人對節慶的人心歸向與主觀氣氛感受。 南世部落因頭目式微,經過討論以80歲以上之齡耆老代替頭目尊位。松年之齡傳統吟歌與蔡愛蓮牧師的感恩與祝福祈禱,取代了巫師祭儀(南世部落已沒有巫師),中午全族人相聚共分享傳統美食,及午後各項傳統民俗技藝。而這樣的masalut收穫節,並未失去masalut團圓歡慶的意義與精神,至今族人意猶未盡,不斷分享第一次過masalut的美好經驗,而滿懷期待著明年masalut的再呈現。當然,對排灣族而言,教會牧師不宜也不應替代頭目,除非牧師本身有當地部落貴族vusam之身分。 南世教會因為信仰反省,認知所信的是全能、全知的神,承認排灣族文化是上帝賦於族人最美的賜福,讓族人因信仰基督教而牽引找回部落失落的根,建立部落傳統文化傳承的平台masalut收穫節,因為拍攝紀錄片參與這份教會部落宣教而深感動容。 (作者為排灣中會比悠瑪教會長老)

「兩岸一國」核心是一個中共國

◎曼德 在7月28日「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中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提出「一中核心是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國家」的說法,一時引發兩岸熱議。中國表示,提出「兩岸一國」是對早前國台辦主任王毅「聚同化異」的延續;意在擺脫對「一中」的糾纏,對「九二共識」的進一步實質推進。 中共之言,讓人想起在伊甸園裡引誘夏娃犯罪的那條毒蛇:「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你們不一定死」(見創世記3章)。魔鬼的目的就是要人陷入罪中不能自拔,他用盡欺騙和誘惑的言辭伎倆,動搖人的意志,一步一步最終使人就範。中共對台何嘗不是如此,它的終極目的就是全面征服、控制和奴役台灣,但它用的方法,卻是瞞天過海、「溫水煮青蛙」的手段。從「一中各表」到「兩岸一國」,步步為營抹殺台灣的主權、強化對台灣的控制和統一。 所謂「一中各表」在20年內的實踐卻是「一中各表、不讓你表」,不僅殘酷打壓台灣獨立建國的意念,就連中華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主權顯示苗頭,都格殺勿論。邦交國被收買,連加入國際衛生組織、體育組織都被百般阻撓,這根本就不是「一中各表」,而完全是中共國的「一中獨表」。可憐馬英九等人在巨大羞辱下還口口聲聲「九二共識」,被人出賣還幫人點鈔票。 「一中各表、不讓你表」得逞後,中共變本加厲,提出「兩岸一國」。這個「一國」被有人當做是「中華民國」,興奮異常,也有海外學者如謝選駿認為此「一國」乃區別於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三國,是兩岸在民主基礎上新建的聯邦或邦聯國家。這純粹是異想天開。 中共的所謂一國,明擺著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一國」核心就是用這個中共國來統一大陸和台灣,形成如香港、澳門一樣的「一國兩制」。而香港、澳門回歸後的主權喪失、自由縮減,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中共拋來的此樣板,不是讓台灣人恐懼戰慄嗎! (作者為中國家庭教會傳道人,現居美國)

買樂透籌建堂基金可以嗎?

◎彼得 前陣子樂透很瘋狂,獎金高達16億,破了台灣彩券的紀錄,全國都在瘋樂透,都希望能夠被雷打中,好好中一筆,一生就不用這麼努力了。在這股熱潮中,基督徒也在這裡面,他們也想要透過樂透,來解決一些問題。不過基督徒可以買樂透嗎?聖經沒有明寫,但聖經原則有提供答案。 保羅提到,貪財是萬惡之根,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重點了。我們為什麼要買樂透,無非是想中獎,而中獎是哪裡來的?幸運,為什麼要幸運?不是因為貪財嗎!想不勞而獲而取得錢財。不過,保羅很嚴厲的說貪財正是萬惡之根。 有人說他買樂透是要做公益,做愛心。我回他,你不會直接捐到你想幫助的機構嗎?有人說,我買樂透是因為教會要建堂,等我中了,我就會奉獻。這我也可以肯定的回答,不必了,上帝不缺你這樣得來的錢。 還記得舊約的掃羅嗎?他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把一些好的牛羊帶回營,還跟撒母耳說是要獻給耶和華的。撒母耳說,聽命勝過獻祭,順從勝於羔羊的脂油。一切不合上帝心意取得的錢財,是不合上帝喜悅的。 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溺在敗壞和滅亡中。提摩太前書6章9節,這段經文保羅講得更重,那些想要發財的人,是在敗壞和滅亡之中。這是多麼嚴厲的警告啊!聖經常常提醒我們聖徒要聖潔,就是聖經的原則我們都要遵守,才能蒙福,我們是不是也該遵守這點道德呢?不要追隨世俗人的方式,那是不討上帝喜悅的事。 聖經說,我們要親手工作,吃自己的飯。聖經也告訴我們,我們要勞力糊口,這勞力雖然是咒詛造成的,但卻也是上帝的祝福。願我們都成為被上帝賜福的人。 (作者為長老教會會友)

提防神棍 騙色詐財

王世宏利用到教會、擔任大學社團教師機會,假借「神的使者」誘騙女子,十年來,已知染指十二人,遭性侵達六百多次。經台中地院依強制性交罪判處十九年徒刑。 自稱擁有神通,抓住對方無助之際的脆弱的心理、因敬畏神而失去防線,或結合一些天象與人世的變遷,加上口才便給信口雌黃,使涉世不深的女孩,正中下懷,不僅失身淪為性奴,還假借建教堂,要人奉行捐獻來供養他,斂財達三百多萬。 受害女子固然令人痛惜,但令人訝異的是其中竟有九名大學生。受過高等教育,理當具有一定的判斷力,當要信仰一種宗教,先要行分辨。基督教基本的教義,上網查證一下,立刻可以得到基本的概念。像王嫌自稱牧師,卻集合前世今生,好萊塢的星際大戰,巫術的詛咒等,可謂睜眼說瞎話。 其實只要翻到聖經最後一頁,就有警語:「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甚麼,上帝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聖經上也說「貪財是萬惡之根」,「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基督教教義是非常嚴謹的,凡涉財色的,就是神棍,絕非「神的使者」,年輕女子要格外提防。

你關心的是大型聚會還是靈命的需要?

◎沈懷恩 台灣教會界似乎存在外來和尚會唸經的心態,許多教會及教派引進韓國、新加坡、美國&hellip&hellip等教會建造模式,為要改變或改善台灣教會成長的瓶頸,開創教會復興的第二春。 台灣教會對增長緩慢,可說一籌莫展,因此牧師們就向外求援,尋找增長奇快的教會領袖開班授課,在「別人可以,我們為什麼不行」的心態下,投入大量金錢,教會菁英配合演出,從世界各地邀請牧者輪番上陣,除了信徒造就的大型特會外,還要順便為牧者們上課,好似我們的牧者都不認真傳福音。若是如此,我們的神學院在培養造就的傳道人是怎樣的品質?真的那麼差嗎?非得向外取經才是好牧者嗎? 為何信徒們一窩蜂追逐大型特會,甚至有些還是游牧信徒,沒有意願在教會落地生根。問題在於牧者對聖經的教導是否有確切的把握,是否站在信徒的立場時時餵養關懷他們,或只是做禮拜天講道的牧師而已?許多信徒追著特會跑,大多數信徒靈命上並沒有多大改變,他們認真在每一場次中做筆記,特會結束後,還是將心得留在本子裡,行不出來,或有被改變的,卻是寥寥可數。大型特會不是不好,只不過在參加特會後,信徒及牧者的教會生活有改變嗎?還是反而批評教會不是、信徒不熱心,一味宣傳特會的好,從未感動要為教會、為主獻上活祭。 教會界引進小組模式、G12&hellip&hellip,甚至組團如同朝聖取經般前往外國教會參訪,引用各種口號、聚會方式,回台後還要邀請這些教會牧者前來訓斥我們一番,如此才會覺得夠爽,靈命好像電被充飽了。過些時日,沒電了,就再找名牧前來再充充電,週而復始,值得嗎?台灣教會若能像韓國、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巴西&hellip&hellip那些教會一樣復興,今天我們不會還在苦思要邀請哪一位名牧來舉辦大型聚會了。 其實這些受邀的講員,在他自己的教會中用心經營,才有今日的盛況,台灣忽略了人、時、地、物的不同,因著習慣、風土民情、各教會在城鄉的差距,資源的不平均,信徒的質與量等等,使這些方法英雄無用武之地,教會成功增長者屈指可數。 大型特會利用多數人的感覺來營造氣氛,但回到家中卻冷卻下來,多數人談論自己有多少得著,靈命如何被挑旺,講員的內容如何有幫助,但鮮有人在回家路上憑著剛剛熱誠的心尋索可傳福音的人。 試問,若每次特會都能如此享受教導,靈命都能挑旺,何以台灣今日信主人數還是停留在總人口數的3%呢?真需要這麼多的國外教材和大型聚會才能復興台灣教會嗎?回想福音藉著宣教師將福音傳至台灣之初,可有如此大陣仗的特會?但願今日的信徒、牧師、傳道人們,都能重拾起初愛上帝、愛人的心,跟隨基督,一步步踏實的傳,一戶戶確實的關心,相信遠比在特會中得著的多。 無論信徒、長執同工、教會牧者,唯有在上帝話語中下工夫才是正途,大型聚會可參加,但不要因著感覺而迷失於其中,個人信仰的根基穩固,且能尊主為大,必然在言行中表露無遺,成為一位有見證的福音傳人,相信遠勝過時常參加大型特會而行不出來的人。 (作者為太平會幕堂牧師)

營造安心就任的環境

◎顏約翰 阿美3中會(阿美、西美、東美)的聯會今年於8月27~29日3天,假台東知本東遊季舉行一年一度的聯會,此次聯會由東美中會主辦,計有來自3中會之牧傳、師母、師丈及孩子、孫子與會參加。在聯會舉辦之前,遭逢天秤及布拉萬颱風相繼侵襲台東,但卻無法阻止3中聯會之舉辦,甚至參與的人數更加踴躍,總計有129名參加。 此次活動係召開通常聯會,在會中報告聯會事工,聖詩及聖經編譯出版事工,以及聖禮典編譯事工,分別由3個中會之負責人提出報告,並在會中接納報告。除此之外,亦請總會「一領一‧新倍加」執行專員余淑玲傳師分享總會一領一事工,然後再行開放空間分組討論,研討在本族中之一領一宣教事工。 另外一項對3中會甚為重要且經常受關注的事工,是有關每年神學院畢業生派令事宜。因長期以來順著3中會以抽籤方式來進行,但近幾年來似乎造成一些不愉快的情事,因一些中會抽中畢業生之後,無教會可派,或教會無意願接納,以致畢業生深感恐慌。 所幸,東美中會常常做接收的工作,別的中會無法派任之傳道師,東美中會為了新畢業生的事奉與完成該員奉獻的心志,均會設法在中會內安排合適的教會,讓新任傳道可以前往赴任。這些工作並非相當容易或一蹴可及的,需要努力達成3方(畢業生、教會、中會)之共識與接納,最終才能促成新任傳道安心進行就任禮。 東美中會基於教會派令的機制,以下述4個原則設法善理: 1.教會與新傳道師要有「無選擇權」的信念:教會之成立是要在地上建立上帝國的一個團契,教會無權說,因為我們經濟能力不足不要派傳道人駐牧。或某畢業生因不想赴任去他所不願去的教會,那使命何在?教會存在何意義? 2.中會要具「派令權」的決志:中會因著需要教會的成長與管理,需要有智慧的安排派令的前置作業,以達成教會與新傳道者之肯諾。經過協調與酌議,繼續再做後續的輔導。 3.教會與新傳道師只有「順服權」:經派令後,教會要接納受派之新傳道師,而新傳道師就更需全力以赴又以責無旁貸的精神牧會。無形中彼此的順服必定會帶來教會對新傳道人的訓練,同時也讓新傳道師塑造牧會的藍圖與方向。 4.中會並非握權者,乃以謙卑的心為教會及新傳道者做更廣泛的思考與協助,促成提供3方都能認可與接受的法則,進而教會得著成長,新傳道者留戀他的第一間牧會的教會。 因此,東美中會常以如此謙卑的心來協助教會及傳道師,讓教會與牧會者歡欣上帝國的宣教。更期待3中會未來緊密的關心教會,且為基督新的精兵做貼切的關懷。 (作者為東美中會馬蘭教會牧師)

無婚者的罪名?

◎清水信一 最近,在基督教電視台中聽到主持人說:「很多人講,沒有作父母親的人,可能聖經只看得懂半本......。」在教會講台上,一位男牧師說:「我沒有孩子之前,當我在講台講到愛時,會友說我講得很好,只是好得不像真的。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報紙中,有作者投稿寫道:「不願意在婚姻中委身的人,很難想像,能在工作、信仰等其他社會生活層面委身。......因為藏在不願委身背後的,其實是『驕傲』、『自我中心』、『自以為義』,對肉體老我的體貼。」上述每句話都打得無婚者在教會中好似另一種族類......看不懂聖經、不懂何謂真愛、甚至自私驕傲的賤民。 當教會界推出家庭優先的口號時,有一群委身家庭之無婚者也跟著齊聲高喊,只是他(她)們想的「家庭」是「原生家庭」。他們萬萬沒想到,那些有配偶有孩子的弟兄姊妹會突然轉身,開始追打站在身邊的無婚者,說他們是群自私、驕傲、不懂真愛、讀不懂聖經的人。 不可否認,無婚者中有不少人如他們所說,是自私、驕傲、不懂真愛、讀不懂整本聖經的人。但,已婚有孩子的人中,不也不乏這樣的人嗎!有人雖然沒有單身的恩賜,但因著原生家庭種種的需求,他們節制身心靈對伴侶的渴望,犧牲自己追求另組家庭的權利,服侍原生家庭的成員;不僅如此,也因著教會很多已婚有孩子者的忙碌,他們責無旁貸地扛起教會服事;在原生家庭中,也常因體貼其他已婚有孩子的兄弟姊妹的忙碌,獨力擔下服侍病榻長輩或有特殊需要的家人。 他們也孤單寂寞,但卻不敢太多說,因為一說,那些已婚有孩子的人,就開始對他們「曉以大義」,彷彿約伯的三加一個朋友:缺乏憐憫,文不對題! 一位很優秀40多歲的單身弟兄,雖是教會很多長輩心儀的女婿,更是很多女孩心中的好丈夫,但因著家中有個三餐都要他送到嘴邊的父親,及一個要他隨叫隨到並常常鬧自殺的妹妹,他選擇了不婚,並且從未有過花邊新聞。有位30多歲的弟兄因為家中有個癱瘓的姊姊要照顧,他也選擇了不婚。一位20多歲的優秀俊美弟兄,為了更專心追求主,將離棄他母子的父親留下的遺產,全捐給了教會,並從未想到結婚,連女友都沒有。很多4、50歲的姊妹,更因家中長輩的需求而留在家裡,還要隨時應召當侄甥的褓母,並權充家族成員間的跑腿。這些姊妹,也花更多時間在教會,成為很多牧者的幫手! 曾經有一位牧師說,他的牧會哲學就是讓教會成為可以在這裡找到所需要的人際關係的地方。沒有父親的人,在這裡可以找到如同父親的長者;沒有孩子的人,可以找到如同自己子女的孩子去愛;沒有兒孫相伴的獨居老人,可以在這裡找到如同兒孫的晚輩相伴。感恩節的時候,有家庭的人可以接待無婚者同享家庭的快樂,青年及少年團契也可常去獨居老人家裡或養老院去帶聚會與陪伴。這不是一幅非常美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圖畫嗎,為何就要舉著「家庭優先」的旗幟,去打壓無婚族呢? 我明白這些已婚有孩子的人在責備的無婚者是怎樣的人,我也相信這些委身於原生家庭及教會的無婚者,若有了另組的家庭,也一定會對神的愛更有體會。但我也看到,已婚有孩子的人,並不都充滿愛心、謙卑、聖潔、讀得懂整本聖經。祈求教會界的弟兄姊妹在開口及寫文章評論的時候,公平一點,講得準確一點。至少,不要造成那群努力潔身自愛,也竭力去愛人的無婚者在教會裡的困擾,更不要造成教會對無婚者的歧視。怎麼忍心呢? (作者為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