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洛杉磯天使隊主場巡禮

&nbsp文圖◎李信仁 「各位旅客,今晚天使隊在安那罕主場迎戰印地安人隊!」這不是棒球轉播,而是美國國鐵加州太平洋海岸線列車(Pacific Surfliner)的廣播;5月5日下午從聖地牙哥乘火車北上,車上廣播各停靠站,同時提醒安那罕有職棒大聯盟比賽。許多球迷搭這班車,列車長還很貼心的說「祝福天使隊贏得比賽」。 安那罕天使隊主場「Angel Stadium」是大聯盟少數有鐵路經過的場地,球場就在太平洋海岸線以及南加州都會鐵道站前,坐火車看棒球,免去塞車之苦,車站、火車和球隊結合,可見棒球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故事,貼近觀眾的天使隊主場 成立於1961年的天使隊,今年慶祝50週年,從高速公路就能看到球隊標誌:一個有天使光圈的「大A」(The Big-A);球場前的2頂巨型天使球帽是球迷的最愛,大門上方用6根巨型球棒支撐,設計新穎充滿趣味,看不出已經從1966年啟用至今,走進球場不會有爭奪輸贏的緊張感,反而適合親子團聚、情侶約會。 賽前到處閒逛,球場外有人舉牌宣揚基督福音,球場裡面外野的假山瀑布很吸引人,附近有個兒童遊樂區,讓看不懂棒球的小朋友不會無聊,電視播報員和球評在旁邊的草坪做賽前分析,背後就是能容納超過4萬5000人的看台,十分壯觀。 戶外餐廳球迷拿著熱狗、啤酒輕鬆聊天,購買紀念品,走道四周有隊史和名人介紹,看這些展示就夠消磨時間,其中以1970年代的巨投萊恩(Lynn Nolan Ryan, Jr.,現任德州遊騎兵隊老闆)最為人熟知。 現役球星的少棒時代專區十分有趣,某些球員小時候很可能在威廉波特與台灣交手,不同的是美國人打少棒是玩耍,台灣小球員卻背負了國家榮譽大任,打球充滿壓力。棒球號稱「台灣國球」,我曾經到過國內許多球場,但沒有一座像是天使球場融入棒球歷史,觀眾能就近觸摸,畢竟棒球不能沒有紀錄和故事,少了這些,彷彿失去靈魂和生命。 1970年代這座球場還提供職業美式足球(NFL)公羊隊比賽,座位數比現在還多,葛理翰牧師曾在此舉行大型佈道會。美國第一座迪士尼樂園就在安那罕,距離天使球場不遠,後來迪士尼公司積極介入天使球場經營,1994年拍攝以天使隊為主題的電影《魔幻大聯盟》(Angels in the Outfield),1996年主導改建球場,減少外野座位,多了假山、瀑布與噴泉,營造有如主題樂園的歡樂氣氛,作法也受到球迷認同;2002年天使奪得隊史上第一座世界冠軍,登上最高峰。    花樣多,大聯盟超吸睛 大聯盟堪稱「棒球最高殿堂」,除了比賽精采、球員球技高超,還有濃厚的人情味,每個球季總有特別的「懷舊比賽」,球員穿著早期球衣應戰,天使隊50年來球衣多次改款,那一晚球員穿上1980年代戰袍,計分版和播報員訴說當年,第7局結束全場高唱〈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比賽換場時有Kiss Camera,被鏡頭捕捉到的夫妻、情侶就大方擁抱親吻,讓全場觀眾在大螢幕上看他們甜蜜擁吻;球賽結束有20分鐘的聲光煙火秀,小朋友笑得合不攏嘴。 善於創造話題提高可看性是大聯盟的特點,天使隊和印地安人隊交手,因為印地安人有韓國強棒秋信守,天使派出韓裔美籍的新秀捕手Hank Conger(韓名:崔炫)先發,形成「韓國內戰」,進場觀戰的韓國球迷樂歪了。天使隊如此調度是有原因的,因為天使球場是韓國人的共同記憶。2006年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WBC)的8強複賽在此舉行,韓國隊以2比1擊敗王貞治領軍、有鈴木一朗等巨星的日本隊,賽後韓國隊還在投手丘插上國旗,引發輿論譁然,批評不斷,但這件事更加激發韓國人向心力,即使後來是日本奪冠,大多數韓國人還是將那場比賽視為光榮戰役、天使球場是「聖地」。因此,這場比賽安排韓國球星同場對壘,勢必吸引大批韓國人到場,2隊抓住機會滿足觀眾胃口。 即使球賽競爭激烈,觀眾倒是很理性,無論主、客隊,只要有精采表現,同樣拍手歡呼,大多數的觀眾當做是看精采的運動秀,不像台灣、日本球賽重視勝負,觀眾總是敲加油棒,啦啦隊高分貝叫喊,美國與亞洲不同的棒球文化可見一斑。 天使隊和郭泓志效力的道奇隊都在洛杉磯地區,分屬美國聯盟與國家聯盟,2隊跨聯盟對戰被稱為「高速公路大戰」(Freeway Series),因為2隊主場經由5號州際高速公路相連接。成立於1883年的道奇隊是大聯盟老牌球隊,歷史比《台灣教會公報》還久,但最近老闆離婚官司纏訟,高額贍養費談不攏,導致財務陷入困境而想放棄球隊,懇求大聯盟接管,球隊人心惶惶,影響成績與票房;反觀天使隊近年戰績票房十分亮眼,親身走一趟天使球場,感受球隊用心經營,不難發現為何50歲老天使超越百年名門道奇。至於道奇球場,當然不能錯過,觀戰心得下次再說! &nbsp&nbsp&nbsp&nbsp &nbsp

走進六堆傳統夥房聽客家故事

&nbsp一輛外地來的車開下高速公路交流道,在路邊的小店停下來問路:「老闆娘,請問六堆怎麼走?」 老闆娘說:「人客啊,六堆有分前堆、後堆、中堆、左堆、右堆和先鋒堆,請問你要去哪一堆?」 上面這則故事,其實是個笑話。常常聽導覽老師向外地來的遊客介紹六堆時,以此開場,解開了一般外地遊客對六堆這個地名的誤解。 筆者從北台灣移居到屏東的六堆地區之前,只聽過南台灣有以溫泉著稱的「六龜」,而至於「六堆」在哪裡,以及客家人在屏東是一大族群這件事,確實是一知半解的。就如一般人對屏東的既定印象就是沙灘、海洋、墾丁大街,我也不例外;然而,很幸運地在移居屏東之後,慢慢開始認識這片國境之南的土地,這個涵蓋多種族群、文化資產豐富的地方。 由大武山所庇蔭、下淡水溪(高屏溪的舊稱)和東港溪所包夾的屏東平原區域,就是曾經讓我感到陌生,如今有如自家一般溫暖自在的「六堆」,她有個很美麗的別稱:「地圖上找不到的客家桃花源」。 ◎夥房(註)客家文化飄香 六堆原是客家族群為保衛家園而形成的聚落統稱,日治以後,台灣的行政區域與地名重新訂定,慢慢演變成現在的行政區域,六堆客家人早已不再為了保家衛土而訓兵練武,慢慢的,六堆這個地名也隨著時間逸散在歷史之中。 然而,六堆確實存在。在屏東六堆地區保留著許多客家先民的遺產,在在透露著此地是客家人來台開墾的發祥之地。客家先民開墾的精神也遺留下來,在此地的客家人身上看到堅強的韌性,努力拚搏的精神。 要認識六堆客家庄,不妨讓我們先放下對屏東的既定想法,隨著兩百餘年前客家先民來台的腳步,走進這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六堆地區。 今天屏東的客家聚落中,街道上主要的建築形式和其他地方沒有太大的不同,主要還是樓房為多,不過若你走進街道後頭的巷子裡,就會發現許多可愛的傳統建築,看似破舊卻顯露出相當吸引人的生活氣息。 內埔(後堆)的聚落中心有一條陽濟院老街,老街內就有好幾戶保留完整的夥房,夥房是過去客家人以宗族為中心、所有家人一同生活共食的地方。在一次文化資源調查的工作中,我去拜訪了老街內林屋夥房的王大姊。 那日清晨,她在夥房內煙霧蒸騰的廚房裡做著手工粄條,那不到3坪大的廚房和裡頭的大灶,已經用了80多年,蒸粄條的功夫從外婆、媽媽傳到她手裡。走進林屋夥房,看到的不只是傳統的老建築,更看到客家人的文化遺續,真真實實地存在著。王大姊請我品嚐剛蒸好的手工粄條,純粹的米香滿溢口中,我好像嚐到了客家人辛勤耕作後,最愛吃上一碗粄條的滋味。 客家人崇敬祖先,因此來到六堆開墾定居後,必在夥房中興建安放祖先牌位的祖堂。客家人的祖堂內有很多寶藏讓我們去挖掘,例如一個完整的祖堂前有半月池、後有化胎,祖堂內有棟和樑,棟上左右各掛一串粽子和小燈籠,除了棟以外,還有燈樑,上面吊著添丁燈,棟樑的兩側牆上有棟對和燈對,說明這個家族的來源和家訓。祖堂正中央的祖先牌位更是有趣,上頭密密麻麻地將各代祖先男男女女的姓名寫上,連在世的後代都有!這是客家人祖先牌位的特色。有位長輩說,「要了解一個客家家族的歷史,到祖牌上去找就是了。」 從祖堂的建築和格局,就可看出這戶人家對祖先的重視程度。一位從前蓋夥房的師傅說過,「以前人要蓋祖堂,得存2年的稻穀,第一年先買好磚瓦,之後存夠了錢才請師傅來蓋屋。」一家人不管有沒有錢,祖堂必定是最先蓋好,也蓋得最漂亮的。 這兩年多來,每每走進一戶夥房,我總是亟欲走進他們的祖堂內,看看祖牌上的名字、牆上的棟對、燈對如何述說這個家族的故事。若是樑上掛滿了添丁燈,就知道這一家必定人丁興旺,子孫滿堂。 ◎細阿妹深耕客家故事 來到六堆地區不能錯過的大夥房,好比佳冬(左堆)的蕭家古厝。美麗的洗石子巴洛克風門面,進入後是五堂大屋,顯現出大家族的豪邁氣魄,裡頭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設備,至今仍有年紀大的蕭家奶奶住在裡頭,蕭家後代也輪流擔任解說員,為遊客解說蕭家的歷史以及這座古厝的故事。 一個地方之所以讓人感動,最大的因素應該是那裡的人吧!六堆客家人對待外來客份外有禮,若你是說台語,他們便用台語與你對話,若是年輕學子,則是說華語。如果你是會說客家話的客家人,更會受到熱情的招呼和關心。「細阿妹,妳兜哪位來??」(小姐,妳從哪裡來的?)就是這般溫暖的招呼,讓離開熟悉的台北來到國境之南的我,漸漸忘記了自己的遊子身分,在日漸熟悉的土地上,開始深耕屬於我的客家故事。 &nbsp *夥房:房包括人與屋兩層涵義,指一夥有父子血緣關係的人共同居住在合院式的大房子,共墾共食。 蕭家古厝 &nbsp內埔老街的酒釀老店 巴洛克風格的蕭家古厝 &nbsp &nbsp客家聚落防禦功能的柵門

B級景點A級回憶

文圖◎履 仁 &nbsp禮拜前,教會的妹妹手上拿著一本王鼎鈞散文集,問我知不知道「秋茂園」? 我答道:「當然知道啊,以前教會去那裡做過野外禮拜!」黃秋茂先生是旅日的哲學博士,年幼家貧,在台灣為人牧牛,曾經到別人家果園裡偷摘過水果而遭斥責,當時他便立志發憤圖強,成功後一定要建造免費的娛樂場所,讓台灣的小孩能享受幸福童年。儘管記得秋茂園的由來,我卻想不起來園區的樣貌及遊樂設施,印象中只記得一座座巨大的水泥雕像。跟她說完黃秋茂先生的故事後,當天下午我一時興起驅車前往位於苗栗通宵的秋茂園,想找回一點兒時記憶。途中為了避免迷路,還特地到便利商店買了在地旅遊手冊,豈料內容完全沒有提到通霄秋茂園,還是問了店員她才告訴我呢!想來在這個家家有數位遊樂器材、電動遊樂場林立的時代,秋茂園已經被旅遊手冊排除在值得推薦的景點之外了。 邊開著車時,不知為何心中不斷響起一首歌的旋律,是兒時最喜歡的卡通主題曲「有一個孩子名字叫湯姆,他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amphellip&amphellip」這段小旅程越來越讓人期待。 車子沿著台61線走,經過海邊豎立的一座座風車,在路邊看見突出於地平面的水泥雕像,「到了。」轉進位於鐵軌旁的小路,狹窄的進出口有幾個小販分佔道路左右兩旁,熱狗、鳥蛋、冰淇淋、彈珠汽水,標準傳統遊樂區販賣的小食,彷彿在迎接旅客走進時光倒流的旅程。樹木扶疏的園區外,遊客三兩成群從側門進出。 停好車以後,隨著孩童嬉鬧聲入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翠綠的矮樹牆,將園區區分成好幾塊,小朋友們穿著短褲涼鞋,在近入口處的水泥溜滑梯爬上滑下、咯咯亂笑。佔地4公頃的園區裡,中間一條主要道路,連接各個不同主題的區域,有道教、佛教、儒教、天主教還有基督教,每個區域內同樣以水泥塑像擺設相關布置。我在天主教的區域裡,看見夾道雙手合十祈禱的小朋友、屋簷上歡慶的小天使、還有抱著聖嬰的聖母馬利亞,只不過看那聖嬰微微向上翹的腳,倒像是民間宗教塑像裡的童子;在基督教園區中則只見到一幅最後晚餐的壁畫,想來當初園方在設計各個區域的主題時也是考究過的。 最吸引我的是「三民亭」,國小時寫過反共復國、解救大陸同胞的作文,看到亭子上、站得直挺挺一男一女泥塑童子軍,倍感親切;當時聽到女童軍楊惠敏冒死送國旗給800壯士的義舉,小小年紀的我被愛國情操充盈了心頭、淚濕了襟頭。如今時過境遷,800壯士離我遠矣,遠不如八卦山上對抗日軍的民兵那般扣我心弦;我還是愛國,不過愛的是台灣國。再看看三民亭上,已經斷手缺鼻的男女童軍,也該隨著軍國思想退位、走入歷史了吧! 園內處處可見牛的水泥塑像,最中央處還有黃秋茂先生牧牛耕讀的塑像。以前聽爸爸說這個放牛的孩子,後來16歲隻身到日本北海道做生意追求夢想,成功後回台造福家鄉,為孩童建造免費樂園,真是很令人感動;雖然16歲對當時的人來說已經是大人了,但是「隻身到日本」,這勇敢的行徑,仍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園內雕刻的文字,述說著「美善」「道德」的教育,諸如「用愛自己的心去愛護別人」、「我要永遠保持一顆純潔的心」,就如黃秋茂先生自己創作的詩一樣「全心發揚真愛&amphellip&amphellip廣彼互惠精神&amphellip&amphellip以萬分感念之情答謝神恩。」 60年代建造的這個水泥樂園,為當代的人帶來極大樂趣,據說台南秋茂園還有果樹可供人採摘,至於通霄秋茂園,在近海之處也設置了烤肉區;我信步走到遍地落葉的烤肉區,想起幼時參加教會野外禮拜來此,電子琴聲作伴奏,大家的吟詩聲充滿了整個園區,引起其他旅客側目還覺得意光榮。只是70年代開始,台灣的經濟起飛了,各種主題遊樂場紛紛成立,就連一般的風景區也設置了碰碰車、電動遊樂器材;像秋茂園這樣,單純只有水泥塑像的遊樂園,就漸漸沒落,退入B級景點之列。 再次想起《湯姆歷險記》主題曲,「湯姆~湯姆~富有夢想,湯姆~湯姆~充滿活力;為追求理想,不怕冒險;為了幫助朋友,不怕困難&amphellip&amphellip&amphellip」為什麼在秋茂園一直想起這首歌?想來秋茂園是我兒時的記憶,而黃秋茂先生就像那湯姆一樣,既有冒險精神、又有憐憫慈心。這歌,我不曉得如今有多少人記得,秋茂園的故事,也不曉得有多少人知道;但對我而言,這個被一般旅遊手冊當做B級景點的地方,有A級的故事、A級的回憶。

這麼好,伊拉──谷川部落文化體驗

◎文圖 陳啟智(彰化YMCA總幹事) &nbsp谷川部落,有另一個美麗的魯凱族名叫「伊拉」。實際走一趟伊拉,才知道這裡這麼美、這麼好!&nbsp 彰化中會教社部和彰化YMCA自88水災以來,經常前往關懷魯凱中會的谷川部落和佳暮部落的兒童及青少年。2010年我們曾討論前往部落了解關心,但因路況危險,部落的水、電尚有狀況而未能前往。如今終於成行,經過一天的體驗與學習,我們好希望能有更多人前往,真的很棒。 「部落學習」是魯凱中會重建站提出的構想,原本47戶的谷川部落,目前只剩10幾戶,看到的大多是長輩,重建站的同工期望透過部落學習,能激起部落的生命動力。部落學習那天,上午介紹部落的歷史及教會的沿革、帶我們去農地幫忙採紅藜,中午享用魯凱節慶大餐;下午則是編織手工,製作原住民的傳統美食,所有學員都非常開心,巴不得再來! 【部落歷史】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聰明長老細數部落歷史,他說,這個部落以前在舊址時人數一直很少,沒超過50人,後來長者決定遷村才增加為200多人。以前祭拜祖靈、自然界的山神河神,賴長老的父親是部落的祭司,也是部落第一個信耶穌的人。以前在部落附近的瀑布是個禁地,部落的人瞧一眼沒關係,外來的人不能看,經過的人都得拿葉子遮住臉;如果看了會生病甚至死亡,特別是孕婦;但這樣的禁忌在信主之後,就不再守了。部落的語言特色是魯凱族語及排灣族語併用。因是排灣族的後裔,所以教導排灣族語;也因在魯凱的區域,所以會魯凱族語,一直是個落實雙語的部落。 賴聰明長老一邊分享,一邊說他身為原住民,覺得很榮耀,因為原住民很有生命與生活的智慧。 【教會歷史】 魯凱中會總幹事陳松得牧師主講教會歷史,1953年排灣中會達來教會李勝雲長老將福音傳入這裡,早期是發送鹽巴傳福音(因為鹽很重要,小時候帶鹽去學校分同學吃,會分給比較好的朋友),沒想到部落47戶人家中,有35戶信了耶穌;2005年陳松得牧師受聘為谷川教會首任牧師。谷川以前是個沒人注意的小部落,後來台24線開發之後,成為進入霧台的門戶。每逢假日,遊客成群結隊,遊覽車絡繹不絕;谷川很小,沒有派出所,教會就是部落的中心。 牧師也生動地分享許多關於原住民的文化,比如說:獵5隻公山豬可當部落的獵人,頭上放百合花是獵人的標誌,部落也有很厲害的女獵人喔!部落人家養豬,一頭豬至少要養2~3年,原住民視為珍貴,以前一隻豬腿可換一座山或一塊田。以前家人過世就埋在家裡,日本人來的時候要求要挖一個大穴,人去世就一直放進去;再演變成挖兩個大坑,輪流把遺體放在不同坑中,最後才改為現在的公墓。石板屋很透氣,冬暖夏涼,冬天冷可在屋裡燒木材保暖。谷川部落的特色是手工編織,生活用品如大籃子、小籃子,他們都編得很漂亮又實用,聖誕節大家用手工編織飾品佈置教會。 至於當地的語言,牧師說,雙語使用已經流傳很久了,但現在族人沒住在一起,練習、使用母語的機會少,族人很擔心母語消失。 &nbsp&nbsp 【手作體驗】 *採紅藜:紅藜是一種植物,族人拿來作慶典用的裝飾、頭飾,顏色鮮艷多樣;我們真的好幸運當了一天漂亮的魯凱人。紅藜是釀小米酒的發酵品,也可當食物。以前要收成農作物之前會有一定的儀式,現在信耶穌了,就是禱告、感謝! *編織墊子:編織是部落的特色,他們的技巧高超,可以編出繁複又精美的生活用品,但為了不打擊我們的信心,這次他們規劃超基礎級的課程,大家都很有成就感,老師也教得很有成就感! *魯凱傳統美食:Cinavu(吉那富)是魯凱的傳統美食,餡料是豬肉塊、芋頭粉、鹽,作法是芋頭粉和水揉好之後,包豬肉塊跟鹽,再用山上的葉子包綁,最後用水煮熟即可。我們11人圍一桌,由教會的呂長老準備基本材料,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教導我們,還告訴大家祕訣在哪裡!煮好之後,我們大快朵頤一番。有學員想自己備料自己做,問呂長老上哪裡買芋頭粉,呂長老說:「芋頭粉是谷川自己做的,來我們這裡才買得到!」這裡沒看到商店,想必好多東西都需要自己做! &nbsp 雖然只有一天的體驗,但卻有豐富、幸福的感受,和牧師、長老、老師們的相處,透過他們來認識這塊土地、這裡的生活,真的很棒。我們自備睡袋、睡教會地板,洗好澡再前往以避免造成部落的困擾;早上被鳥鳴叫醒,接著還為教會拔草、搬土;我們真的是以學生心態來學習。 期待大家來體驗、學習,但切記勿用消費者的心態,把文化體驗商業化。原住民的好,願與我們分享!那純淨的美好願我們一起感受與持守。&nbsp 陳牧師說,88水災之前,美麗的溪流離谷川教會幾十公尺遠,溪床離路面約20公尺深;水災之後,整條溪幾乎填滿,水已漫到教會外了。很擔心下一個雨水季節,谷川部落還在嗎? 重建中的橋樑已規劃在部落高處的上方,部落的上方又有土石流的痕跡;雨季是部落的挑戰,願人們了解大自然的力量,要學習尊重她,和她共同相處。牧師說,對原住民來講,政府蓋的是中繼屋,不是永久屋!他們的家在山上,他們要回家! 夏天是颱風季節,好擔心住在谷川部落朋友們的安全!請為他們禱告!

九九峰生態之旅

&nbsp文圖◎趙令級 &nbsp 九九峰,俗稱「火炎山」,幅員擴及台中太平、霧峰區,以及南投縣的草屯鎮、國姓鄉2縣4鄉鎮市。從省道台14號雙冬路段及台中136縣道可清楚看見許多並列的尖銳山峰,遠觀如火焰一般。 九九峰名如其形,山形原本奇特,又遭逢921大地震,其礫石層的地質瞬間被剝了一層皮似的,成了禿頭狀,使其鋸般的山巒更形峻峭,此突兀之奇峰,為舉世罕見地質景觀。 &nbsp化危機為轉機 921震災後,九九峰地貌大為改變,對於復育及避免引發土石流,學者專家有認為該以植生與工程方法讓這些區域快速恢復生機,也有認為大自然自有其復原的力量,應任其自然演替。 事實上,無論人竭盡所能的進行「人工復育」,都無法取代「自然復育」地位,因這原本就是上帝賦予生態之本能。大自然的景觀與生態,在浩劫後若不受干擾,有其自我療傷及自我復育的本能,使其得以休養生息並慢慢恢復。事實證明,九九峰在地震十多年後,受創地長出層層植被,綠意盎然的生機證明了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nbsp可遠觀九九峰稜線之步道 九九峰幅員之境的霧峰桐林生態遊樂園區是新興的休閒區,園內登山健行步道最受登山健行客的喜愛。且因它離都會區很近,又沒有因種植果樹而被農藥污染空氣的疑慮,因而有著濃濃的原始味,且坡度不大,往返約1個小時。進入步道,取左走北坑溪步道,一路往下經園區導覽圖,寫道:「5月白花降如雪,漫遊山林好時節」,表明5月桐花開,應是來此之最佳時節。 進入林道則見古木參天時而有台灣彌猴戲遊林梢間,欲取相機拍照時,只見猴兒一溜煙消逝不見了。林間多為桐花樹及樟樹,一到此,一股令人神清氣爽的樹香味撲鼻而來。樹蔭下長滿了姑婆芋及蕨類植物,陽光可及之地則咸豐草、紫花霍香薊佈滿坡地。 不久到桐林花廊步道與樟樹林步道交叉口,取右沿石階下,有亭名曰「三叉亭」,此為樟樹林步道。再沿樟樹林步道之石板路上稜線後沿稜前進,可見九九峰亭,其實這地是九九諸峰其一之稜線吧! 再往前行見三岔路口,向左為八色鳥常出沒的「忘憂亭」,亭內可泡茶、打太極拳;右則往北坑溪步道,是一環狀步道。此地坡緩蔭涼,兩旁均種植樟樹。沿稜線步道直上福山坪,上方有一觀景台,在此可觀九九峰稜線之美,若欲窺九九近貌,則得再向西行,但這路難行陡峭且芒草充斥兩旁,需戴手套搫繩而上,回程需倒退嚕。此路通往國姓136縣道,全程約6個小時,非專業之登山客不可貿然嘗試。 此路線可選桐花開時一遊,特別建議在雨後天晴之午後進入園區,登福山坪則可順光見九九峰美麗的稜線。登山口為桐林二號產業橋,是大冠鷲、蜂鷹、藍鵲、五色鳥、八色鳥、朱鸝鳥常出沒之地。 &nbsp可身歷其境的林道 九九峰如出土之鮮翠綠筍,峰峰相連群巒疊翠,但其範圍廣闊,又稜壁陡立不易攀登,如何近距離觀賞其美景,若無介紹不得其門而入。有條大眾的林道,剛好在保育區的邊緣不受管制,即為草屯雙冬乾溪林道。車可沿台14號進入雙冬,過派出所不久取左邊路即石灼巷,過橋左轉後取右路。須臾間只見很有層次的山頭在溪床上羅列著,宛若桂林山水之縮影,歷歷在眼前。 此林道自行車、機車、轎車皆可行,3公里後公設中止,轉上坡路段,有一鐵鍊上鎖無法進入,必須聯絡山莊主人開鎖,若不,則再行約10分鐘有點坡度的林道,不久會經過「九峰山莊」,主人姓江,在此地出生。之後再沿九峰山莊旁往山上小徑,至一岔路口,沿途可見大頭茶樹和相思樹,再往左而行,至盡頭處有一大型水泥水塔,此點就是觀看九九峰最佳觀景點。於水泥水塔頂部更可觀360度之美景,九九峰群雄立於東邊,而西方則為一彎曲稜線,其北面為一長斷崖,天晴時可遠眺至台中。 &nbsp人為大地祭司 九九峰自然保護區的設立,亡羊補牢讓人們永遠記取這段百年大震──台灣人共同的歷史記憶,也讓我們以謙卑的心尋找與大自然共存的方式。 苦難迫使人回到上帝面前,聖經創世記載明,上帝明明告之人要「治理」這地,可是人偏偏要去征服這地,為了追求文明、追求更舒適的生活,被犧牲的是生態環境。在生態危機中,創造論的信仰,再次讓我們肯定自己為祭司的身分。我們是大地的祭司,就必須盡職做到一位大地管家的職分,方能成為「上帝─人─大地」間的關係的復和者。 也為此,霧峰光復基督教會在921地震10週年時辦了一個相當有意義的活動,那就是民國99年9月9日,9時9分9秒登九九峰。我們就在九九峰觀景台唱起〈我們要向高山舉目〉,並舉行感恩禮拜,見證耶和華是拆毀的神,耶和華也是建造的神。九九峰自然復育的成功,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機會。浩劫後,人必須反思並痛定思痛去思考我們是否有做好大地管家的職責,否則就難保下一波的大自然反撲會再度臨到我們當中。 那一刻我們在九九峰上向世人呼籲,向世人宣告:維護生態、地球久久、幸福久久。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遠觀九九峰稜線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林道中植物生態豐富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亭上可泡茶、打太極拳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地震後多年大自然又批上綠衣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咸豐草、紫花藿香薊開滿步道 &nbsp

在蘭開斯特遇見阿美許人

&nbsp文圖◎陳治旭 若說美國賓州蘭開斯特(Lancaster)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或許一點也不為過。綿延的農田、美麗的農舍、緩慢的生活步調。有人說那裡是上帝賜福的地方、有人去該地找尋簡樸的意義、更多人想要去哪兒一睹阿美許人的生活,想要從中獲得些啟發。 蘭開斯特是台灣門諾會宣教士謝緯基(Sheldon Sawatzky)師母蘭瑪麗(Marietta Sawatzky)的家鄉。他們待我如同家人一般,赴美旅行時正巧他們從門諾會東亞宣教幹事一職退休,預備在師母出生地Bowmansville的Pine Grove Church教會接受表揚,我也應邀參加並在其中分享他們對我的影響。 蘭開斯特對我而言並不陌生,這次卻是第一次在那裡停留居住。接待我們的是師母家鄉教會的一對夫婦Larry 和 Mary Louise。他們的房子蓋於1830年左右,石造的建築,家中的佈置盡是美國鄉村古董。屋外則是一片綠意盎然,花香瀰漫,佈置得十分典雅。房子周圍約有300坪大小的農地,種植著當季的作物,心想這不就是我一直期望的居住環境嗎?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夠在此短暫居住。 Fay是師母的妹妹,我們一到蘭開斯特就到她的家中享用野餐,這種生活形式在美國很常見,在台灣卻十分難得。或許是台灣人比較追求實用主義,看重食物的美味勝於環境氣氛所致吧!在她家中後院用餐,享受著陽光和綠樹的確是一種享受。 Fay的鄰居Brubaker一家是保守的門諾會信徒,擁有一大片水蜜桃園。雖然店裡使用電子式收銀機,卻仍使用馬車作為代步工具。為了讓我們體驗乘坐馬車的感受,Fay代我們詢問他們,沒想到竟獲得允諾,這位妙齡駕駛Mary Jane熟悉地駕著馬車,載著我們穿越果園與農田,乘著微風奔馳在鄉間的小徑間。其實為了賺觀光客的銀子,乘坐馬車在該地算是一項旅遊活動,數個人坐在由馬拉著的拖車上;相較於他們,我們乃是坐在真正的馬車上,而且沒想到當我們表示要付費給Mary Jane時,她竟執意不收。 蘭開斯特可以說是美國馬車最多且密集的地區,馬車是阿美許人與保守門諾會信徒的代步工具之一,馬路上不時可以看見迎面而來的馬車。記得10年前去拜訪一位友人時,在她家門口便遇到一輛阿美許人駕駛的馬車,車上坐著一位10歲左右小女孩,緊盯著我,我想或許那是她第一次見到華人。於是我向她揮揮手,她也以此回禮,我心想如果有機會,或許應該坐下聊聊,分享彼此的文化,那一定會是一次很棒的相遇! 我雖然沒有機會與阿美許人做文化交流,上帝卻讓我們在一間餐廳能與接近阿美許人生活的「舊體制的門諾會」(Old Order Mennonites)信徒談話。或許是因為他們容許我拍照,使我過於興奮而忘記那次的談話內容,只記得為了要把拍好的照片寄給他們,問了一個「你們有沒有e-mail?」的愚蠢問題,他們當然沒有。如同一般的旅客,我對阿美許人的生活方式充滿了興趣。 主日的早晨,驅車去教會之前,我們停留在阿美許教堂前,吸引我目光的不是白色的教堂,乃是排列整齊的馬車,一輛輛排列在車庫裡,彷彿回到17世紀,一切是如此地令人感到新奇與興奮。正當我拿起相機拍攝之際,一個阿美許人手牽著一位黑人小女孩步出白色洗手間。看到他們跨越種族領養非洲裔的美國小孩,令我想到2006年,一名歹徒進入阿美許學校槍殺了5個孩子,震驚了整個社區,最後整個社區選擇寬恕。被槍殺身亡的13歲女孩Marian Fisher的家庭也邀請劫持者的遺孀參加Marian的安息禮拜,藉此安慰雙方的家庭。一位友人曾說阿美許人的信仰需要更新,然而我在當地看見他們用生命為上帝做的見證,可以看出這一支獨特的宗派,正透過他們的生活與信仰影響這個世界。 阿美許人另一項為人稱道的是他們的拼布工藝。不只是阿美許人,拼布在門諾會的姊妹中,也是一項頗受推崇的手工藝。這些拼布多用來當成棉被套,我曾看過4個固定被套4角的木製夾具,可供4位婦女集體製作一床棉被套,而在製作被套的過程也是婦女們團契的時間。阿美許人的拼布價格不斐,我們只是觀賞並沒有購買。最後聽說Fay也是製作拼布的能手,因此就向她訂製了一件拼布掛飾。 阿美許人最為人感到訝異的是排斥科技,他們的店裡不使用電燈做照明,大多使用自然光或是煤氣燈之類的照明設備。他們如此行似乎不是盲目地拒絕科技,反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為的是能過一個簡樸又簡單的信仰生活,如同一位阿美許人曾解釋他們為何用馬來犁田卻不用耕耘機,他大智若愚地說:「因為馬會生出小馬,耕耘機只會生出債務。」我們所處的世界隨著時間的進展與思維的變化,不時有新的生活思潮出籠;然而人們對自己的生活常常感到不滿,物質雖豐富,心靈卻貧乏。阿美許人卻能靠著基督信仰活出簡樸而豐富的生活。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神祕谷˙ 砂卡礑˙ 太魯閣之夢

&nbsp圖文◎王昭文 小時候在《基督是主》歌集中,學到了〈神祕谷之聲〉。清新的歌詞,描寫出伊甸樂園般的美麗風光,單純優美的旋律,隱藏著一絲鄉愁,帶領人進入甜苦摻半的懷念情緒: &nbsp 在那遙遠美麗的山谷裡 那是我的故鄉 從那山間陣陣飄送過來美妙的歌聲 穿過森林和那山谷 也迴響在山徑 谷中聲音 縈繞耳邊使我懷念神秘谷 &nbsp 在那遙遠美麗的山谷裡 那是我的故鄉 記得童年我們常遨遊在山澗溪谷中 山光依稀景如昨那 舊夢隨風飄走 青山悠悠 水聲長流美好神秘谷風光 &nbsp &nbsp 這首好聽的歌曲,曲調由已故的太魯閣族牧師周裕豐創作,歌詞則出自太魯閣族的小學校長李季順。在校園民歌風行的年代,這首歌從原住民部落和教會一直唱到學校裡,常被收錄於學校社團的團康歌曲當中。 小時候所唱的歌多來自國外、描寫外國風光,當知道這首歌中所提到的「神祕谷」就在台灣,感到非常驚訝!記得有一次陳南州牧師到我們教會演講,提到了這首歌的作者周裕豐,說他牧會的地方在路途艱難不易到達的山上,這座山就在神祕谷附近。原來這夢境一般的地方,就在花蓮!想去神祕谷的念頭從此縈繞心頭。直到許多許多年後,今年的3月,才意外有機會造訪神祕谷。 神祕谷,現在已經改名為「砂卡礑步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著名景點,也是最大眾化的步道之一。「砂卡礑」在太魯閣語是「臼齒」的意思,命名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在此曾經發現很大的臼齒,所以就以此為名。步道沿溪而行,路上多見花紋多樣、嵯峨嶙峋的岩石,溪裡也有長得像臼齒的大塊石頭,忍不住大喊:「大臼齒在此啦!」 以往要接近步道必須走下溪谷再走上來,但現在公路旁設有樓梯可以上下,很方便。即使霏霏細雨,仍有不少遊客在此行走。步道平整,坡度不大,走起來很舒服。當天是陰天,光線不佳,仍被春樹的新綠、溪水的碧綠與湛藍所震撼。之前已看過很多人的照片,但照片無法讓你飽吸清新空氣、聽著溪水淙淙、撫摸奇石皺摺,欣賞路旁美樹奇蕨、青翠芳草、翩翩蝶影,畢竟這一切都只有到了現場,才能享受並驚歎。 這條路的歷史並不算太長。1940年日本人為了建設立霧溪水力發電廠,鑿開溪旁的岩壁,開出一條路來,原本太魯閣族的傳統領域,就這樣被國家宰制。到現在,步道沿途還有不少太魯閣族人的田地。國家公園每年迎接大量遊客,原住民在這觀光盛況中,獲利不多。 &nbsp哈尤˙尤道牧師的夫人當天陪我們走。哈尤˙尤道牧師在砂卡礑教會牧會,經常必須接待各方來的朋友,對這步道再熟悉不過了。牧師娘說,有些原住民原本在步道入口處擺攤,但是被國家公園的人趕,抗議很久、爭取很久,後來國家公園在步道中間點設了一處廣場讓他們擺攤,但是沒有水沒有電,也不可以生火,時間不多的遊客大部分並未走到那麼裡面,生意比起以前在入口處差非常多。我們是4點過後才開始走,沒有走到擺攤的地方就回頭。路上有遇到收攤回家的人們:步行的女人們、騎機車載兩個小女孩的父親。生意不好做。不做生意的人,默默耕種祖先留下的地,目前此地栽培最多的是山蘇,供應餐廳和市場。 在太魯閣公園入口處不遠的砂卡礑教會,只是社區中一間小小的鐵皮屋加蓋房舍。哈尤˙尤道牧師是位優秀的音樂家,放棄玉山神學院的教職,全心全意陪伴問題重重的族人,尋找前面的路。準備新蓋教堂的地已經買好、簡單整理了,正籌備經費中。 暮色四合的砂卡礑社區,位於河谷當中,一處河邊的小片平原。他們的家園原本在山上,就是多年前聽陳南州牧師說周裕豐牧會的地方。通往舊部落的路險峻艱難,某次產業道路斷得徹底之後,政府不願再花錢修路,將他們遷下山。然而許多老人家仍然步行回山上耕種,一趟上山要走上5、6個小時。那裡的農產品無法送下山,但保證天然有機。我想,當地或許可發展出一種新的生態旅遊,到山上體會原始的健康生活。太魯閣國家公園值得推銷的並不只好山好水,還有太魯閣族的藝術文化、簡樸生活、活潑勇敢的生命見證。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美景如畫在在令人驚歎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砂卡礑步道,步道沿溪而行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紅橋一端為步道入口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用鐵皮屋加蓋的砂卡礑教會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騎機車載小女孩回家的父親

唐瑪理安宣教師

&nbsp◎林俊育 訪問 孫雅各牧師&ecirc &nbsp&nbsp cha-b&oacute?-ki&aacute? &nbsp 2010年北美教協神學研究會,10月12~16日t?芝加哥舉行,我也應邀去分享「台語信望愛資源kap網路福音事工」。 主辦單位芝城台灣社區教會為tio?h感謝講師&ecirc辛勞,特別舉辦謝師宴,唐瑪理安宣教師(Marilyn Tank)也受邀請參加chit-&ecirc晚宴。現任北美教協宣教師關懷委員會主席林皙陽牧師就kap我趕緊把握機會做一個短短&ecirc訪談。 瑪理安kap台灣 瑪理安是前台灣神學院院長孫雅各牧師(Rev. James I.Dickson, 1900~1967)kap芥菜種會(台語是讀做「芥菜籽(ch&iacute)會」)創辦人孫理蓮牧師娘(Lillian Dickson, 1901~1983)&ecirc cha-b&oacute?-ki&aacute?,她&ecirc父母對台灣&ecirc貢獻人人l&oacuteng知,到ta?台灣人i&aacuteu-teh si&agraveu念無soah。 孫理蓮牧師娘是家庭主婦,也是宣教師,她&ecirc第一胎是kan-ta活2禮拜&ecirc早產cha-b&oacute?囡仔。後來koh生1個cha-po?-ki&aacute?羅尼,但大學畢業了後就患小兒痲痺症,必須靠輪椅行路,有完成碩士學位。後來,koh生1個cha-b&oacute?-ki&aacute?瑪理安(Marilyn Dickson)。 瑪理安kap宣教師唐華南牧師( Rev. &nbspVernon Tank)結婚。孫理蓮牧師娘設立芥菜種會後,由唐牧師協助開拓各式&ecirc醫療、兒童、婦女事工,並協助東部地區開拓教會,瑪理安當然也深入參與chiah-&ecirc事工。 瑪理安1990年退休後,t?g去美國to&agrave t?芝加哥,hit期間因為心連台灣,陸續t?g來台灣協助ta?k項事工,直到1997年chiah完全定居芝加哥。定居芝加哥了後,雖然已經70 go?歲,i&aacuteu主動去芝加哥台福教會幫助。所以,美國社區&ecirc台灣人特別邀請她來參加chit-&ecirc晚宴,她真歡喜來參加,因為她&ecirc心永遠b?-t&agraveng kap台灣割離。 我kap林皙陽牧師來到餐廳,瑪理安&ecirc坐桌已經滿滿,無法度坐kap她仝桌,只好kap她約餐後訪問。&Ugravei遠遠看她kap仝桌&ecirc人有講有笑,心內?g望餐會緊soah,thang好來開始訪問,享受她&ecirc歡喜笑聲。 瑪理安&ecirc名片 晚餐了後,阮就t?餐廳&ecirc接待室開始訪問。她&ugravei皮夾&aacute the?h出一張淺粉紅色&ecirc名片,我歡喜接過來,她隨講:「B?-t&agraveng h??你lah,我kan-ta chhun chit張。」我要求借我錄影hip相,她笑微微講:「無問題,chhut-ch?i你去hip,橫直hip b? ph&aacutei?。」 He是真傳統&ecirc漢字名片,正p&ecircng是「基督教芥菜種會」,中央是「唐瑪理安(宣教師)」,倒p&ecircng是「辦公室:台北市中山區10465雙城街49巷6-1號3樓/電話:五九七五○二六;五九七四八六八」。 她講,chit張名片是她si&agraveu念台灣&ecirc憑據,她&ecirc青春l&oacuteng奉獻t? hia。 瑪理安&ecirc台語 阮起初想講tio?h需要請耶魯大學神學院畢業&ecirc林珊宇牧師(林皙陽牧師&ecirc...

真心無障礙

文‧相片提供◎唐峰正&nbsp &nbsp 第一次出國是到廣州,當時不知道電動輪椅可以上飛機,特別借了手推輪椅。行程中,一切用人力克服,輪流抱來抱去、扛上扛下,累慘了同行的友人們。不過,我也好不到哪兒;好動寶寶的個性,因為凡事得被動等待別人的幫忙,無法來去自如,讓我感到痛苦萬分。 不過那一次的經驗,幾乎也體驗了身障者出國行動最真實的不便。因為沒有經驗,不知事前安排的重要;所有出關流程都同一般人,輪椅經過感應器發出嗶嗶聲響,引來旁人注目,還真有點不自在,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解決這令人尷尬的問題。 幾次的出國經驗後,有個小小感想,想與那些自認為是受害者、遭不公平待遇的身障朋友們分享,那就是,若能反求諸己,便可同樣獲得舒適安全的旅遊經驗。 提早預備,是保證旅遊品質的關鍵 目前的交通業者都有一套完善的服務流程,身障朋友可以搭任何交通工具,但得要有個觀念,提早說、提早到。 我們有義務要提早告知自己的狀況,例如:輪椅是電動的,電瓶是乾式的,因為加水式的無法上飛機,輪椅得託運,電瓶得在上機前拆解等等;並且要提早到機場,讓對方有應變的時間。不要自己遲到,卻怪別人服務差,抱怨上不了飛機,被忽略、遭歧視。 曾經出國,巧遇之前同機組的服務人員,當空少幫我到機艙座位時,一旁的空姐親切招呼:「唐先生,我們又見面了!」再次相遇的緣分,使她在我下機時,還送上一瓶香檳。 旅遊對於身障者來說,也是拓展生命力的磨練機會。每次出國,我都會特別安排一天自己獨立行動,搭乘當地的交通工具、遊街、逛賣場;只要踏出去勇敢冒險,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說真的,出國這檔事對我而言最大意義是,能去貼近當地的人的心和明白民土風情。即便是出差,也千萬別把它當作是苦差事,甚至於所謂的無障礙會勘,到頭來總是自討苦吃罷了;如果能因緣際會與誰人共同擁有回憶,方才切實體會了旅遊真諦呀! 真心對待,讓異地探險更有勇氣 以前勞工局的同事嫁了德國人,當年他們回國時,同事因為臨時有事,將老公交給我,由我當地陪,陪他逛台北市。臨危授命,語言又不通,剛開始還真有點不知所措。 我原以為德國人很嚴肅,一板一眼,幾個小時相處下來,發現對方很友善,也很有耐心,到後來我們已不需要太多言語,便能從肢體動作中,心領神會。晚餐時,這位德國台灣女婿告訴我,他即將外調新加坡,希望我能到新加坡玩,我當下以為,這僅是禮貌性的邀請。半個月後,接到他的妻子從新加坡打來的電話,對方要我一定要去一趟;我當時才知道,她先生是汽車業的高階主管,到了新加坡,原本總公司幫他安排了一棟高級獨棟住宅,但卻因為我而放棄:「我老公去看時,說『小唐來不方便』。」 才相識不久的德國友人,為了我,選擇在一個社區租了一間輪椅方便進出的房舍:「我老公為了你做這件事,你要不要來新加坡?」我二話不說,掛完電話,馬上聯絡旅行社訂機票。到了新加坡,一出機場,同事馬上為我掛上一串項鍊,上面有許多片透明的塑膠套,分別寫著緊急聯絡電話、地址,還裝有電話卡、車票儲值卡等等。搭上輪椅可上的計程車後,直驅同事家──那個為我而選的無障礙住家。一進同事家門,眼前這位貼心的德國老兄正揮汗努力地拆門板;原來,對方為了將主臥室讓給我,卻因門板厚度輪椅進不去,只好把門板拆下。雖然這是那棟無障礙住宅唯一的缺憾,卻讓我感受到對方滿滿的心意。 真誠的邀約,這趟窩心的出國旅遊經驗,讓我感受到一個人可以愛你比愛自己更多;儘管語言不同,民族各異,但對方的貼心,讓你沒有拒絕的餘地。也正因為這份貼心,促使我越來越勇敢,再度踏出國門,前往遙遠的陌生異地冒險。 後來的我,每年都有2次以上的出國旅程,行腳遍及中國上海、北京、福州、香港、澳門,日本東京、京都&hellip&hellip等等;美國及挪威也正計畫中。 希望這些奇妙的旅行大大充滿我豐豐富富的生命,所到之處都要通通用心去體驗造物主的美意。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日本機場有8款輪椅可選用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每次出國時內心都有一隻蝴蝶在飛舞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日本車站提供資訊給視障旅客的語音平台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香港迪士尼園區最多的車是輪椅和娃娃車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新加坡航空提供面對面無障礙溝通服務 &nbsp

水蛙跋落深古井

&nbsp◎蔡澄甫 頂日仔,參阮松年團契&ecirc兄姊同齊做賞櫻一日遊,到陽明山公園、三芝區活動中心以及雙連安養院踅(se?h)踅leh,天氣無好,sa?p-sa?p-&aacute雨,落落停停,bo?當親像好天時hiah-nih舒適(s&ugrave-s?)活潑。遊覽車內有人唱歌、有人開講、有人補眠。最後完成平安、清閑、順利kap喜樂&ecirc一日遊。 T?雨中&ecirc遊覽車內,想起g&iacuten-&aacute時&ecirc落雨天bo?當出門thit-th&ocirc無奈&ecirc情境,我&ecirc外媽(go?-m&aacute)bat教阮唸歌謠〈水蛙跋落深古井〉(ch&uacutei-koe poa?h-loh chhim k&oacute?-ch&iacute?)。雖然伊bo?當解釋講啥事水蛙會跋落深古井?伊嘛講m?-bat看著井水會溢出來,m?-k&uacute伊&ecirc內心好親像teh講,m&agravei厭惡(i&agravem-&ograve??)落雨天,加落寡雨,做好事h??水蛙有跳脫古井&ecirc機會。 當時外媽用伊100 pha(100%)&ecirc鹿港腔配合溫柔&ecirc聲調來唸,這時回想起來,真正是「音容宛在」,甘甜t?心頭。 唸謠是按呢唸: 水蛙跋落深古井, 目珠金金看上天; 向望大雨緊滿溢, 水蛙欲來出頭天。 對此節(chit-chat)唸謠我所知有限,作者、史地背景kap普及地域我l&oacuteng m?知。橫直遊覽車kh&ucircn(盤繞)著罩霧&ecirc山路,無乜大(b&ocirc mih-t?i)做,我就將唸謠用「吟詩調」配譜,家己做藝量(g?-ni?),嘛算講是此擺雨中賞花旅遊&ecirc紀念品,kap大家分享,請指教。 敢採有人欲講,這是真幼稚無水準&ecirc唸謠,水蛙哪有可能跋落古井leh?古井水哪會溢出來咧?m?-k&uacute想著可憐愚蠢m?知家己前途&ecirc憨水蛙,咱替伊傷心。 幼稚歸幼稚,咱若深層思考,那像嘛有淡薄&ecirc哲理。1.俗語講:「河水不犯井水」,水蛙生湠kap生活t?田溝濕地,若m?是h??人刻意設計欺瞞t&agraven落古井,絕對無「坐井觀天」&ecirc可能;2.講井水會滿溢,不過是騙人&ecirc慰詞;3.有智慧&ecirc先民親像警告台灣後代子孫,有一工咱會h??人設局拐誘瞞騙,當作水蛙t&agraven落古井自絕美麗&ecirc前途。彼時,就m?是幼稚無聊&ecirc唸謠囉! 唸謠原詞尾句是「水蛙才會出頭天」,因為「天」t?韻腳出現兩擺,就用「慶團圓」做結束。我teh想:水蛙對井中跳出來&ecirc時,m?-n?吸一氣自由&ecirc空氣就夠額,伊一定要緊欲趕緊倒轉伊&ecirc原鄉kap族群親友慶祝團圓chiah tio?h。 (作者為七星中會中崙教會退休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