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基督徒藝術與傳播的世界觀】做工的應當得工價

「做工的應當得工價」這個聖經提到的原則,在這個條目裡被引用。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應用,也是一個必要的提醒,特別是提醒教會中的基督徒。 不論從事什麼工作,工人應當得到合理的報酬。給的人甚至不能遲給,若是遲給,也算是虧負了工作的人,而且給付的工資必須與勞務或品質相稱。這不單單在藝術工作領域,在所有領域皆應當如此。

【畫中有道】《瞎子領瞎子》偏離真道

相對於文字,繪畫總能提供人們更直觀的訊息。荷蘭畫家老彼得‧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de Oude,1525~1569年)去世前一年完成的畫作《瞎子領瞎子》(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即生動地傳達對視覺障礙者的觀察。然而,繪畫提供的訊息不見得清晰,所以留下觀者各自解讀的空間,這幅收藏於義大利卡波迪蒙特美術館(Museo e Real Bosco di Capodimonte)的作品,究竟表達的是畫家支持或反對天主教,即引發了評論家不同的看法。

【藝文走廊】看見黃美廉 心靈的顏色

《心靈的顏色——看見我所有》是黃美廉博士的自傳。封面是一幅抽象畫,有半張臉清晰可辨,其他則都是抽象的表現。她想要告訴大家,她的內心豐富繽紛,或許還透著些許神祕,心靈的某處也隱藏痛苦的記憶刻痕,其中深邃的感受沒有人明白。

【基督徒藝術與傳播的世界觀】基督徒的交通中不應有妥協

基督徒的交通,其範圍其實遠比一般所說的溝通更為廣大。一般的溝通可以只針對事件,並且常指言語方面,但基督徒的交通是基於〈使徒信經〉所言的「聖徒相通」。聖徒之所以能彼此相通,是因為共同在基督裡,或說因為同以基督為元首,就彼此成為肢體。這樣的交通,不單是言語層次,也是生命層次。

【基督徒藝術與傳播的世界觀】媒體和藝術有必要精益求精

這個條目說明我們必須為產出的藝術與傳播內容負起責任,一如我們必須為上帝給我們的一切恩賜負起責任一樣。

【畫中有道】《西面頌》一生的等候

在長達兩千年的教會歷史中,有些詩歌擁有悠久的歷史,為眾教會所接納,自4世紀起即用於晚禮拜、喪禮的〈西面頌〉(Nunc Dimittis)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正教會、天主教或聖公會,均有援引路加福音這段記載的詩歌,如〈靜夜頌〉(Compline)、〈黃昏贊〉(Vespers)、〈晚禱〉(Evensong)等。

【古韻仍新】〈耶穌的手扶持我〉信心的確據

「以馬內利」是一個意涵驚人的詞彙,雖然首見於舊約以賽亞書,「上帝與人同在」卻是貫穿聖經的主題之一,始自創世記,終於啟示錄。這恢弘的故事為每個屬基督的人所擁有,信徒或許迷途軟弱,或許憂悶垂淚,卻不會被離棄,不會失喪,因為這是天父的旨意(約翰福音6章39節),是蒙恩者共同的經驗。〈耶穌的手扶持我〉(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這首詩歌呈現的,即是這本於慈牧耶穌基督、不出於世界的恩典。

【基督徒藝術與傳播的世界觀】藝術是有意義的

這個觀點談到,從聖經世界觀來看藝術,藝術是有意義的,並指出藝術有意義的原因在於上帝讓人生的一切都有意義。或者我們也可以說,生命是上帝有意義的創造,而藝術是生命有意義的創造所創作,因此一切藝術也都帶著意義。不論人可以明白或無法明白這意義,都無損於藝術的意義。

【藝文走廊】歷久彌新的聖詩

今年為宣教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1841~1921年)逝世百週年,他於1871年12月10日航抵台灣,在台宣教長達46年,足跡遍及台灣各地,更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上第一本聖詩《Sèng-Si-Koa》(聖詩歌)的主編。

【畫中有道】《最後的晚餐》救贖身,立約血

對現代人而言,如若提到《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這幅畫作,多數人會想到達文西。他在1495至1498年間,於天主教建築恩寵聖母(Santa Maria delle Grazie)會院食堂繪製的壁畫可謂舉世聞名,無疑是同主題作品中的經典。